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新鲜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部分1、现代生命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选取一个领域如行为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等)2、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3、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4、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5、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6、心理与语言7、心理与文化8、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9、进化心理学述评10、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11、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述评12、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13、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14、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15、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16、某一心理学大师的人格与学术贡献述评17、用质的方法(如心理传记法、叙事法、访谈法等)研究一个心理问题或一种心理现象18、中国思想史上的人性论对心理学的价值二、人格心理学部分19、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20、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21、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22、人格的特质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23、生物学取向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24、认知取向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25、自我概念的心理学研究(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关系研究)26、自尊的心理学研究
曼妙樱花
心理学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人解决疑虑的学科,要学好心理学专业并非易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一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毽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 教育 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毽球运动在学生中的盛行,大部分小学已经将毽球教学作为了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心理学对小学毽球教学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从促进小学毽球教育出发,对心理学在小学毽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心理学 ;体育教学;小学毽球;应用 毽球运动是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毽球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然而多数学生虽喜欢毽球但不代表喜欢毽球课,为了能更好地在小学中实施毽球教学,需将心理学应用到毽球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从根本上促进毽球教育的有效实施,并且与心理学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毽球教学的现状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身体,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毽球运动作为一项很受学生欢迎的运动,已经被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在小学毽球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对毽球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毽球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毽球教学是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游戏,并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与毽球教学的初衷同步,但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往往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二是毽球 教学 方法 及组织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都是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优秀的组织形式是毽球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效果的有利保证,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依旧采取的是传统模式,缺乏多样性;三是对毽球基本技术的学习缺乏兴趣,如前面所诉,目前大部分学生虽喜欢毽球,但不代表喜欢毽球课,小学毽球教学主要采取的是集中传授基本技术形式,对于本就爱玩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导致在基本技术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毽球教学的效果。 二、心理学在小学毽球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为体育心理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专门条件下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而毽球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必然与心理学有着一定的关联。实际上亦是如此,将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毽球教育中,对其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意义。那如何将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毽球教育中去?就此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 毽球教学的实施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行为,无论是毽球方面的教育还是思想方面的教育,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共识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两者间的心理关系都会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将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而如何在毽球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与学生间的心理关系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加强与学生间的心理沟通,保持教学热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小学毽球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贪玩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制定。如采用游戏学练法,将毽球基本技巧作为游戏来进行,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这种所谓的游戏玩具产生良好的感觉,激发其兴趣;又如采用竞赛学练法,将毽球基本知识与竞赛结合起来,营造有趣的学练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能促进毽球教学的实施。 3.消除学生在毽球学习中的胆怯心理 对于毽球的学习,有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如由于学习毽球网上进攻需要难度更高的动作,担心自己在运动过程中会受伤;由于自身运动能力和别人相差较大,怕受到老师责怪等等都是学生对其产生胆怯心理的原因,并且还易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等问题的出现。因此,为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教师应对各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耐心指导,时常鼓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能应对自如, 4.加强心理学的理论应用 学生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毽球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而需进一步加强心理学在其中的理论应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毽球教学,只有学生对其产生了好的学习动机,才会真正去积极进行学习,因而教师需采取各种有效 措施 来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心理特点不同,教师应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毽球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松生.小学生毽球训练8法[J].体育师友,2007(5) [2]范传加.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教学改革[J].东疆学刊,1988(4) [3]王武.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2) 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二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 作文 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作文创作的过程是学生们把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转化为自己主观感受的过程,是需要写作者主观心理为条件的,因此心理学知识在学生们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是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的。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作文教学中,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心理学;作文教学;观察;真情实感 作文是语文素质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以掌握知识并形成技能的动态的、内在的、心理的运动过程,也是令学生头疼、教师费心的一个教学难点。作文课上,学生经常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常常是找不到灵感,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好 文章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过程语文学科四个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具体应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们把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转化为自己的感知然后具体的表达出来,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动机、兴趣、情感等非认知活动,引导学生们心理和情感的合理表达,来调动学生们写作的热情与灵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为写作提供素材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要首先打好腹稿,然后在此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成为写作的基本框架,这样学生们写起作文来相对才会顺手。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往往对于需要写作的题目没有什么话可说,就是常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无从下笔,要不就是三言两语的写了,内容空洞,情感虚假。这一问题的出现是与学生们缺乏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知密切相关。从常规来看学生们觉得有话可说的作文往往是自己关注过的,这样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所谓观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事物去感知。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能够看到一点就写。”这事实上说明了日常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那就是既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走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主观动机对于做事情的态度和过程的影响非常大,学生们感兴趣的他们往往才会主动去做,喜欢去做,学习的效果才会优化。 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在日常学习中有目的去引导学生主动去写作,对于一些 热点 话题和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小作文的练习,通过布置周记来慢慢的使学生们习惯写作,这样学生们内心的畏难心理才能够慢慢的消除。另外,教师要抓住一些重要的写作契机,如每年的 清明 节扫墓、春游、运动会等学生们喜欢参加的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就可以在活动前给学生针对性的布置一些写作的任务,这样学生们在参加的过程中留心体会和观察,自己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 心得体会 ,写出作文来就方便了许多。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会像涓涓流淌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永远常新。 二、调动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 心理学认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亢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情和欲望的契机,及时加以引导,教学生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在作文中把自己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最深的地方真实地写出来,能以情动人。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创作创设恰当的情境,也就是提供写作的平台,让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习作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特点;也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动物王国;或者是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这些动物,然后再进行习作。这样课堂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创造力也油然而生。 总之,在 小学作文 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感情脉搏,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状况,如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现实,以学生为主体,加以科学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进科.立足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深化新课改对策浅探【J】.吉林教育,2011(22) 【2】周健.网络让作文教学从“有限”到“无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Z1) 【3】孙秀萍.抓好作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5) 【4】李翠.谈谈心理学原则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金田(励志),2011(06) 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三 《浅谈运用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心理学主要分析和了解人们内心的想法,以便更好地引导人们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就是简单的数字组合,除了数字计算,还是数字计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单一呆板,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以至于放弃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是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思维意识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能极大限度地挖掘人们潜意识里的积极思想,从而使人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心理学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能力,使人们以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小学数学最大的教学缺陷就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 学习态度 消极。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运用心理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自控能力非常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基本是待在教室中,不太了解外界的信息,教师成为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 渠道 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上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好奇、爱玩的特性,开展数字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彻底改观,爱上数学。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能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在积极、轻松地氛围中学习,极大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积极的环境下,人们能有效地去完成事情;反之,在消极的环境下,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变得非常低。如在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霸”,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霸”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渣”,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渣”的方向发展,消极对待学习。因此,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有效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给学生营造愉快、乐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三、结语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的存在是为了使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学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因此,把心理学科学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让小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转变学生的消极心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1. 心理学方面的论文2000字 2.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有关心理学的相关论文2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我爱微辣
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调适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科学调适,会导致心理不适、心理疾患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心理压力;调适;措施当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不适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有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太大,得不到及时缓解释放,导致了心理疾患,造成休学、退学以致轻生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6 000名在校大学生中,16. 5%的同学自述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给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必须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切实制定措施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1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大学生在求学成才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矛盾和挑战,这些都会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具体来说,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大学新生面临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会产生不适。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其次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远离家乡的距离感;再次是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有些同学初期语言交流易产生障碍,会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这种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感、距离感和孤独感虽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新生心理就会“缺氧”,导致“心理真空”,产生心理不适。1. 2学习方面学习上产生压力首先是因为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带来的。在高中期间,老师讲课细、提问多、检查多、练习多、考试多和辅导多。而大学期间,老师授课主要是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自学能力。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就会课堂上听不着要领,记不住重点,课后又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长此以往,就会问题积堆,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不及格。据统计,大学一年级期间出现不及格在大学四年之内是最多的,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在大学期间想取得理想成绩不是容易的事情。再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一些考试,大学期间,一般需要通过英语四、六级统考和计算机过级考试,特别是研究生考试,这是闯过高考之后的又一次闯关,所有这些考试,一些同学会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或发挥不理想等原因而不能如愿,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一段时期的压力,而不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长时间的更为沉重的压力。1. 3人际交往方面在大学,人际交往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学生面前。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既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也是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关系处理得好的同学,知心朋友多,群众威信高;而有的同学陷入了有话没处说、有困难少有人帮的困境,由此引发孤独、空虚、压抑、失落,同学感情淡漠。如果再不能进行心理调适,往往找不到自身缺点或不能克服,最终导致压力过大而影响身心健康。1. 4就业方面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就业形势的严峻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奋斗目标,必须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奋发成才,才能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否则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淘汰。但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会遭遇挫折和考验。在成长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说是正常的,适当的挫折和磨练也是必要的,但有的同学心理素质不高,如果再缺乏引导,就不能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容易悲观泄气,消极处世,有的进入这样的误区不能自拔,沉溺网游,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学习和休息。1. 5性格方面一是自尊型,这样的同学往往过分地关注自己,过分地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不经意说的话、做的事就会引起他的多虑或反感;二是自卑型,这样的同学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在公共场合或集体活动面前不敢表现自己;三是过分内向型,这样的同学往往遇到问题不愿说,受到误解亦不能倾诉,一味忍让,遇事容易退缩;四是虚荣型,处事漂浮、不诚实,易受到周围同学的排斥;五是自恋型,这样的同学往往嫉妒心强,看到同学学习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就开始闷闷不乐,甚至造谣生事、恶语中伤。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一些不应有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1. 6家庭方面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学费是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在日常开支上一再节省,有的学生为减轻家庭负担,在校申请贫困补助,参加勤工助学劳动,与那些家庭情况较好的同学相处时,相比之下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2对心理压力应有的正确认识对待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及其表现形式,以奠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认识基础。首先,心理压力的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人有一种惰性,能拖则拖,可推则推,如果没有压力,恐怕许多人很难在规定的时限内办好一件事。有了心理压力就不至于拖拖拉拉。一定限度的心理压力能使人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事实证明,那些学有所成的人,不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成才的,而正是将压力转化为上进的动力,在不断摸索、努力实践中逐渐成长成才的。其次,心理压力要有一个限度。如果过重,超出人的心理承受限度,或对心理压力带来的应激不能适应,那就会发生心态失衡,轻者会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出现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重者便会导致精神疾病。这就犹如一张拉开了的弓,弓拉得超出了一定范围,或长时间处于开拉状态,绷紧的弦迟早会断裂的。再次,心理压力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如何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健康心理,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有了心理压力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应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用科学的调适方法去减轻。3心理压力调适的措施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重点放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上,这就需要采取积极的调适措施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探讨调适心理压力的科学措施,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大学的有利条件,建设一支专职心理学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项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开设不同的课程。使同学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3. 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学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请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学生工作人员或心理学老师担任咨询人员,给学生提供类似心理医生角色的服务,深入了解情况,让他们倾吐苦恼,帮助释疑解惑,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请有经验的心理学专家作报告。3. 3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情况也各不一样,因而每个人对待心理压力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及对心理压力的承受程度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可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性格、家庭、成长环境、心理测试等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这样有利于在以后的成长中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3. 4适当组织文体活动,愉悦学生身心学校可在某一阶段,适当地组织一些诸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或旅游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加强交流,提高能力,愉快身心,以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在新生刚入校时,适时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或旅游等,能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加强交流,减轻不适应感和孤独感。3. 5着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抵抗来自各方面心理压力的最有效手段。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培养意志首先要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并要下定决心,积极主动地去克服惰性,付诸行动,坚持到底,每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增加一分,逐渐培养起坚强的意志。3. 6在加强大学生修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上下工夫加强大学生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抵抗压力,并能不断化压力为动力的重要源泉。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加强大学生修养上狠下工夫,帮助他们摒弃弱点,修正不足,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做到举止大方,热心助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同时要教育引导他们在锻炼辩证思维能力上狠下功夫,做到实事求是地制定目标,以长远的目光审视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样才能防止踏入思维片面、做法偏激的误区。3. 7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大多数同学经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时,对咨询或找心理医生还是不那么习以为常,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科学的自我心理调适尤其必要。进行心理调适,减缓压力的方法有:一是运动。这是一种最为积极的减压方式,也是脑力劳动者最有效的休息和娱乐,运动时体会到的乐趣可以使人们从各类烦恼中解脱出来,并以较好的态度面对挑战。二是聊天。找一位朋友随心所欲聊天,可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三是玩游戏。人性中的游戏本能,不管是少年还是成年,都同样存在,处于游戏状态,能暂时逃避现实。四是深呼吸。面对纷杂环境,深呼吸最有帮助,既能镇静,又能恢复精神。五是闭目养神。尽量放松神经和肌肉,在内心构想美好的图画。六是着眼当前,集中精力做好当前的工作,不要花时间追忆过去。七是尽情发泄。心中的烦恼、忧虑不要积在心中,设法通过不损害别人、不伤害他人的途径及时宣泄。八是学会幽默。幽默是精神健康的调解剂,学会幽默可以让你以良好的心境应付周围的一切。九是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忘掉烦恼,与别人同乐,同时自己也会有可信赖的朋友。十是进行分解。把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哪个先做,哪个后做,这样就容易各个击破,压力逐渐化解。十一是读书。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以陶冶情操,忘却烦恼。十二是换一种认识。看待某一事物和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就迎刃而解。3. 8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等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指导学生工作、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当做朋友,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这样同学才能做到与老师之间心灵相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作为班主任或老师,切不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以领导或师长自居,要与同学广泛谈心交心,关心学生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努力解决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仅要做同学成长路上的指路人,更要做关心他们的贴心人。作为任课老师应当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使自己的课上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并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Queena兜兜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参考文献:[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3]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4]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5]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6]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7] 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6(27).[8] 谢沫珠.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9] 姜超,罗良针.论当前实施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38.[10] 程路.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着力点 [J].教育与职业,2008(8):189-190.[11] 谢沫珠,尤嘉.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73-775.
医院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质量保障是前提和基础,而在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
就是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销售方面,可以讨论购物心理。学习和工作方面,可以分析激励心理。
数学是整个小学 教育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的弱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下面我给大家带
参考文献格式一般包括:1、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