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菇1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性味】 性温,味甘。【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主治】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7、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13、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爱笑的颜小妞
huáng qí
astragalus root [朗道汉英字典]
milkvetch root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hoangtchy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propinquns Schichk. [朗道汉英字典]
radix astragali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i,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stragalus mongholic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ilkvetch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黄芪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1]。
黄芪也叫“黄耆”,是著名的补气良药,对人体具有强壮作用。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消肿利尿的功能。主治体虚自汗、劳倦内伤、便溏腹泻、气虚浮肿及痈疽毒疮等。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有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病,它的强心作用更为显著;也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并且降低血压。黄芪还有保护肝脏、治疗肾炎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黄芪有:内蒙黄芪(绵黄芪),分布在内蒙、河北、山西等地;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产于东北、河北、陜西等地。这两种黄芪以根入药,以内蒙和西北产的为上品。
黄芪是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属于豆科。夏季开花,结荚果。根很长,一般采挖4年以上的根。除去地上茎叶及须根,晾干后截成一二尺长收藏或切片药用。在秋季采收的黄芪含微量元素硒(Se)较多,因而质量较好。黄芪的茎叶营养丰富,是牲畜的优良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milkvetch root (《中医药学名词(2004)》)
黄耆、绵黄耆、箭芪[2]。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1]。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u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或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等的根[2]。
黄芪主产甘肃、内蒙古及东北各地[2]。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2]。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脓毒,生肌的功效[2]:
黄芪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气虚血脱,崩漏,带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2]。
黄芪治表虚自汗,盗汗[2]。
黄芪治气虚浮肿,慢性肾炎[2]。
黄芪治痈疽久不溃破或溃久不敛[2]。
黄芪也可治消化性溃疡[2]。
补中益气宜炙用,固表、利水、托脓毒宜生用[2]。
黄芪为眼科常用补益药,具有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
(1)用于气虚所致黑睛生翳灰白凹陷,目昏目痛,上睑下垂等。常与白术、升麻等配伍。
(2)用于胞睑痈疮久溃,不能生肌敛口;或痈疮久不溃破等。常与当归、川芎、皂刺等同用。
(3)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所引起的目胞浮肿,黄斑水肿等。可与白术、茯苓配伍。
煎服,9~15g,大剂可用30~60g[2]。
膜荚黄芪根含膜荚黄芪苷(Astramembrannin)Ⅰ及Ⅱ、黄芪苷(Astragaloside)Ⅰ~Ⅷ、乙酰黄芪苷Ⅰ、异黄芪苷Ⅰ及Ⅱ、大豆皂苷、胆堿、甜菜堿、香豆素、黄酮化合物、皂苷、氨基酸及微量的叶酸等[2]。
两种黄芪均含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它们的糖苷、多种微量元素等[2]。
蒙古黄芪根含黄芪苷Ⅰ、Ⅱ及Ⅳ,大豆皂苷,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等。还含异微凹剑叶莎醇及其多种糖苷、棕榈酸、天冬酰胺、黄芩多糖、γ氨基丁酸等[2]。
黄芪在人及动物身上均能利尿,效力与剂量有关;对肾病综合征,能增快尿蛋白的消退[2]。
黄芪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一般都有增强功能,还可促进造血功能,改善红细胞等变形能力,防治心脑梗死,抗病毒,抗肿瘤[2]。
黄芪能增强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2]。
黄芪对动物能降低血压,扩张血管。降压有效成分可能为γ氨基丁酸[2]。
黄芪的毒性很低[2]。
黄芪
Huangqi
ASTMGALI RADIX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多列;栓内层为3~5列厚角细胞。韧皮部射线外侧常弯曲,有裂隙;纤维成束,壁厚,木化或微木化,与筛管 *** 互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问有木纤维;射线中有时可见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直径8~30μm,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石细胞少见,圆形、长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为10~15mm)上,用4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一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1,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0.3%氢氧化钠溶液l5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5~6,用乙酸乙酯1:3ml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用铺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不得过10.0%(附录Ⅸ H第一法)。
不得过5.0%(附录Ⅸ K)。
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Ⅸ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附录Ⅸ Q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7.0%。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B)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4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1,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1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2cm),以水50m1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ul,供试品溶液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B)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性A,以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4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少于0.020%。
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同药材。
甘,微温。归肺、脾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9~30g。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适用于病弱体虚老人的滋补。近代研究结果亦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感冒易患者服用黄芪2周或2月后,周围血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比服药前为高。
1.黄芪六一汤:治老人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焦渴唇干,面黄少食。黄芪180g(去芦,蜜涂炙),甘草30g(炙),细切,每日服6g,加水1盏,枣1枚,煎服。 2.施今墨抗老防衰丸:每服9g,早晚长期服用。具有补元气,固精血、保脏腑之功。
注射剂:2ml(相当于生药2g)
融发装修
摘要: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也是一味较为普遍的中药药材,具有利水消肿、保肝降压、消炎抗菌、活血生肌等作用。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黄芪进行中医治疗,直到现在,黄芪仍然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本文就主要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并分析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中医临床;作用由于黄芪在医学临床中表现出多种药理作用,具有非常广泛的临床使用价值,因此这种传统的中药药材受到了世界医学的广泛关注。不但我国的医药学学者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部分医药学专家也在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黄芪本身含有多种糖类、黄酮类、氨基酸、皂苷类以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正因为如此,黄芪才能在医药学临床中体现出广泛的药用价值。以下笔者就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来对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简单归纳和分析,以供参考。1、黄芪的简单概述中药学中所指的黄芪,主要是指黄芪这种植物的根经过晾晒后所得到的干燥根。一般多为蒙古黄芪的根或者是膜荚黄芪的根。野生的黄芪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蒙古、华东、华北和西北等地区,但是因为黄芪的药用价值很高,目前我国全国各地都有黄芪的人工栽培种植。
月影星云
黄芪 Radix Astragali(英) MilkvetchRoot【别名】 绵黄芪。【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广椭圆形或椭圆形,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半卵圆形,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性状】 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性味】 性温,味甘。【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主治】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7、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13、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扬帆飘舟
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的根是主要人药部位。关于黄芪根的成分,多年来已有众多的研究报道,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和熊竹素,还含黄芪皂甙I、V、II (astraga- .losideI .V、IHl)。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黄芪多糖A、黄芪多糖B、黄芪多糖C、黄芪多糖D,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黄芪皂苷、甜菜碱、胆碱、叶酸(65mg/100g干根)、黄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锌、钴、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蒙古黄芪根含β-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黄芪的药用成分主要含有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蛋白质、核黄、叶酸、维生素P、尼克酸、亚油酸等。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量指标:水分不超过10.0%;总灰分不超过5.0%;浸出物不得少于17.0%;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4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020%;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不超过百万分之五,镉不超过千万分之三,砷不超过百万分之二,汞不超过千万分之二,铜不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超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超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
中文名称:绞股蓝提取物英文名称:Gynostemma P.E.CAS号:15588-68-8分子式:C80H126O44分子量:1791.83植物名称:绞股蓝,
浙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同作黄芪药用,以根入药。根含黄芪皂甙、异黄芪皂甙、大豆皂甙Ⅰ、胆碱、甜菜碱、β-谷甾醇、胡萝卜甙、氨基酸、亚油酸及
1. 狄留庆,范碧亭,黄亚.中药穴位给药治疗哮喘的药剂学研究进展,江苏中医1996,17⑸:422. 狄留庆,郭戎,范碧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味逍遥丸中栀子甙
本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能量,抗疲劳,抗突变,保肝,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传统中医学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