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6

美丽的大蒜君
首页 > 学术论文 > 诗词审美意蕴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华科办公

已采纳

现代诗歌鉴赏论文现代诗歌鉴赏五步的浅议相对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然而,我们也相信,百仞之山,取之有道,凡事都应有其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中,笔者拟就现代诗歌教学的做法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我以为,现代诗歌教学应走好以下“五步”。第一步,以相关背景为依据,把握解读诗歌的切入点初中教材中所选编的现代诗歌大都是篇章不长,文词明白,学生比较容易看得懂,正因为这样而往往就容易只读到它的表层,而忽略它内涵的一些东西。要让学生能够解读诗歌的内涵,就必不可以少地对作品背景的了解——这是能否正确解读诗歌思想的关键。藏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优秀的现代短诗,诗中的对比是浅显易见的,诗中相对的两种人也是浅显易懂的,但对诗中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实质如果没有一定的“已知”来作为教学铺垫,就不是那么容易把握了。所以,课前就务必先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关于鲁迅的一些情况,诸如其生平经历、作品解读、世人评价等等。于课间,尚未读文,即可集中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激发起学生对鲁迅精神的景仰。有了这个情感铺垫,教师辅之讲述作者创作此诗文的背景,教学这首诗歌就有个良好的开端了,学生对了解诗中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对人生的目标、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纪念鲁迅的意义就有了很好的依据。同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虽然充满浪漫色彩,但如果没有对中国“五四”过后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的了解,没有对郭沫若当时极大的愤怒、苦闷与感伤的了解,学生就很可能只读到诗中表层的美丽而很难从诗中解读出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对理想世界向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有关背景作铺垫,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诗歌中形象及思想的把握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这只是个开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头戏还在于诗文的品读过程。( 文章阅读网: )第二步,以诵读为依托,欣赏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炼、形象、富有音乐美。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歌句式均匀整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指导诵读时,非但要学生读准字音节奏,且要吐字清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作者用音乐般的语言表达的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唱”出来。虽是此,由于每个学生的审美角度与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诗歌诵读就应允许个人对其节奏与韵律有不同的理解,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来诵读,而不可“框”在一个规定的架子里遭受折腾,造就矫揉造作的“异口同声”和“整齐”,有折人性。贺敬之《回延安》中“杜甫川唱来/柳林铺子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肚子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其中的激动、喜悦,任由学生读得激昂强烈、一泻千里;《桂林山水歌》中“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环洞,宝珠久等/叩门声……”这仿佛道不尽的沧桑历史和漫长历史中的感慨,任由学生读得低沉舒缓,犹如山间潺潺溪流……诵读是赏析诗歌的重要依托,是诗歌意境解读的物质条件。《乡愁》中,那承载着诗人小时候依恋母亲安慰的“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相思和依偎的一张“窄窄的船票”、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相见的一抔黄土,和象征着中华古老民族深深伤痕的“浅浅的海湾”,以及“这头”与“那头”沉重的分离,都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有了这个基础上,再将学生引向诗歌的赏析。第三步,以情感为主线,体会诗歌深层的意蕴可以这么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作者的感情体现在诗歌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还以余光中《乡愁》为例:那“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那“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往来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那一抔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灵将归往何处?……诗人的这些浓烈的情感,无不在诗中的“斜、“窄”、“矮”、“浅”之间得到反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从字里行间凸现的跌宕的情感波澜,体味诗词深层的意蕴。要指出的是,诗歌既是“言志”、“言情”的载体,其语言内涵必是丰富复杂的,所谓“诗无达诂”,那么在解读其中的“志”与“情”就应允许我们在“体情”上有主观的见地。清代的王夫之就说过:“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现代诗歌教学的鉴赏品味应建立在学生自我思考的基础上,使“诗人心中之诗”最终成为“我心中之诗”。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开头这样写道: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诗中“神”、“仙”、“情”、“梦”等字眼神姿仙态,如情似梦,迷离奇妙,妙不可言。神仙谁都没有见过,但云雾中影影绰绰出现的仙女形象,唤起了人们那种捉摸不定的美感,而情和梦也是不确定的,在教学中就需要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和想象,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审美眼光来理解“神”、“仙”、“情”、“梦”。同样,在《乡愁》赏析中学生对诗人情感还会有怎样的体验,教师都应抓住学生瞬间的灵光,捕捉学生动情的联想与想象以达到教学目的。第四步,放飞思维的翅膀,品位诗歌的意境所谓“有意无境不成诗”。“境”即形象,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即是壮阔、豪迈之意境。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品味出作品的诗美,从而切切实实培养起他们的艺术鉴赏力。现代诗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境”呢?最直接的做法是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就比如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雪》时,辅之展现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图景,假定词人立于皑皑高原的一个至高点上,放眼四周、所见所想,由此品味出词人在“望”所包含上、下、内、外的空间里,和“惜”所包含秦、汉、唐、宋的时间里,所表现出来的一代伟人的气魄、胸怀和人格魅力。其次,从品味诗词语言入手,引导学生一点点地感悟到诗歌意韵之美,也是教学中能避免架空赏析的一个好方法。如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引导学生紧扣诗人提取的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品味那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使学生在心中产生对诗人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强烈的共鸣,感受作者那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诗歌品赏过程是需要思维的,而思维是允许开放性的、有个性的。但须注意,开放式的解读不等于随意的解读,而是切近原意的解读,所以应尽量减少曲解原意的误读。比如上文所述应把握其相关背景来解读便是避免曲解的关键依据。解读诗歌不可丧失标准任意而为,而是对于一些具有丰富复杂内涵的诗歌作“可能的”多重解释,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最符合原意的解读,而不是远离或僵化地就诗论诗。读诗、品文只是在“学”的层面上,而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让学生能用语言表达生活。现代诗歌的教学亦应本着这个根本,由学至用。第五步,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应该说,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对现代诗歌的创作练习上是重视不足的,许多中考作文要求就有明显的限制——“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在考试这指挥棒指引下,教师极少鼓励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生活,甚至是扼杀,不让写。初中阶段学生尝试诗歌的写作是可行的。首先,从理论上讲,应该鼓励我们的学生们“诗意”地生活着,对人间、社会、世界、生活的关怀怀有美好的愿望,让学生们懂得:我们的情感生活,是在生活中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昧,走向高雅、精致、聪慧的生活;其二,现代诗歌在文字理解的难度并不大,进入诗歌的状态也不是很困难,学生在大量的朗读,声情并茂的反复朗诵后,是很容易走进创作的氛围与诗意之中的;其三,引导学生尝试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体味生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抓住一些富有特征和富有意味的物象,构成美妙的图画,加以滋润灌注激-情,来表达出自己对某一事物某一事情某一对象的理解与情感。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外延应和生活的内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去感知生活、表现生活,哪怕是悲哀、无奈和叹息。从简单的地方开始,教师要去掉畏难情绪,大胆指导学生去尝试,自己带头去即兴写诗。开始,只要冲破思想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把自己想出来的很美的句子写出来,哪怕只有一句,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再要求依据音律节奏分行排列,最后才提出适当考虑双句或小节末的字的大致押韵的问题。

352 评论

平亮装潢小余

小学语文古诗词对审美水平和语文写作能力的影响论文

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涉及到很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内在美进行充分地挖掘, 激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让学生对古诗词的优美意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其精炼的语言进行品味, 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语文写作能力, 使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能实现美育教育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审美体验;

古诗词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古诗词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审美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大多是对壮丽山河、优美自然风光等的描绘, 传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所以, 有必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体验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一、领略古诗词语言的韵律美

在进行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 以此来提高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诵读的时候, 能积累和沉淀更多的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写作方法具有自身的特征, 诵读的时候郎朗上口。因此,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将诵读看作是教学的重要措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仅要认准字音, 还需要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美的韵味, 语句有较强的节奏感, 语言变化有着高低、缓急和快慢的特点, 进而能形成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字句进行品味, 对语言的音乐没进行切实感受, 在诵读的过程中, 要做到以声传情, 让学生能通过诵读, 感受到诗词的无穷魅力, 进而激发学生的联想。

比如, 在进行《春晓》这一首诗歌的学习是,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进行反复的诵读, 对诗句中蕴含的音乐美能有真实的感受, 对诗词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进行体会。在学生对这首诗有一定的熟悉之后, 结合教师对诗歌大意的讲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雨打落花瓣, 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 让学生能对诗歌的'语言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领悟古诗词内涵

古人用词的考究以及精准常常令人惊叹, 古典文学的凝练与精练让后人为之称赞。古诗词中的一句话, 就如一篇已经优美的散文, 每句古诗都能描绘出一副精美的画面。所以,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应该对古诗词的画面感进行充分的利用, 通过这些画面感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 在进行《小池》这首诗的学习是, 杨万里重点描写了泉眼、小河、树荫以及蜻蜓等小池中的景物, 在描写这些景物的时候, 其语言往往是清新活泼的, 为人们呈现出一副温馨、美妙且在静谧中透露出生机的小池图。针对这样一类画面感极强的诗歌,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画面进行揣摩, 对古诗词的画面美进行体会。当学生对诗词中的基础知识都有所掌握之后,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能对诗歌中的画面有更加直观的影响, 方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时, 教师就应该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音配画的教学方法, 将诗词中所描写的内容以及画面完全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能对诗词内涵有全面的领悟。

三、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

文学作品中的美主要体现在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中, 作者对文字所赋予的美感也是文学美的关键构成部分。作者采用以景喻人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进行诗词创作, 语言充满了美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应该让学生对诗词中的美进行体会。古诗词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美, 是最能打动读者, 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获得对美的感受, 心灵也会受到震撼, 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且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

比如, 《春望》这首诗词, 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真挚的感情, 在诗词的开头就将对山河破碎的现实进行了描写, 这是诗人对亡国之痛的表现, 眼前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的国土, 让作者用“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一腔爱国之情。教师需要通过对诗人生活背景以及自身遭遇等的介绍, 引导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体会, 让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更好的把握。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有着优美的文辞, 语文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古诗词教学, 利用古诗词资源来引导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美进行感受、欣赏以及创作对古诗词的语言文字魅力进行体验, 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 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 2014, (06) :68-70.

[2]朱雅萍。营造审美心境, 提升古诗词教学实效[J].教学月刊, 2016, (07) :74-76.

194 评论

相关问答

  • 诗词审美意蕴研究论文

    现代诗歌鉴赏论文现代诗歌鉴赏五步的浅议相对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然而,我们

    美丽的大蒜君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论文摘要

    落花之下的独立人 ——从宋词中的落花意象浅析宋代文人的命运观 【关键词】 落花 命运偶然性 文人的个人际遇 家国忧患意识 【内容摘要】宋词中的意象浩如烟海,本文

    冰比冰水冰102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古代诗词研究论文

    诗歌赏析文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可爱滴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研究论文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生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可以说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

    爱啃狼的木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古诗词教学与美学研究论文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绝代双椒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