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蒂guti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传统艺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 传统艺术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中国,绘画的真实性在12世纪宋朝时已发展到高峰,尤以郭熙的《早春图》为写实主义的巅峰,以后就开始转向主观情趣的抒发,自王维被盛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後,文人画悠久的传统便延续至今。又自北宋後,中国绘画渐 传统艺术趋注重笔墨情趣的形式主义,举例而言文徵明的画即意不在山水的描绘而是藉由山水来堆砌各种运笔的手法。到15世纪的明朝末年,清朝初期时,画家已经开始向表现自我方向转化,不注重客观世界的描绘,而是,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有很强的自我风格,而不再计较再现自然的真实性。 现代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等更体现出大家风范,他们画的不一定真实,但任何人也模仿不出他们画的精髓!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一,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朝廷设置画院,扩充机构编制,延揽人才,并授以职衔,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审美标准,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而且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独的体系,其内容、形式、技法都出现了丰富精采、多头发展的繁荣局面。 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传统艺术 - 音乐国乐、新音乐、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 传统艺术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五类 中国传统音乐简介: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传统艺术 - 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 传统艺术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dp786639854
关于中国文明之起源 《艺术教育》1975年舞蹈纹陶盆与原始舞乐 《文物》1978年第 3期从楚墓帛画看早期肖像画的发展 《楚艺术研究》1991年 湖北美术出版社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帛画 《文物》1974年第11期歌颂统一的纪念碑雕塑——浅谈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秦兵马俑》1984年 陕西人民出版社秦汉时代的雕塑 《中国美术》1981年秦汉时代的壁画 《中国美术史论集》1981年关于望都汉墓的墓主 《中国美术史论集》1981年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年代的探索 《文物》1974年第 1期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 6期《职贡图》的时代与作者 《文物》1960年第 7期北齐绘画遗珍 《中国艺术》1981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曹家样与杨子华风格 《美术研究》1984年第1期近年关于古代壁画的研究 《文物》1979年第10期隋唐时代的雕塑家 《中国美术史论集》1981年阎立本与尉迟乙僧《文物》1960年第 4期《步辇图》与《凌烟阁功臣图》 《文物》1962年第10期《古帝王图》的时代与作者 《美术家》1980年 香港《古帝王图》 《古帝王图》1982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张雄夫妇墓俑与初唐傀儡戏 《文物》1976年第12期唐代西州墓绢画 《文物》1975年第10期李思训父子 《文物》1961年第 6期森罗移地轴 妙绝动宫墙——论吴道子及吴家样之光辉成就 《美术》1990年第11期张萱与唐代士女画 《中国美术史论集》1993年《纨扇士女图》与周昉《文物》1957年第 1期唐代画家程修己墓志 《文物》1963年第 4期早期花鸟画的发展 《美术研究》1981年第 期早期的山水画 《日本美术史学会论文集》1983年唐代的人物画 《中国画》1981年第期李公麟的绘画 《文物》1961年第 6期张择端及其作品的时代 《美术研究》1961年第 1期《搜山图》 《故宫博物院院刊》1975年早期工笔重彩画的发展 《中国书画》1981年欧美访问散记 《美术研究》1981年第 4期《捣练图》与《北齐校书图》 《美术研究》1982年第 1期《搜山图》与《琉璃堂人物图》《美术研究》1982年第 2期《早秋图》与《八公图》 《美术研究》1981年第 4期《宫中图》与《五老图》 《美术研究》1983年第 3期画家与匠师 《在故宫博物院吴门画派讨论会上的发言》现象与本质 现实与想象 《美术》1959年第 2期花鸟画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美术》1961年第 3期我国古代杰出的雕塑家戴逵与戴颙 《人民日报》1961年 5月24日僧佑与南朝石窟 《六朝剡东文化》1995年新强的佛教艺术 《美术研究》1981年龟兹的寺院壁画 《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文集》龟兹壁画的艺术成就 《中国石窟》1980年 文物出版社龟兹艺术的风格与成就 《西域研窟》1997年第 3期甘肃十六国时期的造像与壁画 《香港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文集》炳灵寺石窟 《中国旅游》1978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炳灵寺及其在佛教艺术交流中的地位 《中国石窟》文物出版社麦积山石窟的兴建及其艺术成就 《中国石窟》1980年 文物出版社敦煌石窟概述—— 沙漠上的艺术之宫 《美术研究》1959年第 4期丰富的想象 卓越的创造 《美术》1955年第11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 《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 2期智能的花朵 《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 8期敦煌艺术在美术史上的研究地位 《中国石窟》1980年 文物出版社敦煌窟龛名数考 《文物》1959年第 5期敦煌窟龛名数考补《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文集》1987年敦煌壁画里的佛教故事 《美术研究》1958年第 1期《佛本生图》的内容与形式 《美术研究》1957年第 3期《佛本生图》形式的演变 《美术全集》1957年第 4期《佛本生图》与《因缘图》考《祇园记图》考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0期《祇园记图》与变文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1期《西方方净土变》的形成与发展 《佛教文化》1991年壁画《维摩变》的发展 《文物》1959年第 2期敦煌晚期的《维摩变》 《文物》1959年第 4期论山西佛寺彩塑 《佛教文化》第三期 1991年法海寺壁画《帝释梵天图》 《美术研究》1959年第 3期慈悯寓于威严庄穆 妙手出乎世代传承 《文物天地》1993年第 4期西藏早期佛教艺术 《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第 1集古格王国的寺院壁画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创刊号古格王国及其寺院艺术 《雄狮美术》1994年 5月号 台北绘画风格与风格传承 《美术》1991年第 5期漫谈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国画家》1993年总第 3期东方艺术的风格特征 《美术史学报》第七期 1994年 韩国书法在形式美上的追求 在书法与绘画座谈会上的发言 1994年书法全集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中国书法全集座谈会上的发言 1996绘画的情景、内涵与风格 《艺海》1995年第 1期 长沙中国美术传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1996年 人大出版社中国佛教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997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四大家研究》1992年 炎黄艺术馆学术丛书花鸟画的创新也源于生活 《美术》1997年第 1期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美术研究》1997年第 2期书画鉴定与考古 《文物天地》1997年第 5期荜路蓝缕四十年 美术史系建系四十年论文集序 1997年唐代在书画理论上的继承与发展 《唐研究》第四卷 1998年寺院壁画的考察与研究 《文物》1998年第 4期从黄胄的速写和画驴谈艺术美 《黄胄研究》1999年炎黄艺术馆学术丛书世界美术馆巡览前言 《世界美术馆巡览》1999年 外文出版社南梁与北齐造像的成就与影响 《艺术史研究》1999年 中山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简论青州龙兴寺造像 《青州龙兴寺造像》 山东出版社《龙门石窟总录》序 《龙门石窟总录》 中国大百科余书出版社 1999年9月青州龙兴寺造像的艺术成就——兼论青州样式与北齐曹家样 在韩国庆州博物馆的讲演1999年10月谈李可染山水画 在李可梁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1999年山西寺观彩塑的成就 《山西彩塑》1999年12月吐蕃佛教图像与煌的藏传绘画遗存——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 《艺术史研究》2000年 中山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中国新强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雕塑》2000年第1期敦煌的彩塑 《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原始社会的雕塑 《雕塑》2002年第6期商周雕塑 《雕塑》2003年第1期秦代的雕塑艺术 《雕塑》2003年第2期汉代的雕塑 《雕塑》2003年第4期汉魏时期佛教造像遗迹 《雕塑》2003年第5期早期的佛教彩塑 《雕塑》2003年第6期北魏云冈与龙门石窟 《雕塑》2004年第1期麦积山的北朝造像 《雕塑》2004年第2期敦煌的雕塑艺术 《雕塑》2004年第3期读中国纹样史 《收藏家》 2004年第2期流散国外的金铜造像 《雕塑》2004年第5期唐代宫廷绘画及其影响 《中国书画》2004年第1期四川石窟造像 《雕塑》2004年第4、5、6期从辽博藏画试谈唐仕女画的成就 《中国书画》2004年第10期
因为在北魏时期佛教非常的流行。这样也可以让鲜卑族的人有精神寄托。
龙门石窟的形成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
家里面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凳子总是老旧老旧,黑黑的墙上,斑驳点点,挂着的奖状该是家里面最骄傲的事情.在贫民窟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群孩子围在一个黑白电视旁开心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传统艺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