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怪怪的lemon
新课标写作要求的教育价值论文
我国历次语文教学大纲,包括1956年的高中文学教学大纲,对高中的文学教学,从来都只提阅读方面的要求,没有提出过写作方面的要求。高中生的写作训练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标》)开始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中分别提出:“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重要突破之一,其教育价值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历次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最基本的目的。《高中语文课标》进一步明确提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显然,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比过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达到“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包括一般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现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生产”。文学话语既不同于语法意义上的“语言”,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话语和日常话语。它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常通过语言学用语的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文学话语具有创造性,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作家或同一作家的语用是千变万化的,同时它又是不断创新的。“文学创造不止以话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系统,是通过创造性话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生产。”[1]由此可见,让学生尝试这种“特殊的话语生产”,与进行一般文章写作训练其价值是大不一样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的语言,大多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语言规范,概念明确,说理清楚,显得素朴单纯;而文学话语则追求高度的纯净和凝练,更注重形象化和感染力,更讲究艺术性、技巧性和个体风格,在不同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使有限的言语中包含着无限的'意蕴。学生通过多次的阅读和鉴赏,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魅力已经有所领悟,但这仍然停留在“知”的阶段;只有经过自己尝试创作,才能自觉地将所“知”用于言语实践,达到“知”“用”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自己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创作主要靠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以表象为材料,始终带有形象性。创作者在进行观察、体验生活的时候,需要形象地去把握客观事物。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创作者借助于形象思维的能力,把原来把握到的生活材料在头脑中具体地再现出来,加以比较、选择、概括、综合,进而熔铸成崭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形象思维能使分散的东西形象地集中起来,能使隐蔽的东西鲜明地突现出来,甚至可以创造出生活中不曾有过的东西。当然,形象思维不只是文学创作的专利。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也需要形象思维,但是,它主要依赖于文本的文字描述;一般文章的写作有时也要运用形象思维,但它不像文学创作把形象思维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思维方式。学生在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的实践中经受锻炼,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成效会更高。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形象思维能力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不可缺少的有利条件。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发展史上的许多事实都已证实,在人类优秀的思维智能结构中,形象的思维方式和抽象的思维方式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形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它为人们进行丰富生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有利条件,从而对于人们做出重大的科学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尝试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文学艺术之美首先表现于语言文字所创造的可感的文学形象,文学欣赏必须首先感受文学形象。不经过充分的感受便无法产生真正的美感,从而也就不能由对文学特征的切实体验而导致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提高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就应该在欣赏实践中首先把稳定的注意集中在文学形象的感受上,逐步练就敏锐而准确的审美感受能力。金开诚先生指出:“提高感受能力要靠反复的训练,基本上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窍门。但比较而言,可以说存在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搞一点儿艺术创作。其所以有效,是因为以下三点:(1)识‘门道’……(2)知‘甘苦’……(3)举一反三……”[2]这里,金先生是就一般艺术欣赏而言的,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文学艺术的欣赏,更是如此。
对文学欣赏来说,不懂得“门道”,就找不到欣赏的路径,就抓不到欣赏的点子上,更难以感受整个艺术的美妙,只能是“外行看热闹”。然而,艺术上有些“门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能靠自己摸索和体验。而搞一点文学创作则能缩短摸索的路程,得到较深的体验,从而在文学欣赏中达到“内行识门道”。金先生认为,美和美感是多元的,其中有一种美就是人的创造力的显现,有一种美感就是人对这种创造力的惊异和欣赏。了解艺术创作的甘苦就成为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创作的甘苦,只有创作者亲历身受,才能深谙个中滋味。所以,学生有了对文学创作甘苦的切身体验,有助于在文学欣赏中更加感受作品的艺术创造力,哪怕是失败的创作实践也有助于感受的深化。否则欣赏者的审美感受是要大打折扣的。各种艺术创作都贯穿着艺术辩证法,对一种艺术认识和感受较深,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从一点通向一般。比如,学生尝试搞一点诗歌创作,不仅会有助于对诗歌的“门道”和创作“甘苦”的感受,而且有助于对散文、小说、剧本的审美感受,甚至也有助于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感受。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而多样化和个性化正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创造包括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文学创作属于艺术创造。正像我们不是要把所有学生培养成科学家一样,我们也不是要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作家。但是,我们还是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因为,“不是每个语文课堂都能发现和培养作家,但也不是每个课堂都没有未来的小说家、戏剧家在萌芽成长。”[3]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它们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及其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高中语文课标》的“课程目标”指出: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那些有作家潜质的学生需要教育者去发现,也需要他们自己在语文应用中去认识自己,他们的文学创作潜能和倾向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得以发展。让学生尝试文学创作为我们发现人才提供了机会,也为他们挖掘和发展自己这方面的潜能创造了可能的情境。
《高中语文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并且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审美能力既包括审美感知能力,也包括审美创造能力。过去我们只重视文学艺术的鉴赏而不提文学艺术的创作,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不完全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不应将文学创作的素养排斥在外,而且爱好文学创作是文学素养更高的表现。文学创作比起一般文章的写作训练,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由性和创造个性。所以,让学生尝试文学创作,可以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既有利于少数有特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有利于一般学生基本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尝试文学创作的教育价值并不止于上述这些,以上只是主要方面而已。对此,也有人存在种种疑虑,比如,语文教育并不是文学教育,搞文学创作会不会走偏了方向?高中学生课业较重,哪有闲情逸致搞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对高中生来说难度很大,能行得通吗?等等。笔者认为,语文教育不等于文学教育,但语文教育一定要包含有文学教育。让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是在高中阶段而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是“尝试”性创作而不是过高要求;是“展示成果”“相互交流”而不一定非要达到发表的水准。所以,这种“尝试”还是要大胆地进行。
放牧死亡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论文
一、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古板,就会造成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不足之处,再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创新,这属于不断更新的过程。像现在我们玩的手机一样,手机中下载的软件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玩这款软件,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就会面临淘汰的危机。教学方法也是一样,能够得到学生青睐接受的好方法,教师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进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二)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历史、哲学、人文、地理等各个领域,包含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蕴藏的情感也是十分丰富的。学习高中语文,会接触到古典文学、历史人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产物,从中可以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具魅力。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而不是对文章简单的理解,要对文章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理解文章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教学缺少生活情趣,忽视学生的差异。
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有许多经历、感受可以运用到语文学习中。但是,高中生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与社会的接触非常少,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对语文的学习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太过于局限。对于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想问题的角度不同,最后导致对文章的理解不同。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同学们对“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句话进行翻译,学生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翻译出来,而有的同学却把意思跌倒了,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如果老师将理解能力强的'同学作为统一标准,把问题简单讲解,一带而过的话。就会造成不理解的同学一直不理解,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二、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制定的解决措施
(一)对教学方法深化创新。
教师以单一古板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堂氛围会显得乏味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严重的分歧。整堂课下来,教师不仅没有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还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恶的心理,出现偏科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每堂课的表现,研究分析,找出更适合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同时要创新授课形式,提出一些有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例如:对《石钟山记》一文的学习,老师要求学生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苏轼之间的情感紧密的结合起来,分析“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与“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两句描绘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苏轼在看到此番情景所流露出的情感。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教学。
当今社会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声音、图片、动画结合起来,统一的展现给同学们,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画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制度下,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学校要根据本学校的管理理念与开设学科的不同,制定出适合教师教学的新方案。学习高中语文,要不断的开拓思维,多看一些课外书,多读一些报纸、杂志,可以增强阅读能力,增强写作文彩,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学校和教师应该把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作为主要改革目标,处理好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新教学理念,使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新课标写作要求的教育价值论文 我国历次语文教学大纲,包括1956年的高中文学教学大纲,对高中的文学教学,从来都只提阅读方面的要求,没有提出过写作方面的要求。高中
新课程改革自实验、实施到现在,经历了兴奋阶段和迷茫阶段后,目前进入了反思、务实阶段。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学生们学习不只是在课堂,同时老师们要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学生们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丰富学生们的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