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宝贝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创办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制升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高职学院。2010年1月,与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名,为陕西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基层党委”,院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现是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省教育厅“自主设置专业试点院校”、教育部“单独(自主)招生试点院校”,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院地处中国第一帝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350多年建城史的咸阳市区,东临省会西安25公里,北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5公里,陇海铁路、郑西高速客运专线傍校而过。学院占地面积650亩,建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大、工种全、技术水平高的校办工厂,拥有校内157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其中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文献总量118万册,电子图书3082GB,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同时开通,校园网出口带宽500Mbps,为建成数字化校园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有文体中心、羽毛球馆、乒乓球馆、400m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等体育场馆;拥有新教学楼、新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多人,教职工1160余名,其中专兼职教师7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80多人,教授43人、副教授229人。360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研修学习。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近两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1500余篇,其中14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核心期刊 532 篇,被SCI、EI等收录 6 篇。担任主编或主审的教材260本,出版学术专著16部。近年学院共承担省(部)和咸阳市科研项目9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9项,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地厅级科研进步奖5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部分内容1项;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5项;获得首届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1项。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数控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学院、纺织染化学院、服装艺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体育部、继续教育中心等10个二级学院、三部一中心。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制图员考试考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大专层次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融以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全日制高职教育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专业设置立足产业急需,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59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外、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教育部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改试点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2个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成为全国行业标准,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优秀教材12本。学院秉承“明德、笃学、精艺、强身”的校训,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紧紧围绕陕西支柱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充分依托院内实验实训中心、校办工厂和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携手省内外32家国家级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级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积淀形成“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繁荣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推进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共获595项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89项,省级228项。学院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定期举办的校内“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便捷平台。依凭厚实的行业基础,学院与国内5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面向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人才输出立足陕西覆盖全国29个省市。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岗位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6 %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积极服务社会,附设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现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陕西省“人人技能工程”实施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咸阳培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数控基地”牵头单位。拥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陕西省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六十余载年兴学育才、求强思变,形成了陕西工院人“求真务实、努力拼搏、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品格,打造了一批全国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品牌专业;造就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优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名片学生。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办学理念,显著的办学成效,为培育新时期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充满信心,豪情满怀地走向美好未来!
替拉米酥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创办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制升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高职学院。2010年1月,与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10万名,为陕西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委”,院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8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是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省教育厅“自主设置专业试点院校”、教育部“单独(自主)招生试点院校”,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院地处中国第一帝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350多年建城史的咸阳市区,东临省会西安25公里,北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5公里,陇海铁路、郑西高速客运专线傍校而过。学院占地面积650亩,建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大、工种全、技术水平高的校办工厂,拥有校内外106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其中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文献总量101万册,电子图书3082GB,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同时开通,校园网出口带宽500Mbps,为建成数字化校园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有文体中心、羽毛球馆、乒乓球馆、400m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等体育场馆;拥有新教学楼、新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多人,教职工1160余名,其中专兼职教师7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10多人,教授33人、副教授246人。320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研修学习。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近两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1500余篇,其中14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核心期刊 532 篇,被SCI、EI等收录 6 篇。担任主编或主审的教材260本,出版学术专著16部。近年学院共承担省(部)和咸阳市科研项目9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9项,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地厅级科研进步奖5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部分内容1项;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5项;获得首届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1项。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数控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学院、纺织染化学院、服装艺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体育部、继续教育中心等10个二级学院、三部一中心。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制图员考试考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大专层次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融以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全日制高职教育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专业设置立足产业急需,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62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外、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教育部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改试点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2个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成为全国行业标准,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优秀教材12本。学院秉承“明德、笃学、精艺、强身”的校训,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紧紧围绕陕西支柱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充分依托院内实验实训中心、校办工厂和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携手省内外32家国家级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级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积淀形成“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繁荣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推进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技能大赛等奖项43项、省级技能大赛等奖项142项。学院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定期举办的校内“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便捷平台。依凭厚实的行业基础,学院与国内5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面向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人才输出立足陕西覆盖全国29个省市。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岗位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6 %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积极服务社会,附设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现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陕西省“人人技能工程”实施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咸阳培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数控基地”牵头单位。拥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陕西省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61年兴学育才、求强思变,形成了陕西工院人“求真务实、努力拼搏、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品格,打造了一批全国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品牌专业;造就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优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名片学生。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办学理念,显著的办学成效,为培育新时期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充满信心,豪情满怀地走向美好未来!
冬眠的羽毛
自1998年9月音乐学系招收第一届学生(学制五年,2004级始改学制为四年)以来,至今已历10届。已毕业的学生有6届。从音乐学专业的特殊性来看,我们不大可能像其它表演专业的学生那样在有限的几年学习中通过参加各种音乐比赛或公开的音乐会来展现教学成果。再说,这一专业的学术属性也决定了没有十年二十年的专业积累,是不可能在某一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显然,这里容不得急功近利。我们的教学成果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上。从目前先后毕业的45位通过论文答辩,并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来看,他们能较好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并能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大致学会如何面对一个研究课题,和实施研究的所有环节。在选题上,他们分别涉及:西方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民族学各学科(详见历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论文正本)。国家级学生论文获奖情况1. 费尔真(2003届)的 毕业论文《朴素的抒情与别具深意的谐谑—解读普罗科菲耶夫》获得“中国西方音乐学会”首届“优秀学生论文三等奖”(2005年,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黄虹)。2. 祁斌斌(2004届)的 毕业论文《<教我如何让不想他>的音乐学分析》获文化部与“中国音乐史学会”等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 (本科组)“三等奖”(2006年,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邓希路)。3. 祁斌斌的 音乐批评论文《史学风范可赞,学术规范可弹:评金梅著<弘一大师—李叔同>》在首届“人音社杯”全国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活动中荣获“书评荣誉奖”(2004年,指导教师—邓希路)。音乐学系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情况目前在6届毕业生45人中,先后有祁斌斌(2004届)、戴华丽(2003届作曲专业兼修音乐学的双专业学生)、刘雅新(2004届)、郭瑞麟(2004届)、刘健(2007届)、李上(2007届)、吴娟(2007届)等 7 位同学分别考进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其中祁斌斌同学在完成硕士学位之后,今年又直接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陶宇(2006届)考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音乐学院攻读音乐学硕士学位。此外,还有黄芹、刘欣辛、谭哲昕3位毕业生分别在德、奥、法三国音乐院校攻读硕士学位。除了部分毕业生继续准备考研之外,全部毕业生均就业。其中,郑敏茵推选担任中山电视台政闻与文化节目主持、吴玫玫同学考上公务员就职于江门市文化局、陶乐同学就职于兰州部队战士歌舞团,在各类高校任教的同学还有:廖成霞、段小蕾、曾冠桃、欧卫子、廖曼宏、陈昀、胡舜方。
蔡丹丹老师人和蔼可亲。安庆一中一般指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Anqing No.1 Middle School),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由近代思
全国人卫杯本科论文有奖金。全国人卫杯本科论文是设有奖金的,是会有1000-2000元奖金。第八届“人卫杯”全国医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结业论文(设计)竞赛(以下简
要是文章内容好,没有过多的抄袭之类的,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硕士生要想顺利毕业,就必须通过论文查重,还要通过答辩,只有这两步都顺利通过,才能拿到相应的学位证书。很多同学会都有一个疑问是硕士毕业后的论文抽查吗?就
美赛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导语:美赛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呢?了解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才能够避免多走弯路,早日完成论文的写作。下面是我分享的美赛论文写作的注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