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小兔.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是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某某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某某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某某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某某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某某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某某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某某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恰恰小资
对企业员工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探析[摘 要] 本文结合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探讨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 员工 职业锚 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规划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如果要在竞争中获得生存或发展,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要想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加大对高素质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研究有利于帮助员工职业理想的形成,还可以帮助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岗位指导,同时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研究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更大的价值。组织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能达到自身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有效的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因此,职业生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无论是企业的高层,还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应该关注这一问题。然而,对过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而言,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的管理还是留在口头上,还没有在实际中落实。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基于此,本文结合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探讨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一、职业和职业生涯的含义 职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罗素所言:“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铁匠锤打铁砧,铁砧也锤打铁匠。”所以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职业选择的趋向必须依赖于个人的年龄和发展,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征都与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发展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 职业生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生涯,是从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这样一个完整的人生过程;狭义的职业生涯,仅指直接从事职业工作的这段时间,即从就职到退职这段时间。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锚”是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概念,是由美国.薛恩教授提出的。这一概念最初产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研究院的专门小组,是从斯隆研究院毕业生的纵向研究中演绎成的。所谓职业锚,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是个人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经过近30年的发展,职业锚已经成为职业发展、职业设计的必选工具。国内一般都将职业锚描述为五种锚位。由于大学的特殊性,适宜采用麻省理工管理学院的八种锚位进行研究。即: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如何根据企业员工的的实际情况,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并逐步实现目标,是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所谓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使每个员工的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吻合。就职业生涯管理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自我管理;一是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支持。 二、我国企业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作为新兴的理论,从美国传入我国才十年左右的时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多数企业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依然是人事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这样的现状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忽视职业生涯管理,这导致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成本都成了企业的沉没成本,造成企业资源的人力资源流失。众所周知,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核心员工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保证吸引员工并留住核心员工为企业服务是我国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目前,企业员工流失十分严重,若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多数企业管理层缺乏职业生涯管理观念。由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是最近十年才开始在国内开始广泛的传播,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还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依旧是原来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员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还重要是物质激励,把员工作为“经济人”来看待,没有认识到人的多方面的需求,更不要说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在现实情况下,管理者的短视行为,这就导致了企业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的利益。而个人如果没有组织的支持,仅靠个人是很难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毕竟个人是依赖组织而发展的,没有组织提供的动力支持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难以实现。因此,企业管理层的观念亟待革新。 2.企业员工的职业通道单一。多数中小企业企业内部职业通道不畅通。我们从组织理论可以知道,组织中人员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的管理层次,每个管理层次为员工提供不同的发展机遇和上升的空间。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管理层次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员工的发展空间。同时,在中小民营企业里,家族式管理还很普遍,重要职位大都由家庭成员或有亲戚关系的人占据,这样员工的发展通道就更加不通畅。不仅中小企业是如此,不少大企业中的职业通道也是比较单一的,没能给员工提供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通道,员工的多样化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样员工必然会寻求其他有更好企业发展通道的企业。 3.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缺乏人员,管理技术落后。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然而,我国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不少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是非专业的人员,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行管理内行。这样的管理现状使得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相对比较混论。有些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训练,对相关的职业生涯管理技术根本没有熟练的掌握,遇到问题多数情况下采取逃避或者搪塞。 三、解决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结合上述的问题。要改变当前企业在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下面几点做起: 1.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企业管理层观念的改变是企业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只有管理层转变观念,企业在推行职业生涯管理中才能有动力支持、制度保障。众所周知,组织能否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在很大程度主要有企业的领导层来决定。领导支持,将职业生涯管理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就会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备相关人员,使该措施能取得成效。因此,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贯彻来说,领导层观念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2.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业水平,增进职业生涯管理的科学性。职业生涯管理需要专门的人才,离开了专门的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技术就不能在企业人员管理中得以推广。对企业来讲,它们需要招聘或者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真正使企业的员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上的保障。因此,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员工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防止企业员工流失。 3.广泛动员,全员参与,激发员工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进行职业业生涯管理离不开员工的参与,离开了员工的参与,企业所进行的职业生涯管理就会失去管理的客体,就失去了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同样,我们知道员工参与也是提高企业职业生涯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没有全员参与,就不可能真正开展好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我们通过对那些成功实施了职业生涯管理管理企业的调研后发现,凡是员工参与率较高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就比较。反之,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要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推动的职业生涯管理相对成效就不是很显著。 综上所述,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和规划能有效的指引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和远景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保障。同时,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还能对员工进行很好的激励,激发员工创业的激情,为员工的成长提供持续的动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因此,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是对员工和企业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辛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石金涛:员工培训与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理想气体911
导语: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下面我分享管理沟通案例。欢迎借鉴!
小 B 加入 A 公司快三个月了,职位是编辑,有时候他也以"公司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公司员工、撰写稿件和策划公司内刊。一天,部门经理找到人事经理,决定终止小C的试用,理由是他经常“选题不好”,“思路不清晰”,“文字表述都有问题”等等。按公司惯例,人事经理都要通知当事人谈话。
出乎预料的是,谈话一开始,小C就抱怨声声,觉得处理太突然。一是“自己做得不错,上了那么多稿子”;二是“我们主编从来也没说过什么”,“快转正了才说我不行,太不公平”。
小C还是离开了公司,可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一般来讲,新员工自加入某个“组织”( organization )起,无论对团队还是对具体的工作岗位,他都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并“摩拳擦掌”。“人事圈儿”里有这样的说法,试用期中的员工是“表现最积极、最努力的员工”。在这段新鲜、敏感的时期里,即使是再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也需要“呵护”式的沟通与指导;而这种沟通与指导,应该是由 员工 的直接上级和HR有关人员主导的。从小C的上述遭遇我们不难诊断出,B公司在 管理 沟通环节上出了问题。
所谓“管理沟通”( managerial communicantioin ),是指在组织内部 管理人员 通过“发出信息到接受信息再到反馈”的行动过程,来完成“计划”、“组织”、“领导”等目标
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试用期中的新员工的考核 和观察,也是通过管理沟通的形式来实现的。为了完成我们自己的“沟通目标”,不妨从以下“六确定”进行考虑和执行:时间的确定假设员工的试用期为三个月,正式沟通的次数应以三次为好。一是管理人员能起到“随时提醒”的作用,二是组织给了新员工可能的“改正机会”。员工受到关注和无人理睬,是截 然不同的。需要注意的是,约谈时,管理人员要尊重新员工的已有日程安排,切忌“强令指定和破坏”,因为“彼此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地点的确定要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在公共区域,单位里的会议室是最佳的选择。有的管理人员愿意选择自己的办公室谈话,觉得自己方便,但这势必给新员工一定的“压迫感”,因为那里毕竟是“你的势力范围”。会议室处于“中间地带”,双方都会觉得公平。会议室请事先订好,免得谈话中有不必要的“干扰”和“中断”。
人物的确定直接上级和新员工直接对话,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HR的主管作为第三方,也可以参加(亦是人事 部门了解具体情况的良机),管理强度也增加了。
内容的确定对于考核和谈话的内容,要从“知识、技能、态度、需提高”四个角度考虑,最好用考核表(比如叫〈试用期员工考核表〉)来作备忘记录(此表格的设计可依具体情况制定,此文略)。当然,新员工来的时候都应知道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目标,用打分的方式就很容易看出“需提高”的部分。除此,员工的个人生活困难也应涉及,并设法协助解决。
评语的确定和新员工沟通的评语,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确定。对于“要提高”的部分,管理人员一定要明确指出,而不能有半点儿的含糊。
双方(或三方)要在《试用期员工考核表》上签字、认可,同时各留一份保存,以备后用。
跟进的确定这个阶段,和前面的沟通动作是连贯的,主要是对新员工继续指导和观察,是再次沟通、面谈的转承部分。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断做事”,通过做事,才能不断修正方向并提高管理水平。
1990年1月25日晚上7点40分,阿维安卡52航班飞行在南新泽西海岸上空米处的高空。飞机上的油量可以维持近2个小时的航程,在正常情况下飞机降落至纽约肯尼迪机场仅需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看上去飞机正常降落没有问题。然而,出现了一系列的耽搁。首先,晚上8点整,肯尼迪机场管理人员通知52航班由于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问题,他们必须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晚上8点45分,52航班的副驾驶员向肯尼迪机场报告他们的燃料快用完了。管理员收到了这一信息,但在晚上9点24分之前没有批准飞机降落。遗憾的是,阿维安卡机组成员再也没有向肯尼迪机场传递任何情况十分危急的信息,但飞机座舱中的机组成员却相互紧张地通知他们的燃料供给出现了危机。
晚上9点24分,52航班第一次试降失败。由于飞机高度太低以及能见度太差,因而无法保证安全着陆。当肯尼迪机场指示52航班进行第二次试降时,机组成员再次提到他们的燃料将要用尽,但飞行员却告诉管理员新分配的飞行跑道“可行”。晚9点32分,飞机的两个引擎失灵,1分钟后,另两个引擎也停止了工作,耗尽燃料的飞机于晚上9点34分坠毁于长岛,机上73名人员全部遇难。
空难发生后,当调查人员考察了飞机座舱中的磁带并与当事的管理员交谈之后,他们发现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主要在沟通上。由于没有沟通到位,没有表达清楚,导致了73条人命全部遇难的巨大悲剧。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信息既未被清楚地传递又未被充分地接受呢?请看分析:
第一,表达信息不精准。飞行员一直说“燃料不足”,管理员认为:这是飞行员们经常使用的一句话。当被延误时,每架飞机都存在燃料问题。但是,如果飞行员发出“燃料危急”的呼声,按照规定,管理员就有义务优先为其导航,并尽可能迅速地允许其着陆。一位管理员指出,如果飞行员表明“情况十分危急”,那么所有的规则都可以不顾,我们会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其降落的。遗憾的是,52航班的飞行员从未说过“情况紧急”,所以肯尼迪机场的管理员一直未能理解飞行员所面对的真正困境。
第二,危险性塑造不够。52航班飞行员的语调也并未向管理员传递燃料紧急的严重信息,“没有告诉油量最多可以维持2个小时”,管理员接受过专门训练,可以在这种情景下捕捉到飞行员声音中极细微的语调变化。尽管52航班的机组成员相互之间表现出对燃料问题的极大忧虑,遗憾的是,他们表达的危险信息没有被管理员接收到。
第三,害怕承担责任。飞行员的文化和传统以及机场的职权也使52航班的飞行员不愿声明情况紧急,没有估计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式报告紧急情况之后,飞行员需要写出大量的书面汇报。另外,如果发现飞行员在计算飞行过程需要多少油量方面疏忽大意,联邦飞行管理局就会吊销其驾驶执照。因此,飞行员不愿意发出紧急呼救。于是,为了荣誉感,为了怕吊销执照,一场悲剧就发生了。这是一个凄惨的真实故事,因为一句话没有沟通到位,因为没有掌握沟通理论,不确认沟通信息是否让对方收到和正确解码,于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虽然航空公司的管理比较精细化,但是也依然存在沟通的问题。于是,一个可怕的结论就是:沟通不到位拉响了管理的警报。
杨某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姑娘,在她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北方人的热情和直率,她喜欢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在上学期间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今年,杨某从西安某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她认为,经过四年的学习自己不但掌握了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因此她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毅然只身去广州求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投简历和面试,在权衡了多种因素的情况下,杨某最终选定了东莞市的一家研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她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该公司规模适中、发展速度很快,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如果杨某加入她将是人力资源部的第一个人,因此她认为自己施展能力的空间很大。但是到公司实习一个星期后,杨某就陷入了困境中。
原来该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家族企业,企业中的关键职位基本上都由老板的亲属担任,其中充满了各种裙带关系。尤其是老板给杨某安排了他的大儿子做杨某的临时上级,而这个人主要负责公司研发工作,根本没有管理理念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他的眼里,只有技术最重要,公司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但是杨某认为越是这样就越有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因此在到公司的第五天杨某拿着自己的建议书走向了直接上级的办公室。
“王经理,我到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我有一些想法想和您谈谈,您有时间吗?”杨某走到经理办公桌前说。
“来来来,小杨,本来早就应该和你谈谈了,只是最近一直扎在实验室里就把这件事忘了。”
“王经理,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要持续企业的发展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我来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据我目前对公司的了解,我认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职责界定不清;雇员的自主权力太小致使员工觉得公司对他们缺乏信任;员工薪酬结构和水平的制定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薪酬的公平性和激励性都较低。”杨某按照自己事先所列的提纲开始逐条向王经理叙述。
王经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公司也确实存在,但是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公司在赢利这就说明我们公司目前实行的体制有它的合理性。”
“可是,眼前的发展并不等于将来也可以发展,许多家族企业都是败在管理上。”
“好了,那你有具体方案吗?”
“目前还没有,这些还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而已,但是如果得到了您的支持,我想方案只是时间问题。”
“那你先回去做方案,把你的材料放这儿,我先看看然后给你答复。”说完王经理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研究报告上。
杨某此时真切的感受到了不被认可的失落,她似乎已经预测到了自己第一次提建议的结局。
果然,杨某的建议书石沉大海,王经理好像完全不记得建议书的事。杨某陷入了困惑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和上级沟通还是干脆放弃这份工作,另找一个发展空间。
常亮分析:
这其实是中国企业极具普遍性的一个案例,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也反映中国很多企业的发展现状。这种发展现状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内部沟通不良甚至恶劣的状况,必然是长期存在的。
在分析案例之前,我注意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此案例的分析文章,我个人认为这些分析多从沟通策略与技术的'角度入手,根本无法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且结构性和系统性很有问题,无非是隔靴搔痒而已(很多的分析可以说是玩家家,忽悠人),因而不可能透视到问题的根本。另者,这种管理沟通的案例分析,一个老师,如果不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出身,不是管理沟通研究的高手,并具有相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功力,是不可能得其要领的。
我们认为杨某和王经理沟通失败的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双方的角色错位,这是一种制度性的错位,由企业的制度能力决定,因而沟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王经理和杨某都无法主宰这种沟通必然失败的结果(或无能为力)。
角色正位是有效沟通和有序工作的基本前提。在人的素质模型中,“定位与使命”、“目标与责任”属人的素质的战略层,战略层解决“做正确的事”,执行层解决“把事做正确”。角色定位错误无非就是做了错误的事情,那后面的沟通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两位当事人角色错位的具体表现为:王经理的角色缺位和杨某的角色越位。
王经理的根本问题在角色缺位。
王经理是杨某的经理,经理属结构型的管理者(任何企业或组织的员工都可分为五级:助理执行者、专业执行者、督导型管理者、结构型管理者、整合经营型领导者,每一级的定位、使命和能力要求完全不同,王经理属于第四级或第五级,从案例交代的信息来看,不能明确判断。但从王经理作为杨某上司分管人力资源模块角度,为结构性管理者),他的三大基本使命在:
其一、组织优化,建立团队、稳定团队、自主化团队
其二、平台构建,整理结构、建立流程、标准和规章
其三、高效执行,依托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在这家民营企业处在婴儿期,王经理临时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工作王经理的知晓度也许是趋于零,他不可能承担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以上三大使命(该企业的发展阶段也决定了该公司没有必要完整建立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且公司在组织上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保障。
王经理甚至不知道对于一个像杨某这样的人力资源科班本科生,应该如何给她定位。把她当做助理执行者?专业执行者?督导型管理者还是主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结构性管理者?王经理显然是没有这些概念的。
给部属定位的能力都没有,如何有效科学的指导部属的工作,那就更谈不上了。这实际就是相当多的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处于企业管理的小学生阶段,中国的很多官场就更差了)。所以,想让王经理对杨某的领导和管理以及沟通非常成功,完全是超现实主义的想法,因为王经理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王经理在角色管理上,他是缺位的。
杨某的根本问题在于角色越位。
杨某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论原来的理论功底有多高深,但做企业毕竟是脚踏实地的学问,纸上谈兵在运营实践中终究流于浅薄。所以杨某的准确定位应该是助理执行者或专业执行者。助理执行者的使命是协助专业执行者完成其工作,专业执行者的使命有两条:其一、遵循流程;其二是踏实执行即独立完成本职能模块的工作,按流程、标准、规范去做。
你看杨某说话的口气:
“王经理,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要持续企业的发展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我来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据我目前对公司的了解,我认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职责界定不清;雇员的自主权力太小致使员工觉得公司对他们缺乏信任;员工薪酬结构和水平的制定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薪酬的公平性和激励性都较低。”......
“可是,眼前的发展并不等于将来也可以发展,许多家族企业都是败在管理上。”
杨某的批评和教导式的口吻,俨然就是企业老总对下级经理的沟通,或者是企业顾问对企业高层经理的很不礼貌的沟通至少也是部门经理级之间的沟通。在这种沟通面前,受伤害的王经理纵有不悦,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组织伦理的角度来讲,杨某“乱伦”了。
杨某谈的内容属于一个人力资源经理级以上水平的人考虑的范畴, 以杨某的人生经验加之企业的内部条件,杨某都严重越位了,因为她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源去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系统问题。再者,一个新大学生刚到一个企业,不去体谅前人创业的艰难,而去做指手划脚的工作是浅薄的、浮躁的、无礼的。
杨某的正确定位应该是首先争取成为一个专业执行者,即首先争取能独立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某职能模块的工作。的确,公司给杨某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杨某想争取这样的发展空间,必须从脚踏实地的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个模块的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情开始。比方说做一次或几次成功的招聘、做一场或几场精彩的培训,再到逐步完善招聘与培训管理的某几个流程,再到把招聘或培训(根据企业状况定位几个主题或某几个项目)的整个职能模块的工作做好等等。至于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等方面的艰巨问题,那是几年以后的事,不要去以卵击石。
杨某的年轻气盛和幼稚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表现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有过,但生活毕竟会让我们为这种幼稚买单。
从角色管理角度,杨某与王经理的角色错位首先是一种制度性的错位,该民营企业没有能力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角度准确为王经理和杨某定位,这是由该企业管理发展的阶段决定的;其次,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是一种能力方面欠缺导致的错位,即王经理的能力缺位和杨某的能力越位。
杨某与王经理沟通冲突的第二个原因主要在两人的品格修养方面(人的素质的核心层)。
先说说王经理。首先是对部属不够主动、不够关心。
“王经理,我到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我有一些想法想和您谈谈,您有时间吗?”杨某走到经理办公桌前说。
“来来来,小杨,本来早就应该和你谈谈了,只是最近一直扎在实验室里就把这件事忘了。”
这说明杨某一来公司,王经理就给她放羊了,像很多的中国企业一样,让新员工自生自灭。这是中国很多企业的常态,处于求生存期的一些中国小企业,指望她多么的以人为本,实在有些苛责,甚至可以说不仁道。
我们有些员工只知道骂老板,但他们着实不明白老板有多么的艰难。不过作为企业股东,或者是经理人,关心员工实在是最重要的工作,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当你是个员工的时候,你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当你是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要对团队的成长负责。”团队的利益就是经理的利益,更何况你是一位家族企业成员。
有一句话说得好:“能够是关心他人,还是只关心自己,这就决定了一个人是在天堂,还是在地狱生活”。一个经理人,有职业化的管理技能,并能把团队领导好,那真的可以过上天堂般的生活,但王经理显然没做的。这种状态,员工的流失是非常容易的,王经理和公司都会做得很累。
其次是不懂的尊重,不够宽容,不信守承诺。
“那你先回去做方案,把你的材料放这儿,我先看看然后给你答复。”说完王经理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研究报告上。杨某此时真切的感受到了不被认可的失落,她似乎已经预测到了自己第一次提建议的结局......
果然,杨某的建议书石沉大海,王经理好像完全不记得建议书的事。
你可以看到,整个对话过程,王经理的谈话仅寥寥数语,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杨某自然会感到失落和不受尊重。对员工的尊重太重要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英国戏剧家约翰?高尔斯华馁更指出:“人受到震动有种种,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尊重实在是经理人人际沟通中的最重要的能力。尽管杨某颇有不到位的地方,但她毕竟只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孩子,王经理作为公司的中高层,又是家族企业的成员,实在是可以更加的担待,更懂得尊重。王经理还有一点做得非常不到位的地方:“把你的材料放这儿,我先看看然后给你答复”但事实上,王经理从此再也没有提这件事情。
也许是王经理对杨某不认同,那王经理格局确实有问题,其实企业招人的成本也够高的,招一个合适的员工有时还真不容易,再者,这场沟通的失败,有杨某的原因,但毕竟是新手,公司的责任更大,再者,即说要复别人,为什么没有下文了呢?可以想象杨某的失落。
农业文化就是这样,可以对自己的讲话不负责任。我们经常会听朋友这样说:“我到时给你电话”,但事实是根本没有下文。敷衍有时成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从来可以不用兑现。但在工业化时代,规模化的大生产,协作和信用实在变得更加重要,这种敷衍而不守信的行为,我们实在可以减少。
再说说杨某。首先是浮躁、轻狂、不懂礼貌。
“王经理,我到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我有一些想法想和您谈谈,您有时间吗?”
杨某主动交流工作,这一点值得赞赏,但这话有点不礼貌,向上司找下属谈话。这样表达应该更好:“王经理,我到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有些想法想跟您报告一下,同时想得到您的指导,不知您什么时候方便?”
"......我认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职责界定不清......"。一上来就批评,唱高调,实在是浮躁、轻狂、不懂礼貌。新人刚到,踏踏实实干几件漂亮的事最重要,我们对企业的认知太浅,指手画脚的事实在不是我们的工作,要找准我们的定位。
其次是不够包容,不够
“杨某陷入了困惑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和上级沟通还是干脆放弃这份工作,另找一个发展空间。”
人生旅途的困难与坎坷实在太多,这种沟通失败虽可伤我锋芒,但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这么一下就产生动摇甚至离职的打算,那未来之路实在够我们忙活的了,因为我们可能要不断的更换工作。中国社会就是这个状况,中国企业就处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坚韧、坚韧、坚韧,宽容、宽容、宽容,放下、放下、放下”。唯其如此,我们不会成为命运的主人。
小可爱mmd22
摘 要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较好选择,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而实现这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树立长远的观点,始终与企业总目标相一致,并与质量、技术等其他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ABSTRACT The enterprise present stage's financial control goal good chooses, should be the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causes counterparts benefit maximization). But achieves this business finance management goal, must set up the long-term viewpoint, throughout with enterprise general objective consistent, and with the quality, the technology and so on other management goal relates : Financial control; Financial control goal; Enterprise value。目 录 一、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一)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二)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三、实现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一)管理决策因素(二)外部环境因素 四、相关问题的考虑(一)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二)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三)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四)正确进行财务分析一、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 (一)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 以美国为代表。在美国,企业股东以个人股东居多,这些个人股东不直接控制企业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职业经理的报酬也与股票价格直接相关,因此,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股东权益也是通过股票的市价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股东权益最大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 事实上,股东权益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因而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而且实现了企业财富分配原则从货币拥有者向财富创造者的转化,这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go-vern-ment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go-vern-ment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劳动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go-vern-ment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go-vern-ment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那么何为企业价值?通俗的说,企业价值就是企业值多少钱。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企业总资产价值,即已形成的价值;另一种是指企业的潜在获利能力。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更为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代价,不仅考虑该商品的成本是多少,而更看重该商品将能带来的报酬。在财务管理的概念中,企业资产的历史成本,属于沉落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现金流量。 二、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是显得更为科学。 但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若干,其中,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具有代表性,这两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是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广义上说来,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包括存在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但是,在确认财务管理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时,这样说无异于推卸责任,将这个目标放到一个只能在理论上讨论,而在现实中无法运用的地步。因此,在这里,只将“相关者”局限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职工(包括经理人员)和go-vern-ment。至于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供应商和企业客户(消费者),在假定他们是理性的人的前提下,其利益由其本身的选择与那个企业交易得到保证。 那么,如何计算相关者利益呢?在这里,我们借用王化成老师提出的“薪息税前盈余”的概念,它包括薪、息、税(所得税)和薪息税后盈余(即财务会计中通常所说的净利)。薪即职工工资,代表了职工利益;息即利息,代表债权人的利益;税在这里特指所得税,代表国家利益;企业的净利,代表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很明显的,这个概念充分体现了上面所述狭义的“相关者利益”。在理论上便于理解,在实际中,有确定的数字,也具有可操作性。 不过,单纯的“薪息税前盈余”不过是薪、息、税和净利的简单相加之和。这个指标有其缺陷,即它不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相关程度的差异与各对象所冒风险的大小。事实上,谁与企业关系越密切、为企业提供越为关键的资源,谁对企业的影响力就越大;另外,谁为企业经营所冒风险越大,其要求就应该越大程度地被满足。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初探 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指标做出修订。一种可行的作法是为薪、息、税各按其重要性设定一个权数,权数依据各相关利益者的相关程度和其所冒风险的大小而定,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客观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当债权人的对企业的控制较大的时候,利息权数可以大一些;相反,可以适当提高税前盈余的权数而降低利息的权数;而在一些高科技企业,职工个人的劳动能力和成果对企业影响较大甚至于有时会对企业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这时,就必须提高职工薪金的权数。在企业偿债能力较强的时候,债权人的风险较小,利息的权数可以设定得低一些;相反,可以加高反映所有者利益的净利的权数。修订后的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资源情况及各相关者对企业的贡献,并且体现了高风险、高报酬的思想。 三、实现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管理决策因素 1 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二是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 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使企业的总价值最大,就是要寻找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揭示资金成本、财务杠杆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应该是“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后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强的计划将产生较高的EPS,反之,当EBIT数额低于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弱的计划只能带来较低的EPS。另外,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 2 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来作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 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筹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3 股利决策。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1 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 经济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go-vern-ment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筹取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四、相关问题的考虑 (一)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 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初探 (三)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四)正确进行财务分析 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往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改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并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较好选择,应是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而追求这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始终不能偏离企业总目标的要求。而且,确立财务管理目标,要树立长期的观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与否,不应该局限于短期行为,也不应该只考虑利润取得的多少,还要与质量、技术等其他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以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自己再加点理论和案例吧...
作为教育管理学史逻辑展开的教育管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化、科技化时代的到来,社
二中的吧 嘿嘿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质量却是值得关注的事情,调查分析此类毕业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可以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人
管理经济学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将微观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在经济理论研究与企业决
广泛的公民参与可以充实公共管理的内容和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它是现代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