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宝宝001
环县一中 刘绪洲 在高三语文系统复习的字形和近义词的章节中,很多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有些词语虽然意义单纯,但却有多种写法;有些词语虽然读音相同,形体相近,但意义却不尽相同。加上各种版本词典编写对这部分词语书写和注解的不统一,使人感到这两个章节的知识体系比较混乱,如果对其中一些问题不能作出明确的解释,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鉴于此,笔者试图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说明。 1、什么是异形词 “异形词”的一般定义是社会上并存并用,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对此定义,学术界大都表示认同,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主要理由有:第一,把意义相同作为划分异形词的标准,会把异形词和同义词混淆起来;第二,有些异形词不同音,读音是否相同不能作为划分异形词的标准。根据以上提议,我认为可以为异形词给出如下定义:社会并存并用,意义相同但书写形式杂乱不一的词语。这样既与同义词有了区分,也使读音相同不再作为判定是否属于异形词的条件。 2、异形词产生的原因 异形词自古有之,异形词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近义通用,如“人才/人材”(才、材意义相近,二者通用);二、偏旁同化,如“马蜂/蚂蜂”(马受蜂的影响,写成了蚂);三、同义通假,如“耽搁/担搁”(眈、担通假,二者通用);四、随意连绵,如“糊涂/胡涂”;五、异体干扰,如“砂浆/沙浆”;六、理据差异,如“瞳仁/瞳人”(书写者对事物理解的角度不同,导致书写不同)。 3、异形词整理的意义与现状 从上文所列举的有关异形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异形词的大量存在,正是造成汉语用字比较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整理,不仅会给我们的汉语研究造成困难,也使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字运用失去依据。纵观历史,从周宣王命作《史籀篇》到秦始皇采取“书同文”,从汉代的《说文解字》到唐代的正字碑,不同时期的政府和文字工作者都曾为汉字的规范化工作做出过不懈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颁布了多种法规。2001年12月1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该表依据“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三大原则,对普通话书面语中经常使用、公众取舍倾向比较明显的338组异形词进行了整理,给出了每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虽然这次整理只是推荐性试行规范,但自公布以来,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这些异形词的整理,使大家对相关词语的运用有了依据,方便了群众的语言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部分词语运用比较混乱的现象。鉴于这种反响,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国家语委异形词研究课题组、《咬文嚼字》编委会于2003年8月15日又整理发布了《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这次整理的异形词共264组,但这批异形词的推荐词形还未正式确立,目前正在征求社会意见阶段。 4、教学中如何处理异形词 既然异形词的大量存在是造成汉语用字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号召学生尽量使用异形词的推荐词形,少用非推荐词形。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对于《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和《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也要区别对待。《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已经由国家最高的语言文字机构发布,我们应不折不扣的执行。《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目前还未由国家相关权威部门发布,我们应积极地参与讨论,但不需坚决地执行。况且该表在整理的过程中,还有部分词语推荐词形的确立还存在较大争议,有些还涉及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例如该表把成语“暗度陈仓”的词形按照现代汉语“度”与“渡”在意义的主要区别,推荐为“暗渡陈仓”。这种整理虽然严格地体现了异形词整理的“理据性”原则,但却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窜改。对于这类词,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整理,还需进一步商榷。教学中可以允许不同写法的存在。 5、同音近义词与异形词的区别 近义词是语文学习中运用非常普遍的概念,顾名思义意思相近的词语,就是近义词。近义词当中有一部分读音相同,我们称之为“同音近义词”。同音近义词和异形词大多都读音相同,词形相近。在语言学研究中,二者很容易相互混淆,但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同音近义词”音同而义不同,“异形词”的前提是意义完全相同;“同音近义词”承担着不同的语言意义和功能,相互不可取代,“异形词”则可以相互代替。如“订婚/定婚”属于异形词,而“制订/制定”则属于近义词。当然,由于汉语词汇系统的复杂性,有些近义词和异形词可能存在交叉现象。如“纪念/记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怀念”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属于异形词,《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就这个意义对它们进行了整理,给出这个意义的推荐词形为“纪念”。但另一方面,“记念”这个词除了可以用来表示“怀念”的意义之外还可以表示“惦念,挂念”的意义。因此,“记念”这个词在“怀念”这个意义上与“纪念”为一组异形词,而在“惦记,挂念”这个意义上则与“纪念”属于近义词。这次异形词整理虽然推荐了“怀念”这个意义上的规范词形,但并没有结束它们继续作为近义词的事实。(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617页) 6、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同音近义词 在近义词中,同音近义词的比重不是很高,但这一类近义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很容易混淆,在高考试题中,这类词的考查频率又比较高,教学中,我们必须对它们保持足够的重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近义词,以往的高三复习时,我们通常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近义词的区别进行梳理归纳,再让学生记忆。如我们从词义的侧重点和适用对象出发归纳出“暴发/爆发”这组近义词的主要区别: “暴发”侧重于发生的突然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发生的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社会事件等;从感情色彩出发归纳出“沟通/勾通”这组近义词的主要区别:“沟通”为公开的交流,中性词;“勾通”为暗中勾结,含贬义。从语法功能出发归纳出“必须/必需”这组近义词的区别:“必须”为副词,“必需”为动词。这种细致的梳理我认为不仅最大限度的挖掘并放大了词义之间的不同,使各个近义词的意义特征更加突出,也体现了现代语言学日趋严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识记和语言的规范,这种方法的使用既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我们可以继续采用。 7、是否可以对同音近义词的义项进行一些整理 在归纳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些近义词虽然在某些意义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有些义项却相互交叉重叠。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也是造成语言运用混乱的一个原因。对于这种混乱的情况,我们是否也可以像整理异形词一样,对它们进行一些整理?对此,我不敢妄加推论,但我们完全可以提出一些情况供大家讨论。这里我先列举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同组近义词在词义上有所涵盖。如“辨证/辩证”“发愤/发奋”“荫凉/阴凉”“猥琐/萎缩”“做客/作客”几组词中,第一个词均为一个义项,第二个词均为两个义项,但两个义项均有一个义项与第一个词的义项相重。像“做客”的注释为:到亲友家拜访;而“作客”的注释为①同“做客”,②客居异地。 第二种情况是同组内的每个词均含有多个义项,但其中同时包含一个共有项。如“蔓延/漫延/曼延”这组词,“蔓延”的含义主要指蔓草一类的植物像四周延伸、扩展;“漫延”的含义主要指水满而向四周扩散;“曼延”的含义主要指山脉、河流、道理等向远处延伸。在这些意义上它们的区别是明确的,但是如果用来表示其他事物的延伸、扩展,我们却不知用哪个词更好,于是只好随个人爱好随意选用,结果造成了这三个词表示的六个意义中有三个是重复的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觉得完全可以取消第二个词中与第一个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义项,这样两个词就可以分别承担一个相对集中的意义,从而使两个词的表意功能更为合理,两个词的语用特征也更加明显。但是第二种情况,究竟该如何处理,我还真想不出更具可行性的方案来,各位同仁不妨提出宝贵意见。 2012/8/13
左村爆破兵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高@设计师
同形词:字形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的词.(同字、异义、性不限) 如:察言观(动词,看)色/道观(名词,道人居舍)把(动词,扶住)稳方向/把 (介词,引介某受动对象)他赶走./拉他一把(量词,拉的次数)/刀把(名词,柄 )大夫(名词,医生)/大夫(名词,古代官名)关(关闭)/关(关口)房东(房主人)/房东(房子东边)多义字: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或基本意义的引申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 使新旧词义并存.同音字:“同音异义词”的别称.同音词指的是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语言的音节是有限的,要表示越来越多的客观事物就必然会产生一些同音词.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环县一中 刘绪洲 在高三语文系统复习的字形和近义词的章节中,很多老师可能都
不晓得你刷来干嘛,无聊!
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综合型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要需求对象,而缺乏实际应用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逐渐开始没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单纯的文化素养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 散文 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
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学术界也在争论。明治维新的68年而我国洋务运动是61年,早在日本的学术语言引入中国之前,中国就一批接触并且精通西学的人对国外的一些理论和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