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7

奋斗的小俊俊
首页 > 学术期刊 > 水权交易实践与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土豆0207

已采纳

(MAJOR PUBLICATIONS):l 环境经济手段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6万字,1/1;l 水权交易制度研究——中国的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22万字,1/1;l 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即将出版),26万字,1/1;l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37万字,1/3;l 绿色浙江——生态省建设创新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32万字,1/5;l 流域协调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东苕溪流域为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31万字,1/5,l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1/3,26万;l 绿色制度创新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1/5,30万字;l 杭州运河地带功能定位与综合开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3/4,7万/25万字;l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39万字,主编;l 生态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58万字,主编;l 水资源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3万字,主编;l 论环境经济手段,经济研究,1997年10月,1/1;l 水权交易与政府创新,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1/1;l 水权交易与契约安排,管理世界,2006年第2期,1/1;l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7年第8期,2/2;l 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2/2;l Impact Factors of Energy Productivity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une 2007 Volume 5, No.2,2/2;l What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energy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9(3),2/2;l 工业绩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7月,第7期,2/2;;l 结构调整能否改善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世界经济,2008年第11期,2/2;;l 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2/2;;l 运河杭州段的环境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经济地理,2001年第4期,1/1;l 转塘地区走出“经济洼地”的战略构想,经济地理,2004年第5期,1/1;l 滇池流域环境变迁及环境修复的社会机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1/1;l 庇古税的效应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F61)1999年第9期,原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1/1;l 论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1/1;l 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1/2;l 黑河流域新旧“均水制”的比较,人民黄河,2004年第2期,1/2;l 论水权交易与交易成本,人民黄河,2004年第8期,1/1;l 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浙江学刊,2004年第4期,1/2;l 经济增长不能与发展划等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认为要树立八个观念,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9月18日,1/1;l 生态补偿机制的三大理论基石,中国环境报,2004年3月2日,1/2;l 环境保护的第三种机制,中国环境报,2003年4月11日,1/1;l 生态补偿应有的基本类型,中国环境报,2004年12月14日,1/2;l 信息披露是环境保护的一大法宝(上、下),中国环境报,2003年5月9日,5月16日,1/1;l 析中国首例水权交易案,经济学消息报,总第529期,2003年3月19日,第二版,1/1;l 有规则无交易的水权案,经济学消息报,总第526期,2003年1月31日,第一版、第三版,1/1;l “东方威尼斯”在消逝,经济学消息报,总第553期,2003年8月8日,第三版,1/2;l “科斯”“庇古”谁治污更有效——与李治国先生商榷,经济学消息报,2001年6月8日,第440期,1/2。

198 评论

Smile丶燚

呵呵,晚了,写了也不得学分了。小样

289 评论

a长了一半的草

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环境有关的事情,让我们从环境保护者和关注环境问题的角度去考量,可以发现:我们社会的环境意识的确需要进一步提高。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看起来的小事实际上联系着全球的环境问题。1亮化城市和能源亮化城市是许多城市的进步目标之一,也是官员政绩之一。然而城市亮化需要消耗能源,“过度亮化”需要消耗额外能源,这是应当考虑的。我居住的城市在长江边上,夜晚,城市的主干道上路边几乎任何位置都可以看书看报,交叉路口至少四对特大号灯,几乎可以用“亮如白昼”来形容,加上各种建筑景观灯,广告射灯,绿化带中的特制绿色灯,如此为城市增色不少。但据计算,每盏路灯仅每年花费的电费一项,远超过一个下岗工人打工一年的收入,有人形象得说“每根电线杆下站着一个下岗工人”。环境保护并不反对城市亮化,“过度亮化”会引出一系列问题。在煤电紧张的时候据说见到长江上的运输煤的船只,首先要留下然后谈价格,可见能源的紧张程度。高等学校教室灯火“与日同辉”的场景也随处可见。当铺张成为时尚,节约成为人们不屑一顾的行为时,一切浪费包括能源的浪费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2门窗大开吹空调在寒冷季节室内没有取暖设备,或炎热而漫长的夏日里,高楼之间回荡着山洪爆发般空调的声浪。假如没有空调没有电,没有廉价方便的新的取暖或制冷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如何度过这样的日子?国家有关部门提倡夏天空调不能开太低,冬天不能开太高。这是节约能源的手段之一。我们周围经常见到开着窗户吹空调的办公室,这样我们需要多少电能才能温暖或凉爽我们的小空间?多消耗的电能有多少大气温室气体排放?难道我们需要规定不可以大开门窗吹空调吗?3一次性和“不兼容”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次性的塑料袋到处需要:饭碗、饭盒、筷子、水杯、圆珠笔、鞋套、手套、帽子、桌布、雨衣、几乎所有商品的包装袋等等,真是不可胜数。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无形中产生了很多垃圾,浪费了大量资源。比如一次性圆珠笔,笔芯和笔杆存在“兼容”的问题(以前不存在这个问题),单买笔芯不是随便可以装到任意笔杆里去的。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光买笔芯和连笔杆一套的价格几乎没有差别,而原来的笔杆又没有专门的笔芯零售,因此大把大把的废圆珠笔不知如何处置。一个小学生一学年大约需要40多根这样的圆珠笔,而一个初中生需要100多根,一个高中生需要的数量多于初中生。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全国仅中小学生仅废圆珠笔一项浪费大量资源。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砍伐森林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已经被广泛宣传。买菜自带布袋和篮子,拒绝用塑料袋,也曾经有宣传报道。一次性产品开发和使用,对于我们这样的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的国家实在是一个误区。4洗汽车用自来水汽车成为时尚,“买车了吗?”代替“吃过饭了吗?”的问候语,汽车成为日用品,洗汽车自然成为日常事务。洗汽车的水哪里来?自来水是也。我国缺水人人皆知,南方水乡缺水是缺干净的水,很多水沟都是排放出来的污水;北方雨水少,本来缺水,地下水成为开发对象,水成为紧缺的资源,而“水是生命之源”,不可一日无水。汽车需要清洗,如人需要洗脸一样,以饮用水洗车是需要尽快解决的大问题。澳大利亚近期遭遇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干旱,多条河流干涸,政府严禁用水管向草坪洒水,不准拉水管洗车,隔日供水,并设立举报热线,鼓励市民举报浪费水资源者。澳大利亚第一大州昆士兰州成为第一个把循环水作为饮用水的州,昆士兰州总理彼得·贝蒂说,如果干旱持续下去,澳大利亚所有居民都将被迫饮用净化污水。“你要么喝水,要么就得死,我们没有选择。这是黄金液体,这是关乎生死的问题”(引自:扬子晚报2007-1-30)。列举上述四者只是讲国人的环境意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用时尚的语句叫“细节成就未来”,日常小事其实并非微端末节,从哪里做起才能解决问题?其实相比之下并不是重要,重要的是首先要正视问题的存在——提高国人环境意识。保护措施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 ”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法之一:探寻新的水源一个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星球面临着水资源危机,这似乎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然而在地球上,这的确是事实。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既不能饮用解渴也不能灌溉农田。中东、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地区一些缺少淡水的国家常用海水淡化的办法(即从咸海水中提取可以饮用的淡水)来解决缺水问题。随着海水淡化费用的降低及淡水需求量的攀升,温带地区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转向大海。大型海水淡化设备出现在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作为旨在减少从枯竭的地下蓄水层抽水计划的一部分,佛罗里达州的水利官员计划建立一个日生产2500万加仑淡化水的工厂,依靠海水淡化来补充这个地区未来的淡水需求。休斯顿市也在寻求从墨西哥湾提取淡化水,以防将来淡水匮乏。很多世纪以来,人们就曾采用蒸发等技术从海洋中提取淡水。人们将咸海水加热以促进蒸发,再收取和蒸镏蒸发后形成的水。海水蒸发后遗留下盐和其他杂质。这一工艺并不复杂,只是需要大量的热能,成本高昂,除少数像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富裕的国家,其他国家都难以承受。为降低成本,现代海水淡化厂都在蒸发过程中回收热能。一种叫作薄膜海水淡化的技术具有降低成本的潜能,可能会扩大海水淡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目前淡化水只占从自然中汲取淡水量的0.2%。薄膜海水淡化靠反向渗透作用:在此过程中,一层半渗透性薄膜被置于一定量的咸水和淡水之间;咸水在施加的高压作用使水分子(而不是盐和其他杂质)渗透到纯水的一面。就实质而言,这一方法是把淡水从咸水中"挤"出来。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多数有关海水淡化的研究都集中在反向渗透方面,因为反向渗透淡化厂占用空间小并且节约能源。尽管反向渗透水淡化厂可以节约能源,但最初使用的薄膜是由聚酰胺纤维或醋酸纤维素薄片制成的。它们不耐用,经常不到3年就报废了。这些材料极易遭受未处理水中所含污染物的腐蚀,特别是氯,它会使薄膜变硬;还有一些微生物,会堵塞薄膜。另一个问题是,过滤沉积物和细菌的预处理机制必须极端严格。目前的新一代超薄合成膜是由聚酰胺膜制成的,尽管仍会遭受污染物的腐蚀,但这种新薄膜更结实,过滤效果更好,可以使用10年之久。技术改进固然重要,但这还不足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海水淡化。未来10年内,无论能否继续实现技术改进,随着城市和其它消费者认识的深入,海水淡化都极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增长。现在,最乐观的估计是世界上约1%的饮用水不得由12500个海水淡化厂提供。毫无疑问,这只是个开端。不久,你杯中的水就可能源自大海。 方法之二:海上淡水输送陆地上,管道可以低成本远距离运输淡水。要是在海洋上也能这样做就好了。一种可以在海上运水的办法是,使用拖船拖运密封的塑料或纤维水袋。从1997年开始,英国的淡水贸易和运输有限公司就使用巨型聚氨酯袋从希腊大陆向附近的旅游岛屿运水,以满足旅游旺季游客对淡水的需求。总部设在挪威奥斯陆的淡水供应公司也使用纤维袋子从土耳其向塞浦路斯北部运水。Aquarius公司已生产出8个790吨重和2个2200吨重的大袋子,后者每个可装50万加仑水,另外还生产了比现在使用的袋子大10倍的样品袋。Nordic公司也于去年开始生产容量为800万加仑的大袋子。水袋比水箱价格低廉,但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特别是生产如此巨大并能抵御海上航行碰撞的袋子很困难。向希腊的岛屿和寒浦路斯运送淡水只需拖运水袋不到60英里,但迄今已发生好几起水袋在运输途中破裂的事故。另一家水袋制造商是美国加州的Spragg公司,它用加一种思路来解决水袋体积过大和海上拖运中的问题。该公司获得了一种拉锁的专利,锁齿超过1英寸,能将水袋像有棚拖车那样连接起来。这家公司已演示过这一技术,只是还未实现商业化。迄今,这种方法只在向极度缺水、需求稳定并肯出高价的沿海地区运送淡水时使用过。对那些别无选择的地区来说,水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4、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5、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3. 节约用纸纸浆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万 吨,进口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的30%以上。),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可以包书皮。4. 废物利用,如:糖纸可折成灯饰或门帘,旧衣服可做成拖把等等。支持和参与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5. 减少生活垃圾,自觉将垃圾分类。6. 少用化学制剂,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7. 尽量不使用个人轿车。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使用无铅汽油,购买小排气量的轿车。

328 评论

janelin1002

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是万物之源。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2.32亿居民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还有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缺水,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发生在现代的水资源危机是人类生存又一次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就是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臵工程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21世纪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与人类社会需水均衡性的客观存在使得调水成为必然。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提出了许多调水规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24个国家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60多项,遍布世界各个地区。半个多世纪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管理运行的决策模型与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复杂跨流域调水系统进行简化后,采用单一的数学规划模型或模拟模型进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规划、管理运行决策研究;二是直接采用大系统优化决策模型和方法,通过先建立各种类型的大系统递阶结构模型,然后再运用多种数学规划或模拟技术(含自优化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求解方法,进行该类工程的规划管理决策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模糊数学、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新型理论、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开始探索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在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管理决策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如Jamieson等人从一般的跨流域调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过程出发,建立了跨流域调水规划的混合决策模型结构,并建议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优选系统结构、模拟模型设计所含工程设施的尺寸大小、动态规划方法进行系统实时决策研究等等。1工程实例1.1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以色列极度缺水,而且水资源南少北多。它的北水南调工程的主输水管长约300公里,管径2.2~2.8米,途经多座加压泵站,分支管道总长逾1万公里,年供水量14亿立方米。工程不但带动了南部经济发展,而且把大片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的生存空间。1.2 澳大利亚雪山工程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短缺,为此修建了雪山工程。它在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斯诺伊河的多余水量引向西坡,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雪山工程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包括7个水电站、80公里引水管道、11条共145公里压力隧洞、 16座大坝、1座泵站、510公里高压电网等,年供水23.6亿立方米,灌溉总面积26万公顷。在它的帮助下,西部水质也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宜人。 1.3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美国西部干旱缺水,为此先后建成十几项调水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加州北部雨水丰沛,萨克拉门托河常常洪水肆虐;南部则是天干地裂土冒烟,却住着全州2/3的人口,水资源分配也极度不均。早在1919年,就有地质学家提出北水南调的想法。二战后,加州经济发展,缺水问题愈加严重,调水工程提上议程。为此,加州的南、北方争吵不休,媒体也推波助澜,公开号召选民反对州的调水计划。1960年,加州就此举行全民公决,结果51%赞成,49%反对,赞成票只比反对票多了17万张。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大部分县投票反对的北部供水区,也有1个县的赞成票超过50%,这是因为该县居民认识到,工程确实也有利于防洪和减少损失。工程于1973年竣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该工程至今仍在不断扩展和完善,工程发电量在2002年即已达到85.7亿千瓦时,使以洛杉矶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受益,受益人口高达2300万。目前,加州的人口、经济实力、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全部位居美国第一,洛杉矶更是发展为美国第二大城市。当年许多投票反对的居民也不得不承认,北水南调工程对加州经济起飞的贡献,确实功不可没。1.4俄罗斯莫斯科运河工程 1930年,莫斯科的水资源开发殆尽后,前苏联开始兴建莫斯科伏尔加运河(1947年后改称莫斯科运河),不仅为首都莫斯科市提供了稳定水源,而且显著改善了莫斯科河的水质及城市景观1.5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埃及有96%的国土是沙漠。为了开发西奈半岛,修建了西水东调工程。主干线长262公里,设有7级提水泵站,年供水量超过40亿立方米。它为西奈半岛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促进西奈的全面发展。对埃及整体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2影响2.1减少调出水地区的洪涝灾害对于水量输出区,严重的洪涝灾害可以说是最大的生态环境灾难。输水工程在水量输出区具有明显的防洪效益,其防洪作用本质上就是减轻生态环境灾难的发生。2.2改善输水通过区气候环境、地下水和水质状况 输水工程有利于改善两岸沿线气候、环境,尤其有利于沿线地下水的补充。而输水渠道对自然生态环境更大的影响在于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荒原、沙漠、沿岸地带经过灌溉成为肥沃良田、菜地、林场和果园,两岸沿线地下水位普遍升高,对地下水超采地区是一个有益的补充。2.3缓解调入水地区的生态危机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导致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受水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问题。另外,调水还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率,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2.4不利影响输水工程同时会导致调水江河流量减少,产生河口咸水倒灌,破坏河口生态系统;引起调出水区生态环境用水不足;发生“水华”泛滥,藻类繁殖,江水腥臭变色;河道过流条件恶化;调水区下游及河口地区工农业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3 结论3.1我国存在着水资源诸多问题,资源性缺水、时空性缺水、污染性缺水、浪费性缺水、区域水资源短缺以及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采取跨流域调水工程,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必要的。3.2跨流域调水是一项改造自然的举措,牵涉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法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多学科、多部门、多地区综合研究的对象。只有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论证,才能趋利避害。只有注重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研究,才能促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3生态环境问题是调水工程规划设计应重视的问题,应做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权衡利弊;工程实施前后以至工程建成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严加管理,减小污染破坏;不同的引水工程有其独特性,对环境不利影响可能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方法很多,选用时要注意方法的综合性、灵活性和目的性,才能较准确地查出真正的影响,抓住临界的影响,评价影响的实际大小和识别总的影响。3.4跨流域调水有其优势,而工期长、耗资多,又是其弱势,也并非解决水荒的惟一途径。节流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管理同等重要。解决水资源时空分配的不均是实施工程调水的一大前提。就水量而言,确定一个地区是否需要调水需分析调入区缺水的性质。属于资源缺水型为主的地区,调水的必要性比较容易确定;不完全属于资源型缺水的地区,调水的必要性须作充分的论证;完全不属于资源型缺水的地区,则无调水的必要。因此,地区的缺水问题,要判断其性质,并且根据经济与社会的近期与远期需求进行周密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确定调水的合理规模。同时,跨流域调水对于调入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开源,而开源又必须在节流的前提下进行。在多数情况下,调水应是对当地水源的补充。只有实现了地区的节流,充分挖掘地区水资源潜力之后,实施调水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挖潜与节流并举的对策,既可缓解调水工程实施前的缺水压力,又能减小调水工程的规模,从而减少水量调出区的利益损失和整个工程的环境负效益。3.5节水和治污是解决水资源合理配臵和持续利用的两大问题。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制于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而节流就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法。防污治污是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永恒主题,必须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特别在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的地区,不治污是没有出路的。在调水工程建设就要遵循“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3.6调水水量应合理。①当地水和外调水都是可贵的水资源,要统一考虑,进行合理配臵。原则上应是在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外调,否则,外调愈多,浪费愈甚,污染愈剧。②生态环境用水,一定要给予满足,在耗水量计算中,植被、造林、绿化等需水量必须计入,超采的地下水必须补回,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必须做到在长系列中维持平衡,丰水年回灌,枯水年临时超采。各河道要在一定季节维持一定流量,不使河道长期断流、萎缩、淤高和导致河口地区情况恶化。③要遵循以供定需的原则,变供水管理为需水管理,通过需水管理调整产业结构,不能让耗水产业大量无限制地发展。④在确定可调水量的过程中必然遇到调水输出区与调水输入区之间用水利益冲突,原则上应以不影响输出区现状与未来用水需要为原则,或者用补偿的办法减少对调出区的影响以保证调出区的利益。3.7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这要求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上,应起到宏观调控作用,指导和调节流域性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依法治水,防污、节流,以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和可持续利用。这包括:制订有关的水利政策、制订和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管理设立及行业准入等等。3.8跨流域调水应以水权为基础。当前,水作为一种资源,已日益突显其重要性。作为一种资源,水具有地域性。从一区域引调水到另一区域,是以牺牲前者水权益为代价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受益区域应支付等价利益。在不侵犯原有水权者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水权交易,改善水资源的配臵,从而实现“双赢”。水资源使用的有偿性,要求实现水资源和水权的有偿交易,形成水交易市场,并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经济手段在水资源配臵中起重要作用。

355 评论

相关问答

  • 动作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论文的题目是论文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在题目中就可反映出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工业设计类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城市住宅整体

    纯度装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

    我也刚收到,还是一等奖,真怀疑是不是每个投稿的都会得一等奖,还要交348块

    呼啦啦呼嘞嘞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水权交易实践与研究论文

    (MAJOR PUBLICATIONS):l 环境经济手段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6万字,1/1;l 水权交易制度研究——中国的案例分析

    奋斗的小俊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

    这是科技统计源的核心期刊。不是核心期刊来的、

    穿G2000的恶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研究与实践怎么写

    范文:【摘要】该论文主要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廉洁修身这一问题进行主观与客观联系的论证,从大学生的身份出发,研究廉洁修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并且加强大学生自身

    大米粒圆又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