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bruce
黎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海南省五指山区,地处亚热带,风光秀丽,景色迷人。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习惯将收割的稻穗储于仓中,吃时拿一把在木臼中脱粒。做米饭的方法一是用陶锅或铁锅煮,与汉族焖饭的方法大体相同。另一种是颇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节竹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时剖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饭"。若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南杀"是黎族同胞过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杀"制作的卫生条件不易掌握,现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黎家人喜爱吃鼠肉,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家家都有竹制捕鼠器,一次安装几十付,第二天便可捕到几十只鼠。黎族人习惯将捕来的鼠烧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内放些盐、生姜等佐料,在火上烤熟或煮熟吃。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用山兰米酿造的酒是远近闻名的佳酿,常作为贵重的礼品。黎家人常用这种酒款待贵宾。有的地方习惯以小竹管吸酒敬客。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在热带地理环境的条件下,黎族饮食方式,具有独特的风格。饮食是人人每天关注的中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饮食也不断得到改善。黎族传统饮食习俗,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并形成特有的饮食文化。黎族人的主食分为以下几种:一、大米饭。材料为稻米。稻米又分白米、红米和糯米3种。米饭的制作过程为,在三角石灶生火置锅,把锅内的水煮沸后,按水下米,用勺子搅均匀,火候适中。米饭煮半熟时盖上锅盖,将灶里柴火取出,用火炭的余热将米焖成香喷喷的米饭。二、山栏米饭。山栏米质好,营养丰富,煮成米饭,清香扑鼻,是黎家迎宾待客的上品。三、竹筒饭。用水把米浸泡、滤干后,配上瘦肉、五香料和适量食盐拌匀填入竹筒(用生山竹或家种云竹的幼竹制作)内,再灌上适量清水,用芭蕉叶堵塞封口。然后把竹筒放进火堆里慢慢翻烤,制成竹筒干饭。黎语称竹筒饭为“眉万”。竹筒饭芳香可口,人们出门远行多带竹筒饭用餐。喜庆佳节也要制作竹筒饭。竹筒饭不易变质,可保存一周。当代竹筒饭已成为宾馆酒店宴席上人们品尝黎家风味的佳品。四、红薯饭。黎族家家户户都种红薯。红薯饭的制作颇具特色:把生红薯洗净切成小块,先下米待煮半熟时放入红薯,以三成米、二成红薯混合煮成稀饭或干饭。另一种是把红薯切成小片晒干,掺米煮成稀饭。夏天吃红薯稀饭清甜可口,凉爽解热,有保健的作用。五、南瓜饭。五指山地区,人们常煮南瓜饭食。制作南瓜饭时,先削去瓜皮,清除瓜瓤,把瓜肉切成小块掺米下锅,煮成稀饭或干饭。或是糯米掺南瓜肉,用蒸锅蒸成米饭后,用木臼舂烂,制成南瓜饭团,这是一种独特的风味。六、黄姜饭。把生黄姜舂烂,取其黄色姜水煮米饭。饭质黄色,有独特的香味,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给产妇补身。七、玉米饭。山区多把玉米种植在山栏园,收回的玉米脱粒晒干。将干玉米粒放进木臼里加入适量清水,把玉米舂成碎粒后用簸箕扬去壳,保留均匀的玉米粒。可熬成玉米稀饭,也可掺进大米煮成干饭。玉米饭营养丰富,是黎家主食之一。除了以上几种,还有山薯饭、山果饭、磅薯饭、包子果饭、鸡头果饭等在黎族的饮食结构中,菜肴品类丰富。有家种的南瓜、葫芦瓜、冬瓜、木瓜、黄瓜、豆角、西红柿、韭菜、萝卜、莲藕、小白菜、空心菜等蔬菜。野菜主要有木耳、山菇、山芋、山竹笋、莉嫩、子温、子干、卜凡、白花菜、雷公根等。肉类有家禽(鸡、鸭、鹅),家畜(牛、羊、猪)等。黎族男女善捕捞,男子平时爱好上山安装各种捕猎器具,捕捉鼠类、鸟类、蛇类和野猪,以及五指山草龟、金钱龟等野物;还善于下河捕捞水鳖、团鱼和麻鱼等。在农闲、节日时,全村集众上山放狗围捕山猪、黄猄、野鹿等,并把兽肉熏干保存日后食用。黎族日常下田劳动,男子带刀篓,女子带小腰篓,捕捉田蛙、田蟹、稻虾等动物,回家杂烩煮后食用。菜味新鲜,营养丰富。黎族菜肴习惯把肉菜一起煮,或者把几种菜混合煮。食盐是菜肴的主要调料,小辣椒是平时餐桌上的佐料。黎族居住热带地区,喜好清淡,少食炒炸食物。黎族传统饮食中,除上述菜肴外,有独特风味的还有糯米粽、糯米团。每逢喜庆佳节、探亲访友都要制作米粽、糯米团食品。黎族的水果及零食。日常生活中,有家种的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杨桃、黄皮、波罗蜜、香蕉、甘蔗、酸豆等;另一种是野生果,如包子果、春告、春芭、山石榴等。家种和野生的水果,都是季节性水果。爆玉米花、焗煮番薯和木薯,是黎家的零食品。黎族人热爱生活。生活习惯上,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节日、婚娶、丧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举行宗教仪式等活动,都要摆席设宴饮酒。平时迎宾会客也以饮酒为情礼。黎族热情好客,酒为俗礼,敬酒对歌常通宵达旦,形成自己的酒文化。黎族饮食方式有所改变,普遍学习汉人菜肴制作技术。
爱玩的小猪2007
黎族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区特产。把生鱼、肉掺以炒米粉,加入少许食盐,用陶罐封存制作而成的肉茶、鱼茶是黎家腌制的特色风味食品。
黎族人热爱生活。生活习惯上,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节日、婚娶、丧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举行宗教仪式等活动,都要摆席设宴饮酒。平时迎宾会客也以饮酒为情礼。黎族热情好客,酒为俗礼,敬酒对歌常通宵达旦,形成自己的酒文化。
饮食结构中,菜肴品类丰富。有家种的南瓜、葫芦瓜、冬瓜、木瓜、黄瓜、豆角、西红柿、韭菜、萝卜、莲藕、小白菜、空心菜等蔬菜。野菜主要有木耳、山菇、山芋、山竹笋、莉嫩、子温、子干、卜凡、白花菜、雷公根等。肉类,家禽有鸡、鸭、鹅,家畜有牛、羊、猪等。
扩展资料:
黎族饮食禁忌:
1、食肉类方面:
黎族地区普遍不吃猫肉,认为猫是家门灶神,家猫死了就埋葬。五指山市合亩制杞方言和东方市美孚方言,视牛为崇拜物,禁止牛日杀牛。按生肖推算,牛日杀牛会损牛的灵魂。合亩制的亩头和妻子,不吃狗、猫、蛇、鹩哥鸟和乌鸦的肉,并禁止在家里煮此类食品。
认为狗是家门卫士和狩猎帮手,猫是家神,蛇是鬼神,鹩哥鸟要骑在牛头上是牛的灵魂,乌鸦是吃死人肉的凶魂,吃了它们的肉不吉利。黎族民间,怀孕妇女不吃蛇和猴子肉,吃了会生怪胎。
五指山地区黎族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期间,禁止吃鱼肉和鸡蛋等,认为吃腥味食品,会得妇科病。惟有乐东哈方言对吃肉没什么禁忌,无论家禽家畜,还是飞禽走兽均可食用。
2、用餐方面:
黎族禁忌在吃饭时用筷子敲打饭碗,或吹口哨,否则不吉利。认为敲打饭碗会招来饿鬼,吹口哨会把饭魂赶跑。在家里吃饭不得戴草笠,不得狼吞虎咽,认为这种行为似强盗,将会影响来年五谷丰登。请客人吃饭,不得把饭碗倒扣。
倒扣饭碗似坟墓,不吉利。如果客人吃完饭后,把筷子交叉地放在饭碗上,意为对主人有意见。通什合亩制地区黎族请客人吃饭时,主人不得在餐席上看客人盛饭吃菜。白沙南开地区部分润方言习俗,入新屋或年节,全家吃饭不用碗,只用手抓饭或以勺子舀饭菜进食。以此方式感念先祖的恩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黎族
参考资料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黎族饮食
大琳琳666
、黎族传统文化特色(一) 传统建筑艺术黎族民居既有统一整体性的基本形制,又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它们都实实在在地为现实生活而存在,没有任何多余的设置或矫揉造作之处,其功能的适用性,结构的合理性,材料的经济性和对环境的谐调性,聚合成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真正表达。它们的建筑充满活力孕育情感。建筑品格正是真诚、热情、善良、质朴的黎族人民现实主义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真实表露。黎族民居作为真实的建筑,集中体现在功能性、有机性、情感性上,极富个性特质。黎族民居从设计原则上看,是基于从本民族自身的思维特点出发,根据高山地区特定自然环境,针对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族心理风俗习惯,把繁杂的居住功能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突出主要予盾加以解决,整个建筑形制简洁明确,合理自然。这是黎族人民在严峻自然条件下的最佳方案选择,也是他们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真实的必然产物。建筑的有机性是建筑活力的生动表现。如“船形屋”这正是基于其建筑有机性对“活的建筑”这一设计理念的追求的如实反映。(二)传统图腾文化黎族是个历史独特,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它和许许多多的兄弟民族一样,都经历过一个原始社会发展的阶段。它同样有着信仰体系,即对图腾的崇拜与对美的追求。这种图腾崇拜的遗迹,至今仍然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顽强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审美心理。从黎族图腾崇拜的遗迹来看,黎族图腾崇拜与图腾在黎族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分不开的。为了表现一个民族特有的风貌,表现民族本身的自信和自强,黎族对图腾的崇拜的遗迹更多地表现在民族风情和对美的追求之中。黎族的民俗风情是丰富多彩的。黎族的“三月三”节,十月的祭牛节,其场面气氛不亚于云南傣族的泼水节。黎族的服饰,各个支系均有自己的特点,服饰上的图案新颖,色彩鲜艳,格律考究,风格别致,不论是恋爱婚姻、纹身绣脸,还是其它的生活礼节,都顽强地表现出他们对图腾的崇拜之情。黎族对图腾的崇拜虽然是一种历史的遣痕,但是这种崇拜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流露,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三)文身的审美特性在黎族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妇女纹身是女的美容和氏族的美德。所以,妇女们的纹身不仅表示她们对祖先的忠诚,与图腾“同体化”,而且寄托着氏族图腾的一种神圣含义,象征着他们的女性的美容。因此,黎族妇女总是把图腾的美当作他们的装饰美。在纹身绣脸的脸图案中,既有动物图案,也有植物图案,其几何线条,不论是直线,双直线,曲线,圆线,或三角形,都是非常对称,协调,大方和美观的。黎族妇女的这种追求,不仅表现在纹身绣脸上,而且表现在她们的纺织印染工艺和整个民族的雕刻艺术上。原始社会的文身人类赋予了其一定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文身的功能也发生了多种歧义。如越人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但当捕捞的工具变得先进起来,水下的危害大为减少之后,图案的图腾意味就逐渐被淡化。原始社会黎民的文身是怕死后得不到祖先的相认而变成孤魂野鬼,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及与汉民族的逐渐同化之后,思想意识得到改变,其求吉辟邪的功能也就被减淡。与此相反,文身所具有的装饰性和艺术美化的美学意义就被强化起来并不断增加,使其具备了很高的审美价值。文身的纹式是分析一切审美价值的依据,无论其源于什么目的,纹式的美感作用都是无法否认的。黎族文身的纹式,从设计构思和其形式美的规律来看,那些具有象征性的,由点和线构成的或简洁或繁缛的抽象纹式,并不是随随便便文刺在身上的,而是有着一定的搭配方法和原则,是按一定的美的规律来进行的,也就是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如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节奏、变化统一等形式的美。黎族文身纹式的美正是这些形式美的体现,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四)服饰及织锦特色黎族服饰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绚丽鲜艳,花边图案变化繁多,早在唐宋时期就闻名于世。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黎族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织锦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服饰上的各种织锦图案,以人纹和动物纹为主体纹样,花草树木及几何纹样为辅。另一类是大型龙被、壁挂等,其花纹以人纹、蛙纹、龙纹和凤纹为主,以花卉为辅。黎锦讲究色彩运用,主要以黑色为底,图案则用红、黄、白、紫、粉红、棕色、咖啡色,图案艳丽多彩。黎锦花纹图案品种繁多,大体分为六部分:人形纹图案、自然界纹图案、动物纹图案、植物纹图案、生产、生活纹图案、文字纹图案等。黎族织锦图案除了某些共同点外,各地区的服饰图案纹样有很大差异,各自有其艺术特色,形成丰富多彩的黎锦艺术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服饰图案是各方言的标识符号,由于各方言受环境、生活习俗文化、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各方言的织锦图案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社会生生产、文化生活、爱情婚姻、宗教信仰的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物或美好形象物等。始终是把人的活动以及动物、植物、自然景物和人们心目中较为定型化的物象作为织铕锦图案的主题,由此形成织锦图案的艺术和特点。 二、黎族传统文化在设计学中的研究地域、民族性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某种国际性文化,而国际文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被吸收、融合为新的地域文化。这种全球性的文化多元构成也必然成为黎族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反映文化时代性的主要追求。在某种意义上,黎族传统文化在设计学领域中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文化地域性的再创造思路。(一)黎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象征性设计学中符号的象征性,不仅在形式上使人产生视觉联想,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唤起人们思索联想,进而产生移情,达到情感的共鸣,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设计也因而更具有意义。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设计的符号既有特定含义的图形和实物,又有结构、色彩、陈设、文饰、尺度和空间布局等。这些符号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积累和审美意义,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格特色
帮不了你,没写过。
我的家乡德宏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美丽的孔雀之乡。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吸引着许许多多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这里有许多少数民
哥们大学八成学文科的。我来写写看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帮助。1.简介:广西地方风味名菜因地制宜,广采当地特产为原料,在配置上,突出主料,切配精细,讲究口味,注重节气时
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对较少。主食的种类很多,最常吃的有馕、抓饭、包子、拉面等。 馕,是用小麦面或玉米面制成的,在特制的火坑内烤
越南民族的饮食表示越南的文化特征, 热闹的气候使越南有很多丰富的产物。越南人常吃的主要粮食是:米、糯米,各种青菜,豆、水果与越南各地区的山珍海味特产;越南人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