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yme2015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sanmoyufeng
客户关系贯穿了整个销售流程,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促进商业目标的达成。从华为花了这么多年的销售实践来看,客户关系是贯穿整个销售流程的,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促进商业目标的达成。 客户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是华为高管平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华为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从业务表现来看客户关系可以带来三大收益:格局、规模、盈利。 通过流程化的方法,把一些经验固化下来了,所有销售人员认真参加流程,执行下来都能达到销售天才的销售业绩。MCR是华为公司的一级流程属于使能流程,涵盖六个方面的二级流程: 第一、制定客户群管理战略和政策; 第二、制定与管理市场的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叫ASP/ABP; 第三、制定与管理客户关系计划; 第四、管理客户接触与沟通; 第五、管理客户期望和满意度; 第六、管理客户信息。 客户关系管理流程是营销业务的重要支撑流程,它其实是一种支撑能力,本身并不能产生直接的价值,没有哪个客户因为关系好直接把钱给你,只有通过客户关系这个平台,把产品卖出去。当客户允许建实验局,允许我们建样板点这叫格局;同时我们把自己产品卖的更多、份额更高,这叫规模。 当然更好的价格,比别人更高的价格卖得更多,这就叫促进盈利。在格局、规模、盈利的基础上,收集到客户解决方案的正式需求,为下一步的产品迭代开发进行有效的输入。所以销售的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基于贯穿首尾的良好的客户关系平台。如果是重复的持续的销售,就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需要重点拓展头部客户、价值客户的时候,就必须要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客户关系管理模型,来进行大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通过流程化的手段来牵引,针对大客户的立体式客户关系的构建。 01 什么叫立体式的客户关系? 立体式客户关系体系的构建,应该是所有销售人员特别是大客户经理心中的教堂。我们认为,针对头部价值客户的营销肯定是需要构建立体式的客户关系体系的,它应该是每个大客户经理心中的教堂。如果立体式客户关系体系构建不起来,这个大客户经理基本上是不称职的。 为什么它是大客户经理心中的教堂呢?第一,教堂是有信念的,这个信念叫以客户为中心。其次,是要有理想的,这个理想就是要支撑公司业务,在客户那边取得长期的成功。最后,这个教堂是有规划、成体系的,就是要把客户关系构建在地基坚实、支撑到位的基础架构上。通过教堂式的立体客户关系的构建,来解决跟客户之间的信任问题,从而有机会把公司的综合实力向客户展现出来,充分呈现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最终获得客户认可。 所以立体式客户关系体系包含了三个层面,叫关键客户关系、普遍客户关系、组织客户关系。关键客户关系是点,是公司能否在客户处获得初始订单的关键,也是能够活下去的关键,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是对战略性的、格局性的项目影响非常大的。但只有关键的客户关系行不行呢?不行,也要有普遍客户关系,普遍关系是面,它叫黑土地也是口碑,是建立良好的市场拓展氛围的基础。它是可以影响关键客户关系和组织客户关系的。 02 立体式客户关系的三个内容 普遍客户关系是活得好不好的关键,关键客户关系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关键。组织客户关系是势,大部分公司都是欠缺的,是最高层次的客户关系了,决定了企业能不能在客户中长期存活,能够与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客户建立组织客户关系,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牵引公司在市场长远发展的一个发动机。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的客户关系,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1)关键客户关系的作用、管理方法和案例 有些公司或者有些销售把客户关系片面地理解成吃吃喝喝、糖衣炮弹,是对关键客户关系拓展的一个极大的误解。在华为,关键客户关系最主要的事情是要能够帮助客户成功,帮助他的公司成功。 所以,这里的客户关系跟我们平常说的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是不同的,关键客户关系是建立在基于商业目的的协同关系,最终会体现在商业目标上,但是这样的协同和配合关系又区别于合同买卖,因为他不存在纸面上的协议,从来不说哪个客户跟你关系好,就会签一个抽屉协议之类的,把项目承诺给你,只能表现在对你项目的支持度上。 这样在客户关系构建中,客户自己也会追随这种比较放松的沟通,首先你这个人要有趣,其次你要能够给他带来有价值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品牌、有诚信,让客户感觉你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在做关键客户关系的时候,一般会从两个维度来评价(亲密度和支持度,具体分析略)。 接下来要做的管理动作,是要求一线的大客户经理、一线的销售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客户关系沟通和拓展方案。目标就是要把负的变成正的,提升公司在关键客户的整体品牌。华为在做关键客户关系的时候,用心去策划,一般会把客户的事业成功放在首位,就像前面讲的彩铃、RPTV的案例。 我们要帮客户解决经营难点,在客户经营下滑的时候,要做他的参谋,当他的拐杖。通过华为的一些专业能力,来帮助关键客户来提升自身业绩,甚至在某些关键产品、关键解决方案上会跟他一起合影,一起合作。这是比较有效的能和客户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因为通过这种帮他成功的汇报,既提升了亲密度,又在汇报过程中通过解决方案的潜移默化,支撑了关键客户对公司的支持度。 当然,在关键客户的日常维护,也需要有正常的商务活动,像正常的吃饭也是必须的,这些都需要用心的去策划。像一起出差的时候,你不要忘记客户的生日,让他过一个难忘的生日;高层互访的时候,要互赠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文化礼品。通过长期日积月累持续投入,当客户习惯与你沟通问计的时候,这种情感积累对很多竞争对手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壁垒。 (2)普遍客户关系的作用、拓展方式及如何维护? 华为特别重视普遍客户关系沟通,围绕普遍客户关系建立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制度。曾经有段时间要求全公司从上到下都要围绕客户转,当时有人说在省局见不到客户,公司要求他们下地市甚至到县局去,同时还要求一线一周最少要见五十个客户,对所有公司副总裁以上的干部建立每周见几次客户的制度,并报到客户管理部。 有时部门还对他们进行考核,包括研发的副总裁,做开发的也要去见客户,坚持与客户进行交流,听听客户的声音,不停地与客户进行沟通,让客户不断的帮助我们进步。 普遍客户关系是华为公司的一个战略导向。不急功近利、不把经营压在一两个关系客户身上,这样风险太大,而是把客户关系一层一层的去夯实。所以任老板说华为生存下来的理由是:建立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要围绕客户转,转着转着就实现了流程化、制度化。 这一普遍客户关系的构建,也让华为充分尝到了甜头,帮助华为实现了对西方公司的超越。当时运营商采购权收到省里,收到北京去的时候,很多西方公司为了压缩成本,撤掉了在地市本地网的服务队伍。 华为这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加强了本地网队伍的建设,基本上每个本地网都有个客户代表在负责跟客户的沟通,让客户遇到问题在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华为,更能够把西方公司的很多网商问题、网商信息第一时间掌握。 我们就可以制定对应的搬迁方案,这样就逐步蚕食和实现了华为在程控交换机、光传输和数据通信领域国内市场第一的份额,在很多本地网把西方厂家都赶了出去,同时在后来运营商投资下滑的时候,还成立了一个叫专门挖土豆的团队,专门在地市局本地网寻找机会点,或者跟运营商的一线市场人员一起去寻找业务增长点。 因此,在运营商投资下滑的时候,华为的业绩还是在增长。其实都是得益于华为普遍客户关系能力的构建,在某些关键大项目的运作确实比较强。很多技术标准和要求,都是通过省公司及研究院等基础技术人员来制定的,如果提前沟通会获得很多的关键信息,可以快一步进行产品的开发布局,实现技术领先和测试领先。最后在项目的投标过程中华为技术评分就可以领先于友商,技术评分的领先,又会给华为带来商务议价能力的提升,促进产品盈利能力的提升。 (3)组织客户关系的分类、拓展方法和应用结果 组织客户关系指的是,公司与公司之间是战略吻合的合作关系。华为根据目标客户的选择标准,对客户分类分级管理。基于我们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把客户分成了四级叫S 类客户、A 类客户、B类客户、C类客户。 S类客户就是战略型客户,A类客户叫伙伴型客户,这两类客户都是公司的重点客户。在进行客户分级以后,对于战略型客户和伙伴型客户,我们要进行客户的深入洞察,要从原来的只看项目、看机会的角度,站在客户的视角去了解客户的行业分析和规划客户的业务,判断客户未来的发展和未来潜力。 组织型客户关系的目标,是要把我们的S类和A类的客户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因为组织客户关系是公司与公司之间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契合,拓展过程是培养文化认同的过程。 所谓志同道合,要与客户共同构建、面向未来、达成共识,这样的合作才能长久持续,不会被轻易替代。所以说战略合作伙伴的客户关系的顶点,是形成企业与客户之间共生的、门当户对的合作关系,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美女不愁嫁”,组织客户关系也是一个大客户经理追求的目标。一旦跟某一个大客户、关键客户、价值客户建立起组织客户关系,这个大客户经理应该是在这个岗位上最辉煌的顶点。 03 结语 任正非曾说,“华为走到今天,就是靠着对客户需求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坚持把对客户的诚信做到极致。”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华为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艰苦奋斗”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落地执行且渗透进每一个员工内心。 如今很多公司在做客户关系的时候,眼睛里看的更多的是机会,是项目,而忽视了机会与项目背后的载体,是客户。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服务所在行业中的所有客户,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用有限的资源去争取无限的市场机会。
jasmine1995
【文献综述定稿】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论文题目: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1 文献综述
前言:
手机产业在我国已经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占 GDP 和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手机出口产量占据了全球 50%的份额,但其中大部分出口仍然是由外资品牌贡献,且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我国的手机产业发展整体态势并不乐观,研发实力较弱、产业链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够等等,构成了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弊端。本土品牌手机企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2007 年以来,国内一些传统品牌手机厂商已经连续亏损,但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山寨手机也迅猛发展、芯片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等等,这些都显示了我国手机产业顽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国内目前对手机行业的研究大多关注区域、企业、出口等微观层面上,而在中观层次上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对华为手机的国际市场开拓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综述
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综述
AnderSon和Gatignon(2011)认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一个企业成功地将该企业的业务活动以及企业的营运活动扩张至海外市场的方式。Hin,Huang和Kim (2010)研究表明进入模式是指企业权衡其运作状况以及诸多外部环境变量等交条件之后所做出的方式抉择。Sharma和Errimilli(2011)指出,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包含两个层面的战略决策,制造以及营销活动的区位和它们的股权模式(零股权、合资和全资),市场进入模式即是企业以独资或者与其他企业合资的方式在东道国进行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而安排其产品市场的战略结构。张一驰,欧治(2011)认为企业有多种途径让其进入外部市场,比如说出口已有的产品,或者转移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本至国外,甚至是将企业本身转移出去。
2 国际市场战略导向综述
李福海,揭筱纹,张黎明,(2011)认为战略是指企业依据应对将来一定时期内全局性的经营活动的理念、目标以及资源和力量的总体部署与规划而制定的。Gatignon和Xuereb(2010)等都从概念上将战略导向定义成企业为实现持续、高效业绩的特定方法。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以战略导向为基本指引,并依靠战略导向来提升企业的业绩。Hitt(2010)等则指出,战略导向显现出管理层感知环境及环境条件并作出的反应。Abdl(1999)等则认为企业战略并非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而是未来的状况,企业对其自身未来的定位是企业战略首先应关注的问题,这也即战略导向问题。罗眠(2011)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战略导向选择的本质问题,他将战略选择和自然选择作对比,指出战略选择是同组织绩效存在相关性的问题,组织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会受到组织环境、组织内部权力结构、制度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 影响。他的研究基于了一个新的视角,突破了原有的框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3 企业资源综述
Judge&Douglas (2011) 从资源论角度研究企业自然环境对于企业战略的作用。他们选择职能范围与环境问题整合作为资源变量,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则作为业绩变量。为了证明
将环境整合进入正式战略规划流程的能力与企业业绩正相关的假设,他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结果表明,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的环境管理的整合能力与财务绩效及环境绩效正相关。同时,职能越广,提供资源越多,则整合能力越强。也即如资源论中观点:关注环境亦可带来竞争优势。
Powell(2010)以资源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全面质量管理。在对原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Powell (2011)从实证角度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进行探讨及深入研究。他以美国东部一个地区员工超过50人的企业为样本,通过函调来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他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要素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和全面质量管理相联系的多数特征的改进很难产生竞争优势,而那些具有隐蔽性和不可完全模仿的特征,如管理层的忠诚度和企业文化等,则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最后,他得出结论,正式这些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的隐蔽资源驱动了企业的成功。
3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综述
虽然我国的对外开放时间较短,”走出去”战略也正在进行中,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研究也相继出现,虽然相对于国际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开拓企业的迅速涌现,国内的学者仍然对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方面,如国际市场开拓战略、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下所述:
鲁桐在 2011 年对前后几年间广东、浙江、湖南、北京等地的具有国际业务的 200 多家制造企业(其中大多为私营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阶段,所以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只为简单的商品贸易,并且其中的半数以上都选择直接出口。这说明我国企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而相关企业的国际经营也仅仅是为了给制造的产品选择一个合适的海外市场。
许晖(2010)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对荷兰的中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评估,探究其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以及国际经营战略决策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在影响这些中资公司国际运营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往往显得比国内的市场环境更加重要。而对企业内部来说,自身的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决策以及战略则会比目标市场所能得到的资源禀赋显得更加重要。这其实也在侧面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还处于小规模阶段和国际扩张初期,并没有充足的国际资源投入。
同样在 2010 年,张一驰以国际投资和组织战略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数据来源上则采取了权威的 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对 1970 到 1990 年这一特定的.时期内我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可能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我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和进入模式会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其中兼并和收购(往往是技术收购)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这在揭示我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动机的同时也表明其国际经营方式的单一。
总结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
1、企业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是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也即企业所制定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对资源和力量的全局的部署和规划。正是基于不同的战略选择,企业才会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战略,进入时机和进入模式。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源自其战略导向的要求。
2.组织资源。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除了企业战略导向起到指导作用以外,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即是组织资源,即拥有了一些怎样的组织资源,这些组织资源的种类、性质和质量。企业只有选择了适当的进入模式,才能合理地分配和应用组织资源,让组织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因此,组织资源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3.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要进行多个可选战略的确定和最优的或次优的战略的选择。国际市场的进入过程是一个逐渐学习和不断改变战略的过程,因此,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也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中资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研究。赵楠(2011)、吴静芳(2010)、杨学军(2012)等也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或者其他经营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分别对中资企业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另外,高贵富在 2011 年对我国民营企业这一特定的企业类型的国际市场进入进行了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战略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选择方法以及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如出口型、投资性和契约型的模式选择类型。
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本文选择的公司和其产品,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华为公司的案例产品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细分市场,选择市场进入,结合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形势和公司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国际营销战略。
《华为开题报告》
《企业战略设计》
课程研究报告
华为公司战略研究
开题报告
班级:工商企业管理0901
姓名:王恒义
魏余强
王 杰
李鑫鑫
成绩:
指导教师:顾天辉 教授
(一)选题背景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四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今天来看,华为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20亿美元,占了总 销售收入的四成,而更值得欣慰的是,华为的所有出口产品均为高科技产品,均为华为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说,华为的海外战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
华为模式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
,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英国电信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在业内以苛刻著称,尤其对于此次被称为业界最具前瞻性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因为,英国电信未来5年将为此投资100亿英镑,所以“八家企业短名单”的产生就耗时两年。 一家历史不到20年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不过10年,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通信市场站住脚,令人欣慰,也让人思考。
(二)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电信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中国的通信投资建设丝毫没有减少,仅在大型网络建设和投资就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400亿元,不得不说,这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信设备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设备带来了机遇。拿以前频频碰壁的北美市场为例:华为拓展北美业务始于2001年,到目前为止,华为在北美市场共
拥有8个办事处,1000名雇员,但是北美业务的突破却迟在了2008年。当时华为北美区CTO查理·马丁称:“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给华为一个最佳的市场机会,我们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北美市场的专注度,我们对前景感到欣慰。”
所以就整体而言,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例如固话网络,而有些产品正处在成熟期,比如说GSM/CDMA产品、软交换产品、宽带网络等等,而也有些产品正处在成长期,比如说UMTS、光网络、移动数据业务,还有一些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说LTE、100G传输网络等等。
(三)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在国内理论研究方面,不如国外研究系统。郭莹等在《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实现途径》中研究认为,由于规模偏小、资源有限,中小型企业往往无法通过多品种经营来分散经营风险,但可以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适宜的目标市场空间参与竞争,集中有限的资源为这部分市场服务,从而实现以小补大、以专补缺、以精取胜,以获取在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全面的竞争优势。选择“小而专、小而精”战略,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可将其与其他战略结合运用,如在创业阶段,企业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可采用资源战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若专注某一领域,可选择市场集中战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还可选择产品开发战略,国内中小医药企业由于受规模和环境因素所限,更适合于采用差异化或集中战略;进入成熟阶段往往着力推行品牌战略,以图在将来成长为大型企业。
吴林萍在《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中也侧重于“小而专、小而精”战略,除此,她认为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还有:依附协作战略、联合竞争战略、经营特色战略、拾遗补漏战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策略:自主创新战略、技术改良策略、技术跟随战略。
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着重要从市场、人才、创新、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和展开,由此带动名牌战略、文化战略等其它职能战略的实施和展开。只有坚持不懈地实施战略管理,中小企业才能在残酷竞争中生存发展,不断壮大。
(四)该选题的主要研究目的,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本文拟以“华为的战略研究”为题,根据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结合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对华为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通过对其供应、生产、销售、技术、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发展思路及方向等方面的研究,从中找出在实践过
程中会出现的普适现象及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关于企业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为其他类似的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Arjovsky M, Bottou L, Gulrajani I, et al. Invariant Risk Minimization[J]. arXiv:
张清华1936年出生,河南郑州市邱砦人。196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留校致力于古代文学及戏曲的教学与研究。1973年调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1981年调郑州市委,1
在现代社会,金钱的价值被扩张得太大,但只有在道德力量的约束下,金钱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下面是我带给大家的关于以金钱为话题的800字 议论文 作文 ,欢迎
张爱平,赖欣.JSP调用JavaBean实现Web数据库访问[J].计算机时代,2007,(01).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