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7

我的宝贝-童童
首页 > 学术论文 > 建构主义理论生物文献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agic侠女

已采纳

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1、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3、实施路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实现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途径。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习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知识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3、弗莱维尔的元认知理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以上是我整理的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66 评论

爱饭饭大吃货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认知主体积极进行建构,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关键词: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中学英语

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 (2010)02-0276-02

一、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也称为“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目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思想源自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斯·韦格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口3所谓“最邻近发展区”指的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最邻近发展区里,当教师和学生共享文化工具时会促成认知的发展,学生将这种由文化中介促成的互动进行内化,认知的发展就产生了。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获得文化知识,也不需要自动化地或精确地对事件进行反应。学生对社会互动有自己的理解,并将这些理解与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的经验整合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思想。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引导、协助,而不是包办、代替、灌输,教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层次活动的思维能力、技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提供支架和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这些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

学生本身的主体性构架,。学生在支架式教学中,参与学习,互动、探知、解惑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也打破传统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全面发展,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的作用大为减弱,而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活动设计者的作用逐渐增强。

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构架。支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再以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单纯地为得高分为目的,而是以追求学习的能力、追求对知识的不断建构与创造能力为目标。学生在彼此的参与中互动,使学习交流空间宽松、和谐,情感与心灵j知识与能力互动、升华、提高,这样的学习形式更具开放性、创新性、生动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构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和指导者,通过设计问题情境,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重组教材内容,并对知识进行整合,指导学生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者,及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还是学习活动的协调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班组交流的协调性构架。支架式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是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烈的碰撞更能产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也能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二、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实践

第一,搭脚手架,寻找最邻近发展区。在教学前,教师应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寻找最邻近发展区,准确找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搭建合理的教学支架,从而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要对学生和教材作一番研究分析,以求在这个概念框架中寻找某一最佳切人点。设计教案时,应抓住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以基础的语言启发他们,以轻松的谈话开始,愉快地展开交流。

第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与假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出问题与假设,为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协作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恰当地创设高质量的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从而产生探索的愿望。

第三,启发引导,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如下问题:

What was the purpose of the lst Earth Summit held in Stockholm in 1972?

What does the“big three”mean? Why do people call the“big three”?

What are the three biggest killers in the world?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解释,帮助学生在概念框架中逐步构建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认识。接着老师要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也是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通过小组协商、讨论,能共同完成的问题。最后老师提供一些开放性话题,以达到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输出的目的。

最后,解除支架,提交效果评价。撤除教学支架,提交评价总结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的最全面的体现。在这一环节我们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就中学某一具体课文(如SEFC lB Unit 14 Festivals)提出如下问题:

What's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Post-reading work is not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text, but usually“grows out”of do you deal with the text in pre-reading stage?

Please write down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of the text.

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互动合作的环境中自主完成。先由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演示具体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同一课文的教学实况录像,最后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评选出最佳获胜者。当然,评价要做到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态度以及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崔春梅.支架式教学的教师评价指标初探[J].教育技术通讯,2007(3).

135 评论

相关问答

  • 解构主义毕业论文

    家具设计毕业论文` 前言 中国现代紧凑的空间、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通过设计追求独特的生活理念,要求设计师具有更严密的设计思维。在过去,或许某些设计给人们带来

    莉莉安c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后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论文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是一回事解构主义便是结构主义继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逻辑上的延伸 物极必反 矫枉过正所以很多人也把解构主义成为后解构主义这就像人们讨论究竟是“后

    偶是九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结构主义服装论文文献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服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服装市场营销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服装市场营销毕业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晴猫猫天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大班主题建构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已经占据了幼儿教育的原始净地,对幼儿教育的人文化显得日益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注册不太麻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主题式建构游戏论文

    内容节选自论文(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

    爱啃狼的木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