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小魔女O
物流企业激励员工的机制构建论文
当前,物流企业面对市场化凸显和可持续竞争力培育的压力,管理体制建设的科学化、效率化成为应变深化改革形势的迫切要求,其中激励机制问题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在性因素,如何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解决员工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问题是企业管理机制变革的焦点。
一、活力与效率:物流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实取向
效率是企业的生命线,活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之源,要提升企业效率和增强企业活力,就要充分调动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我国物流企业管理一直在制度化和人文化管理范式上存在模糊认识和摇摆做法,注重以制度、技术与流程等规则来协调和控制各种管理要素的制度化范式管理,由于制度的行政化、官僚化并没有体现出管理效率;而强调企业以满足员工情感需要和价值实现的人文化范式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唤起员工的企业认同和归属感,没有真正激发起员工的自我投入和工作活力。当前我国大多物流企业是从传统运输业演化而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和机制僵化,而中小物流企业的民营性质在管理上的家族式色彩又比较浓厚,因此导致企业更看重效益而忽视人的问题,这种在管理机制方面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对活力激发上的“管理漏洞”和“激励缺失”,而科学、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不但是适应当前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要求,也是应对物流业全球化、信息化、专业化等市场竞争压力的需要。
判断某种制度的优劣好坏,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释放潜力、激发活力,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要真正唤起员工的工作激情,释放员工的能量,必须寻求机制的管理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创新涉及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多方面,但实质是人的管理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的创新又是所有管理创新的核心。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大多仍处于服务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水平,粗放而单一,只注重简单的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心理需求的激励;只注重短期激励而忽视对员工的长效激励,因此导致员工认同度低,忠诚度不高,缺乏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应该看到,企业的快速成长和不断发展来自于员工的自我成长和能量释放,创新型的激励机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和条件,成为激发员工活力的外部动因,客观上也推动了整个企业管理机制的活力提升。
二、内容与过程:物流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人性取向
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激励,并不仅仅是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问题,从深层次上反映了人们对人性的看法和思想取向,而人性背后折射出的是人的需要追求和工作动机,这也是激励的内在本质体现。无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认识,还是西方各个视角的人性假设,实际上都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理论概括中。当“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①被确立以后,人的自然属性就显现出来,人们对自然属性的满足表明人的工作动机和动力驱动是不能忽视人的基本需要的追求,从而也表明公平而又充满竞争的报酬激励是实现员工激励的第一步;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出一种“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个人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关系。②人在这种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促使人们必须满足尊重、爱和归属等各种社会需要的追求,从而也表明人文关怀、归属感、认可和尊重等心理激励在整个激励机制架构中的重要性;人的精神属性体现于人超越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自我和社会主动的认知和体验,这不仅表现为人的情绪、情感取向,更表现出实现自我的成就感的满足。因此,激励机制的构建要实现最优的效果必须明确激励的终极归宿是什么,必须挖掘人内在的工作动力源泉。
当前,由于物流业管理自身的特点,不同类型的人员需求量大,既有偏向体力型的运输、仓储、搬运、包装的一般员工,也有懂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每个人在工作中的现实需求和心理需求都是不同;此外,由于物流业操作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强,因而造成员工的流动性大,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成为突出问题。而激励中不重视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激励形式单一、僵化,其弊端就是导致员工失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活力。双因素理论提醒人们,不应该忽视保健因素在激励机制中的辅助功能,工作中的认可、挑战性、成就感固然是决定和影响激励效果的直接因素,但是工作外在的环境和各种条件的满足与否也会提升或削弱激励因素固有的激励效果。当然,保健因素也只是充当着激励机制中的配角。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对集体的依赖思想逐渐延伸到人们的工作领域,甚至成为工作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导致员工把工作保障好坏看作重要的工作价值取向,而大多物流企业仍然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把企业保障职能也看作员工激励的重要因素”③。过程型激励理论通过人对激励唤起的'认识,探讨人的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的选择等心理过程,这些理论也是建立在人的需要的出发点上,激励机制的效果反映在人们对各种需要满足心理过程的变化中,归根到底仍然关注的是人的需要和动机问题。期望理论强调一种目标预设在激励中的重要作用,目标制定的明晰化和个体对目标的价值设定影响着激励的最后结果,当一个人明确了自己应该干什么和干成什么样后,目标就会转化为企业使命和工作责任,不单纯在员工身上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效果,而且可以摧发积极的工作动力。公平理论从奖酬的分配上指出公平分配对于激励的结果影响。然而传统的物流管理仍然偏重于结果和效益,虽然大量引进人才,但由于缺乏人文关怀,特别是晋升机制不完善,员工在个人成就和自我发展上看不到前景提升,严重降低进取心和积极性,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而企业长期存在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观念,薪酬和个人绩效不能真正挂钩,也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动力。
由此看出,物流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应该立足于人性的取向,企业的发展必须关注人,激励管理的着眼点应该从基本人性的观点出发,不能忽视人的对各层次需要的追求,这是激励管理科学化的基石。
三、主体与客体:物流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角色取向
“主体”是行为活动的拥有者、发出者,“客体”是行为活动的对象,传统意义的管理把管理活动的双方界定的如此清晰,以至于管理者就是扮演实施一切管理的主动方角色,而被管理者只能扮演接受管理的被动方角色。进入 20 世纪,人们开始关注人性,进而开始思考被管理者确实需要什么和希望达到什么,也在开始思考管理活动中谁才是真正的“主体”和“客体”问题。马克思说:“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的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④因此,“主体”和“客体”的泾渭分明可能会导致被管理者改变原有的工作认识而趋于“懒惰”和消极,甚至产生“心理罢工”,使之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放弃,而管理者也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角色位置。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到管理实践中,“主体”和“客体”在管理活动中的不平等关系被平等关系所代替,被管理者的“客体”角色也真正的成为决定生产效率和管理结果的“主体”角色,而员工的需要、思想、感情等管理激励也成为制度管理最突出的管理内容。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主人翁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管理在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所做的机制上的变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管理行政化的弊端,仍然强调制度的控制,激励方式的单一和形式主义毫不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多样性需要的追求,因而也不存在员工真正的主体地位和真正的激励。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 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只处于一般甚至较低的水平:工作积极性平均只发挥了 60%,自觉性、工作热情严重不足,有某种克服困难的愿望,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潜心钻研的劲头。
对于物流管理而言,认识到员工是一个独立的人和在企业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这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由于物流业分散性大、流动性强,因此员工队伍建设可变性就大,物流管理的高效化需要能力强、对企业忠诚度高的稳定团队,而这就需要员工对企业有高度的认同和归属感。而以控制为手段的管理作风,不仅会磨灭员工的革新精神与创造力,而且永远也留不住人。因此,真正的控制,只能是来自于员工个人。而要实现这种管理,领导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位置和在管理中应扮演的角色。首先,领导者应该改变领导作风。通过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可以看出,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团体成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有着不同的影响,专制型的领导风格由于只注重工作的目标,所以只是关心工作的任务和工作效率,很少对团体成员进行关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社会心理距离较大,被领导者因领导者的缺乏关心而对领导者产生更多的戒心和敌意。民主型的领导风格更注重员工需要的满足,通过营造一种民主与平等的氛围来缩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从物流管理来看,大多管理体制还带有很多行政色彩,长期以来领导者的专制作风比较突出,缺乏对员工需求的了解,缺乏人才竞争意识和激励意识。因此领导者应从心理上排除自己是“官”的思想,在管理理念上树立领导者的民主作风 ,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其次,领导者应改变领导方式。一个企业要充满活力,必须拥有一大批勇于承担责任、富有创新精神、主动应对挑战、积极面对困难的主动型员工,而这也需要领导摆正自身位置,把员工放到整个组织管理的突出位置,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尊严。领导者要获得员工的高度认可,必须把领导行为变成服务行为,用激励去领导,把员工作为管理活动主体理应成为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取向。
[ 参考文献 ]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7 页;第 82 页。
③郝林溪:《浅谈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时代报告》2011 年第 7 版。
④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 1 册,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00 页。
爱玩的小猪2007
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下面是我整理的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法学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天津
您的学校背景:普通大学
要求字数:不少于1500字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
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一、 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方面。
国内研究现状:
就我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现状来看,其中多数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都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现象,同时也导致了中小股东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出现,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小股东在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属于弱势地位;权益侵害事件的出现不仅会从一方面上损害到中小股东的应的利益问题,同时还会极大的影响到中小股东的`投资热情以及投资信心。唐宗明,蒋位(2002)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股东侵害程度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指出,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虽然是国内外上市公司共同存在的现象,但中国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程度远高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张庆、孙喜平、刘尚林(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指出,以中小股东持股比例来代表其利益受保护状况,利用合成数据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张人骥、刘春江(2005)在股权结构、股东保护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一文中指出,其通过对2000年公布年报的991家沪、深上市A股公司,定义了基于股权结构的中小股东保护变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小股东保护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中小股东保护好的情况下,现金持有量相对较小,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基本框架)
摘要
1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2基础概念及理论概述
公司治理
委托代理理论
中小股东的概念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意义
3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现状分析
现状展现
法律原因
公司治理原因
中小股东自身原因
4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构建策略
构建原则
构建目标
构建策略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构建
优化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完善公司中小股东维权意识
强化公司中小股东权益制度说明
总结
参考文献
嘎嘎哈哈笑笑
浅议警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激励机制所含内容应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主体的目的性、客体的多元性、方法的其体性、效果的持久性和行为的过程性。当前,一些公安机关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是:激励对象集中于少数人、激励的针对性不强、过分强调物质激励、夸大了竞砖上岗的作用、只奖不惩或只惩不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建立和完善誉察多元化激励机制必须从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努力培育民誉正确的需要观;从有效激发民警满足正确需要的原动力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动机激励机制;从有效发挥民警特长和才能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引导、控制、监督民等行为的激励机制;从目标激励在激励系统中的地位出发,建立完善的目标激励机制。关键词:警察;激励机制;多元化;公安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是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前“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的形势下,探讨建立和完善警察激励机制,而且是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公安民警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就此课题抛砖引玉,以期同行们发表高论。一、激励机制所含内容的基本特征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必须考虑该激励机制所含内容的基本特征。笔者以为激励机制应有五个方面的墓本特征,即要考虑主体的目的性、客体的多元性、方法的具体性、效果的持久性和行为的过程性。这五个基本特征决定了建设和完善激励机制必须着眼于多元化、系统化和效能化。(一)激励设计多元化。激励客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激励的设计也必须多元化。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的实质,是要求激励主体在管理中充分认识到组织成员间的需要差异和动机多元化的存在。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方法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引导和规范其行为,以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和动机,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激励主体和客体所共同要达到的目标。(二)激励内涵系统化。多元化的激励机制由多种激励措施所组成,不同的激励措施具有相同的激励动机,那就是调动激励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符合组织的要求。但是不同的激励措施具有不同的激励方法和效能,如竞争激励与榜样激励、奖惩激励、目标激励等众多激励措施所取得的效能是各不相同的。单一的激励措施仅仅是激励机制中的一分子,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和场合,激励机制的建设必须是众多的激励措施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三)激励目标效能化。激励的目的是激发激励客体的原动力,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明确的激励目的决定激励机制的建立必须具有针对性,注重实用,讲求实效。二、对公安机关现行激励机制的分析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正越来越重视激励机制建设,如在管理中采用了竞聘上岗、从优待警、目标考核、末位调整等措施,较好地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从总体上说仍存在“单兵作战”现象,只注重部分激励措施的作用。多元化激励机制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体系,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发挥整体效能。笔者认为公安机关现行激励机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激励对象集中于少数人。现在在不少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一旦成名,往往在较长时间内各种荣誉、奖励集于一身,形成多者越多、少者恒少。激励过分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不利于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也影响组织的全面发展;而先进典型本身可能也会因为受奖过多而对奖励产生“麻木”情绪,或产生思维定势,取得一点儿成绩就等着“回报”,如得不到,就会怨声载道。因此,在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也要兼顾整体,以调动全体民警的积极性。(二)激励的针对性不强。当前,一些公安机关从满足民普需要出发,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从优待警措施,解除了民警的后顾之优,极大地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也有的公安机关从优待警措施不够切合实际,结果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民警的积极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如果片面认为满足了民警需要后必然会产生激励效果,那么激励作为一项措施完全是被动的,这实际上扭曲了激励的本意。激励机制的着眼点应放在通过调动全体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公安目标的一致性上来促使公安目标得以高效实现。(三)过分强调物质激励。把发放奖金作为对民警进行奖惩的重要手段,对工作业绩突出者发放一定数额奖金以资鼓励,对工作不符合要求者则扣发岗位津贴或奖金。这种做法看似体现了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原则,实际上有很多副作用。一是使一部分民警心理失衡,将注愈力转移到对金钱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上。二是对文化素养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民警来说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注重才能发挥、看重工作责任、关心工作挑战性和自身发展前途的民警占大多数,管理者不能低估民警的这些高层次需要,必须更重视运用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来调动其积极性。(四)夸大了竞跨上岗的作用。干部竞争激励机制的基点是民警竟争上岗,优胜劣汰并与奖惩、晋升、经济待遇等挂钩。就职务晋升而言,公安机关的实职岗位毕竟有限,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因职位有限不能晋升而得不到激励,实际上仅仅激励了少数人。根据聘用条件,公安机关中表现不合格的民警和表现优秀的民替均占少数,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中间状态,有为数不少的民警虽然符合聘用条件,但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现行的竞争机制对这部分人来说激励作用不大。(五)只奖不惩或只惩不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奖励和惩罚是激励的两个基本手段,针对不同的组织成员,要注重奖惩结合,以奖为主、以惩为辅。奖励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奖励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奖励彻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采取应急措施的;二是要奖励具有创新精神的,而不是盲目听从的;三是要奖励决定性的行为,而不是无用的分析;四是要奖励出色的工作,而不是低效率的忙碌;五是要奖励简化,而不是人为的复杂化;六是要奖励无声的有效行动,而不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七是要奖励高质高效的工作,而不是劣质低效的工作;八是要奖励合作,而不是内让。同样,惩罚也不是目的是手段,也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对什么情况下应给予惩罚,给予何种惩罚,都必须作出明确规定;要以事实为根据,且公平施罚,言行一致;要根据行为的性质、民警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选择处理方法,以提高惩罚的效果。三、建立和完善苦察多元化激励机制的若干设想现阶段公安机关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体系,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研究激励的全过程人手,深人研究激励客体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等要素,针对不同要素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贯穿激励全过程、环环紧扣的多元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促进整体目标实现。(一)从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努力培育民警正确的需要观。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也是民警积极性的源泉。要实施有效激励,就必须动态了解、掌握并满足民警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首先,要针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重物质轻精神”现象,着力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民普多进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多与“低收人阶层”比较,以平衡的心态对待“高收人阶层”,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索取与奉献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民警认识到自己所担负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观念,增强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要采取竞聘上岗、末位淘汰、评先评优、奖勤罚劣等措施经常激励民警的精神需要,以保持持久的原动力。再次,要根据民警需要不断变化和发展这一规律,建立与时俱进的需要引导机制,针对不同的替察群体,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经常修整,不断完善,建立针对性强、充满时代感的激励机制。(二)从有效激发民誉满足正确需要的原动力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动机激励机制。动机来自需要,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建立完善的动机激励机制,努力激发民警对成就感、荣誉感和个人发展进步的骆动力。尤其在工作上,作为管理者对民警一是要尊重,二是要信任,让民警参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增加民瞥的工作自主权,并使民警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自己工作的信息反馈,这样就给民替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使民警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从而激发民普对工作产生更强的兴趣和责任感。通过授权让民警特别是事业心强的民警承担更多工作责任,使他们感到受信任、受领导肯定,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同时,还能促使民警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培育民警努力学习的需要,促使民警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三)从有效发挥民警特长和才能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引导、控制、监份民警行为的激励机制。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形式,动机需要必须通过行为加以表现。因此,必须注重从两个方面人手建立引导、控制、监督民警行为的激励机制。首先是岗位要求要与民警的才能相适。民警的才能如果与岗位的客观要求基本相适,工作起来就会感到得心应手,有所作为,进而强化内心驱动力,增强工作积极性。如果民警的能力相对过弱,工作起来力不从心甚至无所适从,就会渐生逃避心理,表现出对工作得过且过。如果民警的能力相对过强,即使敷衍塞贵也能应付工作,就可能滋生“大材小用、有材无用”的消极思想,表现出轻视本职工作、无所用心的行为。其次是组织氛围要与民警的个性相容。民替工作在一个组织中,如果人际关系融洽,相互之间以诚相待,不论领导还是同事都比较欣赏或者能够容纳其个性表现和特长发挥,他就会安心本职岗位,保持工作热情。反之,如果个性内向,不擅长与他人交往,游离于周围环境,而领导、同事又经常投之以白眼、冷淇甚至批评,那么他就会感到苦闷和压抑,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情绪。为此要坚持并加强岗位轮换、岗位交流等工作,为民警发挥自身特长和才能提供可能,并解除工作单调芝味对民警产生的不良影响。(四)从目标激励在激励系统中的地位出发,建立完善的目标激励机制。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在达到预定目标前,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指向目标。目标一旦实现,总会给民警带来某种』 心理上的满足。民警的内在需要和目标实现后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相结合,能够产生强大的动机,有效激励民警行为指向目标的实现。目标越适合于民警的需要,民警的行为越表现得积极主动。建立和完善目标激励机制,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目标确定要科学合理。目标要明确界定,不能因为公安机关许多工作难以量化、诸多因素复杂多变,而使制定的目标模棱两可、没有操作性。同时,要兼顾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突出短期目标,注重长远目标。二是组织目标要与民警个人期望相融合。追求某些物质、精神的需要和期望的满足,是民警正常而普遍的心理状态。如去年以来推行的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实现等级标准是派出所的整体目标,而广大基层民警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现派出所目标的同时,达到个人预期的工作目标,或获得个人某些荣誉,或在评定中得到领导好评。民警在为实现单位目标而勤奋工作的同时,如果个人的需求也能得到相应实现,就会增强工作的信心、干劲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强大的积极性。反之,民警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和抑制,消极情绪就可能滋长,影响工作顺利开展。三是目标实现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面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民警通过充分发挥才干有所作为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是十分重要的激励因素。但是,不同的民警对目标难度的承受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正确掌握目标的尺度。如果目标远远超过现实,其结果会令人失望并削弱激励力量;如果目标小于现实,其结果来得过于容易,也无法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如果目标等于现实,没有进一步的激励,民警的积极性也只能维持在原有水平上。四是要使民警经常获得自身工作的反馈信息。随时让民警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并适时地给民警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使他们获得的奖励与其工作成绩密切相关。经常向民警反馈工作信息,能够使他们坚定努力工作就能实现工作目标的信念,这有利于民瞥经常将行为与目标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随时纠正错误,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政法机关担负着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任务,其人才问题是关系政法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就我县政法人才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 通过虚拟实习公司、项目式教学、校企合作、工学
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是形成规模化创业团队,因而在活动中需要了解整个团队的运行机制,管理大学生创业方向,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德育 教育 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