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4

BOBO薄荷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围棋的参考文献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麦兜籹籹

已采纳

《弈旨》 我国最早系统论述围棋的文章。汉班固作。 《围棋铭》 铭文。东汉李尤作。 《围棋赋》 赋篇。 《围棋赋序》 围棋文献。汉末王粲作。 《弈势》 围棋论著。汉末应玚作。 《博弈论》 围棋论著。三国吴韦昭(韦曜)著。 《棋势》 古代围棋书谱。 《敦煌碁经》 简称“棋经”。围棋论著。作者不详。 《原弈》 围棋论文。唐皮日休作。 《围棋十决》围棋行棋要决。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宋刘仲甫诸说。 《棋经十三篇》简称《棋经》。围棋论著。作者有宋张拟、张儗、张靖、刘仲甫以及宋代以前所作等诸说。 《棋决》 围棋论著。北宋刘仲甫著。 《围棋义例诠释》简称《围棋义例》。围棋论著。北宋徐铉著。 《忘忧清乐集》围棋书谱。南宋李逸民重编。 《玄玄棋经》亦名《玄玄集》。围棋书谱。元严德甫、晏天章辑。 《适情录》围棋书谱。明林应龙辑。 《秋仙遗谱》围棋书谱。明诸克明辑。 《亦问》围棋论著。明王世贞著。 《弈旦评》围棋论著。明冯元仲(也作马元仲)著。 《弈律》围棋著作。明王思任著。 《会弈通玄谱》围棋书谱。明朱常(氵迁)辑。 《石室仙机》围棋书谱。 《石室秘传》围棋书谱。王绍冈、徐实同编。 《石室启秘》围棋书谱。明清流逸叟辑。 《弈正》围棋书谱。明苏之轼编。 《万汇仙机棋谱》围棋书谱。明朱常淓辑。 《仙机武库》围棋书谱。明末陆玄宇父子辑。 《秋仙汇选》围棋书谱。明沈国俊辑。 《弈时初编》围棋书谱。明末周元服、汪幼清选评,张得一、陈旻昭鉴定。 《弈志》围棋书谱。明汪贞度、清汪显勋辑。 《弈隅通会》围棋书谱。明坐隐先生辑,清汪秩重编。 《弈鉴》围棋书谱。作者不详。 《三子谱》全称《受三子遗谱》。围棋书谱。明末清初过伯龄辑。 《四子谱》围棋书谱。明末清初过伯龄编著。 《官子谱》围棋书谱。未署作者姓名及刊印年代。 《文蔚堂选谱》围棋书谱。清初抄本。 《弈墨》围棋书谱。清李子燮辑,季心雪选评。 《不古编》围棋书谱。清吴瑞徵选评,蒋闻昭校定。 《眉山墅隐》围棋书谱。清徐星友、程兰如评本。 《师竹斋谱》围棋书谱。清盛新甫辑。 《弈学会海》简称《弈海》。围棋书谱。清董耀编。 《弈括》围棋书谱。清黄龙士著。《居易堂围棋新谱》简称《围棋新谱》,又名《弈理金针》。围棋书谱。清沈赋等选辑。《兼山堂弈谱》围棋书谱。清徐星友作。《弈悟》围棋书谱。清周东侯著。《四大盘弈谱》围棋书谱。传黄龙士著。《围棋近谱》围棋书谱。清金茂志辑。《弈理指归》围棋书谱。清施定庵著。《弈妙》围棋书谱。清吴峻编。《桃花泉弈谱》围棋书谱。清范西屏著。《残局类选》围棋书谱。清钱东汇编。《弈理指归图》围棋书谱。清施定庵原著,钱东汇绘图、删订。《三张弈谱》围棋书谱。清张诚等校刻。《弈理指归续编》围棋书谱。清施定庵作。《弈理析疑》围棋书谱。清臧念宣、吴修圃辑。《空中楼阁谱》围棋书谱。编者不详。《受子谱》围棋书谱。清汪秩、毛孝光辑。《弈萃》围棋书谱。清卞立言著,卞宝臣校刊。《弈萃官子》围棋书谱。清卞立言辑。《董六泉弈谱》围棋书谱。清董六泉选。《弈程》围棋书谱。清张雅博辑。《弈理妙悟》围棋书谱。清程兰如、施定庵合评。《绘声园弈谱》围棋书谱。清郭谦评辑。《僧贯如弈谱》围棋书谱。清僧贯如著。《怡怡堂围棋新谱》围棋书谱。清唐滏、唐淘淦选辑。《观弈轩杂录》围棋著作。清梁章钜辑。《国朝弈汇》围棋书谱。清徐耀文选定,员履亨校。《六家弈谱》围棋书谱。清王彦侗辑。《晴川会弈偶存》围棋书谱。纪念同治四年(1865年)陈子仙、徐耀文在汉阳晴川阁对局的专集。《餐菊斋棋评》围棋书谱。清周小松著。《听秋轩弈谱》围棋书谱。清龙椒散人辑。《周嬾予先生围棋谱》围棋书谱。清间国手周嬾予对局集。《待月謻弈存》围棋书谱。清方浚颐编。《皖游弈萃》围棋书谱。清周小松辑。《弈理金针》围棋书谱。清刘福山辑。《蜀山草堂弈存》围棋书谱。清方浚颐辑。《陈方七局》围棋书谱。清常仲卿辑。《蜗簃弈录》围棋丛谱。清鲍鼎编。《子仙百局》围棋书谱。清赵晋卿辑,常仲卿、陈子俊校。《尊天爵斋弈谱》围棋书谱。清周小松、李昆瑜、傅菘泉校订。《寄青霞馆弈选》围棋书谱。清王存善辑。《海昌二妙集》围棋书谱。清斤竹山民(蒯光典)、浮昙末斋主人(黄绍箕)编。《刘史十局》围棋书谱。刊印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潘景斋弈谱》围棋书谱。清楚桐隐、章芝楣合评。《新旧谱汇选》围棋书谱。清周小松选辑。《摘星谱》围棋书谱。清胡陶轩编。《蜗簃遗札》围棋史料。清光绪年间鲍鼎致邓元鏸的信札。《弈选诸家小传》简称《弈选小传》。围棋论著。清末谭其文著。《手谈随录》围棋书谱。清李子干编。《弈潜斋集谱》围棋书谱。清末民初邓元鏸辑。《国朝弈家姓名录》围棋著作。清末民初邓元鏸编。《历朝弈事辑略》围棋谱目。清末民初邓元鏸编。《前代弈谱目录》围棋谱目。清末民初邓元鏸编。近代的就不再例举。

256 评论

快乐齐分享yeah

让文化——个人围棋观成为课程张星洁 谢 翌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 要】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自己成为构建知识的主人,走出校门后能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并成为终身学习的人。而要更有效地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则需要有一种方法和策略成为学生的上位知识。而文化——个人围棋观的构思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如果让这种围棋观与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各科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此外,文化——个人围棋教程需要具有“创生型文化”的教师。【关键词】课程 文化——个人围棋观 创造性【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143-02 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转变;教学评价由“传统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教师文化由“适应型”向“创生型”转变。这些内容的转变,标志着过去那种“同一模式”、“封闭式”的培养方式转向“富有个性”、“情境性”的培养方式。在当今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学校给予学习者的不能只是固定不变的知识,而是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基础上,以人的方式发展和成长的基础上,在走出学校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创造社会生活,创造自己与社会美好的未来。[1]如果有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构成学生的上位知识,他们内化的知识文化在实践中就有可能不拘泥于惯性势力和传统,创造性地得到运用,成为科技社会的创新人才。而精彩的文化——个人围棋棋谱却完美地融合了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成为了这种思维方式的载体。一、文化——个人围棋观的分析1.结构——功能围棋观与文化——个人围棋观的差异在围棋流派中有两种明显的棋风,“铺地板式”围棋和“角力”围棋。我用两个概念来表示:结构——功能观代表“铺地板式”围棋的思想;文化——个人观代表“角力”围棋的思想。结构——功能观是由结构和功能两部分组成,结构就是预设好一定的程序,按照这个程序操作,从主观上认为这个结构自然会发挥它的功能。结构——功能观讲究的是一种组织的合理性与控制,只要按照这种思想与策略进行工作就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这种模式从一开始就给思想上了一块枷锁,带有封闭性、机械性和滞后性,一旦遇到不在结构内预设的事物,人们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思路混乱,功能也就无法发挥出来。在围棋比赛中,“铺地板式”棋手经常在这种角力场面中,又在读秒声的催促下“掉链子”而崩盘,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棋手的水平问题,而是思维习惯问题。而文化——个人观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个体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事实,而主动构建方法与策略来面对未来的形势。持这种观点的“文化”是指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与客观环境能动构建的知识体系;其中“个人”是指根据变化的环境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与策略的个体,这种“个人”的思想具有开放性,连贯性和创造性。具有文化——个人观的围棋手往往在复杂的局面中显得如鱼得水,构思精巧,妙手叠出。这类棋手除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有文化——个人观的思维方式。2.文化——个人围棋观具有创造性的特征这种文化——个人观的棋局更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威廉姆斯的创造与情意模式的四种认知特性指的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四种情境品质: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和想像心。[2]这四种认知特性和四种情境品质在文化——个人围棋观的构思中得到完美体现。从围棋布局到中盘都讲究流畅自然,在进入中盘的局部战斗时(这时最能体现结构——功能观与个人——文化观的思维),妙手,棋子效率的最大化,策略与方法的运用,取与舍的选择,全局配合的最优化都在个人——文化观棋手的脑海中不断地建构;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这些隐性的东西在棋盘上显现出来。即使此时偶尔出现失误,这种类型的棋手也能迅速、变通地调整策略(这也是一种变通的流畅),他们能够在紧张的对局中达到如此灵活的构思,更是平时养成了主动构建习惯的结果。至于个人——文化观棋手主动出击的棋局中,在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的基础上,更体现了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和想像心的情境品质。二、文化——个人围棋观生成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儿童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的,从家庭到学校这是环境的变化,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科是知识的变化,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是阶段性的变化,然后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是角色的变化,如果他们从小是用结构——功能观来武装头脑的话,他们很可能成为听话的孩子和读书的机器,但是由于现实不可能都在他们的预设范围之内,面对环境的变化、知识的变化、阶段的变化和角色的变化,他们往往显得被动和茫然。如有些用人单位抱怨现在有的大学生在单位上不知道主动做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这种文化——个人观的思维品质。如果让文化——个人围棋观的这种核心文化从小融合到儿童的头脑中,他们会用自己原有知识结合当时实际情况,主动构建和生成出灵活的方法与策略,表现出开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当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都在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思想,如何提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创造性地为己所用,一直缠绕在人们的心头上,而文化——个人围棋观则很好地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三、让文化——个人围棋观走进课程,成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员。中国古代四大文化瑰宝——琴、棋、书、画,在当代中国发展不平衡,当前的中、小学课堂中,有音乐课、美术课和书法课,唯独围棋课普及不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美术或书法能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除了老师的指导外,这些艺术的学习基本上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古人称围棋为“手谈”,其含义主要是指下围棋具有交流的功能,强调围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现代社会,只有懂得在合作中竞争的个体才能开发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才更有利于自身的进步。围棋的这一特点恰好弥补了这些艺术学科的不足。下围棋的人常说:“棋虽小品,品德最尊”,说明人们把围棋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游戏看待的。这种活动,具有宣泄、调适、娱乐的功能。[3]此外,网络游戏、麻将和扑克等娱乐活动充斥家长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但是由于麻将和扑克等具有随机性的游戏有可能会助长儿童的投机心理,而且不利于对成功与失败形成正确的归因。1.研制生态化取向的围棋课程近年兴起的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实质上既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也不是发生在人的大脑里面,学习乃是人与其所处具体环境之间的一种生态化的互动。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置于开放的、与外界不断互动的生态化的系统中来考虑;强调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指出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4]编制围棋教程时,除了注重围棋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把文化——个人观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棋局作为欣赏内容。要体现生态化取向的围棋课程,就必须把围棋与语文知识进行融合,如:写作就是要注意句子的连贯流畅,立意新颖,为中心思想服务,而围棋从布局、中盘到收官,无不讲究流畅自然,和谐统一;与数学、物理和化学融合,如:数学运用题的条件已知,要解决的目标明确,关键是运用怎样的方法达到目标,这与围棋不谋而合,围棋下在棋盘的棋子是已知的,如何下出对自己有利的棋子而最终获胜,关键也是要有方法和策略;与体育融合,如:足球就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运球,然后在运动中寻找战机,这与围棋何等相似,而且围棋还能留下运动的轨迹;与军事融合,如:《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在精彩的围棋棋谱中得到形象具体的展现。让围棋成为课程一定充满无限生机。2.围棋的教学需要具有“创生型文化”的教师所谓创生型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共同体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通过主体性参与和反思性实践,积累、创建的关于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意识、价值理念、知识结构、情绪反应、行为规范等的综合形式。[5]学校要创新思维方式,彻底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统一”、“求同”、“中庸”的传统思维倾向,给教师提供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6]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氛围,教师可用开放的思想去面对围棋教学,用生动形象的各科具体知识与围棋教学相融合,不断地丰富围棋课程。当然,让孩子下围棋不是让他们成为职业棋手,而是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构思,以及欣赏精彩的棋局,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形成文化——个人观的思维方式。据韩国棋院网报道,韩国棋院委托韩国盖洛普调查机构对目前韩国围棋的现状进行的调查于近期完成,盖洛普得出的结论为:80%以上的韩国人认为,围棋对子女的教育有帮助;截止至2008年6月底,韩国成人围棋人口为约766万人(济洲道除外),考虑到截止2007年底,韩国19岁以上人口为37394420人,成人中围棋人口比例为20.5%,每5位国民中有1人会下围棋。[7]此外,因美国没有围棋基础,他们在智力课堂上开设了麻将课。[8]作为围棋发源地的中国,有必要重视让围棋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课程。参考文献1 和学新.在回归生活与超越生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6(24)2 石中英等.创造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74~753方晓义、郑晓齐等.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简介.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44~484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6965 唐美玲.从适应型教师文化走向创生型教师文化[J].基础教育,2006.116 宋宏福.教师文化及其对教师成长的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4.157 新浪体育,2008.07.298 长江日报,2008.11.219于泽元、田慧生.让教师走上充满意义的课程改革旅程[J].教育研究,2008.10

199 评论

贪吃的大吃货

乐围棋幼儿入门,中华瑰宝,民族精髓。弘扬文化,从孩子做起。围围文化有关的论文,议论围棋的发展

346 评论

刀剑如梦1

明清时期有《适情录》、《石室仙机》、《三才图会棋谱》、《仙机武库》及《弈史》、《弈问》

159 评论

吉吉狼外婆小号

找中国围棋史这本书,(图书馆可以找到,很厚的一本),里面与围棋有关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作品基本都能找到原文和解释。相信我没错,俺原来在图书馆研究过的。

334 评论

相关问答

  • 围棋的参考文献论文

    《弈旨》 我国最早系统论述围棋的文章。汉班固作。 《围棋铭》 铭文。东汉李尤作。 《围棋赋》 赋篇。 《围棋赋序》 围棋文献。汉末王粲作。 《弈势》 围棋论著。

    BOBO薄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围棋天地杂志2021年最新版

    最早的中国围棋月刊创刊于l937年1月于上海,石印印刷。该刊由中国号围棋月刊社编辑出版。因日本入侵上海,该刊仅出版七期。现在的《围棋天地》杂志,纸张开本16开,

    小菜菜菜菜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围棋报刊杂志

    始办于1960年1月16日的《围棋》月刊是新中国最早的围棋刊物。当时,上海是中国的围棋重镇。刘棣怀、顾水如、陈祖德等围棋名手诞生或长期生活在上海,让这里棋风昌盛

    小夜公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围棋天地杂志pdf

    不能的~亲~~建议买个纸质版~~感觉更好~~推荐去杂志云,购买,配送很快的·很准时~~

    西湖草莓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象棋棋钟参考论文英文文献

    Chinese Chess / Chess rook/castle 车 knight/horse 马 bishop 象 queen 女王(外国象棋里才有) k

    Oo棉花糖小鱼o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