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blue086
已知自然界生物体中存在着数万种生物活性肽,而我们人体中具有活性的肽就有1000种之多,仅脑中就存在近40种,人们还在不断地发现、分离、纯化新的活性肽物质。 通常,人们依据生物活性肽的作用和分泌部位将其分为下丘脑一垂体月亮石激素、消化道激素、其他激素和活性肽。 1)下丘脑一垂体肽激素 丘脑与垂体紧密相连,组成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HRH)、生长激素抑制素(CHIH)、促黑色素细胞抑制激素(MRIH)、促黑色素细胞释放激素(MRH)、催乳素释放激素(PRH)、催乳素抑制激素(PIH)、促皮质素释放激素(LRH)、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等。 2)消化道激素 由胃肠道合成的肽类激素包括促胃泌素(34肽)、肠促胰液素(27肽)、缩胆囊素(8肽)、胃动素(22肽)、血管活性肠肽(28肽)、神经降压肽(13肽)等。现已证明,许多胃肠道肽类激素在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中也有发现,称为脑肠肽。这些肽类物质不断调整机体的反应性,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证机体的健康状态。 3)其他激素和活性肽 其他激素和活性肽包括胸腺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降钙素、血管紧张肽Ⅰ(10肽)、Ⅱ(8肽)、Ⅲ(7肽)、内啡肽、脑啡肽、谷胱甘肽等。 下面介绍人体内几种重要的小分子活性肽。 1)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3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存在于几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谷胱甘肽能帮助人体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 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一种3肽物质.它能促进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后者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3)胸腺肽 胸腺肽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5肽物质。 临床上常用的胸腺肽是从小牛胸腺发现并提纯的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小分子多肽。 胸腺肽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免疫缺陷病。 4)脑啡肽 脑啡肽是由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肽。脑啡肽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在下丘脑前部、尾状核及苍白球处有较高的活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物作用,参与抑制痛觉传导,与体温调节、心血管调节、内分泌激素的释放均有关。 5)加压素 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一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6)催产素 催产素又称缩宫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 肽物质。催产素在雌性哺乳动物生产时大量释放,可扩张子宫颈和收缩子宫,促进分娩。催产素还能使人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病。 7)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产生的10肽神经激素,刺激或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对脊椎动物生殖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6)神经降压肽 神经降压肽(NT)是一种由13个氨基酸组成的内源性多肽,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前部与底部、伏核和隔部,脑干和脊髓中主要在胶质带的小细胞中间神经元和三叉神经运动核等处,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皮肤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促进胰高血糖素释放,抑制胰岛素释放,刺激胃肠道收缩,抑制胃酸分泌等。 随着人们对生物活性多肽认知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将目光转向活性肽药物的开发。多肽类药主要用于治疗癌症、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类疾病、血液病,缓解疼痛,调节认知等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李勇.肽临床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2] 冯秀燕,计成.寡肽在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2001,13(3):8-13. [3] Agar WT,Hird F J,Sidhu G S. The active absoption of amino-acids by the intestine[J].Physiol.,1953,121(2):255一263. [4] Neway H,Smith P H . Intercellular hydrolysis of dipeptides during intestinal absorption[J].Physiol.,1996,152:367一380. [5] Daniel H. Molecular and Integrative PhysioI0gy of Intestinal Peptide Transport[J].Annual Rev. Physiol.,2004,66:361一384. [6] zaloga G P . Physiologic effects of peptides based enternal formulae[J].Nutrition in cIinical practice,1990,5:231—237. [7] Hara H,Funabili M,Iwata,et al . Portal absorption of small peptides in rats under unrestrained conditions[J].J Nutr.,1984,114:1122—1129. [8] Leonard J V,Marrs T C,Addison J M,et al.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amino acids and peptides in Hartnup disorder[J].Pediatr Res.,1976,10(4):246—249 [9] 李冠楠,夏雪娟,隆耀航,等.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1):17一25. [10] 王春艳,田金强,王强.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食源性生物活性肽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31(13):307一311. [11] 李世敏.食源性活性多肽与降血压研究进展日[J].老年医学保健,2008,14(2):125一127. [12] Dziuba J,Minkiewicz P,Nalecz D,et al. Database of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sequences[J].Nattrunges.,1999,43:190—195.‘ [13] Shin Z,Yu R,Park S A,et al. His-His-Leu ,an angiotensin 1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eptide derived from Korean soybean paste,exerts arltihyPertensive activity in vivo[J].J Agric Food chem.,2001,49(6):3004一3009. [14] Hirasawa M , Shijubo N,Uede T,et al. Integhn expression and ability to adhere to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ln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 human lung cancer lines[J].Br J Cancer.,1994,70(3):466—473. [15] Florentin l,Chung V,Martinez J,et al. In vivo immuno-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uftsin(Thr-Lys-Pro-Arg)and some analogues[J].Methods Find Exp Clin Pharmacol.,1986,8(2):73—80. [16] Tsuchita H,Suzuki T,Kuwata effect of casein phosphopeptides on calcium absorption from calcium-fortified milk in growing rats[J].Br J Nutr.,2001,85(1):5一10. [17] 张昊,任发政.天然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8,29(4):443一447. [18] 张莉莉,严群芳,王恬.大豆生物活性肽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5):208一211. [19] 荣建华,李小定,谢笔钧.大豆肽体外抗氧化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11):118一120. [20] 崔剑,李兆陇,洪啸莺吟.自由基生物抗氧化与疾病[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0(6):9一2. [21] 陆融,王卓.小分子多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3):499一502. [22] Chène P,Fuchs J,Bohn J,et al. A small synthetic peptide , which inhibits the p53-hdm2 interaction,stimulates the p53 pathway in tumour cell lines[J].J Mol Biol.,2000,299(1):245一253. [23] Issaeva N,Friedler A,Bozko P,et al. Rescue of mutants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p53 in cancer cells by a designed peptide[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3,100(23):13303一13307. [24] 朱维铭.临床营养角色的转变:从营养支持到解怡疗[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16(1):1—3l. [25] 裴新荣,杨奋悦,张召锋,等.海洋胶原肽抗皮肤老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4):235—238. [26] 梁锐,张召锋,赵明,等.海洋胶原肽对剖宫产大鼠伤口愈合促进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9):1144一1145. [27] 王竹青,李八方.生物活性肽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10,29(2):60一68. [28] 何平均.抗肿瘤寡肽类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4(4):288一290. [29] 孙立春,COY David H.多肽药物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4,35(5):55一60. [30] Fang H,Luo M,Sheng Y,et al.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peptides:a novel altemative to drugs?[J].Peptides,2008,29(6):1062一1071. [31] 聂彩辉,徐寒梅.多肽药物的发展现状[J].药学进展,2014,38(3):1:6一202. [32] 李晓玉.安泰胶囊的免疫增强和保肝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讯,1999,16(2):28一30.
米帅峰峰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活性肽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食用安全性极高,是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以下为几种重要生物活性肽的发展状况。乳肽早在20世纪50年代,该公司即以乳酪蛋白酶解制取了第一代的酪蛋白肽和氨基酸混合物,含5~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70%以上的游离氨基酸,用于低抗原性防过敏牛奶粉,在市场上行销40多年;60~70年代,开发出第二代的高度水解乳清蛋白肽混合物,含10~12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40%~60%的游离氨基酸。以上两代产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过高,影响了产品的风味和生物效价;90年代,推出了低度水解乳清蛋白肽混合物,含10~1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20%以下的游离氨基酸,产品风味明显改善,生物效价提高。 992年,和研究了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等酶的固定化反应器制取乳肽的工艺,可以通过调节流速来控制反应程度,并通过重复使用酶来降低成本。1989年,.和.研究了带超滤膜的酶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加入钙和磷酸根离子,用于制备酪蛋白磷酸肽和去磷酸化酪蛋白多肽。 我国对乳肽的研究不多,主要是进行蛋白酶的筛选和酶解工艺的优化,如1991年,肖安乐等人筛选出胰蛋白酶的胰酶是水解变性乳清蛋白质的最佳酶种;1994年,王凤翼等人对胰蛋白酶控制水解α-酪蛋白的最佳条件进行了优选;张和平等人采用胰蛋白酶水解热敏性乳清蛋白,获得热稳定好、易溶解的多肽,并以此开发出稳定性良好的乳清饮料;1995年,于江虹也从牛乳酪蛋白中分离提纯获得酪蛋白磷酸肽,证实了其在小肠中可与钙、铁等矿物质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人体对钙、铁的吸收;广州市轻工研究所生产的酪蛋白磷酸肽CPP含量达85%以上,易溶于水,加工性能稳定,已在我国市场上推出。最近,我国生物工作者开发了采用微生物发酵控制、蛋白转化率高的乳肽产品,其中氨态氮占20%左右、肽态氮占80%左右,产品无不良气味,已获专利;湖北工学院吴思方等人进行了固定化胰蛋白酶生产酪蛋白磷酸肽的研究,CPP得率为%,产品中CPP总含量为15%,此工艺中酶可重复多次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产品分离和生产自动化。大豆肽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经酸法或酶法水解后分离、精制而得到的多肽混合物,以3~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为主,还含有少量大分子肽、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分子质量在1000μ以下。大豆肽的蛋白质含量为85%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质相同,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良好,含量丰富。大豆肽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消化吸收率高、提供能量迅速、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和促进脂肪代谢的生理功能以及无豆腥味、无蛋白变性、酸性不沉淀、加热不凝固、易溶于水、流动性好等良好的加工性能,是优良的保健食品素材。 大豆肽的生产有酸法水解和酶法水解。酸法因水解程度不易控制、生产条件苛刻、氨基酸受到损害而很少采用;酶法水解易控制、条件温和、不损害氨基酸而大多被采用。酶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选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动物蛋白酶,也可选用木瓜和菠萝等植物蛋白酶。但应用较广的主要是放线菌166、枯草芽孢杆菌1389、栖土曲霉3942、黑曲霉3350和地衣型芽杆菌2709等微生物蛋白酶。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首先研制出大豆肽,公司建成了年产5000吨食用大豆肽装置;日本于80年代开始研制大豆肽,不二制油公司首先采用酶法规模化生产出3种大豆肽,雪印和森永等乳业公司应用大豆肽生产食品。 我国近几年也开展了大豆肽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江西省科学院高科技中心李雄辉等人采用ASI389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双酶水解生产大豆肽,使大豆肽生成率为%,肽态氮含量大于85%,游离氨基酸含量小于8%,平均肽键长度5~8,分子质量2000μ左右。双酶水解工艺既缩短了酶解时间、提高了蛋白质水解度,又减轻了产品苦味。华南理工大学黄惠华等人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试验,测得木瓜蛋白酶的动力学常数。另外,无锡轻工大学的葛文光对大豆肽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郭敏亮采用豆粕生产出大豆肽饮料等。 根据大豆肽的理化特性,可用大豆肽为基本素材,开发肠胃功能不良者和消化道手术病人康复的肠道营养食品的流态食品、降胆固醇、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增强肌肉和消除疲劳的运动员食品、婴幼儿及老年人保健食品、促进脂肪代谢的减肥食品、酸性蛋白饮料和用作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发酵促进剂等。高F值寡肽高F值寡肽即是由动、植物蛋白酶解后制得的具有高支链、低芳香族氨基酸组成的寡肽,以低苯丙氨酸寡肽为代表,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F值是指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摩尔比值。 1976年,Yamashita等人首次利用胃蛋白酶和链霉蛋白酶从鱼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中制得含低苯丙氨酸的寡肽混合物,产率分别为%和%,苯丙氨酸含量分别为%和%。1982年,Nakhost等人用α-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A酶解大豆蛋白,也制得相似的产物。1986年,Soichi等人进行了多种酶分别酶解乳清蛋白制取低苯丙氨酸寡肽的多种工艺、方法试验,结果以胃蛋白酶-链霉蛋白酶两步水解法为佳,产品得率为%、苯丙氨酸含量为%。1991年,Shinya等人用嗜碱蛋白酶和肌动蛋白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制取了无苦味高F值寡肽,产率为%,F值,AAA含量为%。 1996年,西班牙的Bautista等人用肌动蛋白酶和Kerase中性蛋白酶酶解葵花浓缩蛋白,制取高F值寡肽,产率为%,F值为,AAA含量为%。王梅也在1992年首次采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降解玉米黄粉;成功地研制出高F值寡肽混合物,产率为%,F值为,AAA含量为%,完全符合高F值制剂的要求,为解决玉米湿法淀粉厂副产品——黄粉的综合利用开创了新路子。 高F值寡肽具有消除或减轻肝性脑病症状、改善肝功能和改善多种病人蛋白质营养失常状态及抗疲劳等功能,除可制作治疗肝疾药品外,还可广泛用作保肝、护肝功能食品,烧伤、外科手术、脓毒血症等高付出病人及消化酶缺乏患者的蛋白营养食品和肠道营养剂,高强度劳动者和运动员食品营养强化剂等。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经肽键缩合而成的活性三肽,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酵母和小麦胚芽中,各种蔬菜等植物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谷胱甘肽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被称为长寿因子和抗衰老因子。日本在50年代开始研制并应用于食品,现已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对谷胱甘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谷胱甘肽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合成法等4种,其中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即以酵母发酵法生产为主。 由于谷胱甘肽分子有一个特异的γ-肽键,决定了它在人机体中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氧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内源酶的活力、代谢和细胞保护、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解毒护肝、预防糖尿病和癌症等功效,因此而成为机体防御功能肽的代表。谷胱甘肽除可在临床上用作治疗眼角膜疾病,解除丙烯酯、氟化物、重金属、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等中毒症状的解毒药物外,还可用于运动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添加剂等。中国在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开发上,从事活性肽的研究单位也多从医药角度出发,研究力量及投入较少,限制了活性肽药食两用功能的发挥,市场上国产的活性肽药品和食品寥寥无几。但近几年研究逐步活跃起来,报道渐多,前景看好。当前生物活性肽研究开发的方向是:肽的定向酶解技术开发,包括高效、专一性强的酶种选育、复合酶系共同作用机理、机制,脱苦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机理研究,酶解工艺改进技术等;功能性肽的分离、分析技术开发,包括新型高效分离设备和分离工艺,灵敏度高、简单易行的目标肽活性分析检测体系和分析技术及下游精制技术;肽的功能性生物学评价研究;生物活性肽功能食品开发等。
耗子爱熊猫
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又名人寡肽-1,是人体内的一种活性物质。
关于它的讨论一直挺多的
商家常用的宣传语是:“唯一得到诺贝尔奖的美容成分”、“尖端生物科技”,“皮肤衰老就是体内EGF减少造成的”。
但有相当数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反对者认为,EGF是纯忽悠,还觉得它致癌或导致增生。他们用一些相关论文佐证EGFr(人体细胞上的EGF受体)和多种癌症严密相关,并指出EGF不是合法护肤品添加成分,国家的许可成分里是没有EGF的。
使用者的反馈也是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非常有效,也有人觉得效果并不惊艳;有说EGF治好了敏感肌的,也有说一用就过敏的;有人觉得这成分美白祛斑,同时也有不少人说根本白瞎。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方便时间紧张的童鞋,先上结论:
Wiki是这么定义EGF的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最早发现的生长因子, 对调节细胞生长、 增殖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的表皮生长因子蛋白有53个氨基酸残基,三个二硫键,质量6千道尔顿。
表皮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而起作用。它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高亲和力结合,会激发受体内在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启动信号转导系统的级联反应,发生多种生物化学变化。细胞内钙水平上升, 增加糖酵解与蛋白质合成, 增加某些基因(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最终导致DNA合成和细胞增殖。
结合相关文献与我们的亲身使用感受
我们是这样看待EGF的
(对权威性有强烈要求的读者,请自行以EGF或者人寡肽-1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论文。)
在表皮有破损、伤口的情况下
推荐的 EGF 修复效果
这一点已经不用多说, EGF最早的战场,也是在医学领域被用来促进创伤和烧伤的愈合,并在临床验证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各大EGF品牌早就把这个功能宣传的人尽皆知,不需要我们再背书了。
只简单的给一个观点:
不管是从我们自己的使用感受出发(美羊羊在激光后使用EGF的经历;张大叔在医美诊所的实地案例观察),还是从科学界的研究结果来看, 在表皮有明显创口、皮肤组织受损的时候,EGF可以帮助表皮细胞更快地分裂、再生,并促进组织的修复。
诺贝尔奖有点牵强
“唯一诺贝尔奖美容成分”,这估计是被宣传得最多的一句广告语。 但这句话其实不够准确,甚至颇为牵强,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关的美容成分”, 因为:
用于日常护肤有点鸡肋
这部分应该是大多数童鞋最关心的。毕竟时不时去趟医美诊所,在自己脸上动动刀、扎扎针可不属于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 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当用在健康皮肤上时,有没有宣传中的抗衰老效果。
EGF虽然确实有激发胶原蛋白、促进肌肤生长、修复胶原纤维的功效, 但我们一再说,它的威力,得在肌肤受损时、通过皮肤表面的创口进入皮肤内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肌肤没有损伤的健康情况下,细胞接收到EGF也不会做出太大的反应。
而且在皮肤足够健康完整的情况下,外用EGF是否能如品牌宣传的那样被皮肤充分吸收和利用, 目前还没有定论。
首先,单独的优质EGF用在健康皮肤上的美容效果确实如科学界的实验报告一样,普遍不明显。有很多观点认为是分子量过大无法吸收造成的。不过也有一些乐观的声音,对于渗透率也有一些针对性的试验,比如用猪皮来测定外用EGF的吸收率等。同时EGF的具体的渗透率与肌肤状态也有关系。
而且,EGF作为信号蛋白,与一般常用的美容成分不同,被细胞的EGF-r吸收后,细胞如何做出回应,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这就决定了你使用的产品的配方和EGF的活性、纯度、保存条件的不同,也影响到你使用产品后的效果。
美羊羊自己也在皮肤健康时使用过EGF产品,总体来说看不到太多对皮肤的明显改善效果。
EGF产品背后的猫腻
既然当用于健康皮肤时,EGF的功效并不突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童鞋感受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呢?
个人认为,有这种可能性: 他们买到的是名为EGF,实为多种成分复配的产品。 而国内某些EGF产品最常见的搭配成分就是各种胜肽,添加时的浓度往往还特别大方 (因为一些不可说的原因,成本一般比较便宜,比如使用的是仿版肽而非原厂产品)。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 EGF名气大、好宣传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个原因,如果说是自产的EGF,可以显得有核心科技嘛 (那些肽都是有版权的,作为仿品真不适合拿出来宣传)。
胜肽的小知识
由于肽的种类太多,目前已知有应用的肽类已达四万多种,遍布各行各业,光护肤领域就有数百种。加之行业里肽类的命名比较随意,所以童鞋们非常容易搞混, 比如老以为六胜肽就是去皱的,其实六胜肽也分很多种。
肽类的一般命名方式如下: 以“ 乙酰基六肽-8 ”为例, 最前头的“乙酰基”说明这个肽使用乙酰基修饰, 类似的还有生物素、棕榈酰、肉豆蔻酰等修饰方法; “六肽”是指有六个氨基酸 (至于具体是哪些氨基酸,要看分子式,总共有20的六次方种排列组合) ; -8表示第一个造出或发现这个肽的厂商,认为这是第8种六肽,或者没准就是觉得8这个数字比较吉利(玩笑), 所以加上了这个后缀,以和其他乙酰基修饰的六肽作区分。
事实上,很多肽类的这个后缀数字经常会由于命名冲突,不得不变来变去。也有时候某个肽类用的比较广泛,就直接命名为寡肽几了。
比如,EGF叫寡肽-1(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信号蛋白)。一般十肽以下归为胜肽或小分子肽;十肽以上、50肽以下归为多肽;五十肽以上就算蛋白质了。
新一代的EGF
对的,为了能让EGF在美容行业真正的发光发热,原料厂家真的没闲着。 EGF已经有仿生肽了,就是从EGF身上找到的片段组合——寡肽24。
寡肽24的分子量大幅小于EGF, 因而便于吸收且易于保存,潜在副作用可能也小了很多。而在美容方面的功效,目前被认为和EGF 差不多 (可以理解为就是这部分功效的片段)。
最早靠EGF起家,主打生物科技概念的美国奢侈护肤品牌ReVive(美羊羊以前推荐过,最近12亿美元出售给资生堂的那家),早已悄悄把全线产品里原来添加的EGF换成寡肽24了。 EGF如今应该已经算传统成分,而不是未来科技了。
EGF虽好,但不要贪杯哟
有这样一个人体内的信号蛋白质, 是造成脂溢性脱发、导致各种细胞衰老凋亡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功能。总之看起来坏事干尽,所到之处,尽是凋敝。
那么你是不是希望最好消灭掉这种信号蛋白质呢?
这个成分叫DKK1 , 还真有研究人员做过实验,敲掉了老鼠胚胎的这种蛋白产生基因,想看看这样的老鼠是不是就不容易衰老了,结果却是全部胚胎直接畸形成死胎了。
因为DKK1在人体内的职责是: 让发育到位的器官等组织停止增生,是维持生命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的重要信号蛋白。
而脂溢性脱发也是由于过多的DHT(双氢睾酮,一种雄激素,一般被认为会导致脱发)导致头发过度增生(你没看错,它其实是促进毛发增长的),DKK1赶紧来压制,结果不慎超过平衡造成的。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 人体内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平衡体系,这类信号蛋白的使用和抑制最好要格外谨慎。 EGF相比之下,算是相当安全的信号蛋白了, 但它在美容修复之外,同时具备的激发免疫系统活跃度、令肌肤细胞活跃度提升等能力也是双刃剑。
常见的情况就是, 长时间持续使用高浓度EGF后,有些童鞋会出现皮肤状态不稳定,容易长小油脂粒等问题。 即使是寡肽24,在此类作用小了很多的情况下,用的太多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对此,ReVive的做法是,嘱咐购买了寡肽24含量最多的极致精华(1500美元20毫升)的用户,用完一套不要持续使用,过几个月再买下一套。
终极建议
我们对喜爱使用EGF的童鞋的建议也是这样:
1, 不要长时间持续使用高浓度产品, 效果反而更好。
2,在日常护肤中的使用浓度,也应该尽量保守一些。
一方面, 相当比例的人会对过多的EGF或EGF生产中带入的少量蛋白质杂质过敏; 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活性成分,都有通过实践获得的最佳浓度范围, 并非是浓度越高越好,也不是吸收得越多越快就更好。只不过一般护肤品里的活性成分,浓度普遍太低,才会让童鞋们产生浓度越高、吸收越快,效果就越好的这种错觉。
EGF的八卦
大部分EGF厂家总是只说Cohen为此获得诺贝尔奖。 可这些生长因子的发现者,也是主要研究者, 那次和Cohen共同获奖的传奇级别的著名美女(年轻时)—— 科学家Rita Levi Montalcini, 总是会被故意省略掉,为什么呢?
因为她在欧美实在太有名、太频繁出现了, 而她老年的样子大家都知道是这样的:
年轻时是这样哒:
有没有觉得EGF厂商们的宣传团队实在太颜(fu)控(qian)了。
其实从我们找到的报道来看, 她本人是从来没用EGF来抗面部衰老的。 因为从她发现动物舔舐伤口能够加速愈合开始,她和Cohen就针对EGF的愈伤方向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 她一直在使用自己发现的NGF(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维持头脑健康, 生 前保持每天持续高强度工作,直到2012年,103岁的她忽然去世前,还一直如年轻人一样,思路敏捷、口齿伶俐、精力充沛得毫无衰退迹象—— 不过NGF的抗脑部衰老效果未得到大范围临床测试的明确证明, 单个案例暂时不能证明效果。
论文研究现状怎么写 课题研究现状也叫“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即简述储综述别人在本研究领域或相关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尚未解
已知自然界生物体中存在着数万种生物活性肽,而我们人体中具有活性的肽就有1000种之多,仅脑中就存在近40种,人们还在不断地发现、分离、纯化新的活性肽物质。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
1111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
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起源探析论文内容摘要:皮影戏,古代称为影戏,也称纸影戏、皮人影、驴皮影。是一种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艺术。它和中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