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轻舞
云南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摘要〕从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镇)发展的角度,对云南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和城市(镇)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扩大云南边境城市(镇)发展的基本途径。〔关键词〕边境贸易;边境城市(镇);口岸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简称“10+1”协议)后,云南的经济地位从原来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上升到中国与东盟对外开放的前沿。云南边境地区也从原来处于全国经济的末梢变为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开展自由贸易的结合部。本文探讨在这一新格局下,云南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的关系。一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的关系1·边境贸易对边境城市(镇)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接壤,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双边航空对接、陆路相连、水路相通,共有8个边境州市的26个边境县市与3个邻国的6个省(邦)32个县(市、镇)接壤相连,有着特殊的地缘、亲缘关系。目前国家在这些区域共设有11个一类(国家级)口岸(其中有8个陆路口岸, 1个空运口岸, 2个水运口岸); 8个二类(省级)口岸和90多个边民互市通道、100多个边民互市点。口岸、通道涉及到的城市(镇)有20多个。由于历史、社会、政治因素的长期影响,云南边境地区的城市建设滞后,城市化总体水平低。云南8个边境州市除西双版纳州外,城市化水平均低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全国水平,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城市经济最不发达的区域(见表1)。由表1可见,作为区域内部边境地区经济中心的8个一类陆路口岸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边境贸易发展历史长,贸易流量大的口岸城市,城市化水平高,如河口县、瑞丽市、腾冲县、孟腊县的城市化水平都超过30%以上,而边境贸易发展起步晚,口岸升级慢,贸易流量较小的口岸城市,城市化水平低,例如红河州一类口岸城市的金平县、麻栗坡县,因边贸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于河口县30多个百分点(见表2)。2·边境贸易对边境城市(镇)产业结构的影响边境城市(镇)的崛起、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边境贸易的带动。与传统的用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的道路不同,边境城市(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城市(镇)的产业发展具有典型的贸易促动特征。云南与周边国家因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贸易互补性强,交流频繁。随着双方商品交易量的逐年增加,当地物流、交通运输、宾馆、饭店、修理、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渐渐发展起来。河口、瑞丽、畹町、腾冲、景洪等口岸城市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聚集了众多商贩、商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中低档商品市场和物流中心,通过划地兴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仓库和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城市(镇)也有了一些加工工业进驻。如腾冲、瑞丽的玉石加工、贸易在国外都享有一定的声益。云南边境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品结构历来单一,除粮食外,主要种植甘庶、茶叶、橡胶、咖啡,技术含量低,加工落后,主要以初级产品形式参与国内、国际交易。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和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农业种植、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相反,边境贸易形式多,投资小,见效快,经济回报高。参与边贸相关行业带来的高收入与农业生产的低收入形成了强烈反差,给第一产业向城市(镇)第三产业转移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口岸城市(镇)聚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很多农民、国营农场的下岗职工丢下锄头,从边民互市小额贸易、易货贸易起家,不断积累发展壮大,开办公司,成立企业,开展边贸和大贸经营,逐渐成为支撑当地私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绝大多数口岸城市(镇)的三次产业结构早已打破一、二、三次产业传统排序而形成三、二、一的排序。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近两年来边境城市(镇)对外贸易的发展还通过贸、工、农一体化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加工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在对外贸易特别是边境贸易的带动下,蔬菜、温带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出口的生产、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潜力,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3·边境贸易的极化作用边境贸易长期以来是边境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边境贸易的飞快发展使众多国内外客商聚集边境口岸城市(镇),给边境城市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2003年通过一类口岸出入境的人员有830·7万人次,进出口货物268·4万吨,货值9·12亿美元。同期从二类口岸出入境的人员有463·13万人次,货物16·51万吨,货值2·37亿美元。2004年,云南对缅甸、越南、老挝的边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1至11月,对缅甸边贸进出口总额为3·4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对越南边贸进出口总额为8915万美元,同比增长19·4%;对老挝边贸进出口总额1379万美元,同比增长25·1%。8个边境州市有6个州市的边贸进出口呈两位数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边境贸易的发展扩大了边境城市(镇)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聚集规模,给边境城市(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二边境城市(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中国与东盟的缅甸、泰国等7个国家都是WTO的成员国,WTO的有关规定对边境贸易有例外安排,即边境贸易所享受的各项优惠待遇不受WTO的有关规定限制。在不违背WTO贸易规则的前提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市场开放程度上比WTO更进一步。例如,大幅度的关税减免和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给云南开展同接壤国家地区的边境贸易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以及泛亚铁路、昆曼公路的开工建设,云南的国际大通道战略全面展开,云南边境地区通过口岸与缅甸、越南、老挝开展边境贸易和一般贸易,同其它东盟国家发展过境贸易,并与东亚、非洲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将为边境城市(镇)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2·挑战———边境城市(镇)口岸出入通道建设严重滞后。当前,制约边境城市(镇)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出入通道建设滞后这一瓶颈。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边境城市(镇)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供水、供电、邮电通讯等市政公共设施逐步齐备,城市道路得以拓宽、修缮,城市绿化、美化质量逐渐提高。但是城市(镇)的出入道路建设缓慢难以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使得出入口岸的车辆、人员由于道路等级低无法用大型货车进行运输,出入境物资只能采取小批量运输。这造成了停留时间长,耽误交货期,通行成本高的后果。特别在雨季,出入交通的严重阻塞使众多国内外客商叫苦不迭。国际市场风云变换,因交货不及时,交通成本超支导致商家血本无归的情况也有发生。出入通道交通的制约,使得众多客商望着本该便捷的最近通道却步,向省外寻求其它通行渠道。受国家投资体制的制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边境城市(镇)的出入通道建设缺乏资金支持,发展滞后。云南边境地区各口岸间的连接道路多为塘石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没有一条真正的沿边公路。口岸间的联系往来大多采取绕道或改道通行,甚至出现向外国借道通行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各大口岸间的便利来往。云南边境城市(镇)的各类口岸、通道相互之间的交往本来很频繁,若有便畅通行的沿边公路存在,云南边境城市(镇)口岸的竞争力将大为增强。边境城市(镇)的其他优势也会得到更好地发挥。———口岸建设发展落后于周边省份。目前,云南边境口岸的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口岸的通关费用高和不合理限制条件多,以及不齐全的口岸基础设施使口岸整体综合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云南的某些口岸甚至是国家一类口岸连基本的联检楼、货场、仓库、金融服务机构都还没有配备齐全。而相邻的广西在这方面的城市建设步伐要快于云南。由于云南边境口岸交易成本过高,商家只得舍近求远,绕道广西口岸出入境。如果云南边境口岸不尽快克服自身劣势,加快建设速度,城市(镇)发展速度将慢于其它同类城市(镇)水平。———与周边国家对接口岸建设不协调。云南边境城市(镇)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也面临周边国家口岸城市的竞争。与我国口岸对接的一些邻国口岸所处的城市非常注重自身建设,发展口岸经济的建设步伐快于云南。他们积极兴修公路,提高公路等级,规划建设仓库、货场、宾馆、饭店,发展旅游业、娱乐业、商贸业,用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优惠的政策措施招商引资,以提高口岸吸引力。并增加旅游者在口岸城市的消费额、消费天数和吸引外国客商到该地投资设厂,发展加工贸易等其它产业活动。例如,越南采取了一系列对边境地区发展口岸经济的扶持政策,甚至动用总理资金兴建了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规划统一、管理规范、政策宽松的边境口岸,其招商引资的能力有大于我方与之对接口岸之势。这对于云南边境地区城市(镇)长远的综合发展是较不利的。云南只有抢先一步在边境口岸建立健全服务设施、服务网络,才能促进双方市场与产业、资源的整合和合作,才能形成中国与东盟更深入的经济交融。———边贸企业缺乏竞争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有赖城市经济动力———城市主导产业的发展。边贸企业是边境贸易的主体。边贸企业的经济实力、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强弱与否,关系对外贸易发展的全局,关系边境城市的持续发展。云南目前800户边贸企业大部分为民营的贸易流通企业,小部分为加工贸易企业,总体实力弱,人才缺乏,组织化、集团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与此同时,政府的扶持“门槛”过高,扶持范围窄,让很多边贸企业可望而不可及。并且国家对边境贸易的政策较多变,边贸市场常随之动荡。银行也对边贸企业的贷款意愿提出更多的苛刻条件,甚至认为边贸企业只能小打小闹,难成气候,把招商引资、放贷的兴趣放在大贸和工业生产上。这种不太宽松的发展环境让众多边贸企业观望思想严重,只能处于小规模、浅层次,低水平发展的阶段,难以做大做强。同时,政府也有一种担忧,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边境贸易的优惠生存条件会消失,从而降低了对边境贸易及边贸企业的扶持力度。根据杜森伯利和诺思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区域输出基础模型和后来输出基础理论的发展,我们知道城市(镇)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在内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城市经济的增长和扩张主要由基础部门———输出部门通过乘数作用实现。云南边境地区多为山区,粮食生产难以达到自给自足,得靠区外输入一部分来满足需求,经济作物生产、加工仅属一般专门化产业,加之云南工业生产极不发达,技术力量薄弱,如果盲目上马发展周边落后国家所需的中低档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工业消费品生产,只会构成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违背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发展战略,也不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分工要求。所以当前云南边境城市(镇)能够参与国际、国内专业化分工的,主要就是因开放口岸活跃起来的边贸行业。有了边贸行业的发展才能有相关产业的发展,才能有贸工农一体化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三边境城市(镇)扩大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今后边境城市(镇)需加快建设发展的几个方面。———走贸易促动型城市产业发展的新路,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一市场的建设,增强边境城市(镇)经济实力。边境城市(镇)产业布局应结合口岸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一方面,不盲目上马国内其它区域已具规模和发展优势的工业生产,而依据东盟市场需求,积极吸引、联系国内其它区域的工业企业参与出口贸易,用贸易之长补自身工业之短,通过繁荣口岸贸易促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依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温带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增强第一产业的输出能力和第二产业的增值能力,实现边境地区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认真研究国内市场需求,根据自身接近东盟的优势,快速、高效地开展进口贸易并在某些原材料进口的基础上发展加工工业,服务国内市场。这样一手向内一手向外使自己真正参与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一市场的建设中,谋划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强边境城市(镇)出入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边境城市(镇)在国际大通道中的重要节点作用。边境城市(镇)应在国家扶持建设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大通道的背景下,积极争取国内外对出入口岸所在地的县乡(镇)公路的投资改造以及沿边公路的建设,克服交通瓶颈,为沿边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打下物质基础。———边境城市(镇)应以口岸连点串线带面,实现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云南边境地区属典型的山区,平地少坝子小,边境城市(镇)的城市用地扩张空间有限,开发难度大、成本高,不可能仅靠某一或某几个边境口岸的有限发展就能使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产生。因此只有各口岸城市(镇)加强彼此间的经济联系,通过沿边地区密集的口岸交往、沟通实现规模扩张,并带动边境城市(镇)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构建边境城市(镇)更快发展的软环境。各级政府在边境城市(镇)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能否充分认识并发挥其相应职能是边境城市(镇)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中央政府应对《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的内容做进一步的细化和具体的部署安排,加强和东盟国家的谈判与磋商,加大对云南边境地区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应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下充分考虑边境城市(镇)发展优劣势,辅助中央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对边境城市(镇)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定位作出科学的安排和规划。参考文献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 20032贺圣达,王学鸿,宫占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3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94王燕祥,张丽君.西部边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与口水长流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1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英文) 郭倩倩 山西财经大学 商品与质量 2010-10-15 1412 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差异 张彩霞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1-15 1 8623 从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奥运菜单的翻译方法 郁青青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期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25 1 2304 民族文化心理与饮食习俗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滕延江; 王勇 烟台师范学院; 潍坊学院 山东烟台; 山东潍坊 【期刊】潍坊学院学报 2005-10-25 5 8645 由“佛跳墙”和肯德基炸鸡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李凤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期刊】消费导刊 2009-06-23 3146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陈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期刊】职业圈 2007-10-15 1 10897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蔡华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外语系 湖南 长沙 【期刊】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15 3 23398 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陈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8-05 0 9739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李晓红; 马陶然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4-15 41410 从中西饮食看文化多样性 任杰慧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期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9-30 1131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 袁晓红; 唐丽霞 长春师范学院;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期刊】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15 3 111512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张仰媚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期刊】民营科技 2009-03-20 1 7321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张亚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期刊】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4-05 1 275014 浅谈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别 王长友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期刊】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8-20 1 65415 中式菜单的英译 邢海芳; 刘洪泉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 【期刊】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25 0 13116 对中国餐饮业发展情况的分析 雷锬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期刊】经济师 2010-04-05 38517 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 陈天然 【会议】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7-12-01 0 10118 中西菜肴命名对比及中式菜肴英译方法探究 卢巧丹; 卢燕飞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期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15 0 24719 中西餐服务之比较 郭剑英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期刊】中国烹饪研究 1998-08-15 0 207
密果儿小雨
北宋神宗朝西北军需补给研究战争影响下的社会信息控制与边疆安全建设单一窗口式的通关模式思考用户型独立光伏发电照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河湟地区开发史研究桥头堡战略下提升云南经济开放度对策研究公安边防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研究基于龙芯HS3210电力巡检仪研制金代招讨司研究明代山西都司研究北宋北方淤田若干问题初步研究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执法不足、原因及对策研究环境影响下的传统农田水利的开发研究明洪武永乐时期对河西地区的经营余子俊及其在延绥镇边防中的作用俄罗斯海上执法主体的设置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刘大夏研究明代浙江海防建置研究少数民族对民族政策的认同感研究基于Struts技术的案件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清代海南建置制度考清初中俄东北边事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研究辽朝东京海事问题研究一种新型风力发电一体机的设计与研究试论深圳南头古城遗址的保护汽车炸弹爆炸冲击波在城市街道传播规律研究论南宋儒臣曹彦约新疆兵地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研究论宋代赊买卖契约制度中晚唐边塞行旅诗研究周恩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和外交贡献部队在线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明代洮州卫研究我国边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明蒙互市贸易述论论我国不准外国人入境制度的完善提升广州边检服务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内陆边防出入境管理问题研究魏晋南北朝晋语研究独立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双向直直变换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成都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我国边防执法体制弊端及改革研究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出入境旅客自助查验系统设计某超高层续建工程施工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研究应急指挥网络系统中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机制研究基于TD-SCDMA无线固定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民警轮岗交流研究
论文书籍参考文献格式有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 标准: 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
边防指挥毕业论文,好的范文谁都不愿意拿出来,网上一大堆的都是。。。哎,我写的是边防指挥自动化建设设想,是志文网帮我写的,边防指挥的参考资料也有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
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引用的是诗句,一般应当注明。“间接引用”是引用原诗句的意思,则可注明或不注明。但重要的论文,通常也以注明为好。
民间美术论文提纲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