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poppy
1、与我校郭大智教授合作编著《层状弹性体系力学》,编写字数22万字,该书于200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为国内道路工程研究生教学用书。2、作为参编人员,编写《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总汇》,编写8万字,该书已于2004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3、作为主要参编人员,参与编写《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已于2006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4、作为技术审定人编写中国建筑行业技术标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5、作为第二起草人,主持编写《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已于2006年10月由交通部发布,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学术论文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及其以上期刊13篇(含两篇教学论文),国际会议6篇。被SCI,EI收录30篇,分别为“纤维加筋材料在寒冷地区道路的适用性研究”、“提高级配碎石基层使用性能的方法”与“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Model of Highway Network in West China”。 易军艳, SHEN Shihui, MUHUNTHAN Balasingam, 冯德成. 多孔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损伤模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4, 46(2): 66-71. Feng Zhang, Decheng Feng, Xianzhang Ling, Qionglin Li.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Response of Subgrade under Moving Heavy Truck in Cold Regions.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3, 5(4): 468-477. 曹鹏, 冯德成, 曹一翔, 左文锌. 三点弯曲纤维增强混凝土缺口梁的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 2013, 30(s): 221-225. 冯德成, 赵银, 陈剑. 水泥稳定RAP材料劈裂应力-应变特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3, 45(4): 74-78. 荆儒鑫, 李新凯, 唐浩, 冯德成. 半刚性基层尺寸效应对水泥路面板响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1: 1484-1488. 荆儒鑫, 王东升, 冯德成. 辽宁省典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09: 1246-1251. 冯德成, 权磊, 田波, 李新凯. 水泥混凝土路面固化翘曲试验研究. 建筑材料学报, 2013, (5): 812-816. 张 锋, 冯德成, 凌贤长, 等. 长平高速公路典型原状粉质粘土静动力学特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2, 44(8): 11-16. Ning Xie, Xianming Shi, Decheng Feng, Boqiang Kuang, Hui Li. Percolation backbone structure analysis i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composites. Composites: Part B, 2012. 43, 3270-3275. Feng Decheng, Zuo Wenxin, Cao Peng. The prospect and review of dem model using i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soil.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105-107: 1371-1375. Cao Peng, Feng Decheng, Jing, Ruxin. Based on FE method to research resistant rutting ability of pavement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128-129: 1349-1354. Ning Xie, Decheng Feng, Hui Li, Chunwei Gong, Liang Zhen,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zinc phosphates nanostructures by an aqueous solution route at room temperature. Materials letters. 2012. 82, 26-28. 冯德成, 于飞, 巩春伟. 基于体积法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路交通科技, 2012, 29(10): 22-32. 权磊, 田波, 冯德成, 李新凯. 基于成熟度理论的水泥混凝土早期强度预测模型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2, 02:35-39. 曹鹏, 冯德成, 曹一翔. 沥青混凝土小梁断裂路径数值模拟研究. 公路, 2012, 06: 92-95. 赵银, 曹鹏, 冯德成, 荆儒鑫. 三点弯曲梁模型模拟半刚性路面的底基层断裂. 中外公路, 2012, 05:62-66. 魏文鼎, 冯德成, 赵银, 关彦超. 细集料性质对沥青混合料体积特性影响分析, 中外公路, 2011,6(31):241-243. 权磊, 冯德成, 关彦超, 赵银, 胡伟超. 季冻区沥青路面横向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低温建筑技术, 2011, (10): 120-122. 邵长兰,马宏岩,冯德成,魏文鼎.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评价新体系.中外公路, 2011, 31(4): 238-240. Merhej Tammam, Feng Decheng.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or airfield pavements: Modeling of stress-strain curve under compression. 2011, 261-263: 171-177. Cao Peng, Feng Decheng, Ma Hongyan, Zuo, Wenxin. Numerical test of crack propagation path in asphalt beam using coupled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with field variable method.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50-253: 2754-2759. Merhej Tammam, Feng Decheng.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irport rigid pavement thickness using FAARFIELD program.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43-249: 4068-4074. Merhej Tammam, Cheng Liangliang, Feng Decheng.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or rigid airfield pavemen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28-229: 627-633. Merhej Tammam, Li Xin Kai, Feng Decheng.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or airport rigid pavements: Compressive and flexural strength. 2011, 219-220: 1601-1607. 张 锋, 冯德成, 凌贤长, 等. 春融期重载车辆-路面-路基垂向动力分析模型. 中国公路学报, 2011, 24(4): 7-14. 曹鹏, 冯德成, 田林,荆儒鑫. 基于弹塑形损伤理论的水泥稳定基层养生期裂缝形成机理分析. 工程力学. 2011, 28(增刊1): 99-103. 冯德成, 田林, 曹鹏. 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的路基不均匀沉降纵向裂缝分析. 工程力学. 2011, 28(5): 149-154 Decheng Feng, Junyan Yi, Dongsheng Wang, Liangliang Chen. Impact of Salt and Freeze-thaw Cycl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s in Coastal Frozen Region of China,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2(1): 34-41. 冯德成, 易军艳, 王东升. 沥青混合料渗水特性的试验研究, 建筑材料学报, 2010,13(2):182-186. 冯德成, 张鑫, 王广伟. 陶瓷热阻磨耗层材料开发及性能验证. 公路, 2010, (11):151-155. 冯德成, 张鑫. 热反射涂层开发及路用性能观测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10, 27(10): 17-21. 张鑫, 冯德成. 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胶浆合理稠度的评价方法. 公路交通科技, 2010, 27(8): 12-17. 冯德成, 张鑫.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路面铺装简介. 中外公路, 2010, 30(4): 103-105. 张 锋, 冯德成, 凌贤长. 季节冻土区车-路耦合作用下路面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报, 2010, 5(10): 797-802. 冯德成, 陈亮亮, 魏文鼎.集料比表面积计算在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公路, 2010(12):151-155 冯德成, 胡伟超, 于飞, 曹鹏, 张鑫. 沥青路面材料热物性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公路交通科技, 2010,28(11):12-19. Feng Decheng, Yu fei, Gong Chunwei, Zhan Sutao. Evaluation Method of Reasonable Cement Slurry Consistency of Cement Treated Crushed Stone Permeable Base. 公路交通科技(英文版). 邵长兰, 马宏岩, 冯德成, 赵银. 浇注式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研究. 低温建筑技术, 2010, (12): 124-126. FENG Decheng, ZHANG Xin. Thermal Resistance Wearing Course Materials Design and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10(6). Feng Decheng, Zhang Xin. Heat reflection coating design and performance.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Harbin, ., 2009. , ASCE, 2009: Vol. 358: 2519-2525 Feng Decheng, Yi Junyan, Wang Lei, Wang Dongsheng. Impact of gradation types on freeze-thaw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s in seasonal frozen region.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Harbin, ., 2009. , ASCE, 2009: Zhou-Changjun, Feng Decheng, Zuo Wenxin; Quan Lei.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e aggregate angularity and asphalt mixture's anti-shear ability.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Harbin, ., 2009. , ASCE, 2009: Vol. 358: 2310-2315 Feng Decheng, Zhang Xin, Shi Chenglin. Research on reasonable cement slurry consistency of cement stabilized crushed stone permeable bas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Logistics: The Emerging Frontiers of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2444-2452 Feng Decheng, Wang Dongsheng, Shao Li. Research on the asphalt mortar's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guss asphalt concret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 Logistics: The Emerging Frontiers of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4754-4761 易军艳, 冯德成, 杨振丹. 基于渗水特性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标准, 公路交通科技, 2009, 26(9): 17-20. Junyan Yi, Decheng Feng, Dongsheng Wang. Impact of Freeze-Thaw Cycl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Permeability, 7th International RILEM Symposium on Advanced Test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tuminous Materials (ATCBM09), Greece, : 205-214. 易军艳, 冯德成, 王广伟, 于志双. 超声波测试方法在沥青混合料冻融试验中的应用, 公路交通科技, 2009,26(11):6-10. 易军艳, 冯德成. 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混合料渗水特性的试验分析, 公路, 2009,(10):114-117. 冯德成, 易军艳. 沥青路面热阻粘封层机理及性能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09,26(5):1-5 王彩霞, 马兆有, 冯德成, 等. 东部温润季冻区公路三级自然区划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2):250-254. 冯德成, 宋宇. 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状态与试验与评价方法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9(4): 627-631. Feng Decheng, Liu Jun.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Model of Highway Network in West China. ASCE: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eking 2004: 323-327 林平东, 冯德成. 纤维加筋材料在寒冷地区道路的适用性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36(10):1414-1416.
念念1218
想弄清楚,百度一下PP论坛,很多PE薄膜的资料,里面有很多做PE薄膜和印刷制袋的朋友,其中很多就是在第一线操作工,负责技术。液有很多做PE粒子的,包括低密度,茂金属,线型等
爱吃的呆猫
中文名称: 沥青 英文名称: bitumen 英文名称2: asphalt 理化特性提炼物: 煤和石油主要成分: 含量:%。 外观与性状: 黑色液体, 半固体或固体。 沸点(℃): <470 相对密度(水=1): 闪点(℃): 引燃温度(℃): 485 爆炸下限%(V/V): 30(g/立方厘米)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醚、稀乙醇,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 融解氢氧化钠主要用途: 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健康危害: 沥青及其烟气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有光毒作用和致肿瘤作用。我国三种主要沥青的毒性:煤焦沥青>页岩沥青>石油沥青,前二者有致癌性。沥青的主要皮肤损害有:光毒性皮炎,皮损限于面、颈部等暴露部分;黑变病,皮损常对称分布于暴露部位,呈片状,呈褐-深褐-褐黑色;职业性痤疮;疣状赘生物及事故引起的热烧伤。此外,尚有头昏、头胀,头痛、胸闷、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和眼 、鼻、咽部的刺激症状。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清除:如果衣服不小心染上沥青可试试用氢氧化钠清洗..沥青分类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 一、煤焦沥青:煤焦沥青是炼焦的付产品,即焦油蒸馏后残留在蒸馏釜内的黑色物质。它与精制焦油只是物理性质有分别,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的划分方法是规定软化点在26.7℃(立方块法)以下的为焦油,26.7℃以上的为沥青。煤焦沥青中主要含有难挥发的蒽、菲、芘等。这些物质具有毒性,由于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煤焦沥青的性质也因而不同。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加热到260℃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蒽、菲、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 二、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三、天然沥青: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这种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已不含有任何毒素。 沥青材料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地沥青又分为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是石油渗出地表经长期暴露和蒸发后的残留物;石油沥青是将精制加工石油所残余的渣油,经适当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产品。焦油沥青是煤、木材等有机物干馏加工所得的焦油经再加工后的产品。工程中采用的沥青绝大多数是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与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通常沥青闪点在240℃~330℃之间,燃点比闪点约高3℃~6℃度,因此施工温度应控制在闪点以下。 ★危害★: 沥青是一种棕黑色有机胶凝状物质,包括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和煤焦油沥青等四种。主要成分是沥青质和树脂,其次有高沸点矿物油和少量的氧、硫和氯的化合物。有光泽,呈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状态,低温时质脆,粘结性和防腐性能良好。 四种沥青中以煤焦油沥青危害最大。在电极焙烧炉制作中要排出大量的沥青烟。由于沥青中含有荧光物质,其中含致癌物质3.4苯并芘高达2.5%一3.5%,高温处理时随烟气一起挥发出来。沥青烟气是黄色的气体,其中试焦油细雾粒。经测定电极焙挠炉排出的沥青烟气中含3,4苯并芘为1.3—2mg/立方米 沥青烟和粉尘可经呼吸道和污染皮肤而引起中毒,发生皮炎、视力模糊、眼结膜炎、胸闷、腹病、心悸、头痛等症状。经科学试验证明,沥青和沥青烟中所含的3,4苯并芘是引起皮肤癌、肺癌、胃癌和食道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受沥青污染的空气中生活,易致免疫力下降。沥青及其烟气中是主要成分酚类、化合物、蒽、萘、吡啶等对皮肤粘膜具刺激性,涂以30%煤焦油沥青甲苯溶液涂皮3次,局部继炎症之后呈现角化过度与皲裂沥青及其所含蒽、菲、吡啶等均系光毒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引起光生物效应。沥青所致光化学反应系沥青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光能作用所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反映生成的自由基、过氧化物引起细胞损伤,故是一种非免疫性疾病。动物复制出沥青癌。我国用小鼠涂皮实验也见沥青可致皮肤癌。多为磷状上皮癌,少数为角化乳突瘤。一般认为煤油沥青致癌性最强,天然沥青不具致癌性,对石油沥青的致癌性则有意见尚不一致。煤焦沥青涂皮对动物体重增长的影响比石油沥青为明显,而煤焦沥青皮肤涂搽又比其烟雾吸入对动物的危害为大。提示煤焦沥青对动物有一定的全身作用,其作用程度与吸收途径有关。临床 皮肤损害 光毒性皮炎 本病常于接触沥青粉尘或烟气,并暴露于日光后发病。日晒后数分钟到1-2d(多数为数小时)即可发病。皮损限于面部、颈后等暴露部位,尤以眼睑与颧颊部为著。皮损呈晒斑型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红鲜红斑,常伴有水肿,严重时出现水疱、大疱,甚至糜烂、渗液。皮损于1-2d内达到高峰,一般停止接触3-5d迅速消退,局部附有轻度糠样鳞屑,常继发暂时性轻度色素沉着。自觉灼痛,个别轻度瘙痒。 黑变病 极常见。本病常对称分布于面、颈部暴露部位,前臂也波及。特别好发于眼周、颞部、前额发际与内皆角,次诶鼻旁颊部与口周。皮损多呈片状,色泽偏深,呈褐-深褐-褐黑色,有时稍带褐红或淡紫色。其大小,形状不一,边缘多数模糊。前臂的色素沉着常以毛孔为中心,受累毛孔轻度角化;有时淡褐带灰紫色色素沉着斑与正常皮肤相间,交杂成云雾状。发病时常有沥青光毒性皮炎反复发作史,并常伴有沥青痤疮。本病呈慢性过程。日晒每使病情加重。脱离接触渴望好转,乃致痊愈。 痤疮沥青所致职业性痤疮主要表现为黑头粉刺、毳毛折断与毛囊炎性丘诊。本病好发于直接接触部位,如面部、指背、手背和前臂,也常常波及被沥青污染的衣裤的部位,如大腿伸面,偶发于躯干。黑头粉刺为扩大的毛孔中的黑点,其下常有带白色的小硬结。沥青所致黑头一般比氯化物所致者粗大些,分布也散在些,主要位于面部,特别是颞间、眉部、鼻旁两侧,眼睑与耳廓也可波及。毛囊炎性红色丘疹为毛囊性丘疹,顶端可有黄白色脓疱,严重时演变为疖、硬结,可后遗疤痕;常散在分布于面部与前臂。毳毛折断、变粗,局部毛孔常见扩张,并有轻度角化,主要分布在首节指背与前臂桡伸面。本病发病不受年龄限制。自觉症状缺如,有时伴干燥感,出现毛囊炎、疖时有疼痛感。 疣状赘生物好发于手背、腕部与面部,也可波及阴囊等处。类似扁平疣,表面为肤色--淡褐--褐色扁平丘疹,针帽或绿豆大小,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或平滑,境界清楚。散在或密集分布。无自觉症状或微痒。一般工龄愈长,发病率愈高,皮损愈多。疣状赘生物可自然消退,也可能演变为上皮瘤。 热烧伤多由泼溅、跌滑等事故引起。高热的液态沥青对皮肤造成热力烧伤。临床表现与一般热烧伤相似,唯受累肤表每覆以黑色沥青,与创面紧紧粘附,不易清除。 眼、鼻、咽症状沥青粉尘与烟气对眼的损害以睑结膜炎为主,有时伴有浅表性斑点状角膜炎,工龄较长者翼状胬肉占有一定比例。鼻咽部常有干燥、灼热感,也可引起鼻炎、咽炎等。 全身症状闻及沥青嗅味后,可出现头昏、头胀、头痛、胸闷、乏力、恶心或咳嗽、心悸、耳鸣等不适,以在烈日下操作时为甚。脱离接触(如下班后)症状常迅速缓解。严重时(如重症光毒性皮炎)可伴发热。石油沥青1.定义英文名: Petroleum asphalt 石油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在常温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主要含有可溶于三氯乙烯的烃类及非烃类衍生物,其性质和组成随原油来源和生产方法的不同而变化。2.产品性能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对石油沥青可以按以下体系加以分类:按生产方法分为:直馏沥青、溶剂脱油沥青、氧化沥青、调合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按外观形态分为:液体沥青、固体沥青、稀释液、乳化液、改性体等;按用途分为:道路沥青、建筑沥青、防水防潮沥青、以用途或功能命名的各种专用沥青等。3.生产方法(1)蒸馏法:是将原油经常压蒸馏分出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馏分,再经减压蒸馏(残压10~100mmHg)分出减压馏分油,余下的残渣符合道路沥青规格时就可以直接生产出沥青产品,所得沥青也称直馏沥青,是生产道路沥青的主要方法。(2)溶剂沉淀法:非极性的低分子烷烃溶剂对减压渣油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可以实现组分分离,因而可以从减压渣油中除去对沥青性质不利的组分,生产出符合规格要求的沥青产品,这就是溶剂沉淀法。(3)氧化法:是在一定范围的高温下向减压渣油或脱油沥青吹入空气,使其组成和性能发生变化,所得的产品称为氧化沥青。减压渣油在高温和吹空气的作用下会产生汽化蒸发,同时会发生脱氢、氧化、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这是一个多组分相互影响的十分复杂的综合反应过程,而不仅仅是发生氧化反应,但习惯上称为氧化法和氧化沥青,也有称为空气吹制法和空气吹制沥青。(4)调合法:调合法生产沥青最初指由同一原油构成沥青的4组分按质量要求所需的比例重新调合,所得的产品称为合成沥青或重构沥青。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调合组分的来源得到扩大。例如可以从同一原油或不同原油的一、二次加工的残渣或组分以及各种工业废油等作为调合组分,这就降低了沥青生产中对油源选择的依赖性。随着适宜制造沥青的原油日益短缺,调合法显示出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和普遍应用。(5)乳化法:沥青和水的表面张力差别很大,在常温或高温下都不会互相混溶。但是当沥青经高速离心、剪切、重击等机械作用,使其成为粒径微米的微粒,并分散到含有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稳定剂)的水介质中,由于乳化剂能定向吸附在沥青微粒表面,因而降低了水与沥青的界面张力,使沥青微粒能在水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这就是水包油的乳状液。这种分散体系呈茶褐色,沥青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常温下具有良好流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乳化沥青是用水来“稀释”沥青,因而改善了沥青的流动性。(6)改性沥青:现代公路和道路发生许多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普遍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要求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提高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提高耐磨耗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现代建筑物普遍采用大跨度预应力屋面板,要求屋面防水材料适应大位移,更耐受严酷的高低温气候条件,耐久性更好,有自粘性,方便施工,减少维修工作量。使用环境发生的这些变化对石油沥青的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石油沥青改性,使其适应上述苛刻使用要求,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经过数十年研究开发,已出现品种繁多的改性道路沥青、防水卷材和涂料,表现出一定的工程实用效果。但鉴于改性后的材料价格通常比普通石油沥青高2~7倍,用户对材料工程性能尚未能充分把握,改性沥青产量增长缓慢。目前改性道路沥青主要用于机场跑道、防水桥面、停车场、运动场、重交通路面、交叉路口和路面转弯处等特殊场合的铺装应用。近来欧洲将改性沥青应用到公路网的养护和补强,较大地推动了改性道路沥青的普遍应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涂料主要用于高档建筑物的防水工程。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改性沥青的品种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改性沥青的品种和制备技术取决于改性剂的类型、加入量和基质沥青(即原料沥青)的组成和性质。由于改性剂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为了使其与石油沥青形成均匀的可供工程实用的材料,多年来评价了各种类型改性剂,并开发出相应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但多数已工程实用的改性沥青属于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4.主要用途主要用途是作为基础建设材料、原料和燃料,应用范围如交通运输(道路、铁路、航空等)、建筑业、农业、水利工程、工业(采掘业、制造业)、民用等各部门。5.包装与贮存沥青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在贮罐内保温贮存,如果处理适当,沥青可以重复加热即可在较高温度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会使其性能受到严重损害。但是如果接触氧、光和过热就会引起沥青的硬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沥青的软化点上升,针入度下降,延度变差,使沥青的使用性能受到损失 [编辑本段]石油基彩色沥青石油基彩色沥青系列,具有色彩鲜艳细腻,粘附性能优异,回弹性能优异,回弹性能好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彩色沥青铺面的技术要求。因其丰富的色彩选择,优良的理化及路用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公园、广场、操场和景观区等场所,用于美化环境,尽显自然情趣;亦可用于十字路口、人行横道及事故多发地段,方便运行管理,维护交通安全,具有美观和实用的双重功效。其产品性能与特点:其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水害及耐久性,粘附性优异、弹性恢复率高。并具有优越的性能价格比,色彩鲜艳、耐用、易修、健康。使用方法:拌和温度一般不超过180℃,选用和石油基彩色沥青颜色相近或浅色的拌合石料,拌合时摊铺设备要求清洁干净,其它施工方法与重交通道路沥青的条件相同。 [编辑本段]中国沥青产业发展现状2008年,中国沥青总产量约为848万吨,同比减少88万吨,降幅为。其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的总产量约为490万吨,同比下降3%,占全国沥青总产量的;地方炼厂的产量约为201万吨,同比下降,占总产量的。2008年地方炼厂沥青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受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地方炼厂开工率整体水平处于近年来的新低,沥青产量同比显著减少;另一方面,尽管国际原油价格自7月底开始从高位陕速回落,但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半年沥青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价格不断下跌,严重打击了地方炼厂开工生产沥青的积极性。总的来说,全年地方炼厂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沥青产量所占比例同比下降明显。
玉米大叉叉
通过高温稳定测试得知,LDPE在改性沥青中高温稳定性较差,而GMA-g-LDPE在改性沥青中高温稳定性较好。荧光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两种改性沥青的相态区别较大,GMA-g-LDPE改性沥青体系中聚合物颗粒大小差异小并且均匀的分布在沥青体系中,而LDPE改性沥青的聚合物颗粒大小差异较大,两相界面明显。离析后的显微研究表明,GMA接枝LDPE沥青之间形成的网络结构改善了GMA-g-LDPE与沥青相容的均匀性。低密度聚乙烯(LDPE)化学性能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高压下乙烯自由基聚合而获得的热塑性塑料。LDPE是树脂中的聚乙烯家族中最老的成员,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早期就作为电线包皮第一次商业生产。LDPE综合了一些良好的性能:透明、化学惰性、密封能力好,易于成型加工。这决定了LDPE是当今高分子工业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化学和性能乙烯是聚乙烯制品的基本结构单元。它是从炼油厂气、液化的石油气或液态烃中获得的无色气体。因为它是许多其它工业化学品和聚合物的成分,所以不断地存在乙烯供应的竞争。这种获得乙烯的竞争具有戏剧性地影响着聚乙烯的价格和有效价值。例如:1990年,国内乙烯生产能力约为465亿磅,其中 51%用于象聚乙烯这样的聚合物的生产。常规的LDPE可用两种方法生产:管式法或釜式法。两种制法都是将高纯度乙烯通入高压(103到276MPa)高温(300到500F)含有引发剂的反应器中。引发剂或是氧气或是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反应终止的实现是通过加入链终止剂或靠两个分子链的连结。与其它聚乙烯(HDPE和LLDPE)制法获得的线性结构不同,通过高压手段制得的聚合物是分支结构。这种分支结构赋与常规LDPE优异的透明性、曲挠性及易于挤出的性能。为满足不同应用而特制的LDPE树脂是通过分子量、结晶度及分子量分布MWD的平衡与控制而得到的。分子量是表示构成聚合物的所有分子链的平均长度。为了方便,熔融指数(MI)被选作塑料工业分子量大小的量度。熔融指数用克/10分钟给出,它与分子量的大小成反比。对于LDPE,熔融指数反映了树脂的流动性能和涉及成品大形变的性质。降低MI(增大分子量)在增加大部分强度性能的同时,降低了LDPE的流动性和制造过程中树脂流向薄壁的能力。LDPE中的结晶度是树脂中存在的分支短链数量的函数。对于LDPE,结晶度正常浮动范围为 30—40%。增加 LDPE的结晶度将增大 LLDPE的刚度、抗化学腐蚀性、透气性能、拉伸强度、耐热性;同时,降低了LDPE的冲击强度、撕裂强度和抗应力开裂性。分子量分布(MWD)或聚合度分布性定义为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塑料工业中,MWD值3—5的树脂被认为是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MWD值6—12为中等分子量分布,MWD值在13以上视为宽分子量分布。MWD主要反映与流动相关的性能。具有相等平均分于量的树脂,宽分子量分布的在加工过程显示了比窄分子量分布的树脂具有更好的流动性。WD对最终使用性能有些影响。但是,MWD的影响一般都被分子量的变化影响掩盖。加工LDPE级别可以满足大部分热塑性成型加工技术的要求。包括:薄膜吹制、薄膜铸制、挤压贴胶、电线电缆贴胶、注射成型、吹塑成型。
有 石油化工。
1.推荐:《石油化工》(月刊),是我国精品科技期刊,内容权威、全面、专业,影响因子高。 《石油化工》为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科技期刊,报道我国石油化学工业领域的科技
我认为这些刊物有企业活力,江海纵横,当代经济管理,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学生学院学报等等,这些都是不收版面费的,而且里面的知识内容对于我们后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有以下三种:《中国石油勘探》ISSN 1672-7703 CN 11-5215/TE《China Oil & Gas》(《中国油气》
看你写的是什么文章,根据自己的文章去选择期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