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2

假小肥仔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有关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antienan002

已采纳

昨晚孩子学校在钉钉召开家长会,其中校长提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听到这个消息我拍手称快,跟孩子她爸说这个规则早就应该出台了。         近年来,学生要不要管、要怎么管已经成为是一些学校、教师经常头疼的问题,也成为老师与家长之间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但这同时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如今学校和老师对待学生,尤其是熊孩子,不去管是失职,去管了易生事。比如:老师批评几句就马上顶嘴骂老师,这种情况下老师是罚还是隐忍?学生抄作业或考试作弊,几次被发现还不改正,老师是罚还是听之任之,或者直接微信告知家长了事?罚站、罚抄、罚跑步……这些在我们小时候老师们管教学生的小惩罚,如今的老师们却不太敢用了,生怕一不小心就冲撞了家长爱孩子的心。我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个数学老师,每次来上课都会带个小铁盒,里面是他收集的是他用剩无法再写的粉笔头,每次发现有人听课不认真,或者讲话、睡觉时,就会拿一段粉笔头扔过去,“你!把粉笔头捡起来放到盒子,这堂课站到教室后边听。”他的手法极准,百投百中,从不会错扔到别的同学头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老同学一有聚会就经常提到这个老师,满满的怀念之情。现在的社会舆论一味倾向于家长,造成老师威信大减,老师一个举动可能就要面对来自家长的“口诛笔伐”甚至大打出手,就算最终调查结果不是老师的错,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教师群体中对待严管学生问题上出现了寒蝉效应。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了湖南省株洲县一小学班主任H老师,因为一个学生迟到被罚站了几分钟,就被在派出所工作的学生家长带到了派出所,限制人身自由7个小时。这样的例子时有耳闻,我本身虽然不是教师,但也能理解这样的事情,这些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们怎不心寒?怎敢教育和管理学生呢?如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与日俱增,他们既是家长,也是老师,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也容易对学校或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产生误解,但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方式,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再来“指手画脚”,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更不利于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社会是进步了,但现在很多孩子不管是身体体质还是心理素质却退步了!体育课跑不到100米就累跨、军训不到十分钟就晕到、老师或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或自杀,孩子变得如此娇气,为人父母者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是为什么?我们把孩子培养成材,不仅需要学习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徳性。很多孩子成了家庭的掌上明珠,被捧上了天。父母日复一日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代劳,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孩子从小能轻而易举地在父母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体会父母赚钱的不易,不仅不懂珍惜和感恩,还会在内心否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在不懂感恩的孩子面前,父母就算付出再多,也永远不够。不懂感恩的孩子只会理所应当地享受着父母所给予的一切,只会索取;当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时,便视父母为仇人,对他们恶言相向,甚至是大打出手。对于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善且如此冷漠,怎么可能对非亲非故的老师心存感恩之情?有一次有个孩子来做心理沙盘时,在一个代表他爸的玩具身上放了把带血的刀,把一个代表老师的玩具的头埋在沙里,在表述时,这孩子说:老师老是批评我没写作业,还跟我爸告状,我爸站在老师那边也来批评我,我要弄死他们!         育儿专家李玫瑾说过:“孩子3岁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所以我认为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不严管而放之纵之,不是爱而是害!上面提到的孩子,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再严管,长大就是一个潜在的“杀人犯”。家长不应该指责老师从严要求学生,而做为老师,更不要因噎废食,如果老师都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管为妙,那我们下一代的未来就令人堪忧了!         所以我觉得: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在推动全民尊师重教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在师道尊严与文明教学两种价值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当学生不服从学校管理、扰乱秩序、行为失范,或出现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只要是在《规则》规定范畴之内,规条在手,老师就可以按章操作,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矫治,促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不必老担心家长随意来“找麻烦”了。         国家出台这个《规则》首先是基于教育目的,从出于对孩子的爱这个原点出发,惩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家长从这个认识出发,才能做到支持配合;学校从这个立场出发,才能有效支持教师正当惩戒。当然教育部门也要加强督导,积极推动学校健全教育惩戒的实施、监管机制,让学校、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惩戒手段,让家长、社会理解支持配合教育和管理工作。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配合,希望通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能探讨出一条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不再恶性循环了!

245 评论

霸州楚楚吊顶

教育惩戒分析论文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作用

1. 教育惩戒的内涵。

教育惩戒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但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以激发其悔改上进之意,从而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对学生身体上给予感到很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违法失德的侵权行为,是封建野蛮专制的产物,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师德规范严格禁止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2.教育惩戒的作用。

教育惩戒具有教育警示作用,惩戒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事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纪意识,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学生的是非观念;惩戒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有效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弘扬正气。惩戒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具备了应有的羞耻感、荣誉感;惩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果学生早期经历过错后受到惩戒的体验,必然会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同时对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教师运用教育惩戒方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1.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有两种德育形式影响人的社会化。一种是正强化,表扬和奖励;一种是负强化,批评和惩戒。体罚、变相体罚同人性的解放及教育本质背离,所以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明令禁止体罚学生,但对教育惩戒也都作出了明文规定并予以了保留。现代教育的规模化、制度化及其活动,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然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在接受外在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过程中也无法全然排除外来的强制性影响,在其走向自律之前,他律往往是必经途径之一。教育惩戒正是教师以社会代言人身份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引导和矫正的权利,为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化也符合教育活动发展的内在需要。因为,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和秩序,对违规者予以必要惩罚与处分,既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又需要纪律、制度的严格约束,使其由自然人逐渐发展为社会人,这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脆弱、不负责的教育。所以,夸美纽斯指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用来制止邪恶的倾向的”,“有需要的时候就应该责备、惩罚或斥责”。

2.运用教育惩戒方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关爱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成长,提倡赏识和鼓励教育,张扬学生的个性等等。但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占多数,许多学生对人不关爱,对己不约束,对物不珍惜,对事不尽责,单纯强调权利忽视义务,只讲自由,不要法规纪律,蔑视传统做人品质的培养。当学生有了问题,有了错误,如果一味的“宽容”、“等待”和“迁就”,就会让学生习惯了世界为他让路,习惯了“接受型”的生活方式。这种对学生的违纪现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做法,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教育渎职行为。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3.教育法律法规赋予了教师惩戒权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不等于禁止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惩戒权的肯定。所以,从法律角度看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依法对学生的不合规范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避免其不断发生,以促进其合乎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的一种教育权力,是一种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相对强制性权力。

三、教师使用教育惩戒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惩戒须合法且要有教育性

依法执教是教师的首要师德修养,学校和教师在制定和执行校纪、校规的时候,要以法律为依据,把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年幼、经验不足、认知能力低等原因,他们有时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处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反省自己的错误,使之在受到惩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如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胰岛素发明者麦克劳德在上小学时,一心想看狗内脏的模样,有一天他将校长的爱犬抓住宰杀了观察,校长知道后十分气愤。但校长在搞清原因后,罚他画一副人体骨骼和血液循环图,如果做的好免除其他纪律处分,结果校长和老师对麦克劳德画的人体骨骼和血液循环图很满意,现在这两副图保存在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这种赏识性的教育惩戒经典案例值得我们每一为教师深思和借鉴。教育惩戒其目的不在于“惩”,而在于“戒”,“惩”只是“戒”的手段,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危害,弥补过失,防患于未然。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学生的做法,不尊重学生的权利,为“惩”而“罚”,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可能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对抗、逃学、轻生或犯罪等不良后果。

2.教育惩戒须适“度”,讲究公正、合情、合理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对教育惩戒权行使中缺乏“度”的控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在学校,学生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极易受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对待。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戒时慎防受感情因素的影响,把工作、生活中的不悦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以致惩戒失去公正性;或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依据自己以前对学生的印象加以判断,致使惩戒不合情理。在教育惩戒学生时,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学生违规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违规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情绪状态、家庭状况及具体的违规情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对同一性质的违规行为施以同样的惩处,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绪冲动时使用惩戒,从而保证违规学生受到的惩戒公正、合情、合理。

159 评论

树果衣嘎凌

写作思路:首先阅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根据规则表达自己的感悟,例如这种政策对孩子成长的帮助等。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勤劳的园丁,花朵的成长离不开园丁辛勤栽培。可是现在孩子放眼望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任何一点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孩子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虽然这样孩子会被保护的很好,可是他们却得不到成长。

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小皇帝”,以自我为中心,目无尊长,禁不起任何一点责备。老师是一份备受尊重的职业,有一句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以看出老师对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但却有人利用这份职业的权力,侵犯学生的权力,践踏学生的尊严,让学生身心健康备受折磨。学生的目无尊长,老师的不合理行为凑在一起就成当今教育局面。

教育部出台的政策,我非常赞同,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中小学时期正是一个孩子树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家长一位包庇孩子,只会让孩子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成长。

这些政策的出来,给予了老师应有的权力,让老师使用自己的权利,根据错误大小,实施相应的处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相应的处罚。每一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老师应该在孩子放错的时候及时予以矫正,让他们行为的到纠正,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过提高自身修养。

232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态度研究论文

    《浅议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 摘要: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可以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惩罚,能让幼儿形成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的意识

    昏昏头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有关论文

    昨晚孩子学校在钉钉召开家长会,其中校长提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听到这个消息我拍手称快,跟孩子她爸说这个规则早就应该出台

    假小肥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学教育惩戒研究的可行性论文

    1. 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诗句 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诗句 1. 有关惩罚的诗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

    岁月静好-静静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对学生的惩戒论文题目

    教育惩戒分析论文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作用 1. 教育惩戒的内涵。 教育惩戒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但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以激发其

    jingeyiji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教育惩戒权论文3000字

    试析行使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 论文摘要: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必须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即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惩戒的价值和局限性,教师惩戒应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应当果

    fengzhenpe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