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de小土豆
计量计价课程设计论文
计量与计价是建筑专业的知识,下面请看我特地为大家收集的计量计价课程设计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在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展课程教学创新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理念。本文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剖析该课程教学创新的理念及实践方法,同时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创新策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工作过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及综合性等特点[1]。现阶段,我国经济产业及市场已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先进技术设备在各个行业、各领域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这就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特别是在建筑业中更是如此。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如何推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有效培养和提升专业学生在建筑工程计量及计价工作中及时发现、提出、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能掌握建筑工程计量及计价的根本依据、范围及基本要求,以便未来从事工程造价管控、工程成本分析及造价咨询等技术工作中能做好这几点:一是能够正确、全面的采集和工程造价有关的资料及信息;二是可认识并正确应用国家制定的关于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计价条例及造价软件等;三是能正确界定计价范围及妥善选用计价方法;四是可以对不同建筑结构类型、不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特点、构成、计算内容及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同时,还可对工程经济予以正确、客观的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创新的理念及方法
1.创新理念。为实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创新教学,应积极转变以往教学理念,树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具体包括这几方面:(1)基于能力本位及就业为导向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应根据现代建筑工程的计价过程,及社会企业真实建筑工程项目作为载体,对职业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职业要求、能力等进行系统分析;(2)根据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可有效突出职业能力锻炼及专业素质培养的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内容;(3)通过对专业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学习内容的分析,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设计,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4)应以国家及各地区制定的关于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相关规则制度为依据,结合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岗位资格、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等资格考试大纲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有效掌握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5)课程教学内容不但要重视通用性,还应重视时效性、实用性及政策性。
2.实践方法。聘请专家讲学。前文提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对实践操作和技能水平均有很高要求的专业课程。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中,院校专业小组可聘请国内知名的建筑专家进行实践案例讲学,系统讲解工程人员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如此分析会更为全面、深刻及客观,不受文本内容的限制和影响,对实践工作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工程一线人员为学生畅谈他们的成就、经验及教训等,及他们对行业前景的展望,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动力[2]。
3.校企合一。当前校企合一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开展,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也可进行此项教学方式。可以和当地资质较好的建筑企业开展合作,将其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的重要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在社会、企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锻炼,如此能让他们更早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发展形势,当他们真正步入社会,走上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在实习中,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专业,通过实践操作使本专业知识及技能更为充实,在基于实用前提下,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一的.教学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度[3]。此外,实施毕业实习,可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真正走上岗位打下基础。
4.案例教学法。在创新教学中,可根据建筑工程计量计价一般程序收集建筑工程的图纸,并编辑成册,通过实际工作将整个工程项目串联,使课程体系更为充实和完善。在案例选择上,应尽量选择紧跟时代,较为新颖、具有代表且和实践关系较深的案例[4]。而通过案例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到的课程知识会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及时有效的应用出来,如此可有效激发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那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学生的也能够在案例中找出可实践应用的可能性。
5.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既定项目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到项目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游戏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而学生独立自主的组织、安排自身学习,解决具体项目任务执行中的困难或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该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为中心典型教学法,在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之后,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和教师引导下,实现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更好的掌握作为造价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6.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路径。课程教师可设计一定的“工作场景”,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这个模拟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传统手工算量技能,还应能够运用计量计价知识独立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招投标等工程造价相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把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项目报价等工作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熟悉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细节,将课程学习过程转变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使学生在进行此项工作中巩固课程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实操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总而言之,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良好的认识,同时对课程学习有大局意识,有效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形式,进而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创新教学的策略
前文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及实践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而为确保创新教学的良好开展,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兴趣培养、内容优化、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式及标书实践编写等方面。
1.培养学习兴趣。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内容较为繁杂,且和国家现行的工程计量计价政策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创新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最新建筑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制度等,同时还应有效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以使教学更为生动、直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可带领学生到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行业的发展情景,也可将工程造价师请到学校和学生面对面探讨专业的就业前景及行业的发展新动向,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
2.优化教学内容。我们知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直以来定额计价在我国工程计量计价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建筑工程量清单规范》的颁布及落实,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逐步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这将是为了建筑工程造价的一个主要形式,但是因我国工程投资体制的限制及施工企业实力水平偏低等因素,当前这两种计价方法一同存在的。而这两种计价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形势下,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课程内容,也就是要将两组教学法均系统的教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能灵活合理的实践两种计价法,强化他们的职业能力。此外,因该课程内容变化较快,往往和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让学生所学和未来从业所用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教师应搜集建筑造价行业相关的信息,比如规范文本、市场价格、新技术等方面,及时有效的补充到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应着重体现造价员未来职业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工作情景,以此情景来引入课程的设置,即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岗位需要造价员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我们就最大限度的在课程中培养此项技能,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施工现场对造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以相关职业活动来引导组织教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具体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培养。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情境,每个情境设定两个项目。即:情景一基础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情景二主体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情景三装饰装修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实训项目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重点解决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整合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给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教学日益推进的今天,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利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通过PPT的制作、计算机3D模型的有效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强化空间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识图及计算能力,在此实际教学中通过全面模拟造价软件3D模型、组织学生到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强化学生计量计价相关能力的锻炼,实现“专业课技能的一体化”。在基于工作为导向的教学中,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培养和提升学生及时有效应用计价软件来快速报价和投标的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6]。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专业教师应不但提升教学效率,在确保效率基础上提升教学工作的准确性。应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讲课程知识和信息教学技术优势有机结合,如此不但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还可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5.重视课程实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要不断充实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践,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方法的应用,特别是要注重传统手工计量计价的应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会不同形式工程量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模拟招投标会议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工程任务指导书,学生再依照此指导书,进行建筑工程的投标文件编写。学生在进行编写中,要对投标书各个环节予以完善,并对投标书进行分析及细化,进而有效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时,可通过具体的工程招投标、工程报价等程序的进展情况,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及技能,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熟悉招投标的每个细节,如此才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此外,投标书编写实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及逻辑条理的思维能力,还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不仅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高职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有所提高,为有效培养和强化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及方法,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汤骞武.浅谈行为导向教学在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6):144-146.
[2]冯剑梅,刘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清单计价)》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7):201-202.
[3]李清奇.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25(11):169-171.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317-318.
[5]任玲华,蒋晓燕,费丽渊.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开发与校企合作实践—以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04):13-14.
[6]张强,欧阳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透过案例学造价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6(05):141-142.
mono默默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
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摘要: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思想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实践,希望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工业大学教改立项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32)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在教育目标、理念和方法上滞后,开设的一些工程类课程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滞后于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既要求把大量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又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实现把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桥梁,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此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我校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内容、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效果良好,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一、传统课程设计教学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投入的精力不足。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一般是在学期的后几周实施。在此阶段,好多同学要忙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电网考试、各公司企业的招聘以及期末考试。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考研和就业多重作用下,好多学生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作用,以应付的心态被动的对待,甚至认为从网络上或往届同学那里找些资料拼凑拼凑就能完成。
2.只有理论设计,缺乏实验或仿真验证。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一些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各种保护的设计题目和参考资料。在我校,该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够完成设计,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会比较详细给出设计方案、设计步骤、设计内容、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报告的格式等。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分时提供固定设计教室或者与互联网连接的机房,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设计手册、设备手册等,参考类似习题、以往学生课程设计报告等进行模仿设计。在此期间,不同的指导教师去设计室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同学都不主动问问题,这样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都设计得如何,都出现哪些问题和错误,最终造成上交的报告存在一些错误。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上交设计报告,完成理论设计。由于缺少对理论设计结果和结论的实验或仿真验证,致使学生既不清楚设计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也不知道设计结论是不是合理。这种只锻炼理论设计而没提高动手能力的设计过程,大大降低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3.设计题目数量少且变化小,抄袭现象存在。以往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是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继电器选择等设计工作。这些设计题目由于许多参数需要具体给定,同时系统的接线比较简单,运行方式很少变化,使得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小,不能很好实现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更像是做作业。这样学生就不能对电力系统的正常、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做出全面分析,就不能建立电力系统的整体概念。学生在设计时仅仅参考一些相仿的习题、教师给定的设计指导书来完成设计计算,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以往的这种课程设计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有限,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4.考核评价不科学,缺乏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是考虑学生在平时的出勤率、对待课程设计的态度以及主动性等,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报告的质量,包括方案的合理性、整定计算的正确性、设计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等情况,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最终给出优、良、中、及格或不及格的评定。在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下,会出现同组同学中差别不大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主要设计人员由于报告书写较差而成绩低、设计较少的同学由于报告书写规范而成绩较高的不合理现象,课设成绩没能很好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由于这种只有理论设计而没有实验或仿真验证的课设形式,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教学改革
为达到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针对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实施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1.修改大纲及教学计划,规避考研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以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已不再适用,不能满足培养要求。“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培养方案突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关于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是突出工程思想和能力培养,达到学生都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根据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该课程从大四上学期调整到大三下学期,尽可能规避学生由于考研及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2.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卓越工程师”目标下,课程设计与实验项目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素养。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学生的锻炼价值至关重要。好的课设题目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工程设计规范的熟悉、对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的掌握都非常重要。在设置课设题目时,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涵盖程度,又要考虑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密切程度,尽可能给出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这对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工程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思考,我们对课设题目进行完善和更新,做了如下工作:①利用教师下企业实践、带学生去企业生产实习、建立实习基地、到电力行业调研等机会,搜集整理实际运行电力系统的真实资料,然后加工完善成训练课题;②考虑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实际,微机型保护装置已完全取代电磁型保护装置,再针对电磁型继电保护技术进行设计就严重与工程实际相脱节。为此,我们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除了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之外,增加了微机型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③根据不同的设计题目和现有实验室的条件,增加实验验证或仿真验证环节。我校与浙江求是教仪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实践创新实验室,与北京电科院和清大高科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动手操作平台。第一周学生完成课设的理论设计,第二周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安装调试及验证。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如果验证结论正确时,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另外,在设计的验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实际的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点拨,同学们相互讨论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解决,这对于学生的锻炼和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3.加强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和管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教师的态度和付出对于课设质量的好坏是最直接的,因此,要想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需要指导教师更多的投入。针对有的学生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甚至出现相互抄袭的情况,就要求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平时的指导中,避免学生上交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设计报告。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做到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对设计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及时监控,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耐心的答疑解惑,对典型共性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这个时段要同时面对理论教学、课设实习指导、监考判卷考核、科研任务完成等一系列工作,常常感到分身乏术。为此,我们采取了团队指导措施,打破一个老师对固定学生的指导模式。根据指导教师的值班安排,每时每刻都有老师在设计室指导,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指导效率,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只注重对学生的理论设计进行考评,而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这样,在考核成绩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学生根本不关注动手操作,学生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其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明显存在差距。考核方法与设计内容相辅相成,课程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必然要求考核方法的全面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拓展评价方式不是玩花样,不是巧立名目,而是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完善了课程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对理论设计的考核,也注重对动手能力的评判,同时兼顾对平时表现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具体考核项目情况如表1所示。
三、结束语
本文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传统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该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电力部门和工矿企业等对口单位就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王文福。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诉求的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面向CDIO理念的地图学教改构想. 测绘科学,2011,(3):247-249.
张江林,梅许文,巨辉,邓昌建。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电力教育,2014,(36):99-100.
杜兆文,姚福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教育,2014,(3 ):108-109.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组织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决定于它的任务和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
论文格式有多重要,相信已经 毕业 或即将毕业的同学们都能深刻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论文格式的重要性及写作的要求,仅供大家参考。 论文格式
我们都知道,做设计的基本是创意,创意的基本是特色,特色的基本是独到,要想到独特的创意并不是人人做的好,要做到每人都接受,我想那样是不太可能的 。我认为,设计并没
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怎么写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
1.中国机械CAD论坛:http://www.jxcad.com.cn/2.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第一站: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