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年凉薄
这幅画表现的是哈佛港的晨景。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你在晨雾迷茫的水边观赏过日出的景象吗?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验,那么,当你欣赏莫奈《日出的印象》这幅画时,想必会再次领略大自然在这一美妙时刻的动人妩媚。你看:笼罩港口的氰氯雾气尚未消去,远处的景物依然隐没在一片朦胧之中;而煌煌红日正在升起,把满天云霞染成五彩;薄明的晨曦在动荡的水波上活泼地跳跃;早起的舟子驾着小船向我们驶来……。面对这样一幅美好、清丽的作品,我们很难不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然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1874年4月15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展出时,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喧哗》周刊上撰文批评,他写道: 这幅画一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要想用画得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那是太容易做到了。”这位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印象”一词,用以嘲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史上留存下来,并且在“印象主义”的旗帜下,那些喜欢露天作画、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达宝利姜广丛
莫奈及睡莲画读印象派画家的画册,在莫奈的“睡莲”画前沉思。相信读画的人都会沉入那片暗绿的池塘,静静地屏息、默想、轻叹,悄悄走过,再频频回头。目光是那流动的水,自己已成那朵梦中的花……那些“睡着”又“醒着”的花,烙印般烙在观者的脑中,久久开着。莫奈生活中的睡莲池在他巴黎郊外的花园里。这个花园名木奇花,缤纷多彩,光影色彩成就华美丰茂的景象。莫奈喜欢睡莲,园中本没有池塘,他精心设计,请人挖就。池塘完工,池水淙淙,通向花园各处。他还请人在池上造了日本式的小桥。花木和小桥倒影在水中,有特别的光色。莫奈清早起来,就来到花园,向他的各种花草树木问好。这一年他60岁。60岁了,想起画那幅《日出印象》时,是多么年轻!那幅勒哈佛尔日出景象的画作,曾遭到学院派画家大肆抨击,评论家讽刺“日出印象”不像真正的画,而称之为“印象主义”。“印象”这个贬低的词语,不久却传开,成为一个画派的称号。后来莫奈功成名就。睡莲在池塘里盛开。绿叶浮在水面。花朵挺出水面。色彩鲜艳,蕴含清香。莫奈在池边支起几个画架,以最迅捷的方式捕捉光影色彩的变化,把瞬间的视觉光效展现在画布上。他画布上的睡莲,有各种形状各种色彩:有浓荫背景下花叶的姿态,有蓝色雾中朦胧的花影,有色彩绚丽的线条细描,也有只见色块不见轮廓的狂放写意……所有的睡莲都空灵美丽。后来,已经60多岁的莫奈,觉得花园的景象越来越模糊了。莫奈的白内障已经很严重了。视力的减退对一个画家是致命的打击。年老,精力不济,视物昏花,这是否意味着画家艺术生涯的终结?此时的他可以在他的花园里安享晚年,他的成就足以使他在艺术史上留名了。莫奈却不肯放下画笔。时间飞逝,生命已是短暂,他还要在画布上留下色彩。他设计修了个由天花板透光的大画室,继续画大幅的睡莲画。有时,他只靠颜料锡管上的标签号码确定色彩,凭着以往对色彩的强烈记忆来继续画画。暮年老人,凭着执着追求,还是换来巴黎一年一度画展上的成功。83岁时,他终于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他又能看到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了!光和影依然在眼前跳跃,他要留住最美丽的色泽。他晚年完成的睡莲画,画面景象更抽象,画风更具浪漫品质。生命融入艺术,画中的一切就有了生命。艺术不只是技巧的表现,更是作者心血的凝聚。我们在莫奈的“睡莲画”前,看到经过提炼的幻美的大自然,也看到了艺术家圣洁的心灵。诗人马拉美有这样的诗句:“……它深浓的白,包含这样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包含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我们在画作前,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向画中的幻影致敬,向莫奈的艺术创造致敬。 《睡莲》是莫奈晚年的作品,以令人叫绝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大师的笔下,睡莲的 叶子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参观者站在画旁,就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竟能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唐诗意境。记起Proust的文字:“稍远些的水面上,片片睡莲簇拥在一起,犹如一座浮动的花坛,仿佛花园里那些蝴蝶花搬到了这儿,蝴蝶那般把蓝得透亮的翅膀停歇在这座水上花坛的斜面上……傍晚当它宛若某个遥远的海港,披着夕阳那玫瑰色的、梦幻般的霞光,不停地改变着色彩,以便始终跟色泽比较固定的花冠周围的那种在时光里隐匿得更深的、更奥妙的东西――那种存在于无限之中的东西――显得很和谐的时候,开在这片水面上的睡莲,就像是绽放在天际的花朵。”睡莲开在水里,淡定从容的伸向天空,没有纷扰,无忧无虑的仰望苍穹。《睡莲》,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
流云归晚
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其代表作有 《印象·日出》,以下简要分析一下这张画。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外光表面的新探索.《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风吹散了心
这首诗写的就是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的莫奈。他是自然的观察者,也是人生的观察者。将人与物象在浩瀚的自然中视为连带同一的生命,是他终生的信念。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静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他笔下那接天映日的白杨、逆光的草垛、变幻莫测的教堂、梦幻般的睡莲……这一切,形成了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大自然,斗转星移,时光流逝,永恒不变的只有画家笔下那些美妙的形象。“印象派”在大众的心目中几乎代表了整个欧洲十九世纪末期的艺术潮流。印象主义包罗了美术、文学、音乐等多种门类的艺术。而“印象派”一词最初就来源于莫奈的名作《印象�6�1日出》。《日出印象》画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它的画法虽然是近乎速写式的。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整个画面处于一种阳光即将穿透晨雾的境界,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 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
浅谈中国影视评论应向何去向论文摘要主要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说一点点我个人对我国目前对影视评论的一点看法,还有一些就是我认为我国未来的影视评论应向何去向。论文正文
你妹、自己百度不会、我都自己百度交的
写作思路:真情实感的表达,结合实际情况描写,正文: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
上个世纪初,在西欧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芳托马斯》。32卷由两个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创作一卷。合作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路易•菲伊雷德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