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潜山林
铝挤压成型定义铝挤压成型是对放在模具型腔(或挤压筒)内的金属坯料施加强大的压力,迫使金属坯料产生定向塑性变形,从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断面形状、尺寸并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零件或半成品的塑性加工方法。铝挤压成型的分类按金属塑变流动方向,挤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正挤压:生产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反挤压:生产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复合挤压:生产时,坯料一部分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另一部分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径向挤压:生产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成90度。
铝挤压成型的工艺特点:在挤压过程中,被挤压金属在变形区能获得比轧制锻造更为强烈和均匀的三向压缩应力状态,这就可以充分发挥被加工金属本身的塑性;挤压成型不但可以生产截面形状简单的棒、管、型、线产品,还可以生产截面形状复杂的型材和管材;挤压成型灵活性大,只需要更换模具等挤压工具,即可在一台设备上生产形状规格和品种不同的制品,更换挤压模具的操作简便快捷、省时、高效;挤压制品的精度高,制品表面质量好,还提高了金属材料的利用率和成品率;挤压过程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良好的影响;工艺流程短,生产方便,一次挤压即可或得比热模锻或成型轧制等方法面积更大的整体结构件,设备投资少、模具费用低、经济效益高;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挤压特性,特别适合于挤压加工,可以通过多种挤压工艺和多种模具结构进行加工。
王嘉卿WJQ
由于铝合金可以挤压成任何复杂断面,因此,只要设计合理,挤压铝合金型材材也能很方便地进行组装,从而减少机加工的需求。有些形状只有通过挤压才能获得,通过其它工艺是无法实现的。铝挤压模具成本低:与其它竞争材料的轧制成型、铸造、锻造等相比,铝挤压的模具成本较低。结构效率高:铝合金挤压型材可以实现较大的结构效率。在需要增加强度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名型材,在不需要的地方就去掉铝型材。重量轻:挤压铝合金型材重量轻,强度高,而且经久耐用。由于铝和其它竞争材料性能的差异,实现同样效果的铝结构的重量只有其它金属结构的大约一半,而且其它金属还不易于加工。
三生皆缘
铝合金型材挤压1.挤压件分类2.简单挤压模具的结构和设计要点3.分流组合挤压模的结构和设计要点:挤压件分类:实心型材:整个型材断面上均无孔。中空型材:型材断面上有孔。简单挤压模具的结构和设计要点:筒单挤压模有两种:第一种是实心型材挤压模。第二种是空心型材挤压模。具体结构如下:1)挤压筒: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的多层圆筒体,一般内衬套可卸下。长度根据挤压机吨位确定。材料:外套5CrMnMo,内套3Cr2W8V。2)模支承:保证模子和模垫同心,是安装模子、模垫时的辅具。3)模垫:模垫和模子外形尺寸相同,其厚度为模子厚度的3倍,与模具一起承受挤压力。模垫、模孔尺寸比模子的稍大。材料:合金工具钢。4)压型嘴:保证模具在挤压过程中不移位及与挤压筒紧密配合的辅具,结构及尺寸根据挤压机吨位确定。5)挤压垫片:防止挤压轴与被挤压的金属直接接触的辅具。其外径较挤压筒内径小一些,厚度在40至150mm之间。6)挤压轴:挤压轴工作时伸进挤压筒中,并与挤压垫接触,挤压轴承受挤压机的最大挤压力。材料:3Cr2W8V。模孔配置原则:单孔型材模孔配置:一般是让模也重心与模具中心重合。如果壁厚变化非常大,应把最薄的部位配置在模具中心,多孔型材模孔配置:对于断面较小或断面对称性较差的型材,通常采用多孔模。多孔模各模孔间距不应过小。模孔工作带的确定:1)以整个型材难出料处为基准,该处工作带长度为成品厚度的(至2)倍。2)与基准点相邻近的工作带长度为基准点工作带长度加1mm。3)型材厚度相同时,与模具中心距离相等处工作带长度也相同。4)由模具中心算起,每相距10mm工作带长度增减数值可查阅相关文献。5)工作带的空刀:空刀过多,模具工作带强度减弱。阻碍角:当模孔工作带长度大于15至25mm时,实际上,由于尺寸收缩金属已不与工作带贴合,此时,可用阻碍角调节金属流速。工作带母线与挤压中心线之间夹角为阻碍角,最有效阻碍角为3度至5度。促流角:一般促流角是在模具工作端面上作成对称的锥面或者倾斜的锥面。这些知识好多,要看专业书才能全面。
模具毕业论文引言模具论文模具是一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巾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模具工业已被我国正式确定为基础产业,并在“十五”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
《压缩机技术》是全国压缩机行业一本专业刊物。本刊现系中国机械仪表类核心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与防治路径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推荐电力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如下:1、《电力建设》杂志,所刊发的论文内容都是跟电力建设有关的技术和经验,创刊时间:1985年,出版发行地点:北京,主管单位是国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