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9

gaooooo汪汪
首页 > 学术论文 > 体育融合城市发展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坚持到底2011

已采纳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摘 要:该文从社区体育的兴起原因、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四方面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社区体育在我国蓬勃发展,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大城市开展,随后向其它城市扩展,目前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城市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区体育兴起的原因 以往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行政组织形式、自由结合形式和家庭组织形式,如今在这三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同时,以居住或工作点地缘为特征的体育组织形式正悄然兴起。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改革的洪流将人们推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之后,社会上的各个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经营或准经营的问题,密切联系临舍关系,扩大单位间的交往,加强横向的联系,甚至结盟,成了一种新的需要。相邻的若干单位联合组织体育活动,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集体公关形式。在这一情势下,群众体育的社区组织形式,一呼即出。其二,生活区的离退休老人与日俱增,他们不能象从前那样继续参加原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但又急需组织起来,显然社区的组织形式对他们极为适合。上述原因,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会继续存在,故社区体育将有较大的发展。 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有两大组织形式,一是以政府行政部门或企业事业单位为依托,组织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二是群众自发组织,组织程度松散。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正在构建之中,尚未完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以街道社区体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辖区单位和居(家)委员会为参加单位,共同组成了街道社区体协。街道社区体协属于上位管理型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晨晚练活动站、体育辅导站、体育服务中心、辖区单位体协、居委会体育小组等组织是下位活动组织。辖区单位体协在接受本单位直接领导的同时,接受街道社区体协的间接领导,这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 社区体育活动状况 目前,社区体育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日常性活动和经常性体育竞赛两种。日常性体育活动主要在晨晚活动站进行以小规模为主。体育竞赛有的安排在节假日进行,有的按季节举行。目前日常性体育活动的主要活动有:体操类、太极类、气功类、舞蹈类、球类、剑类、毯类、武术类、长跑。而体育竞赛的活动内容多种多样,与本地区的体育传统、场地设施条件有关。 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和指导者 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15个省市、自治区的抽样调查表明,76个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管理者仅占管理者由身兼2-3职的管理员兼任,还有的管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体育指导者以义务为主,有偿为辅,多为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占。 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对社区体育认识不足 社区体育不仅是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新的体育管理观念,就其形态来说,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一种全新的体育形态,完全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体育形式,它在运行机制上强调合作实效,多功能,都与我国以往的体育模式多有不同。另外社区体育在我国兴起较晚,理论研究刚刚起步,长期以来,人们的社区体育意识淡薄,因此,人们对社区体育内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人们一时还难以把握其本质。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社区体育属于新兴事物,因此组织、管理、法制等还没有完善。目前,虽然在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街道社区体协,但现有的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责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有关体育方面的职责,街道办事处抓体育工作没有充足的法规依据,社区体育处于可抓可不抓的地位,因而社区体育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问题也难以解决。街道社区体协属于基层管理型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由下位的活动性组织承担,目前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比较简单,各种社区组织还未形成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指导者专业素质不高、队伍薄弱 15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抽样调查结果表明,76个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管理者仅占,管理者由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兼任,还有%的管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由于兼职的管理人员占了大部分,工作复杂,很难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体育工作中,据调查,社区体育的管理者、指导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足30%,从而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非经常化社区体育活动和日常性社区体育活动相脱节 经常性竞赛活动,如区级和街道社区的综合运动会、家庭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秧歌比赛,受到资源消耗多,组织困难等因素的局限,无法满足居民个体的不同需要,难以普遍的参与,也不可能经常化,对增强社区成员体质方面的作用比较小,但影响力较大,可以有效的激发居民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增强体育意识,形成体育气氛。 日常性的体育活动,有极强的增强体质的功能,但影响力较小,这两类的社区体育活动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只要两者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社区体育任务,但由于依属于政府企业的社区体育组织与自发社区体育组织缺乏联系,经常性体育活动促进日常性体育活动的作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紧缺 据调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资金短缺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北京市8个城近郊区的街道办事处没有体育场地设施,其余的街道办事处也只有乒乓球室、棋牌室、门球场等小型场地。上海市人均只有的体育场地,城区的街道社区根本没有场地。山东省济南市对14个居民小区进行抽样调查,只有3个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宁夏市今年新建的10个居民小区,仅一个小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天津市、杭州市、宁波市、苏州市、南京市在调查时都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缺乏。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区发展滞后、历史欠账太多,又有城市规划不配套,规划不落实的原因。 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 全国20个省市有的已经成立街道社区体育组织、街道办事处的比例达100%,有的则为。对社区体育参与者来说,中年人多青年人少。 4.发展对策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经费短缺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不能只靠政府的投入,应该寻求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社区体育经费短缺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体育需求在不断的增长,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从而也为体育资金的筹集提供了灵活的渠道,因此需要大力的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城市社区体育普遍存在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1986年城乡建部,国家体委曾作出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定额等有关规定,但执行与落实不力,今后新建居民小区应纳入城建规划同步进行,目前无力进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社区,一定要留出适当的空地,对尚无体育设施的已建小区,国家应予以政策的优惠。另外社区体育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以祢补体育设施紧缺的问题。 加强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人员的培训。这些人员是社区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据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社区的体育管理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懂体育、会组织、能管理的体育人才极为缺乏,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了妨碍的作用。应该加强与体育院校联系、设置社区体育的培训班进行培训。同时也让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来到社区当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加大社区体育的宣传,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营造社区体育气氛。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居民在单位领职工资,享受一系列的福利待遇,从而形成了极强的“单位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会存在,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思想障碍。因此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应大力宣传社区体育的意义,并且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吸引居民,营造体育气氛,影响居民的传统观念,让居民在社区体育中得到体育需求的满足,从而增强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科学研究。社区体育科研是社区体育的指明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体育的内涵认识不清,这有可能造成社区体育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这就显得社区体育科研十分必要和迫切。 切实加强社区体育的中介意识。社区体育组织是体育与社区的中介,也是社区与政府的中介。社区体育组织不应是直线、“金字塔型”组织,而应是“网络型”、“开放型”组织,为了进一步促进社区体育的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协调、沟通、服务的中介作用。 强调社区体育的中介性并不意味着对政府行政力量的否定,相反我们应充分的发掘和发挥街道社区的行政职能,建立街道社区体育“社区化”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是我国特殊的行政设置方式,在地域范围和特征上具有社区的全部要素。街道办事处是我国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改革开放以来,街道的政府职能大大扩展,并显示出重要的城市管理作用,我们发展社区体育,要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的政府职能,在街道办事处中设立体育组织体协或领导小组,将社区体育工作纳入街道办事处的常规内容。街道社区体育工作的传统模式主要是行政管理型,从现实和未来发展来看,单凭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资源和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社区体育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体育的形式要逐步转向社区化,即使地处街道辖区的单位和居民,对街道社区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共同参与社区体育。采取横向联系的方式,尽可地吸收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创造单纯的行政化管理无法比拟的社区效应。 参考文献: [1]熊斗寅.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体育科学,1998,11(2):3~5. [2]骆秉全.对北京市全民健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体育科学,1997,11(4):23~25. [3]陈琦等.广州市民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体育科学,1997,17(5):11~15. [4]吕树庭.等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体育科学,1997,8(6):16~20. [5]陈天仁.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史,1996,9(4):15~19. [6]曹可强.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山东体院学报,1996,4(3):45~48. [7]王凯珍.对北京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体育科学,1994,7(6):35~38. [8]王凯珍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997,10(5):6~10. [9]杨永辉等.珠江三角洲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其社会因素探究.体育科学,1995,11(3):40~43. [10]肖正.抓住时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体育文史,1995,6(1):21~24.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326 评论

大哈哈a呦呦

中国体育存在较多问题,你可以从“举国体制”进行探讨,也可以从青少年培养来进行论述,也可以从体育职业化进行阐述,1000字很容易写到的。

132 评论

崎岛莫奈子

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同人类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发展,体育的发展进程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和现代体育[1]。古代体育是人类的一种谋生手段和游戏;近代体育则是一种强兵训练手段和娱乐方式,它们都是现代体育的早期形式;现代体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和古代体育、近代体育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虽然它依然部分地保留有早期体育的痕迹,例如:射箭、摔跤、体操等运动项目。体育的产生,正是人类本能行为在生活中体现、演变的结果。因此体育活动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并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因素的日益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 1 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是指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各种物质条件等[2]。体育文化的定义,其意义在于:一是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和研究;二是研究体育运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三是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四是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在人类创造出文化的大系统中,就包含了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同样它具有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阶段性和世界性。从外在上体现的是人类身体活动形式以及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器材等物质形态体系,而从内在上反映了价值观念、情感体验、道德标准、理想境界、民族意识、国家尊严等意识形态。这些深层体育文化内涵,已经逐步成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共同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育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体育文化的变革和继承 任何体育文化都是体现自己民族、本土的传统风俗习惯、民族精神、民族社会心理的文化,都显示出当地的民族特色。这种植根于本土民族的体育文化,一旦形成之后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它那坚韧的结构形态便会世代传承,我国传统体育运动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反映了民族个性、民族特色的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以民族形式反映人类共性的文化。正是因为民族个性和人类共性的因素,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才可能有机地结合[3]。 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体育文化的转型,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然而我们在实施转型的过程中要珍惜、维护、吸纳与借鉴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充分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化趋势本身就是人类传统文明的健康继承和延伸,它一方面全力吸收了以往人类历史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一方面又以传统所未曾有过的创造力和改造能力,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体育文化的国际化 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既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具有人类共性。民族特性使各民族体育文化有自己的长处,人类共性使各民族间的体育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也正是在不断地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中发展、演变的。东西方体育文化自古代始便存在着差异,并非简单的优与劣、好与坏、先进与落后、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分和比较,是因为东西方的哲学观与处世原则不同所致,西方人主张出世的哲学而东方人主张入世的哲学,因此西方体育文化表现为刚性的文化,东方体育文化表现为柔性的文化,正是这两种形成鲜明对比的体育文化相互交融,有机地结合才使得现代体育文化更具魅力与发展潜力[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频繁、广泛的文化交流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必然会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体育文化现代化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世纪中国的体育文化如何走向世界,在世界体育文化中加入自己的心声,并通过世界文化对自身的体育文化加以重构与改建,使中国的体育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精神风貌,从而在世界体育文化中加入华夏民族体育文化的血液和风采,因此如何借鉴、移植国外先进、文明的现代化,如何防止、剔除发达国家社会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成功地实现我国社会文化转型也就显得极为重要。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的孤立系统彼此相互渗透,在开放性和不失其整体性的基础上,加入到更为庞大复杂的超级文化系统中去,这就是“全球社会文化生态系统”。这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发展的两极对立才能从交替走向共存,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民族性走向国际性,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延续着文化生命力,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未来体育文化。 3 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体育文化人文化 体育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综观其发生发展过程,体育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蕴涵着一种人文目标和表示着人文价值的理性基础。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的不断进化和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体育文化作为人民自己的一种文化在21 世纪将更加鲜明地体现其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须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理想和提升大众文化人格。因此必须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来增强体育文化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和人文责任意识。使体育文化工作者树立起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原则,充分教导、宣传体育文化,从而引导体育文化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5]。 体育文化商业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关系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最终表现为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在现代的商业社会里,经济基础更是决定一切。随着现代体育运动国际化的发展,体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们都积极参与到体育中来,从中寻找自己的需要,因此体育运动不但丰富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使人们获得了某种审美观念和精神享受。同时我们更应该从体育运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方面去加以思考。过去我们在思考体育文化时,更多的是着眼于它的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现在我们对体育文化思考应更多的从经济学意义上着眼于它的商业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体育文化产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效果。如体育带给人们某种审美的、精神享受的功能以及具有在观赏、情感、行为方式上把人们联系起来发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昆明市城市发展研究相关论文

    滇池污染治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介绍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的现状和国外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 先进经验,提出了治理滇池污染的对策:只要政府重视,提高全民环保

    qianting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媒体融合发展研究论文

    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

    lucaminiy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城市发展空间研究论文

    城市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先进城市地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上,从整体空间环境、空间布局、独特品质、城市文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济南地

    紫雨洋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城市发展研究的论文

    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都城,自金代营建中都于此,经元、明、清三朝北京已经有八百多年的都城史了。八百多年中北京城不但有着自己的城市风貌和社会文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城

    honeybackkom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文化融合发展研究论文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协调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卷烟销售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烟草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的利税目标和销售指标,急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而烟

    阿菈VinU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