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晨yuchen
谈谈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广东广播资料4辑,1957年。雷州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华南师院院刊,1960年。防城至高雪隘间地形考察报告,华南师院院刊。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区区划问题(与曾昭璇),华南师院学报,1960年5期。对雷州半岛地貌类型划分问题的意见(与张杰人),1961年地貌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4年。论自然区划中等级单位的若干问题(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1962年自然区划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4年。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方法问题(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华南师院科学研究论文集,1964年。十万大山自然地理(与曾昭璇),广东师院(原华南师院)学报,1974年1期。我国的南海诸岛,广东师院学报,1975年1期。我国古代的航海天文(与李竞、李启斌等),北京天文台台刊,1997年;华南师院学报,1978年1期。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地理学报,1980年1期。我国民间的航天文,天津航海,1981年3期。我国古籍记载和民间导航星名考释,华南师院学报,1982年2期。西沙、南沙群岛地貌与琼人俗名,热带地貌,1982年1期。我国古代航海天文资料辑录(与李竞、李启斌、吴钟琤、王祚奇等),科技史文集(10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漫话春夏秋冬,中学生之友,1983年3月。南极和北极,中学生之友,1983年9月。南海诸岛古地名初探,岭南文史,1984年3月。南海诸岛,百科知识,1989年3月。日本近海的海流,地理译极,1984年1期。日本的六季天气,地理知识,1984年11期。黑潮,对马暖流和亲潮,天津航海,1984年2期。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考,华南师大学报,1985年2期。南国师资大熔炉,地理知识,1986年12月。日本的主要气象灾害,天津航海,1986年。过洋牵星图(与李启斌、李竞),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从历史文献看中国热带地区范围(与曾昭璇),热带地理,1991年3期。盲年不宣结婚吗(与林创家),澳门日报,1990年2月11日。地球的左邻和右舍,澳门日报,1991年4月30日。地球概论课程奠基人——怀念金祖孟教授,金祖孟教授学术思想及生平,华东师大,1991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40年,华南师大地理系科研成果总览,华南师大学报杂志社,1991年10月。中国古代对南沙群岛的命名,南沙群岛历史地理研究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台湾自然地理》序,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年。《曾昭璇传略》序,中华文化研究会,1993年。广东省地理研究简史,历史自然地理研究,1994年1辑;广东省·地理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国古代航海天文发展阶段,贵州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地理科学,1994年1期。《世界环境问题》序,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THE NOMENCL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IN ANCIENT CHINA,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1995年1期。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陕西师大学报,1995年增刊。《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中采用渔民习用地名意义,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华南师大学报杂志社,1996年2辑。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南海诸岛地名论稿,科学出版社,1996年。《城市生态环境学》序,科学出版社,1996年。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琼人俗名,中国地名,1996年4期。《南沙群岛自然地理》述评,热带地理,1997年1期。兼容并蓄,拓展科学(与曾昭璇、徐君亮),热带地理,1998年1期。《人类环境学》序,科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澳门日报,1998年2月15日;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广东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北回归线与广西资源优势》序,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台湾嘉义北回归线标志,中学地理参考,1999年3月。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与郑宗清),天文爱好者,1999年3期。台湾花莲的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学,1999年6期;澳门《华侨报》,1999年6月2日。广东省北回归线标志兴建的历史回顾,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顾录,学苑出版社,1999年。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育,2002年2期。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学,2002年10月。广东北回归线标志纪念封(与黄就顺)澳门日报,2002年6月23日。厄瓜多尔的赤道标志,澳门教育,2002年3期;地理教学,2002年11月。厄瓜多尔的基多赤道纪念碑,天文爱好者,2003年3月。广东地理界对北回归线标志兴建和研究的贡献,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广东高校的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广东,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澳门自然环境的考察和研究(与卓正大),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华南师大地理系地名学研究大事记(与张加恭),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碧海丹心赴永兴(与吴郁文),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热带地理,2005年2期。记载郑和下西洋使用牵星术的海图(与李竞、李启斌),地理科学,2005年6期。《郑和航海图》中的导航星名考释,经济地理,2005年增刊。纪念广州北回归线标志落成20周年,天文爱好者,2006年8期;《澳门日报》,2006年7月2日。勤奋耕耘,善于创新,成就显著——缅怀曾昭璇教授,热带地理,2008年3期。搞好课堂讲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热带地貌,2008年2期。嘉义北回归线标志100周年,中国国家天文,2008年10月。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土地名依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4期。纪念广东省建成北回归线标志25周年,热带地理,2011年5期。
世界前八强吃货
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间发生水灾387次,天津被淹70多次。从1907年至1948年的四十二年间,天津被淹7次,市区遭洪水侵袭3次。以1801年的洪水为最大,淹没天津旧城墙26级砖块,水深约。1890年永定河决口,天津市也遭洪水袭击。1917年9月,天津市区被洪水浸泡两个月之久,水深1m,街道行船。 1939年汛期,暴雨积水,津城部分地区顿成泽国。7月诸河水系陡涨,侵占天津两年的日寇及伪政权,不顾沦陷区中国人民死活,不但不采取防汛抗洪措施,反而于8月7日炸开南运河杨柳青附近的码头、桑园两处大堤,洪水便向津城西南洼地狂奔,到10日大水已把整个天津市区包围。20日,海光寺西南墙子河决口,洪水由南门外灌入市区,市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淹70余天,市区78%地区被淹,郊县的9/10被洪水所劫,受灾人口达15万户、80万人,水深1-2m,万多户房屋倒塌。中原公司一楼被水淹,敌伪“华北建设总署”在这里临街的建筑物墙上,镶上“天津水灾高度永久纪念”的标志,一直保留至今。日本侵略者乘水泛船巡视街头。八里台一带的高台地上,筑起成片新搭的窝棚,有的灾民卖儿卖女维持生活。这次水灾损失折合小米25亿kg以上。水灾过后,瘟疫猖獗,许多人家没死于水灾,却接连死于霍乱。由河北省逃到天津的难民有5万余人。1963年8月上旬,华北地区出现大陆创记录的特大暴雨、南子牙河、大清河、滏阳河暴雨中心降雨量达2050mm,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达5560kmz。海河各支流越过京广铁路的洪峰流量达78000m’/s,而海河干流的泄洪能力仅为1300m’/s,连同其它河道也不超过4600m’/s,造成大水灾,使天津市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央部署下,河北省积极组织抗洪,天津市动员了近100万人参加防汛斗争。在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并打开了津浦铁路25孔桥泄洪,利用团泊洼滞洪,扩大入海等措施,扩大了泄洪入海通道,确保了天津市区的安全。但洪水在海河流域造成了6145万亩农田受灾,粮食减产30多亿kg,棉花减产250万担,房屋倒塌1450万间,铁路被冲毁75km,损失总额达60亿元,接近天津市全年生产总值的一半。1985年8月2日下午,新港码头遭强海潮袭击,潮水漫过新港船闸桥面,直泻闸内。潮水通过下水道倒灌,码头上部分货物被淹。平均水深,最深处达。1985年8月19日适逢大潮,加之台风影响,最高潮位达,塘沽沿海及海河口一带水深,受害面积。初步统计结果,国家和人民财产损失达5620万元。大潮过后,为加固加高防潮堤,又耗资700余万元。1988年7月7日10-17时,全市平均降雨,由于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超过了排水管道的承受能力,造成市区25处积水,最深。全市原有漏房和严重漏雨及危房21392间,7日大雨后,又发现了漏房8930间。7月21日6-22时,市区降雨120mm,海河水位上涨,造成市内低洼地区出现51处积水片,使参加保险的50多个企业和近百户居民家庭财产被积水浸泡,损失50万元。1989年6月8日凌晨一场大雨,使河北区新开路地道积水1m多深,过往该地道的行人车辆被迫绕行铁路沈庄子道口,使其从6至17时处于拥挤堵塞状态。1991年9月1日傍晚,突降大到暴雨,塘沽区大沽影院附近地势低洼,积水左右。
问题一:在天津师范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师大是一个正规且保守的学校 ・放假及开学时间 很多人吐槽 虽然我们开学早,但是我们放假晚啊 事实上
地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一门科学,我整理了地理科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地理科学论文题目 一、地理科学的系统地理研究课题:
《地理教学》志在引领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份地理教育类刊物,它必须和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与中学地理教师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期刊栏目有地学
好发。根据查天津大学官网显示,从学术角度来看,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是一本比较好的学术期刊,发表在该期刊上的论文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天津大
(中文版编委会)主 编: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副主编:郑 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