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7

咣咣中奖
首页 > 学术论文 > 美国家庭医生杂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猫咪抱抱

已采纳

尿液中的血液(称为血尿)是膀胱癌的第一个征兆。

尿中带血或血尿在膀胱癌中通常是无痛的,来来去去,时有时无。血尿可能会出现一天,然后消失,然后尿液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内保持清澈。但是如果一个人得了膀胱癌,在某个时候血尿就会重新出现。在膀胱癌患者中,血尿通常存在于整个排尿过程中。

通常,膀胱癌的早期阶段(当它小而仅在膀胱中)会引起出血,但很少或基本不引起疼痛或其他症状。

然而,有时尿液中的血液是肉眼看不见的。更确切地说,血尿通常是在医院进行尿液相关检查时发现的。据《美国家庭医生》杂志的一篇介绍,出现血尿症状的人中,有20%的人患有膀胱癌,尿液中有微量血液的人中2%患有膀胱癌。

重要的是应该了解到尿液中出现血液并不总是意味着患上了膀胱癌。更常见的是由感染、良性肿瘤(非癌症)、肾结石或膀胱结石或其他良性肾脏疾病引起。事实上,大约9%到18%的健康人尿液中有一定比例的血液。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导致血尿的病因不是癌症。不过,及时就医还是很重要的,以便找到原因。

如果尿液里有血,及时就诊非常重要。有可能什么事都没有,但也可以是一些问题的迹象,例如感染,结石,肾脏疾病,或泌尿系统(膀胱,前列腺,或肾脏)癌症。

250 评论

yirendian10

在孩子发烧时化验血常规,是为了检查明确体内是否病毒,还是细菌或者其他的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对于明确病因起到比较好的佐证,这样可以根据化验结果来选择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宝宝发热,大多是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得病原菌是病毒,治疗时,不用抗生素。还有细菌的原因。鉴别的方法有:血常规和CRP(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升高时多为细菌感染:风湿、类风湿、肿瘤等也可升高)监测。检测之后可以根据情况,给宝宝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果白细胞在一万左右,或一万以内,不低于5千,中性粒细胞不高,一般仅用抗病毒药物和退热药物就可以,如果接近万,中性粒细胞也高,一般加用抗菌药物,如果抵抗力较低,或经常输液,或白细胞高于万,一般建议输液了,使用抗菌药物。也有人,根据经验,低于°时,可以结合咽部充血情况,暂时不查血常规。可以考虑!但是也有部分宝宝,虽然,体温不是太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就很高了。

236 评论

金凤吉祥如意

平时一旦生病发烧,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看了医生后,第一件事就是被叫去验血。 特别是宝宝,血常规成了宝宝们发烧最常做的检查,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医生要这样安排,看到宝宝哭喊每个家长心疼的不得了。不就是发烧了嘛,至于每次要扎一针去验血吗?

其实很有必要!血常规检测是很多医生判断是否是细菌感染,是否用抗菌素的依据。

首先血常规是最简单方便的检查项目之一,它能排查多类疾病。因为导致感冒发烧的原因有很多,为了查清致病体,严格来说医生会安排患者做一些血液检查,对于发烧两三天却迟迟不退烧的儿童而言,通过这些检查医生才可以得知患者发烧是因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引起的,通过检测以后,发现身体存在细菌感染的时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用药了。

其次儿科急性发热性疾病中,感染是最主要病因,研究显示约占51%,婴幼儿这一比例更高。早期鉴别有利于尽早实施适宜治疗,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减少临床误判风险。除仔细分析评估临床表现外,血常规作为最常用的基本辅助检查手段,为鉴别感染病原性质、炎症性疾病和其他病因提供线索。

对于3个月以下的孩子,尤其是0-28天的新生儿,细菌导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发烧的比例更高,WBC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发烧判断的参考意义也就更大,所以,包括波士顿标准、罗切斯特标准、匹兹堡指南、费城协议等国外的指南,目前仍然把WBC计数当作判断1-3月发热孩子严重细菌感染风险的一个指标。

美国家庭医生杂志2013年一篇综述里3岁内儿童发热的处置的流程图,从中也可以看出:不到29天的发热新生儿是收入住院,并做血常规培养之类的检查,非新生儿有严重疾病表现的,同样是收入住院,同样也要做血常规。没有严重疾病表现的,1-3个月的还是要做血常规筛查,但3个月以上的不常规推荐。

发热多久检测血常规比较适宜?

研究显示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

临床工作中,如发热患儿未能在2-3h内退热,间隔48-72h动态及病情变化时及时检测血常规,对判断病情、分析可能的感染病原、评估治疗效果是必要的。

最后,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但要确定发热的具体原因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早期去区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接种史、病史、查体以及检查化验来综合判断分析,很多时候还是靠经验来判断,单纯依靠一个血常规来明确区分是不可能的,但不能就此完全否认血常规诊断意义。

121 评论

海棠花花

孩子是处在发育时期的,身体对于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也比较大,需要的元素种类也是非常多的。而孩子体内一些微量元素的缺少就会让孩子有啃指甲的行为,所以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爱咬指甲的话,应该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缺少微量元素,要及时补充。否则对孩子的发育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去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不是缺乏微量元素的话,就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心里缺乏一定的安全感了。在心理学上,孩子这种爱咬指甲的行为就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可能是家长平时经常训斥孩子,让孩子心灵上有一些伤害,所以通过咬指甲来找寻一些安全感。因此如果去医院检查过之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话,家长就要注意一下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了。不要老是指责孩子,适当的进行夸奖和鼓励,这是孩子能够得到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这种情况下,父母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陪孩子,谈谈心或者一起出去玩耍一下,尽量让孩子有快乐的心情。通过一段时间的愉快相处,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意义。经过家长的陪伴,孩子就会忘记这个习惯,就不会老是通过咬指甲找寻安全感了。

所以在孩子养成这种习惯的时候还是要重视一下的,不然就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或者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的。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各种习惯,不要太纵容孩子,也不要太苛刻。如果孩子状态不对的话,要及时开导,不要因为尴尬就放任不管,不然孩子就会和家长越来越疏远的。

220 评论

wangqixiaqi

咨询室的沙发上坐着一对母女二人,妈妈的装扮精致,妆容简洁大方,衣着考究一看就是讲究生活品质的女人。但是坐在她旁边的女儿小雪,感觉就不一样了。小雪今年7岁了,已经是小学生了。细软的长头发草草的扎着两个小辫子,引人注意的是一双有些无辜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上下忽闪,坐在精致的妈妈身边,看起来就像个‘受气包’很是招人怜爱。 在询问了来咨询的缘由后,‘精致’妈妈拿起小雪的手给我看:“您看看,您说这是人手吗?简直就是爪子!” 确实,小雪的小手伸出来有些吓人,十个小手指几乎看不到指甲。由于长期对指甲的啃咬,使得小雪的手指看上去就是"肉包甲",手指顶端的皮也被撕咬的血肉模糊,个别手指因甲沟炎而看起来有些肿胀。 听着妈妈这样说自己,小雪的姿态越发的退缩。看上起似乎很紧张,低下头扣着甲沟里的‘倒刺’,顺势将手指放到嘴上就啃起来了。 突然啪的一声,“还啃!”妈妈怒目圆睁,狠狠的打了一下小雪的手。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不仅吓坏了小雪,也让我惊一下。 通过询问,小雪的故事也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小雪妈妈为了自己的身材,拒绝用母乳喂养,在小雪出生3个月以后,父母因为自己的事业正处发展期无心照顾她,因此将小雪送回老家让姥姥照顾。直到小雪4岁,父母将她和姥姥一起接到城里生活,在这期间父母几乎很少回家看望小雪。然而,回到城市生活让小雪感到不适,老家的生活习惯和方言让妈妈非常头疼 经常为了改掉小雪身上的‘坏习惯’而严厉的训斥小雪,有时也会采用打骂的方式。从未上过幼儿园的她也很难与小朋友相处,常常也因为口音的问题被小朋友嘲笑,这让小雪在人际交往上越来越退缩。回到家,也只和姥姥最亲近。那个时侯,小雪的姥姥就发现她开始出现咬指甲的行为了,当时并没太在意。小雪5岁时,外婆因心脏病突然离世,这对小雪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创伤。通过小雪妈妈的描述,从那个时候开始,小雪啃指甲,咬手指的行为就越来越严重了。 如今,看着已经不成样子的两只小手,妈妈非常着急询问医生后被告知是身体缺乏微量元素,又是补锌、补铁还补钙,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升入小学以后,小雪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说她上课小动作特别多。回家后父母也没少教育她,在学校里小雪也成为老师格外‘关注’的对象,罚站、罚抄写字对小雪来说都成为家常便饭。 故事多元分析: 啃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很多人这种从小开始啃咬指甲的习惯如果不加以纠正,有时会延续到成年。长期啃咬指甲可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损伤甲板,引起出血或感染 。长此以往,可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应有的光泽,甚至可引发甲沟炎。 消化科的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是与外界接触最多的,尤其是孩子,往往出于好奇,喜欢摸摸这儿,动动哪儿。甚至他们还会爬在地上,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都会粘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甚至有些蛔虫卵在会在指甲缝中存活多日。这样在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的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最终导致口腔牙齿感染 ,甚至严重的引起消化道传染病或肠道寄生虫病等。 其实孩子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 、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故事中的小雪,虽然刚刚7岁,但是却经历了很多打击。3个月大的婴儿原本应该依偎在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的成长。然而因为现实的生活原因使得这样与妈妈的依恋关系被强行割断。对于一个尚未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孩子来说,其实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已经在小雪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接下来的生命中,虽然与父母分离但还有个外婆可以依靠。当回到父母身边,环境的变化使得小雪又一次面临恐慌,妈妈对自己的不接纳,小朋友的嘲笑,加之外婆的突然离去。这些都是对小雪脆弱内心的重创,都是刺激小雪啃咬指甲行为的因素。由于咬指甲常常会遭到姥姥严厉的批评和训斥,这些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又一个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小贴士: 在纠正孩子啃咬指甲的习惯时,家长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不用过分在意宝贝啃指甲的行为,啃指甲是一种无意识的安慰自己行为,如果家长过分关注,会强化孩子啃指甲的行为。 2、不要着急纠正孩子咬指甲的行为,同时还要忽视这个现象。平时也应对给孩子心理上的关注和躯体的接触,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焦虑的因素。多陪伴孩子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用正面的方式转移孩子对啃咬指甲的注意力。 3、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万不可采用体罚或大声训斥等方式,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来,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加重啃咬指甲的习惯。 4、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孩子咬指甲不能算作毛病,要顺其自然,改变需要一个很长过程。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现象时,反思自己早年教育爱的缺失,给以孩子温和、理解、耐心的关爱。

273 评论

主君的太阳Soo

《家庭医生报》创刊时为四开四版,半月刊;1987年改为旬刊,四开四版;1991年改为周刊并延续至今。其间1996年,《家庭医生报》由四开四版扩版至四开八版;1998年由四开八版扩为四开十六版。《家庭医生报》自创刊以来,发行量逐年上升。近几年来,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报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2006年报纸单期发行量突破50万份,广告经营业绩突出,目前发行量居全国同类报纸之首,为江西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自费订阅达90%以上,发行面达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美国、瑞典、日本、加拿大、卢森堡等国家也有我们的读者,在全国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349 评论

相关问答

  • 家庭医生杂志是月刊吗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主办,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读物。经过27年的潜心耕耘,《家庭医生》在行业和民众心目中建立了强势的品

    柠檬朱古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刊号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主办,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读物。经过27年的潜心耕耘,《家庭医生》在行业和民众心目中建立了强势的品

    麦麦咔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美国家庭医生杂志是sci吗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

    小宇宙可劲儿造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家庭医生杂志怎么买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价钱,我的那里65元全年

    笑逍遥客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家庭医生杂志内容

    家庭医生杂志每月20号发行主办单位: 广州中山大学刊物类别:杂志出版周期:季刊单价:30.00邮发代号:46-271出刊日期:季中20日国内统一刊号:CN44-

    小妮子乖乖8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