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6

烈焰雪花
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质量控制机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gellingabc

已采纳

中外顶尖企业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透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世界级质量”,就是要把质量生产、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真正地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法宝,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透视其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诀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增长。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派出跟踪产品质量与市场调查的专业小组就有20多个,质量调查人员常年深入到上海、广州等城市用户家庭。根据质量调研信息不断改进品种与服务,创出汰渍、玉兰油等17个中国品牌产品,成为高质量产品占据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重点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是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质量效益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质量经营。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战略是事关长远振兴企业与民族经济的大问题,极为重要。二、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认为对质量的追求就是追求达标化、零缺陷,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事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笔者曾到法国、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考察工业企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已从以企业为中心的“CI战略”转向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S战略”,CS即英文意为“顾客满意”的缩写。在谈到企业质量管理变革时,一位德国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们较为重视重建内部机制,以强化质量管理,而忽略了“顾客关系管理”,这是有失偏颇的。时下,“企业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中心位置顾客;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意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成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应当借鉴发达企业的做法,更新传统的质量管理思维,深刻认识顾客满意对质量管理内涵的重大作用。从改善顾客关系中,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培养更多的忠诚客户,营造利于制造质量提高的企业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质量。三、人的素质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发“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中外顶尖企业看到,当今质量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已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企业步入全球化市场竞争,需要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质量管理。在这之中,人的素质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视开发人才与知识资源,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升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开支高达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亿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希格玛”培训计划。在欧洲不少公司出现“老板出钱,员工充电”现象,德国知名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卡迈·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常年培训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使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从不必担忧使用过程中发生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等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面临跨世纪经济竞争与质量挑战,应当看到制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有必要下力气改变现状,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四、利益共同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德·瓦里新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欧美不少企业深刻看到,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整体质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整体质量经营与共同利益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严重亏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手之策,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教训使精明的大企业兴起了管理创新热潮,带来了质量管理观念更新飞跃。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乔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近年中,欧洲各大企业正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第三条道路”最先由英国政治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认为要打破政治上的左右两分法,创造混合型经济和投资国家,主张追寻“制度平衡”与“效率超越”。欧洲企业正以此创新企业文化,追寻责任与权利、雇用与民主、控制与激励、企业与顾客、公司与社会学类论文 href="">社会之间的平衡。欧美企业文化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念,重树企业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理念不断创新,推进了企业更快发展。[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256 评论

后海大鲨鱼鱼

1.近三年来主持或参与的学术研究课题(不超过五项)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作用 不同科研模式下学术研究人员信息查询行为与创新行为互动机理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2011-2013年 主持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的服务模式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南大学重大项目子课题 2010-2012年 主持 低碳图书馆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0年中南大学自由探索计划学生潜质发掘专项 2010-2011年 主持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8-2009年度立项课题: 2008-2011年 主要 基于知识产权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综合评价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8-2010年 主要成员 2.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超过五项)Dehau availabilit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February 2012 38: 64-75, first published on January 4, 2012 doi:(SCI论文)(3) (CSSCI收录)胡德华,韩欢.学术交流模型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2):26-30(CSSCI收录)胡德华,任磊,韩欢.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机制:PLoS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36-439 (CSSCI收录)胡德华.开放存取期刊质量的学科差异与动态变化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2009(3):144-147(CSSCI收录)胡德华,金建彬.基于网络引文的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情报科学,2009(3):379-383(CSSCI收录)3.近三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010年,参编的《医学科技信息检索》教材获“全国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优秀教材”2010年,“《信息检索》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中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万方数据资源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获《数字图书馆论坛》学术创新基金首期资助研究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2008年2010年,信息检索教研室,获中南大学优秀教研室2010年,信息检索教研室,获全国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全国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先进集体

190 评论

sophiabruce

一、引 言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以大数据、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机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科技期刊在学术质量层面的竞争没有改变,读者对于高质量学术内容的阅读需求没有改变。在新媒体广泛应用、快速传播、及时互动的数字化环境里,虽然极大地提升了科技期刊的显示度,丰富了学术内容的呈现方式,然而高质量学术内容的生产依然是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内容质量提供者的科技期刊,应始终把内容质量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科技期刊质量是学术质量(内容质量)、审稿质量和编辑质量的总体体现,科技期刊的质量主要包括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主要是由学术质量(内容质量)决定的,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之本,也是期刊编辑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学术质量高,编辑严谨,学术规范和传播广泛的科技期刊是期刊编辑界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已经有一些科技期刊开展了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开展研究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1-6]。本文以人力视角看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学术导向、学术水平、学术把关和学术标准与规范等角度阐述了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策略。二、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策略1.学术导向:主编和编委会主编和编委会的主要功能是对科技期刊的学术导向进行组织和把关。主编和编委会负责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对学术质量进行把关,为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在学术和业务两方面提供指导。主编和编委会一方面能够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学术指导,进行撰稿、审稿、推荐优秀稿件等具体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运作提供建议支持,树立明确的办刊目标和正确的办刊方向,扩大科技期刊在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对科技期刊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主编是科技期刊的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来说,主编和编委会是科技期刊的学术代表,主编和编委会的学术权威和影响力能够对科技期刊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带来较大影响,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声誉,吸引作者投稿和吸引读者阅读,增强科技期刊的显示度和品牌价值。从国内外一些优秀科技期刊的出版实践来看,主编一般由该学科领域享有盛名,精通专业,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态势的知名学者担任,副主编和编委会成员由主编在学科领域内聘请科学家兼职参与科技期刊出版。由于主编和编委会成员均是本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不仅了解学科内的研究进展与动态,而且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学术影响力,这样既有利于组稿与审稿,也有利于扩大学术期刊在本领域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主编和编委会成员同一般审稿人有所不同,主编和编委会成员不仅要在本学科领域内有学术影响力,还要在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进行考量。总体而言,只有热爱期刊事业,热心服务科学界,有一定的时间关心期刊,能完成期刊工作的优秀科研人员才能够胜任主编和编委会的工作。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的主编和编委会成员,很多程度上还只是名义的,由学科领域内的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科技期刊出版的还不是很多。但从发展趋势而言,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有越来越多学科领域内享有盛名的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学科领域内科研人员与科技期刊出版呈现出融合加强的态势。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其学术导向不但决定了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对学科学术发展方向起引领作用。优秀的科技期刊不但能够客观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而且还要积极引导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主编和编委会成员必须强化科技期刊学术导向,总览学科领域全局,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趋势,结合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跟踪学科发展轨迹,密切关注和正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根据学科发展态势及时调整组稿方向,及时有效的引领和传播学科发展动态[7]。一支负责任的主编和编委会队伍,对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利的,能够科学规划,明确科技期刊各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2.学术水平:作者高质量论文是建设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之处[8]。在一定程度而言,高质量论文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形成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心所在。学术质量作为论文质量的核心,一方面反映了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科技期刊选题的前沿性与准确性。高质量论文所包含的学术信息量的大,一些高质量论文在对学科发展态势的把握能够为作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参考,还有一些高质量论文有方法创新,能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技术参考。正因为高质量论文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发挥主编、编委会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和最新进展,跟踪本学科发展动态,通过多种方式邀约和组织高质量论文。为了吸引高水平的稿源一方面需要做到重点项目重点约稿,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走访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动跟踪报道国家重点课题项目的最新科研进展和科技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做到重点单位重点约稿,主动联系承担重点项目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及时获取科研进展信息,挖掘优秀稿源。最后还应该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会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资源,向优秀作者约稿,提高对优秀作者和高水平的稿源的服务质量,开辟绿色通道,对主编和编委会推荐的优秀稿件和高水平的稿源快速发表。加强对优秀论文的宣传与传播,最大限度满足作者学术交流的需要。 科技期刊应以稿件质量为稿件取舍标准,以内容创新为主要原则,跟踪学科发展轨迹,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趋势,结合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学科发展态势及时调整报道方向与重点,及时有效的引领和传播学科发展动态。当前,科技期刊在高质量论文稿源方面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然而在当前的科技评价体系下,我国高质量论文稿源的外流十分严重,这对于起步相对较晚、办刊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科技期刊而言无疑是极其不利的。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不能够仅局限于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更重要的是主动出击,应当把组织、发现高质量论文稿源工作为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新的着力点。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把握学科发展态势,提高对热点、重点、前沿学术成果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提升来稿整体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3.学术把关:编辑,审稿人,编委会科技期刊学术把关的关键是审稿,审稿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进行学术把关的重要环节,严格、规范和优质的审稿不但有助于提升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信度,还能够树立良好的学术声誉,奠定期刊的学术地位。为了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一般都以三审制作为期刊的审稿机制,不同性质的期刊有不同的运行模式,科技期刊与普通期刊相比,在运行模式上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所发表的稿件必须经过审稿(同行评议),即由同行学者对稿件科学性、创新性和可信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国内外一般也把是否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作为评价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在三审制中,编辑部初审是基础,同行评议是关键,编委会终审是保证。因此科技期刊必须坚持和完善三审制,注重审稿制度建设,建立了规范的稿件初审退修退稿制度。编辑、审稿人、编委会严格把关,最大限度保障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9]。初审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编辑负责任的初审是保证稿件学术质量的首个环节,也直接决定了稿件能否进入后续审稿环节。编辑初审工作侧重点在于初步审查,所谓初步审查即主要是对稿件的学科范围和写作形式规范进行审查,对内容和形式在宏观整体层面上进行把握,以判断稿件选题新颖与否,主题突出与否,学术观点正确与否,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入外审环节。科技期刊应当重视编辑的初审环节,科学有效发挥编辑初审功能,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10]。外审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首先,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对口,客观公正,评价准确,反馈及时的审稿队伍是保障高效和优质审稿的关键。编辑部应积极拓展和整合审稿学者资源,完善各种信息,通过主动联系、编委推荐、同行推荐、作者挖掘、网络查询、参考文献查询和会议交流等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将热心稿件评审,态度积极,评审严谨的外审学者不断扩充和完善进来,帮助并督促审稿学者提高审稿质量,建立一支动态、高效、负责的审稿队伍,以便实现精准送审。其次,为了确保期刊审稿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及时,在外审中,一方面要注意准确性,即编辑部尽量选择合适的审稿人评审合适的稿件,强调审稿的针对性,提倡小同行评审;另一方面要注意时效性,即要严格审稿时间,加强与审稿人的沟通交流,不耽误稿件处理时间,保证稿件审理的时效性。外审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防线,编辑部在选择审稿人时应尽量选择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审稿认真的审稿人;还可以对稿件审稿质量和时效进行动态管理,注重审稿库的维护与更新优化。此外,对审稿人的审稿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价,从而可以对审稿人数据库进行维护和管理,进而根据审稿人的表现进行更新优化,以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编委会终审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保证。编委会终审能够在把握学术导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根据科技期刊的选题方向和发稿偏好进行综合平衡。4.学术标准与规范:编辑科技期刊编辑标准化与规范化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的始终,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11]。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首先是一种严谨规范的职业行为,也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治学行为,更是一种探索进取的创新行为。科技期刊编辑标准化与规范化既有技术性规范,也有程序性规范,还有道德性规范。这些规范执行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也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品质。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执行的规范一方面有记录期刊出版规范信息的出版形式规范,还有具体到每一篇文章从题名、摘要、关键词、引文、参考文献、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的编排格式规范,更有维护学术声望,净化学术空气的学术道德规范。科技期刊必须重视学术标准与规范,认真推行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标准与规范规章,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行业专业标准,一起构筑科技期刊出版学术标准与规范体系,保证编辑质量与学术标准的规范与统一。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树立全面执行学术规范的理念,并将全面执行学术规范的理念贯穿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12]。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综合素质和稿件处理能力,使文章主题鲜明,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与可读性,切实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13]。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严格执行学术标准与规范,从审稿、退修、编辑加工和校对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好稿件的学术标准化与规范化工作,严把稿件质量关和编校关,既可为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亦有利于统筹安排出版工作,发挥整体优势,实现高效运行和规模化出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14]。此外,还应当注重科技期刊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坚持和完善论文学术审查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稿件进行检测分析,在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都多次查重,认真比对与判断检测结果,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建设学术诚信的良好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这反过来也有利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15]。三、结 语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如何在变化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得到持续发展,其根本办法必须注重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会、作者、审稿人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术导向、学术水平、学术把关、学术标准与规范等方面进行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及时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及研究动态,在学科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9 评论

O小魔女O

你自己找下(管理科学与工程)里面的论文参考参考下呗~~~~

243 评论

相关问答

  • 质量控制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比较复杂的工作,质量管理的效果将决定着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的实现,对人们的财产以

    我是不是很S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博士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每所高校都会对论文重复率定严格的合格标准,只有论文重复率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论文答辩,注意每所高校的论文重复率规定的合格标准是存在差异的。一般是按照学校以及相关专业

    成工1979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施工质量控制毕业论文

    如何管理市政道路施工工程的质量: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1 工程设计对工程质量

    小斑妹sssss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食品质量与控制论文

    你可以从目前国内大量的不正规食品流入市场写起。

    珍妮爱美食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手册

    一、选题1.毕业生选题580202论文检测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对所研究的课题必须要有较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课题研究,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结果。目前国内很多大

    漳南一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