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8

贫僧法号能吃
首页 > 学术论文 > 新青年杂志的感想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人才征服沪

已采纳

灵魂是什么?灵魂是一种身体的寄托,也是一种归于沉寂的喜悦。人有了灵魂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文章有了灵魂,也才有了文章的精神。而文章有灵魂是很困难的,我不懂得如何写一篇有灵魂的作品,因为我也一直在追寻,以期望能写成这样的文章。但是,过了这么多年,除了被公认的具有力量的文章,我在也没有在任何论坛里看过具有灵魂的文章了,这难道是时代精神的衰弱?还是写文章的人们已经沦落为,没有灵魂的人呢?这我不得而知,恰逢最近《新青年》杂志在版我便有幸运,买来观摩。这字字的铿锵,使得读过以后,顿时觉得酣畅。我感觉,文章的灵魂就体现在这些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文章,从这些文章中,我也明白了撰写文章,应该怎么样才能具有灵魂,文章也才称之为文章。首先,文章应该首先抛去无病呻吟和拼凑的态度。因为凡是无病呻吟的文章,必然的体现就是娇柔的态度。娇柔的态度的文章,无论是从男的撰写的还是女的撰写的,必然是不健康的。不健康的是这样类型文章的价值观,悲悲切切的林黛玉是必须要有的,但是不必要天天写,也不需要大加宣传。这不同于撰写爱情,也不同于撰写小说。因为爱情或者小说,都是愉悦人们心情的,而且人们也知道这些类型的文章,并当不得真。但是矫揉造作的文章,则能够让阅读此类的文章的人形成一种价值观。长久以来必然污染社会的风气。所以这种文章,不仅仅是没有灵魂,而且出现多了必然使得社会失去进取之心,彻底变成弱国病夫。而拼凑的文章则更是不可救药了。俗话说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似乎只要抄的好,不被人发现就可以很巧妙的蒙混过去。实际上这种类型的文章,有一个通病。就是整篇文章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实际上,这种类型的文章在整体上来看,往往是破碎的。所以这一类型的文章往往是无力的,无力终极原因还是在于文章的拼凑。这样来撰写文章,往往可以得逞于一时,但是就长久来看这必然是会被人遗忘,而这些被人遗忘的文章,必然是在许多优秀文章的底下,作为垫桌脚的文章而苦苦的哀号了。这难道是文章的罪过吗?这必然是写作人的罪恶。那么文章需要有灵魂应又能有什么特征呢?这类的文章的总体特征归结为一点就是铿锵有力。想要做到铿锵有力是极为不容易的,第一要有坚实的知识作为底蕴。要关心自己的事情,从而关心自己周围的事情,到最后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大事。这就是从知识的积累到关心自己周围的事情。这也算仅仅走出了第一步。走出了第一步以后,如果想继续深化文章,你就需要学习写作的技巧了。但是你学习写作技巧的唯一的目的是,写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自己的观点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不是小学生写作文,可以把所有语言和观点依次的堆叠。随着年龄的增长,文章就要越精炼和分明,这就是写作技巧的表达了,因为往往是想的多,而加入文章不能这么多。而表达自己的感情是更加不容易的,因为感情十分难表达,表达的多了会显得矫情。表达的少了,则又达不到所要表达的效果。所以表达情感也要刚刚好,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些手法和表达都需要在后天经过长期的学习,才能恰到好处的表达。怎么能不慎重呢?怎么能不谨慎写作呢?文章是要有灵魂的,从《新青年》这部杂志中深深得到了体现。而这部近代著名的启蒙杂志,不仅仅是适应于当时,在写作方面也同样照耀着我们现在的人们。

301 评论

晶莹剔透0702

1、第一个阶段:

1915年到1918年以前的《新青年》杂志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1918年以后,由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知识界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第二个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革命色彩更为明显,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3、第三个阶段

1920年9月1号起,《新青年》迁至上海,实际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小组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新青年》杂志的时代影响:

《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到民族独立和现代民主的重大历史嬗变,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倡导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赶超精神,促进和加速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对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着多方位、多层次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曾在不同程度上蒙受和正在继续蒙受《新青年》杂志的鼓舞和鼓励。

103 评论

鼠weakorz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 《新青年》 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新青年》的办刊思想:陈独秀的创刊思想主要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提出6点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

112 评论

可可奈美

从《新青年》和“新青年”看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再认识摘要:中华大地死寂之时,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犹如一道春雷,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希望和生机。青年在这场运动中深受影响,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奋起反抗封建主义,破除礼教,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这是千年之未有的新变革、新局面。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 思想启蒙20世纪初的中国,犹如一条从沉睡中苏醒的巨龙,在经历外国侵略者的无情残害和众多夭折的革命和运动之后,思想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剧变。在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相继告以失败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将救国存亡的希望转向思想。“中华民国建立后封建腐旧思想仍然遍布中国,其原因之一是在于中国缺乏一次比较彻底的文化思想革命,如果不将这些封建腐旧思想洗刷干净,不但共和政体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1]一些先觉者认为:难以救国,其根本在于中国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欲图根本之救亡”[2],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过去被他国侵略的事实表明,封建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行不通了,封建制度国家终将面临亡国的危险,早期西方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开始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引入中国,于是一些知识分子的先进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碰撞,先觉者们想通过类似于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革其根本,改造中国国民,改变中国现状,而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青年占据主导地位,也受其影响最大,解放青年思想,让青年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投身于革命,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新文化运动前夕,中国知识界处于混乱之中,不少知识分子在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政治制度之后,在思想上发生极大的转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后,建立完善的国家政治体制,因而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想要用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改变中国沦为殖民地的现状。但仍有一批顽固保守派,出于自身利益和统治需要,想要复兴孔学,进行所谓“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让处在沉睡之中的国民尊崇先贤孔子,从而在思想上禁锢国民,达到统治当时带有奴性的国民的目的。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青年时遭受了封建礼教的毒害,对此深恶痛绝,自幼叛逆的他们,未向此屈服并发出了挑战,这也是几千年来第一批敢于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的人。至此,《新青年》创办,新文化运动正式爆发。当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任命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之,《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往了北京,并扎根于北大。《新青年》与北大完美结合,且《新青年》杂志和北大也成为了这场运动的主要阵地。从晚清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极力想挽救中国,借助于他们的言论去激起国民奋起反抗。鉴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报纸期刊和杂志,是受众面较广的传播方式,也正因此,陈独秀将目光投向杂志和青年,以《新青年》为载体,选择易于改变同时也是统治阶级最为头疼的广大青年群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3]在这段陈独秀《敬告青年》中,陈独秀以激昂热烈的文字展现了他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和希望的寄托。陈独秀决心以《新青年》引导广大青年,树立青年们的新思想,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激起青年学生们加入到革命之中去。《新青年》不仅教育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思想,而且在妇女问题、文艺研究、时事政治、国粹、国民性等方面展开讨论,这是在当时其他杂志上所没有的内容,既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而且在当时极大的开阔了中国青年的眼界和见识,各种思想在这个平台涌现。当时的在校学生,在《新青年》的引领之下,开始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强烈的抨击,包括对于儒学和几千年来的礼教,同时也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新青年》作为一个平台,让众多有着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此得以展示,并且,也成为当时的思想舆论中心。陈独秀想借助于《新青年》对中国青年进行思想上的改造,他认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早在陈独秀国外留学时,他已深知中国当下的社会制度,难以自救,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和思想来改造中国,于是他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批判性思想带入中国,并想通过《新青年》将此思想在青年之中传播。之所以选择青年,我想,有这样几点原因,一是青年本身思想容易改变,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二是,统治者向来惧怕青年,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青年敢作敢为,叛逆心理强。三是未来青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身于革命,毕竟欧洲四百多年的思想启蒙,才将社会体制完全变革。《新青年》出版之后,在北大销售一空,学生们纷纷开始阅读《新青年》,并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新青年》的发表和编辑之中,北大师生成为当时《新青年》的主要编者,与此同时蔡元培校长在此时的北大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新青年》与北大更是完美结合。新文化运动,不止在思想领域,同时也在文化领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也有人提出弃用汉字改用西方符号;而鲁迅则以白话文《狂人日记》强烈抨击封建礼教……他们认为国民的劣根性来自于封建纲常伦理和封建礼教,而长期的封建主义思想的禁锢,使国民的思想和个性被压制,难以激起反抗。相应地,对青年们的影响也渗透到思想和文化领域,对至此以后的文化和思想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同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上的先决条件。“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4]《新青年》提倡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健身强国,这对青年们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精神和思想上不改变,难以健身强国,只靠蛮力是无法救国的,鲁迅弃医从文正是说明了这点:“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一丝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不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5]《新青年》的创办由陈独秀一人把持,从所选内容到出版,均带有“功利“心理,陈独秀出于创办初衷和对其作用的期望,将《新青年》的舆论中心和思想传播牢牢把控。《新青年》杂志上呈现的内容皆与陈独秀的思想密切相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的思想围绕着: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青年》对当时青年的影响,可从后来产生的杰出革命领袖中看出:毛泽东曾说到:“《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者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8],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时候说:“从前我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学校的事情忙,对于前年出版的《新青年》杂志没有特别的去注意,有时候从书铺里买来看时,也不过过眼云烟,随看随忘的。不过后来看到《新青年》第三卷的全份之后,大受启发,于是晨起读《新青年》,晚归复读之。”[6][7]也可以从当时读者的回信看出: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新声社致《新青年》的编辑的信:“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9]由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反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它对当时青年的思想改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青年们学会批判,学会思考,激起青年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以及投身于革命运动的热情。即便新文化运动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无论是传播的思想本身,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弃扬关系,无可否认的是,它改造了当时青年的思想,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谓当时陷入黑暗的中国大地上的一道曙光,开启了救国存亡的新高潮。注释:[1] 陈独秀:《旧思想和国体问题》[2]《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3] 陈独秀:《敬告青年》[4] 二十八画生 . 体育之研究[J]. 新青年,1917,3 ( 2) .[5] 鲁迅 .呐喊自序[A]. 鲁迅全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71.[6] 转引自美斯诺:《西行漫记》[7]《周恩来旅日日记》转引自中央文献研究编《周恩来传》[8]《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任建树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 。[9]《欢迎〈新声〉》[J],《新青年》,1919 年第 6 卷第 3 号参考文献资料:1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2 刘纯《“大变局”下中国近代文化的“觉醒”》(2020年)3 陈国恩 《新文化运动百年纷争中的新旧矛盾与中西冲突》1000-114X ( 2020) 06- 0148 - 124 沈祖炜《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5 《兰台世界》2013年九·月上旬:衡水学院法政系 任彤彤《陈独秀启蒙思想与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6 《侨园论坛》:陈保中(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试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73页7 《未来传播》第27 卷 第5期 2020年10月:张连义《共和国家理想与《新青年》 的启蒙 》8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3卷 第6期 :张宝明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舆论”还是“思想” : 作为启蒙文本的《新青年》研究》9 王 灵 《《新青年》杂志时代影响力的成因分析 》10 《学术专题(《新青年》百年纪念)》:张弘《新文化运动几个问题的理论反思》11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年6月号:赵菲《论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以政治思想与文化主张为中心》12 社会科学报/2015年/6月/25日/第001版:田林《新文化运动百年:启蒙依然在路上》13 PPT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裴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32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青年杂志那年

    陈独秀,他创办的新青年,近代史很著名的一个人物。

    笨笨猫Shirley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新青年杂志素材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1.“奥

    Z黑暗中獨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新青年杂志版面

    大报纸的一半的一半才是A3大小的,通常晚报的一半是A3大小。8开的纸张尺寸就更小了,通常小学生使用的作业本是8开的。

    家军小太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新青年杂志的口号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念念花语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北京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

    bigsunsun00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