北条真理
浅论唐代送别诗的特点论文
摘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犹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本文从诗歌类型、抒情方法、艺术特色等来浅论唐代送别诗的特点。
关键词 :唐代 送别诗 类型 抒情手法 艺术特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唐代自然也是如此。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所以,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送别诗的类型之多,情感之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一)友人的离别,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
友情是世上最真挚,最复杂的情感之一。诗仙李白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道出了这段友情真实质朴,“不及”二字更形象的说明彼此的友情深厚。可见诗仙的神来之笔是多么的精妙,化无形的思念之情为有形的流水,诗中毫无悲伤之情。而卢纶的诗虽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却多了一层浓郁的悲情色彩。“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在这一萧瑟,冷清的景象中,离别的悲情格调格外沉重。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 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有的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二)借诗吐心中的激愤或借诗明志的送别诗
我们学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类诗,其中最典型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是全诗感情高潮的句子,表明了作者对权贵的蔑视,诗人以诗歌明志,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仙不愧是诗仙,神来之笔一扫官场的压抑之情,向往名山仙境,是出于对当权者的抗争,这一句道出了多少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心声。在这一类送别诗中,往往穿插意愿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诗中掺杂着诗人对世事的愤懑,对人生失意的抑郁不平,因此,激愤的色彩十分明显,但是这些诗人不愿沉沦,仍想建功立业。王昌龄的《别刘婿》“身在云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锓锓”,虽然未被君王任用,屡遭贬谪,但仍胸怀大志,一心想建功立业,这类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在送别诗中,若是两人一贬再贬,其心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患乱之交,二人因在改革中力革时弊,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之后,又召回京,未料二人再次遭贬,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他们一同赴任在中途离别。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宗元作了《重别梦得》这首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复杂的感情寄寓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言悲情而自有悲情,不言激愤而自有激愤。这一类诗往往清新自然,读来明白晓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重在劝勉,安慰,鼓励的送别诗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漫漫人生路,正是因为有了好友的鼓励,安慰,才使我们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在这一类送别诗歌中,被后人誉为“诗家天子”的王昌龄,不仅以边塞诗著称,其笔下的送别诗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友人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柴仕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离别之即,劝慰友人,对离别之事轻描淡写,以化远为近的诗句缩短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距离,以其情深意长而熨帖人心。语言明快自然,一洗哀伤之气。一句明月何曾是两乡,表明了诗人之间心心相应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委婉的劝说之意。在这一类送别诗之中,王唯《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则是千古绝唱。
(四)抒发一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送别诗
这一类送别诗,情感比较复杂,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自己的身世命运之感,意境宏大,基调慷慨。其代表是享有边塞诗派代表美誉的岑参。他笔下的送别诗,豪气冲天,构思奇妙,将边塞景观化入诗中。为代表的这一类送别诗意境宏大,往往有一种独特的神韵。他这类送别诗将边地风光写入诗中,为送别诗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代表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深情真挚的感情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代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直抒胸臆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代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代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代送别诗的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三)融情寓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代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这首诗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三、健朗高昂的格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代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柳永的这句诗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场深情的离别,我们看不到有丝毫黯然销魂的样子,诗人借送别的时间、地点,巧妙地布置环境,使得景色色调清新、明朗,轻快而富于情调。
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此诗以醉别开始,以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迈不羁和开朗乐观的感情,格调爽朗,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且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相互映衬,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结尾两句,干脆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些在分别时唱出的豪放旷达的诗句,正体现了唐代诗人那种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扫悲情哀语,而成为送别诗中的一道风景。
四、造句精审、言浅情深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地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
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语出天然,但深挚动人的感情却挥之不去,言浅情深,余味悠长。
再如柳宗元的《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
送别自是有情人的事,是有真情的人的事,所以每一首送别诗都是发乎真情的至真至纯之语,语出天然,不用修饰,我们自会被那份深挚的友谊感动了。
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抒情或直露或蕴籍,或借景或托物,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老李重庆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别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唐朝的某一天。地点:古都咸阳的某一个客栈里。著名的诗人王维正要送别他的朋友——元二。
那天早晨,下了一场雨,细细的雨丝把地上的尘土洗净了。雨滴如同一颗小小的宝石,“啪”的一声,雨滴就像花一样绽开。打在皮肤上,清清凉凉的。
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客栈旁,一排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如同一条长长的辫子,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沙沙沙,沙沙沙”,柳树甩着长长的枝条,开始了大自然的交响曲。
客栈外,元二的马车,已经准备出发。
客栈内,王维和元二正在喝酒告别。
他们举起酒杯,一杯又一杯。王维想起了曾经和元二一起柳树下吟诗作对,在戏院里看戏说笑,在洒馆里饮酒作乐人的情形,不禁热泪纵横。
王维端着酒杯,又看了看元二,醉昏昏地说:“你走了以后,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对方了,把这杯酒喝了,到了安西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
“兄弟,我会永远把你记在心上的。”元二略带醉意地回答。
喝完酒,元二上了马车,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慢慢消失在长安古街道中。
王维看着马车渐渐行远,多么希望马车能够多停一会儿。当马车消失在他的视线之外,借着酒意,王维在墙上写下了这一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倾注了王维对元二的无限留恋之情,读起来真情动人,千古传唱。此后,凡有送别都会吟诵此诗。
他算是一名成功人士,六年之间,家庭美满而又幸福,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但六年之后,家庭破碎,只剩下女儿与他,公司倒闭,生活那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身上,他还庆幸,幸好他还有一个三岁多的女儿。
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好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外出打工的高峰期,这位父亲也想留下陪孩子,但是因生活所迫,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外出打工。
他带着女儿,骑着自行车,女儿面带魏霞,大声喊着:“爸爸,快看!”太阳越变越红,女儿的脸上因阳光被照得红彤彤的,天上的鸟儿正在自由飞翔,忽上忽下,在天空中展示它那优秀的飞行方式,路边的树可真高啊!女儿不断回头看着父亲笑,父亲看到女儿朝他笑,也冲着女儿笑,并小声地说了一句;“看路。”
前面是一个十分陡的上坡,女儿加快速度,父亲立马跟上,跟在女儿的后面,又行了一段路,到了。这里的树更高了,他们的头上有一群海鸥,正在盘旋。父亲将自行车停靠在路边的大树旁,女儿没有注意到,一溜烟儿的骑了一会儿,发现身后的爸爸不见了,又一溜烟儿的将车骑了回来,学着父亲的样子将自己的自行车停在了路旁。
她双手张开,透露出孩子的可爱,她咂了咂自己的嘴巴,扑向了父亲,父亲赶忙抱住她,亲了下她的脸颊,站起身来,朝下堤的船走去,当父亲站在小木船前,他又抬起头看向那余晖,立刻转过身来,冲向了女儿,用双手将女儿托起,转了一个圈,将女儿的头埋在自己的臂弯里,亲了下女儿,走向下堤,划着船走了。
女儿站在上堤,看着父亲的小船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消失在海的尽头,一只海鸥下只剩一个女孩在看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角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寒假结束时离开姥姥家时的情景。
那天的晚餐很丰盛,可是姥姥和姥爷却没怎么吃,只是一个劲儿地给我夹菜,让我多吃。晚饭后,姥姥一边帮我整理行装一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回家后一定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学习,只要你学习好,就是给我最大的安慰……”我没说话,心却为之一颤,泪水忽然就盈满了眼眶,我急忙仰起头,努力睁大眼睛,让泪水慢慢地流回心底。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被姥姥叫了起来。我心里明白,我要回镇海了,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和姥姥姥爷见面。收拾好的行李被老爷那宽大而长满老茧的手提上了车,我分明看见老爷眼睛里充满了失落与无奈。姥姥把我送上车,告诉我后车座上有一床小棉被,路上睡觉记得盖好,小心别感冒了;塑料袋里是洗好的水果,路上记得吃。又嘱咐爸爸开车要注意安全,在路上要小心照顾好我。说完,姥姥亲了亲我的额头下了车。
汽车启动了,“姥姥再见!姥爷再见!暑假我再来看你们!”我向姥姥姥爷挥手告别,姥姥一边挥手一边用衣袖擦拭着眼睛,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汽车越开越快,姥姥和姥爷跟着汽车一边跑一边挥手。汽车已经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见姥姥姥爷依然站在路边,向我们行驶的方向久久地,久久地望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是由于圆月的残缺,人们才渴望月圆的美满,才更思念挚爱的亲人。于是,亲人间那血浓于水的感情便成为了最执着的思念与牵挂。
高三的学哥学姐们即将毕业,他们留给我们的回忆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但是面对他们的离开,我们的心中还是有诸多的不舍与难过。
在那记忆的风口,大雁消瘦的身影拂过灰色的天空,留下了一片片淡淡的浮云;在那记忆的风口,肆虐的风卷起了我的袖口,也卷起了我的思念,在浩淼的宇宙中翱翔。
你们的离开,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念,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个地方珍藏着你们,当微风掠起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泛起涟漪,那些记忆就会一一呈现出来。
也许你们未曾走远,但往日宁静的心却早已无法体验。也许我们失去的太多,但往昔心痛的情景早已随风飘去。在记忆的风口,面对狂风的怒吼,我们无力还手,同样,面对你们的离开,我们也无力还手。但是上帝是公平的,虽然你们离开了,但是也会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你们的精神永驻我们心中。
就像是“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断臂,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从而,幻出了无数个完美的生命之梦,形成了“完美的残缺”。同样,你们给我们的记忆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完美。
失去不一定是坏事,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蝴蝶破茧而出时,它失去了避风的港湾,不会拥有往日的无忧无虑,但它却由此得到了飞的自由,它可以与花为伴,与风共舞,可以享受明媚的阳光,它可以欣赏五色的世界,所以有失必有得。
外面的雨在蒙蒙地下着,而我看着那条跳动的身影,看着那条鲜活的生命,看着它那水汪汪的大眼睛,不禁热泪盈眶。小花狗啊,你无论如何也猜不到,人心的险恶。
事情还要从一个多月说起:那天,有一只小母狗,在我们车库前产下三条小狗,其中,一条小狗已经夭折了,剩下两条狗好不容易长大,其中一只黑狗又被人抱走了,最后,只有一条小花狗慢慢长大了,可是,不想有人报了警,要让城管把狗捉走。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无疑是一个悲伤的消息,一个沉痛的打击,无疑是我的一颗悲痛的心,无疑是无助与绝望的深渊……可爱的小花狗啊,你如何也猜不到,人心的险恶。
我咬着牙,不让泪珠滑落,可泪珠还是滑落滴到它那黑白相间的皮毛上,它抬起头,好奇的看着我。我忍不住了慢慢的蹲下,捂着眼,任凭了泪水冲出防线,任心情痛快泼洒,可爱的小花啊,你如何也猜不到,人心的险恶。你也是条生命,是条鲜活的生命,可为什么这么不公,把你当成玩物;为什么我们这么凶险,把天真无知的你推向了深渊,为什么我们这么厌烦,厌烦你的天真和可爱,为什么我们这么自大,不把你当成一个生命,为什么……
我心一横端起狗盆,冒着雨,走向垃圾桶,可是看着盆上小狗的牙印我的心又碎了,把这么多天的心血全都丢弃,把朝夕相处的朋友抛弃了?我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手一松,盆从我手中滑落,落下时,我心又碎了
我从小花狗的生活中离开了,只有雨,还在蒙蒙地下……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一晃十二个春秋过去了,我的小学生涯也快走到了边际。但时间并没有偷走我记忆中最特别的礼物。
我开着快船,急速航行在这一片汪洋之上,寻找着一块礁石或是一座山岛。但是最后,我还是停在了学校的面前。
这还是从前的`学校吗?还是从前我厌恶的几座楼宇吗?不,不是了,它变得楚楚动人了。我推开铁门,又看到了他们。
他们是我最亲密的伙伴。从我看见他们的这一刻起,我就不可以用自己的喜好、善恶来评价他们了。因为他们给予我热烈的掌声,用赞美的话语沁我心脾,他们赞许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打动着我。
若熙,你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在我无助时帮助了我无数次。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在手工课上做的木船吗?记得当时做木船要用钉子打底,你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要帮我把木船做好,甚至不惜扎伤了手指还记得我们的那盘有意思的五子棋吗?下着下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就变成了有趣的美术课。
不知不觉间,我们竟然用黑白的棋子拼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笑声荡漾在教室里,也常常看到你我嬉笑打闹的场景我真的很舍不得这份友谊!
东北F4”,你们好。真是太谢谢你们的笑料了!那次,我考试考砸了,正好你们路过,看见我不高兴,故意来搭话。见说了几个笑话都没起效,你们其中的一人就小心翼翼地喊了一句:五八同城”说时迟,那时快,其他三人便没头脑地爆出了一句:白菜价!”这时我眼中流露出的,早已不是失落的眼神了,我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董老师,寿老师,沈老师,你们更是给予了我无限的帮助,使我在成绩上有了很大的长进
在我迷离和怀念之际,一春一秋也早已飞逝而去,送走了我的时间,也送走了我。但这,也许是它给予我最特别的礼物。
还记得今年九月初,我的哥哥将要去读大学,我们便去机场送行。
一路上,我们一声不响地走着,秋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周围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哥哥牵着我的手,拉着行李箱,低头不语。
走进机场,阵阵凉风扑面而来,逼退了人们身上的热气,而我,却怎么也提不起劲。
进了候机厅,我们坐下来,毫无目的地四周望着。传来一阵零食味儿,平时我最爱吃零食了,可现在,我却觉得很反胃,甚至想吐。
哥哥推了我一把:“想吃东西吗?”我打心底里咽了咽口水,摇摇头。突然,我的眼光落在了一对母女身上,她们互相拥抱着,哭得活像两个泪人。又有一个婴儿的啼哭声传进我的耳朵,那婴儿躺在妈妈怀里,哭得泣不成声,伸着手,想抓住爸爸,最后,他的爸爸走了,登机了。
哥哥又推了我一下,我又被拉回了现实。哥哥拍了拍我的背:“我该走了。”
我和哥哥一起走到登机口。我再看一眼哥哥。他的手是那么的厚实,他身穿一件蓝色的T恤衫,一条黑色的裤子,他的脸又多了几分成年人的味道,在阳光的映衬下,我的哥哥是那么的高大、帅气。这时,我的泪已流下来了。哥哥看见了,摘下了他一直戴着的口罩,替我拭干了泪:“傻弟弟,我不就是去念个大学吗?瞧你,哭成这样,还像不像个男子汉了?”哥哥说完,再次拍了拍我的背,朝登机口走去,他的背影对我来说也永远是那么难忘。他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口罩往空中一扔。那口罩像一只白鸽,伴随着秋风缓缓落地……
3月4日下午,妈妈烧了好多你喜欢吃的菜。但你怕误了火车 ,匆匆吃了一点就拖着早已经准备好的行李箱,坐进爸爸的汽车里,让我们送你去火车站。
在汽车上,妈妈问你生活费够吗?让你别舍不得花钱 别委屈自己。你又是点头又是摇头, 忍不住眼泪“哗哗”流出来,嘴里还说着:“够了!够了!我的工资还没用完呢”!你和妈妈的谈话,让我想起你寒假打工的事。
寒假还没有开始,你就开始找工作,后来在一家超市里找到了可做的事情。可上班时间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 你晚上怕黑,但为了挣钱,还有答应了。整整一个寒假,一天也没有休息,感冒发烧了,你还坚持上班。你的坚强,勇敢,勤奋,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们把你送到火车站,随着人流来到候车大厅。这里人山人海,到处是返校的学生和送行的家长。三五成群,有些坐着,有些站着。各种吵杂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悲欢离合曲”。我看见有人在流泪,又看见有人在说悄悄话。还看见有人低着头在想着什么。我听见旁边一位妈妈在跟她儿子讲,到学校后打电话报平安。又听见前面一位爸爸在跟他女儿讲,别总是玩手机,到学校后把手机交给老师。还听见后面有一位妹妹在跟她哥哥讲,要比赛看谁的成绩好。这样的话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听到。我也想对你说些什么,可惜我一句也没说,只是紧紧拉着你的手不放。
火车来啦!你给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个拥抱,然后转身 ,拖着行李大步向检票处走去。检完票,你再一次向我们挥挥手。看着的背影在人海中走远,直至消失,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离别的眼泪是苦涩的。可是,不正是这一次次的离别,才让我们懂得在一起的日子的珍贵吗?
当银杏叶变成金黄时,奶奶站在家门口对我挥手:“你在家里好好学习,我努力治病,等我回来给你做肉丸子吃。”奶奶做的肉丸子,油锅中一滚,外脆内嫩,咬一口,满嘴生香。思及此,我已馋得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满心期盼着奶奶早些回来。
银杏树叶落光的那个凌晨,妈妈打来电话,声音中发着颤,语气中透着伤悲:“快过来,奶奶不行了!”我无法相信,不久前还在微笑着向我告别,答应给我做肉丸子的奶奶,怎么可能临危病重?此刻,我多么希望电话那头发颤的声音是来自打错电话的陌生人。
我推开病房的门,床上那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安祥地闭着眼,睡着似的,不再挥手微笑,就那么静静地躺着,我的心就好像被一只大手紧紧捏住,说不出的痛楚,忽觉眼眶酸痛,抬手一摸,早已泪流满面。我轻轻走过去,生怕惊醒了那个沉睡的老人,哽咽着小声唤着:“奶奶,我来了。”可老人对我的呼唤置若罔闻,她不理我,这一定不是我的奶奶,她从不这样对我。泪眼朦胧中似乎有谁戳了戳我的脸,我惊喜地喊了句:“奶奶!”然而,回答我的只有心电监测仪的尖叫声。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泪水倾盆而出,放声大哭。在这个深秋的晨曦中,在万分悲痛中,我送别了我爱的至亲,从此只剩想念,无法再见。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次不同的送别,或短暂分离,为的是更美好的下一次相聚,这是一种期盼;或天涯海角,再会无期,却知道对方平安幸福,这是一种心安;或从此两个世界,不再相见,却将他的音容笑貌永记心中,这是一种怀念。每一次送别都或多或少会有离愁的不舍与惦记,前世修千年,方换今生缘,我们应心怀感恩,珍爱生命,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一)创作情怀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
群文阅读要指向表达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共识。2011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告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习表达
浅论唐代送别诗的特点论文 摘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
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经常热衷于与人探讨如何引导孩子读书的话题。 的确,良好的读书习惯无论是对于孩子当下的学习,还是长远的人生,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那么,对于幼小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