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小脸
音乐作品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院 系: 商 学 院班 级: 08广告学本科班姓 名: 谭 巧 玉学 号: 081105045指导老师: 肖 春 晓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内容提要:《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在我国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名。故事女主角祝英台系祝家庄祝员外之女,在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的途中邂逅了同样赴杭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并在随后的共同求学生活中互相倾心。无奈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梁山伯抑郁成疾,不久身亡。祝英台悲恸不已,誓以身殉。最终与梁山伯化为双蝶,自由而去。这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以音符诠释了作曲者对于这个美丽故事的理解。我的鉴赏主要从《梁祝》传说、作曲者的背景资料、以及在乐曲演奏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变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关键词:音乐鉴赏 梁祝正文:《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于1959年。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何占豪熟悉小提琴和越剧音乐,陈刚则较全面地掌握各种作曲技法。在创作《梁祝》时,他们都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陈刚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为了探索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两位作者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破除迷信,勇于实践,选用了我国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故事为题材,以越剧唱腔为音乐素材,采用了协奏曲这种外来体裁,吸取了我国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迷人的旋律、生动的音乐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使这部作品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被广大群众深情地称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十年来,它飘洋过海,飞往世界各地,先后在苏、美、英、法等国演出,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香港,它连续四次荣获金唱片奖与白金唱片奖;在国外,这首乐曲被称作“蝴蝶的爱情”而广泛传颂,受到不同肤色人民的欢迎。乐曲开始是引子。简短的引子音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随后在轻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显得纯朴、甜蜜而深沉,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甜美的爱情。接着,大提琴奏出的旋律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这段音乐感情深挚婉转,为我们展现了梁祝草桥亭畔深情结拜的动人情景。对答以后,乐队的合奏再现了爱情主题,充分展示了梁祝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接下来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由主部到副部的过渡段音乐,末尾引出活泼、明快的小快板,这段欢跳、轻盈的小快板与温柔、深情的爱情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是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替出现。这段音乐时而明朗欢快,时而温柔幸福,时而热情奔放,使我们自然联想到梁祝三载同窗、朝夕相处的各种生活画面:他们或是欢歌笑语,或是促膝长谈,或是追逐嬉戏,或是脉脉含情。这段音乐再一次从不同角度充分体现了梁祝之间纯真无间的学习生活和逐渐萌生的真挚爱情这两个生活侧面。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由主部爱情主题变化而来的似断似续的音乐,它表现了祝英台羞怯、有口难言的内心感情。接着,由小提琴、大提琴奏出缠绵而深情的对答旋律,它将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难舍难分的情景惟妙惟肖、细腻亲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情画意,引人遐想。突然,低沉、阴森的锣鼓声,暗示了不祥的预兆。乐队奏出刻板、重复的音调,把我们带到了一场悲剧性的抗争中。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祝英台惊惶不安和悲痛欲绝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誓死不从、挺身反抗的英勇精神。接下来,祝英台的抗婚音调与残暴的封建势力音调交替出现,形成了矛盾的焦点,最后推展为英台惨烈抗婚的悲愤场面。紧接着这激扬、卓烈的抗争旋律之后,全乐队奏出一个较明朗的音调,这个音调取材于前面结束部中十八相送的旋律,它代表了善良的人们幻想的希望之光,形成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可幻想瞬间消失,刻板的音调再次出现,它预示封建统治重如磐石,善良人们的美好希望难以实现。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委婉的曲调如泣如诉,揪人心肺,与大提琴再次出现对答,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沉痛哀怨的情景。板鼓突然闯入,声声的敲击声,造成了紧张气氛。音乐时而激昂,果断,时而低回,幽咽,把祝英台面向苍天对封建势力的罪恶进行愤怒控诉和泣不成声、悲痛欲绝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祝英台指天踏地发出最后一声呼喊时,锣鼓管弦齐鸣,英台纵身投入坟中,全曲达到了最高潮。音乐又重新出现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再次奏出引子部分的乐句。这时,小提琴抒情而缓慢地再次奏出爱情主题,更增添了朦胧的仙境色彩。这里,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人民的善良理想,仿佛严冬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又来到了人间,一对彩蝶相依为伴,在万花丛中翩翩起舞,他们时而翻飞、时而憩息,十分逍遥自在。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他们生前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比翼双飞。最后,全乐队齐奏爱情主题,它又似汪汪洪流倾泻而出,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梁祝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乐曲表现了梁祝这对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欣赏这首乐曲的同时,也达到了美的享受。
猫熊奶奶
流行音乐鉴赏——《I will always love you》 所谓的流行音乐是那些结构较短小、内容通俗、情感真挚、形式活泼,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由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节奏鲜明,能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因此流行音乐也称通俗音乐。今天的流行音乐已经是一种以大众消遣娱乐为主的文化现象,其发展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 提到流行音乐,就不得不提到索尔音乐这一经典流派。索尔音乐又被译为灵魂乐,是南方福音和中西部的节奏蓝调的融合。一些著名的索尔音乐家是这样认识索尔音乐的: Otis Redding说:"我不是布鲁斯歌手,也不是节奏布鲁斯歌手,而是索尔歌手。我们没有任何准备地走进录音棚,录下我们所唱的,这就是索尔。你怎么感觉就怎么唱。"Aretha Franklin说:"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索尔来自福音歌和布鲁斯。对我来说,索尔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很深的感觉,它从我内心产生,我把它表现出来„„正是这样一种感情,通过它,影响其他人。" Milt Jackson说:"(索尔)是你不能从书本或研究中得来的一种表演。我的情况是,我相信,在教堂音乐中听到的和感觉到的东西„„对我音乐生涯的影响是最有力的。"《美国流行音乐通史》中归纳得更为简练:"索尔是带有福音歌宗教热情的节奏布鲁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索尔是福音歌和节奏布鲁斯的结合,是福音歌这种宗教音乐形式世俗化、流行化的结果。 “索尔”唱法最初主要运用于由福音歌(Gospel)发展而来的黑人音乐“索尔”音乐中。由于“索尔”音乐在旋律上提倡自由性,节奏上讲究灵活性,于是这种音乐的演唱方式自然也就变得十分即兴。如今,索尔这种提倡即兴的“华彩式”演唱已成了当今流行演唱的一面旗帜。 Aretha Franklin、Whitney Houston、Michael Jackson、Celine Dion、Mariah Carey等都是索尔唱法的代表人物。 要说到索尔音乐的代表作,就不得不提到被大家广为熟知的“索尔”歌手 Whitney Houston的代表作品——《I will always love you》。 I will always love you If I should stay (如果我留下) I would only be in your way (我将无法融入你的生活) So I'll go, but I know (所以我必须离开 但我知道) I'll think of you every step of the way (在生活道路上的每一步我都会想起你) And I will always love you (我将永远爱你) I will always love you (我将永远爱你,爱你) You, my darling you, you (亲爱的 爱你) Bitter sweet memories (苦涩而甜蜜的回忆) That is all I'm taking with me (将永远伴我左右) So goodbye, please don't cry (再见吧 不要哭泣) We both know I'm not what you need (我们都知道,我并不是你需要的人) And I will always love you (而我将永远爱你) I will always love you (我将永远爱你) I hope life treats you kind (我希望生活会善待你) And I hope you have all you dreamed off (我希望你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 And I wish to you joy and happiness (我希望你能快乐幸福) But above all this I wish to you love (但我最希望你能找到你的爱) And I will always love you (而我将永远爱你) I will always love you (我将永远爱你) 《I will always love you》原来是美国著名乡村女歌手Dolly Parton演唱的一首传统乡村歌曲,Whitney Houston采用索尔的演唱方法进行加工,变成今天的版本,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唱片总共卖出了超过1200万 张。这首歌在美国有线电视台VH1评选的25年来最伟大的100首歌曲中排名第八,最伟大的100首情歌中排名第一。 记得以前听这首歌的时候,最初是被歌者优美的歌喉和荡气回肠的旋律所感动。后来因为专业需要又再细细品味了歌词,才发现Whitney Houston唱的是一场特殊的告别,里面有个悱恻的故事。知道无法在一起,就主动选择分手。爱情中的人又有谁是真的能那么清醒的? Whitney Houston的声音中有迟疑,有不舍,歌的前半段,突然的变声与转调,煽情的萨克斯,淡淡的电子合声,从空旷开始到空旷结束的录音也善于烘托气氛,总留着一小块肃静倾听的空白。尤其是伴奏切入时那句至轻至柔的假声——“And I„„”几秒钟的拖腔和滑音,把感情引到深处,接下来“„„will always love you”,低声的倾述,轻轻唱出心里的爱。然而第二次进入高潮时的“ I will always love you”却是那样的震撼,忘我而沉稳的声音,浓厚的感情,或强烈或微妙的变化,真挚地表现了歌中蕴含的情感,也表现了索尔音乐旋律自由,演唱方法即兴的特点。 这首歌有三段歌词,每段歌词后附加“I will always love you”的副歌。听起来每段都有不同的旋律,节奏流畅却又不单调重复。而从小在教堂唱着灵歌长大的,深受丰富的非洲音乐的熏陶的Whitney Houston以其纯熟的索尔唱法将这首歌的情感演绎的淋漓尽致,表现了这首歌独特的魅力。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悲伤的事,失恋便是其一。悲伤在艺术中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美感。一个悲伤的失恋故事,写成了歌,由Whitney Houston演唱,变成了电影的主题曲,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无论如何,在我们为了爱而恩怨不已的时候,Whitney Houston的声音、《I will always love you》的索尔乐曲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思想,一种大度,一种境界,一种灵魂的慰藉。 And,I will always love you。参考:
amdkjasklfj
音乐 教育 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孩子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
百度文库里有啊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谈《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一、如何评价音乐在《格萨尔》说唱艺术中的作用建国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长期努力,使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的抢救、整理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