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1205
2012-2013年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分析高三化学组一、总体评价2012年许昌市一模化学试卷共11题,分值为100分,I卷为选择题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II卷4个大题,共58分,I卷主要考查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II卷分别是物质结构和无机推断、氧化还原和化学平衡、实验和有机化学。试卷结构、试题内容、题型分布与新高考样卷是一致的基本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试题平稳,无难题、偏题、怪题。试题的考查范围主要为全面,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基础、科学、灵活”的特色。题目综合性较强,难度和区分度较大,对引导学生加强化学学科的学习有促进意义。考查内容题号题型分值合计分值百分比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强弱电解质溶液加热后PH变化、弱酸根离子水解1226(1)选择填空625959%化学平衡常数、移动判断27(1)(2)(3)填空6阿伏加德罗常数10选择6元素周期律、周期表13填空6电化学 26(2)27(4)填空 4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判断27(3)填空2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37(1) 填空2原子模型、晶体及有关计算 37填空 15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配平、氧化产物电子得失11、27(1)、28(4)选择填空64元素化合物典型元素N、C、Cl、Si、Al、Fe13选择666%有机化学官能团性质、同系物、、反应类型和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式、结构简式的推断与书写选择推断填空12152727%化学实验实验装置的原理说明、滴定及仪器的选择、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混合物成分的定量检验、定量计算28(1、2、3)填空 888%化学计算根据实验物质组成计算28(5)、37(4)填空444%二、得分情况分析全校均分:卷选择题42分,考生平均得分,得分率32%。题号78910111213得分率 选择题得分较低是8,9,11Ⅱ卷填空题58分,考生平均得分,得分率。题号262728363738得分率 20%我校选做题:选做有机的占,选做结构选做化学技术的占。三、考后发现的几个问题问题一:选择题要加强细节、快捷训练。第13题 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第12题、第26题 该题要求学生根据溶液中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电荷守恒等化学变化的规律,相同浓度的强弱电解质等体积混合后PH值的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综合考查学生对电解质溶液基本原理的理解情况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下列物质①Na2O2 ②Na2O③Na2CO3④NaCl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本题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了解盐类的水解如CO32-的水解。从以上3题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既简单问题陷阱化。学生很容易在不经意间上当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对双基加强教学外,应对选题这一题型加强针对性的训练,除了对热点问题多加关注外,还有对细节给以更多的关注。问题二、加强氧化还原的训练新教材的编写体制,从形式上似乎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考试要求,但从近期外来模拟试题的编写来看,这一要知识点非但未弱化,相反却有强化的可能,其实就化学学科而言,这一知识模块也不可被弱化,所以本卷中在Ⅰ卷,Ⅱ卷都是对氧化学还原反应的考查。第11题 以离子方程式书写为载体考查离子书写正误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第27题 28题以基本理论题的形式和实验为依据考查C、N等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KMnO4的性质,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依据电子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书写。如何才能更好的掌握氧化还原应呢,就个人教学观念来看,加强氧化还原配平的训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问题三:电化学中电极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近几年在电化学的考察成为高考中一个必考的知识点。对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极高。这类知识点的考察特别注重电解质溶液的参与,而这却是学生易忽视的环节。比如:26题的第(4)27题的第(4)均是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电解质的参与。问题四:实验题的细节化、计算意识要加强。第28题 本题以FeS2为原料制备硫酸的第一步反应:4FeS2+11O2==2 Fe2O3+8SO2为载体进行实验,并测定该样品中FeS2的纯度,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顺序及各个装置的作用和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想答好这一类试题就一定要注意好实验的细节。所以教学中对基本实验仪器、基本实验装置、基本实验规范、经典定量实验中的实验细节应加强教学。基本实验仪器:仪器类型、仪器量程、刻度位置、一器多能、多器一能基本实验装置:安全装置、尾吸装置、贮气装置、干燥装置、制气装置、防堵装置、冷凝装置、水浴装置、干燥装置 、防倒吸装置等基本实验规范:检查气密、装置搭建、缮后处理、数据处理。经典定量实验:结晶水含量测定、溶解度测定、中和热测定、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等问题五: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要注重基本知识的考察和新增知识点的考察以及平常要多训练。本卷27题,以从NO与活性炭的转化、甲醇的燃烧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此题命制很成功,也体现出近年高考对这一部分知识考查共性,突出对新教材中出现的K、盖斯定律等新增知识的考查。问题六:面对学做题的结构和有机如何选择以及知识中存在的不足从2011年高考试题、12年与我们省使用一套试题的省份的月考题、模考题和我市的一模试题来看,结构的难度与往年相比是有所增加,而有机的难度有所降低。况且在一卷中有两道选择题是考查有机知识。1、本次我校在一模化学考试中选做有机化学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得分率是27%左右,选做结构化学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得分率是20%。这个数据是高于前几年我校选做有机的比例。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是否建议学生能向有机化学有所倾斜,这是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2、两道题中存在的知识点掌握不足的地方(1)有机基本概念与理论上要强化第38题 以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涤纶的合成为背景,考查核磁共振氢谱、有机物的名称、结构、有机反应的类型、反应产物的判断、同分异构体以及合成路线的设计。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合物的推断与合成题,设计巧妙,考查学生运用逆合成分析法解决与有机合成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学生设计有机合成方案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有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机推断从量的推断向多元的变化,应关注特殊结构、分子式的物质的研究,应注重基本合成方案设计的强化,关注新信息解读能力培养但本次考试为涉及信息的考察。问题七:计算应注重基本方法与解题规范的强化。第26题的第(4)问、27题的第(2)(3)问、28题的第(5)37题的第(4)问等都考查计算的常规方法和答案的规范化。比如反应热的单位应为KJ/mol。化学计算要关注关系式、小守恒、分子式求解、工业计算等,应注重数型结合的强化,抓住始末态、抓住守恒关系、抓住关键“交点”,应注重数型结合的强化。四、教学建议针对这次期一模考试情况,今后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重视教与学反思本次考查中反馈出很多学生的“双基”过手功夫差劲,学生有原因,可能教师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要反思为什么师生都认为做了很多题,特别是难题,到头来成绩仍不理想。为什么学生表达的规范性不好,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语言是否规范?规范性的表达只有依靠规范性的训练才能达到目的。抓住基础,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加强辅导,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2、要注重“双基”的过关训练对待双基,要一个一个地进行过关训练,只有双基抓好了,才能谈得上能力提升,两者顺序不能颠倒。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课堂提问.增加演示实验精选习题强化练习,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把教学真正落到实处。3、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培养近几年化学试卷的阅读量一直不小,这与近年来各科试卷中降低一卷比重,增加二卷比重的思路是一致,化学试卷二卷的题目往往表现在文字多,图表多,信息多且杂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是考生必须据备的能力。4、重视研究学生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引导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部分教师的教学观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根据教师自己来决定教学的起点、难度、进度。教学的标准是课程标准,教学的起点、难度、进度、内容等一切都要由学生的现状决定。五、几点提醒1、回归书本:要做得更实在2、夯实基础:要做得更到位3、研究试题:要做得更精细4、关注新题:要多练新题少用陈题5、侧重双基:元素化合物与原理6、关注选做:结构题和有机题的变化
香蕉君诶嘿嘿
如果你是老师,已知全体学生成绩等统计数据的考试,你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将参加考试每道题目的得分率进行统计分析,将每道题目的考点和学生解答的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如果你是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那么重点针对错题分析错题原因,弄清考点和知识点掌握不好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学习当中的漏洞。 下面提供两篇范文,仅供参考! (一) 201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通过对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的认真研读分析,可以看出试卷的整体设计注重将“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有机整合在真实的问题中,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立意,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于平淡中突出学科能力考查,试卷难度略高于2009年,内容和范围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试题呈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内容特点1.重视学科主干知识 试题的内容重点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问题,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科学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基本科学素养。例如:选择题第7题“储氢原理” 问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粒子半径;化学常识。属送分题;第8题“实验操作或装置” 问题,主要考查基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第9题“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和分子”问题,主要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分子)间的沉淀反应、气体反应、氧化还原以及结合成弱电解质反应等;高考说明中有相关例题,中等题;第10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简单考查。高考说明中有相应例题。容易题。第11题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对电化学中固体原电池的考查。涉及到原电池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的计算。高考说明中有相关的例题。中等难度。第12题“稀硫对Fe-G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问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析图能力。难题。第13题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这是一道多年的陈题,对学生守恒思想的考查,是一道典型的“计而不算”的计算题。中等题;由此可以看出,化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主干热点知识。考查的题型都是常见题型,在安徽省的考试说明所给的题例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范例。2.强化实验能力考查 2010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尤其实验题不仅注重考查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而且突出对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10年理综化学安徽卷第25题为原子结构与元素推断题,涉及元素周期表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σ键、键的极性强弱、键长、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第26题为有机合成题,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有机方程式书写、根据有机物结构进行性质推断等;第27题为研究性学习实验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及简单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离子间沉淀反应等; 2010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在考查的方式上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第28题化学实验题本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变化点的观察和推理能力,根据完成实验需要对某一过程的实施方案进行推理的猜测能力,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验证、评价、并提出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评价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实验设计、评价能力的考查既是近几年化学考题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难点。 3.考查学生科学素养。 10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大量选取与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有关的素材进行考查。例如:第7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26题、第27题、等都是以简洁的语言创设了问题赖以展开的情景,而这些情景涉及科学事实、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工业生产等众多方面。例如:与新材料有关的储氢材料问题,燃料电池问题,合金问题,合成新型降压药替米沙坦的中间体问题,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货源问题等,这些情景的创设极大地丰富了试题的内涵,赋予试题以积极的人文特色和教育意义,突出体现了化学科学在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实践价值。这些正面的化学科学应用情景的呈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多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常识,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尤其是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4.体现试题的开放性 试题涉及内容不拘泥于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尤其不取材于“一标多本”情况下的任何一种教材。而是在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框架内灵活设计,注重对考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7题以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货源为题境,核心考点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要求能根据题述信息和流程设计,解决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问题,并解决对应量化关系的定量计算。另外,部分问题的设计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答案不唯一,考生可根据已有知识灵活处理,答案有较强的开放性。例如,第28题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思考与交流】部分“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 都氧化了Ag。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这个问题有多种可能的合理答案,明显具有利于考生思维和解答的开放性。 二、 教学建议根据10年安徽高考化学卷的特点,可以发现“强化基础、结合实践、重视探究、注重思维”是未来几年课改实验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旋律和生命线。基于此,对2011高考化学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1.强化学科基础。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复习教学中围绕着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周期律、氧化还原、元素知识、基本实验、有机化学知识和计算等主干知识。尤其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形成能力的载体,也是考查的重点,所以更要当作重中之重。对概念和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关键字词的分析、挖掘,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注意在应用中深化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正确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能力2.注重科学素养。建立起基本的科学观念,这些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对核心知识的正确理解。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并且在需要时能进行科学的决策。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思维能力。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的能力,适度进行较高要求思维训练。可以将工业品的制备、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生产中使用某些化学物质的目的等内容为背景,融合在一起,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处理题给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参照10高考理综化学第27题的命题特点,编写训练题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并且对已有知识具有创新和迁移能力,灵活、开放的解题思路。4.倡导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面,对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十分重要。从10安徽高考理综化学题来看,探究实验的考查在高考化学卷中所占比例也相当大。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倡导的最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复习教学中,用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是非常关键的,是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核心。可以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探究,配以拓展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整体性,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解法提炼为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整体感觉: 考点稳定,题型稳定,变化不大。选择题仍以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为主,非选择题在编排上和去年相识,考点亦基础稳定。试题整体仍然沿袭历年高考化学试题稳中求变、立意新的特点。试卷题型常规、难度适中,知识点全,无偏、难、怪题,虽看似容易,但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要求甚高,要求对知识的掌握准、全、精、实,并能充分将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察有机地结合起来。试题难在知识的准确掌握、理论的灵活运用、审题的细致缜密、切入点的精准、解题方法灵活,语言表述科学规范,落笔果断明确,答题要求做到精、准、细。具体分析:一、考点全面、题型常规。考察的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池、无机物性质的鉴别和推断、有机推断(包括有机分子式计算及结构式的推断、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信息迁移运用)。二、试题详述选择题(8道)第6 题考察离子反应的实质。而09年考察的是离子共存问题。第7题考察燃烧热的定义。以正丁烷的几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判断属于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009年的考察以计算形式出现。5摩尔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求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第8题考察的内容较多,主要有:(1)选项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和水中的溶解度,侧重在考察氯水平衡体系中饱和食盐水对该平衡的影响。使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降低。(2)B选项是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比较,看起来原理同A选项,其实用到碘单质在碘离子溶液中会结合形成多碘离子,从而增大了它的溶解度。(3)选项C是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与纯水中进行比较,仔细分析其原理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会降低它在醋酸钠中的溶解度。(4)D选项是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的平衡体系,往往通过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来增大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考察内容较多但是考察的根本都是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09年考察的也是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2010年出题立意让人耳目一新。对于基本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失分较多。第9题考察强弱电解质的性质。以图像的方式比较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的电离情况,强调的是两种酸在PH值相同的情况下与足量Zn粉的反应。此题模式常见,属于容易题型,学生得分率较高。第10题考察氧化还原反应。以硫酸胺强热分解,其分解产物分别是SO2、N2、NH3、和水。来求化合价发生变化的N和化合价未发生变化的N的原子个数的比值。这道题首先是要求学生会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进而要求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守恒的思想来判断。此题模式也属常见,考察了学生的双基,得分率也较高。第11题考察化学的基本计算—差量法的应用。难度增加的仅仅在于此气体为混合气体。第12题考察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知识。由题给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这一信息,学生不难推导出W、X、Y、Z四种元素,再根据元素周期率,得出性质及变化规律。属于得分率较高的题型。第13题考察有机化学信息的迁移及应用。对信息的观察能力不够的学生,往往会造成丢分。以上是对选择题的分析,总体8道选择题难度适中,没有出现难题和偏题,学生得分一般在32—42之间,程度好的学生往往会拿到满分。主观题(4道)第27题(15分)主要考察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移动。计算难度较易。但题给数据均为字母,使学生的计算难度增大。同时,反应进行2分钟时,A的浓度减少三分之一,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2a,如果学生读不懂减少三分之一和物质的量减少了1/2a的意思则整个计算出问题。因此,此题也将会在计算上失分。第28题(15分)主要考察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推断和鉴别。题给信息明确,使推断难度大大降低。问题设置直白、难度低、答题要求化学用语准确描述。得分率较高。第29题(15分)主要考察电化学知识中的电解池。首先根据该题的两个条件: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学生可以清楚考查电解原理,知道属于电解水型。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所以U型管两侧收集电极产物氢气和氧气。问题出现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难度较低,但要求答题精、准,会造成一些小的失分。第30题(15分)主要考察有机推断和性质、同分异构体、有机分子式、结构式的推断、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判断官能团名称、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题型常规,难度适中,考察全面。两个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此题的失分处。这要求学生仔细、认真,以减少无谓的失分。分子式和结构式的推断、有机反应类型和官能团的判断是本题的得分点。
包子熊二
化学专业成教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教学法方向1.国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2.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3.国外典型化学课程、教材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体系研究4.我国化学新课标教材专题内容的横向比较研究5.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功能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6.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各个栏目的教学价值、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研究7.科学探究的本质及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8.初、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的内容衔接研究9.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0.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11.试论化学教学的艺术12.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策略研究13.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14.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研究15.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以《某***节内容为例》16.教学反思与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17.有效探究教学设计初探——以《某***节内容为例》18.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19.初、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动机的研究20.高一新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研究21.农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22.论化学教材中插图的价值与使用策略23.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研究24.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25.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以《******》教学为例26.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一致性程度研究27.先行组织者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8.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本质教育29.化学教师的科学探究观调查研究30.有效实施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31.论化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性问题32.化学课堂教学逻辑设计的问题探讨33.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3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适应性研究35.论化学课堂提问的优化36.化学教师对模型的认识与应用研究37.合作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初探38.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39.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40.试论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机理、危害及防治措施41.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案例初探42.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43.论高中化学章节间的结构联系44.污染中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及处理45.试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考课程免费试听46.试论我国的酸雨问题及防治对策47.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防治策略48.有效利用化学史的教学策略49.例谈教学中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综合50.试论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二、分析化学方向1.化学与食品安全2.化学与农药残留 3.化学与环境4.化学与现代农业5.化学与生命6.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7.维生素与人体健康8.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9.浅谈在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观念的渗透10.环境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1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的教学研究与设计12.浅谈化学定性分析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3.如何增强化学定性分析实验的趣味性 三、物理化学方向1.各种体系的状态性质加和性的比较研究2.热力学公式导出条件与应用条件分析3.三相平衡线的热力学分析4.热力学标准态和标准热力学函数5.胶体分散系的稳定理论评述6.反应进度的概念及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7.根据热力学原理讨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8.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化学平衡原理的探讨9.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探讨10.“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方法探讨11.新课标体系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解析——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四、结构化学方向1.利用一维势箱模型处理共轭体系2.波函数与电子云3.电子运动的宏观性与微观性4.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5.第二周期双原子分子及其离子共价键结构比较6.几种典型分子化学键的比较与探讨7.有关氢键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前景8.金属晶体的堆积型式与点阵型式9.离子晶体的堆积型式与点阵型式 五、有机化学方向1. 《化学必修2》模块中有机化合物知识内容变化及教学策略探究2. 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3 近三年来新课标高考理综有机化学试题分析研究4. 在新课程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5.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6.烷、烯或炔制备的改进(可选其中之一)7. 新课程理念下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方式探索8.“苯、芳香烃"课堂教学探讨9.有机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及在解题中的应用10.试论中学有机化合物的教学特点11.如何增加有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12.有机实验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3.如何在“煤和石油”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石化工业14.含氧有机化合物教学中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探讨15.中学有机实验改进意见16.影响有机物水溶性因素的探讨17.有机物命名中常见的错误18.搞好有机化学复习的几点体会19.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0.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及其结构因素21.中学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与实际联系的点滴做法
化学专业成教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教学法方向1.国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2.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3.国外典型化学课程、教材的基本理念和
要写好教研论文,首先要选好题目,其次要尽量多地获得这一选题的相关资料,还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教学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题目
浅析塑料摘要:从第一个塑料产品赛璐珞诞生算起,塑料工业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经历了天然高分子加工阶段, 合成树脂阶段,19世纪70年代聚烯烃塑料系列成为了重中
以前我们谈起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运用,总是会说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而如今,面对日益发达的人工智能,我却要说:如今,摆在我们眼前的任务是,让它变成一把单刃剑
我也不会啊,我现在急需一篇3000字的化学探究性小论文{学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