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黄月月
撒拉族和回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新中国解放后,撒拉族是从回族中分离出去的,他们的服饰、文化习俗差不多相同。经过多年的分离生活, 撒拉族文化 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怎么区别撒拉族和回族呢?一起来看下。撒拉族与回族撒拉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阿拉伯文字母为基础的撒拉文,本民族称之为“土尔克文”。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撒拉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虽然教派众多,但基本信仰并无差异,只是对教义,教律的解释或在礼仪的细节上稍有不同。 撒拉族的风俗习惯虽然和周围回族相似,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风格。 撒拉族人聚族而居,自成区域,因此,血缘较近的“阿格乃”和“孔木散”(家族组织)居住在同一区域,虽与回族同信一教,由于居住区域分明,宗教活动的界限也很清楚。对住宅历来十分讲究,庭院建筑别致,配置精巧,工艺细致。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 撒拉族肉食以牛、羊、鸡、狗肉为主,忌食猪、驴、骡、马、血液和自死之物。
TT作天作地
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来的历史,被许多历史学家的考证所证实。撒拉族祖先到循化定居后,与当地的藏族、回族和汉族融合,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那么,撒拉族的起源和传说有哪些呢?一来 撒拉族文化 中看看。相传七百多年以前,在中亚撒马尔罕地区有一个小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和莽,在部落中威望很高,因长期受到当地统治者的迫害,于是他们率领同族的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一本《古兰经》和故乡的水土一路向东,寻找新的乐土。他们沿途越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来到今循化境内。这时,天色已黑,又走失了白骆驼。 第二天,他们在街子东面的沙子坡下发现一眼清泉,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雕像。于是,他们试了试当地的水土,发现这里的水土与故乡的完全一样,就在此地定居下来。历经艰辛的骆驼安详地静卧在泉水中,与他们日夜相伴。后来,人们便将这眼清泉命名为“骆驼泉”。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史称“撒拉族”、“撒喇”、“撒拉回”。原本与中亚的土库曼族,土耳其,鞑靼族和阿塞拜疆族是同一民族,元代迁入青海的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蒙、回、汉、藏等民族长期相处,相互融合,发展而成撒拉族。有语言,有文字。不过由于没重视自己的文字,所以文字没得到普及。 通用汉语文,信仰伊斯兰教。从事农业、兼营畜牧,注重园艺。喜狩猎,善编织、勤劳节俭、朴素、谦谨、待人诚恳,热情好客,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在历史上曾掀起苏四十三反清斗争等多次反压迫、反剥削斗争。县内的撒拉族是在清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反清斗争失败后,因逃难和婚姻关系从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街子、崖曼、西沟、白庄、清水、孟达、草滩坝、塔撒坡等地迁入的。 元代后期,世居中亚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撒鲁尔部落的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不堪忍受部落贵族的毁谤、排挤、倾轧,率领族人长途跋涉,辗转迁徙到青海循化定居下来。今循化街子地区保留着为尕勒莽和阿合莽建造的“拱北”、“拱北”附近一泓泉水称“骆驼泉”,是撒拉族祖先远途千徙而来的纪念。元时,撒拉族先民的首领已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达鲁花赤”,“世袭百户”和“副千户”,成为本民族的统治者。明朝沿袭之,清朝时“尔最”(世袭总掌教)制和“哈尔”(长老、头人)、土司等构成撒拉族内部新的统治者。 明朝时,撒拉族为河州“招茶中马十九族之一”。每年纳马易茶。明初制定“金牌信符”制度,撒拉族领有金牌一面,每年纳马大约360匹。嘉嘉时领获金牌两面,纳马倍之。清雍正时终止。民国时期、征兵和兵款是撒拉族人民最沉重的负担,频繁的征兵,要款和徭役,逼得许多人倾家荡产,流落他乡。随着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日益尖锐,在历史上撒拉族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斗争。共和国成立后,撒拉族人民获得新生。
民族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虽是精神层面上的抽象概念,却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而民族传统文化是形成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们
G7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特殊教育2、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7、成人教育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
文化 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 传统文化 是在继承和吸收中形成的,其发展进程主要反映在社会 教育 活动中。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再生缘传奇》《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等陈垣《古教四考》 《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袄教入中国考》
中央民族大学属于985工程 、211工程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