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史》:
本书是2014年1月1日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战争史(第3版)(套装上中下卷)》全书依据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对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和指导、战场行动、政治外交斗争、经济斗争、停战谈判等,均作了系统的记述和反映。
《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
《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是2007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树增。本书记叙了半个世纪前朝鲜半岛上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争。
这部历时三年才脱稿的纪实文学力作,它不仅再再次确认和讴歌了中国军队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了发生在50年前的一切,精辟地分析了战前扑朔迷离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对于中国如何决策、如何出兵这一人们长期关心的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作者刻画了彭德怀元帅叱咤风云的光辉形象,刻画了志司将领以及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趴冰卧雪、流血牺牲的英雄群像,写下了《大冰河》、《血洒汉江》、《三十八军万岁》等一篇篇令人心灵震颤的文字。作品结构严整,气势恢弘,文笔冷峻生动,饱含激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长津湖》
作者:王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系列《长津湖》《交响乐》《阿里郎》等多部。
书中系统地讲述了1950年深冬,在严酷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000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 ,一举扭转战局,为之后到来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的事实。
js紫外线
我的手头拥有的几部美国人写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书,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朝鲜战争是美国打的一次大败仗。而且这次败仗,严重影响了整个国际形势,一个强大的新中国从此开始在世界上施加自己的影响。
我手头的美国人写的几部书分别是大卫·哈博斯塔姆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约瑟夫·古尔登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小克莱·布莱尔的《麦克阿瑟》,贝文·亚历山大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以及当事人《麦克阿瑟回忆录》,《李奇微回忆录》和一些多年收集的各种外交、军事以及经济资料。可以参考的还有韩国编写的《朝鲜战史》以及日本军事学院编写的《韩战史》等等。
这些资料汇总起来,最主要的观点的就是,朝鲜战争是美国打的一次大败仗,而且,这场战争也是美国依据冷战思维对新中国进行的一次挑衅。伴随着战场上的失败,美国也遭遇了外交上的失败。美国树立起了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并且还将她推入了苏联的阵营。这极大的改变了两个阵营的力量对比,从此以后,美国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并且直到中美建交前,一直在走着下坡路。
当然,如果我们理性的看待双方的记载,我们都要承认,在军事力量上,新中国是不如美国的。在朝鲜战争中,我们的武器装备远不如美国。同样的,在兵员素质上,美军的素质并不是豆腐渣。在朝鲜战争中,有着美军大批的王牌部队。其中包括陆战一师、骑一师、187空降团等。
战争后期,就连南朝鲜的部队在经过美军的训练,配备了先进的武器后,也胆敢向我军冲锋。所以说,朝鲜战争中美军的失败,并不是物质上的失败,更多的是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败。在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下,加上指战员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我们才打赢了朝鲜战争。
在整个美国的记载中,都认为不顾新中国政府的警告,跨过三八线是美国巨大的错误。美国人的看法很客观,他们并没有从苏联和朝鲜的立场看待这个问题,而是地地道道的从新中国的立场上分析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安全空间。尤其是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尤其如此。那么,围绕着中国,就必须构建自己的战略安全圈。
朝鲜就是安全圈构成之一,在新中国和美国之间,它就起着缓冲区的作用。美国根本不顾国际战略上的惯例,胆敢跨过三八线,陈兵于鸭绿江边,和新中国只有一江之隔,这背后有着巨大的战略阴谋。这既是欺压新中国,也是对新中国的试探。如果新中国不敢对此做出反应,那么说明,新中国就根本没有一个大国的担当,也没有胆量和能力对自己的战略安全进行保护。随之而来的更多更大的攻击就会接踵而至。
但是,美国误判了新中国,它误判了新中国领导人和人民的意志。所以,这次挑衅遭到惨败后,美国内部也在找替罪羊。于是那个因为仁川登陆被美国政府捧为英雄的麦克阿瑟,就变成了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麦克阿瑟在他的回忆录里大肆批评美国政府的软弱,但是大家都认为就是他无缘无故的去招惹新中国,造成了朝鲜战争的惨败。
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多数的美国人的记载中,都将美国政府的责任进行洗刷。他们都说美国政府是无意和新中国发生冲突的,甚至是无意跨过三八线的。但是,这一切都被麦克阿瑟的独断专行给破坏了。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我们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如果我们没有打朝鲜战争,或者说朝鲜战争失利了,他们又该是一套什么说辞呢?
关于美国失败这一点上,美国人是俯首承认的。至今,我们在朝鲜战争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还是美国、日本军事院校的必修课程。美国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克拉克上将,他在签字时悲叹道,“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而我国签字的彭德怀元帅则说,先例既开,来日方长。果然,由于朝鲜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打开了一个战略安全空间。美国很自觉的远远的避开新中国,不再越雷池一步。在越南战争时,中国发表声明,不允许美军越过17度线,美国政府就乖乖遵照执行了。
所以说,从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我们军队指挥员的高超的战略战术水平,以及我们广大指战员的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才使得我们打败了比我们强大的多的美军。这更让我们对前辈的智慧和意志感到钦佩。有了他们为我们打下的基础,再加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无论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战胜。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到来。
瞳言無忌
1、朝核问题与朝鲜战争(铺垫、大背景): 美苏全球冷战、局部热战: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简述---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朝韩分立,中国出兵,停战协定; 朝鲜民族自尊心脆弱性:朝鲜近代史是屈辱的被占领史、被压迫史,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掌握,必须发展核武。
家具加工批发
1、《东方》:
是当代作家魏巍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7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英雄团为中心,把前线和后方穿插交错起来进行描绘,通过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描写,展现了中朝两国人民进行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抗美援朝战争史》:
《抗美援朝战争史》是2014年1月1日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全书依据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对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和指导、战场行动、政治外交斗争、经济斗争、停战谈判等,均作了系统的记述和反映。
3、《毛泽东与抗美援朝》:
《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是2010年10月1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先知。该书反映了抗美援朝决策的全过程,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文献,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
真实、全面地披露了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期间运筹帷幄做出各项重大决策,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过程。
4、《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
《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是2007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树增。本书记叙了半个世纪前朝鲜半岛上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争。
这部历时三年才脱稿的纪实文学力作,它不仅再再次确认和讴歌了中国军队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了发生在50年前的一切,精辟地分析了战前扑朔迷离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对于中国如何决策、如何出兵这一人们长期关心的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5、《跨过鸭绿江》:
是陈宏写作的一部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初期的记实性文学作品。全书分十个章节,最后,附有电视片《跨过鸭绿江》解说词。
五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这就像一个轻量级拳手跃上拳坛,去挑战一个重量级拳手一样。
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只有两个归宿:要么被对手打趴下,要么自己也变成重量级拳手。 三年的战争,三十多万中国青年的热血,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铸造了一个起跳点;而毛泽东果敢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新中国这惊人的一跃。
小丫夏夏
朝鲜核问题及其利益攸关方的政策选择 内容提要4-6引言6-7一、朝核问题的由来与发展7-20 (一) 朝鲜核政策及其发展的渊源7-10 (二) 第一次核危机及其化解10-13 (三) 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13-18 (四) 第三次核危机的爆发及其发展状况18-20二、朝鲜问题利益攸关方的立场和政策选择20-39 (一) 美国的强硬阻止政策20-22 (二) 韩国的两难选择22-25 (三) 中国的协调合作政策25-30 (四) 日本的高压制裁政策30-34 (五) 俄罗斯的无核化及多边协调政策34-39三、朝鲜核问题的发展前景与危机处理机制39-54 (一) 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实质39-42 (二) 朝鲜核问题的症结—互相敌对和极不信任42-45 (三) 朝鲜核问题的发展前景及解决朝鲜核问题的理性选择45-48 (四)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机制48-54结论54-56参考文献
oo888888oo
《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合作)《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苏关系的俄国档案文献》,载《世界历史年刊》1997年号《关于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谈:俄国档案文献》,载《国外当代中国研究动态》1997年第1期《关于1949年刘少奇访苏的俄国档案文献》,载《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2期(合作)《关于斯大林与蒋经国谈判的俄国档案文献》,载《近代史资料》1998年3期《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条约》,载《中共党史资料》总67辑,1998年9月《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会谈》,载《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4期《关于苏芬战争的俄国档案文献》,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6期《关于苏日关系正常化谈判的俄国档案》,载《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2期《〈季米特洛夫日记〉中有关中国革命重大事件的记述》,载《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5期(合作)《建国前夕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部分俄国档案》,载《党的文献》2002年第1期、第2期《关于在华苏联专家问题(俄国档案文献选编)》,载《中共党史资料》,总82、83辑,2002年《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执行总主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3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2003年7月《关于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俄国档案文献(1953-1959)》,载《国际冷战史研究资料》第1辑,2003年《关于溥仪引渡回国的俄国档案文献》,载《国际冷战史研究资料》第1辑,2003年《关于朝鲜停战的俄国档案选编》,载《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4期《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是如何出笼的——俄国解密档案》,载李丹慧主编:《国际冷战史研究》第1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回顾与思考——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若干问题》(王亚志回忆、沈志华和李丹慧整理),《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1、2、3期和《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1、4期连载沈志华收集和整理:《苏联驻朝军政府: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10卷,CZD,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6年沈志华收集和整理:《苏联历史: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27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4年沈志华、李丹慧收集和整理:《中苏关系: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19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4年,译作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与非洲的社会主义》(英文),《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6月第36期 《克瓦米恩克鲁玛与非洲革命》(英文),载《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第6期 《苏联史学中的新经济政策问题》(俄文),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12期《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分析》(英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6期《对此应该畏惧吗?——朝鲜战争内幕》(俄文),载《党史研究资料》1995年第12期《苏联在朝鲜的目标与朝鲜战争的起源》(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朝鲜战争问答录》(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朝鲜战争与斯大林的外交》(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进攻还是不进攻?——1949年的朝鲜局势》(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与中国的朝鲜战争》(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消除朝鲜的分裂》(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俄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合作)编写教学、资料北大教材: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冷战在亚洲的兴起北大教材: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北大教材:情报局史料北大教材:1948年苏南分裂的原因和结果北大教材:苏南分裂的史料
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历史由来及其实质 【内容提要】近来,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看法,赞同或指责当事国的立场或行为。其
这个不好找啊 你可以去百度百科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词条 看看里面的参考资料 有不少文献。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作者
反正可以玩电脑先玩着呗,如果超过三个小时还没叫你,你应该委婉的跟老师说,要不然改个时间再来,聪明的老师应该会意识到让你等了太长时间了也会感到不好意思,那就改个时
再论战争与和平经济贸易法学院 2010级9班邢丹丹摘要:逼近眼前的生死抉择 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和平意味着生存的机会。人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