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6

只爱小火锅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右江日报社总编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南噶希先生

已采纳

1949年10月底,中共右江地委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版了《右江日报》,由桂西区指挥部政治部出版,报纸为八开两版,单面油印,不定期出版,共出版十多期,于1950年4月停刊。解放后,在中共广西省委的关怀下,中共百色地委机关报《右江农民》报于1952年1月1日出版(实际上是1929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的《右江日报》的复刊),原红七军军长,当时任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张云逸同志为《右江农民》报写了报头和题词。报纸为四开四版,公开发行。1958年8月1日,地委决定《右江农民》报改名为《右江日报》,恢复了原名,仍为四开四版,周六刊。1962年7月1日,《右江日报》由周六刊改为周三刊。1970年6月1日,根据上级指示,《右江日报》停刊。1981年1月1日,《右江日报》重新复刊,仍用张云逸同志题写的报头,四开四版,周六刊。1992年,《右江日报》实现了电脑激光照排,从此结束了铅与火的历史。1995年1月1日,《右江日报》由四开四版改为对开四版大报。1998年1月1日,《右江日报》实行自办发行。1999年1月1日,《右江日报》由周六刊改为周七刊,实现了天天有报。2002年7月1日,在广州日报社的大力帮扶下,创建了“右江日报社新闻采编平台”,右江日报社实现办公电脑化。

310 评论

小懒虫苗啊苗

蒋大为(1947年-),加拿大华人,歌唱家,天津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市耀华中学,1968年赴内蒙古呼和浩特近郊插队落户。1970年参加森林警察文工团。1975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期间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现移民加拿大。是著名的民族唱法歌手,其成名歌曲为《牡丹之歌》 、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曾到日本演唱日语歌曲《北国之春》和《拉网小调》引起轰动。

1968年赴呼和浩特近郊插队落户,1970年参森林警察文工团。

1975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至今,期间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

蒋大为是中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

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三十年来,他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三十年来他演唱过上千首的歌曲和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其中象《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 《牡丹之歌》 、 《骏马奔驰保边疆》 、《敢问路在何方》 、《北国之春》、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在海内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蒋大为曾多次出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演唱会,受到海内外观众好评。

蒋大为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

蒋大为从小酷爱美术,在中学时,学习了八年西洋画,具有很深的绘画功底。

近十年来,他刻苦学习书法,汉简魏碑、颜柳欧赵,他无不师法而又无一泥古。又得当代书法名家指点,把对前人书艺的体会融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之中,用心用情,贯气神韵,意念中逐渐达到咏墨相通,融为一体,无滞涩无矫气无匠气,浑厚奔放,刚柔相济。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蒋大为简介,歌如其人,歌豪放,人也豪放,每到一处,喜好交友。有一年他率中央民族歌舞团到百色演出,还未登台演出,朋友交了一大帮,而交的不是他的唱歌同行,偏爱结交书画朋友。

“我唱歌能唱到今天的程度,全赖书法神助。”蒋大为出语惊人,乍昕惊讶,细品有味。

“如果我不练书法,我的歌声肯定很平淡。很呆板,甚至没精打采。每次登台唱歌前蒋大为简介,我尽量先练一阵子书法,我学书法纯粹为了唱歌。”

蒋大为细数了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书法与音乐都强调运气;书法有笔断意连,唱歌有声断情不断,有的演员,歌唱完了,还在台上呆站,或者手不知该往哪搁,这就是情断了,有的歌唱完观众站起来就想走,这是情断了,说明失败了;书法讲究神韵.歌声也很讲究神韵,书法有轻重缓急,音乐有抑扬顿挫……。他的体会是:一个字,就是一首无声的歌,一首歌.就是一个有声的字。

百色地区书法协会主席凌奇松先生向他乞墨宝,他一再谦让:“老师先来!”凌先生推托不了,挥墨开场两个字“心声”。蒋大为接着写下了“艺术之家”几个大字,是为百色演出公司题词的。又为凌先生写下了“笔墨绘春色”、为地区群众艺术馆写了“振兴民族文化”,为右江日报社题了“右江之声”,为百色印社题了“艺苑千秋”等。那字体道劲有力。传统行楷韵味,古色古香,一笔一划,有章有法,绝非一日之功。他说:“我写字很用心。唱歌也报用心。”

蒋大为豪饮,但他不滥饮。他认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有以文会友、以歌会友,也有以茶会友、以酒会友等等。而酒本身的功能就更大了,通气活络,调节心理,壮胆气豪。有的歌唱演员为了保护嗓子,戒酒戒辣,蒋大为则认为喝酒对唱歌有好处。那一年.蒋大为率团到边防壮族地区慰问,慰问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各族父老乡亲的盛情接待。一次晚餐上,一个壮族姑娘要求与蒋大为“斗酒”,蒋大为乐意地接受了挑战。少数民族群众喝酒,用碗不用杯,用大碗不用小碗,当地叫海碗,以示海量和豪爽。蒋大为心中有底,但地方行政长官下了约法三章:斗酒要以不影响当晚的慰问演出为前提。蒋大为笑着说:“没事,我越喝酒歌唱得越好。”于是,各人三大碗下肚,打了个平手,双方握手言和。当晚蒋大为登台演唱,效果果然特佳。壮族姑娘对蒋大哥说,没想到你有这么大的酒量。蒋大为答道:“我也是少数民族呀!”

蒋大为是中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

八十年代他演唱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牡丹之歌》一曲成名,以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歌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等,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 *** 、家喻户晓。

九十年代,蒋大为的歌声跨洋过海走向世界。他曾经访问北美、东欧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并进行演出,在法国和日本还成功地举行了他的个人演唱会。海外华侨评论他是中国当代民歌的代表人物;欧美的专家赞誉他为中国的巴伐洛蒂……。

蒋大为无愧于这些美称,他以他的实力确立了他在中外歌坛上的无比辉煌的地位。蒋大为有着非常独特的和使人难以忘怀的歌喉。他的音色清醇自然、明亮通透,既富有磁性的魅力又有金属般的穿透力。他原先是学习美声的,可贵的是他创造性地把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也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蒋大为对艺术的追求勤奋而执着。虽然他高中毕业后遇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但他的艺术才华很快得到赏识。69年他从内蒙调入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70年进入吉林省艺术学院学习声乐,75年成为中央民族歌舞团的独唱演员,85年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然而他对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并不满足,他愿意为人民唱更多更好的歌。93年他毅然辞去了团长的职务,重又全心投入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之中。蒋大为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写过不少好歌。还有一手好书法。他演唱过上千首创作歌曲和近百部的电影电视歌曲,这些歌曲雅俗共赏,得到老中青广大阶层的喜爱。很多成名曲至今还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有很多歌已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

238 评论

秋秋花花

不在南宁,在百色市。地址:中山一路7号

229 评论

相关问答

  • 四平日报社总编辑

    小萝卜头的故事 一、不到一岁就和妈妈一起被捕 1941年9月,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爸爸宋绮云随杨虎城将军奔赴抗日前线作战,把家里人安排在西安市郊区一个叫蒲阳村的地方

    大宝想小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信阳日报社总编辑

    我是江西宁都县曾氏,名红生,有求于世界曾氏宗亲的认可,帮助我们当地建宗祠捐献,

    江南And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右江日报社总编辑

    1949年10月底,中共右江地委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版了《右江日报》,由桂西区指挥部政治部出版,报纸为八开两版,单面油印,不定期出版,共出版十多期,于1950

    只爱小火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青海日报社副总编辑

    金瓶似的小山歌词如下: 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美丽的风景已够我留恋;明镜似的西海,海中虽然没有龙,碧绿的海水已够我喜欢。 东方那边的金太阳,虽然上山又下

    大宝儿0619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解放日报社总编辑

    张春桥](1917—)山东巨野人。1931年至1934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33年春参与发起成立华蒂社,成为国民党复兴社的外围组织。1935年5月到上海,从

    laijiaying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