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玖零
甘肃日报 李维洲和他的手法复位 本报记者宜秀萍 俗话说:病人腰痛,医生头痛。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病”常见多发,轻则令人寝食难安,重则令人痛不欲生,中医的按摩、牵引、针灸,西医的平躺、封闭、手术往往都难尽人意,于是成了令医生头痛的病。而永靖县妇幼保健站站长李维洲面对这种病,却一点也不头痛,他有一手专治腰颈肩及软组织疼痛的“绝活儿”。 20多年来,他就凭着一双手,为两万多人解除了病痛,临床治愈好转率达96%以上。 不少病人来时需人背担架扛,经他的妙手“点拨”,短则三五天,长则八九天,便可行走自如。 李维洲的绝活———手法复位说来并不神奇,其基本原理———杠杆原理更是人人皆知。他认为,绝大多数颈腰椎疼痛都是由于脊椎错位引起棘突偏斜损害了周围的韧带及肌肉组织,造成肌肉水肿、充血、粘连、硬化,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压迫神经血管而造成的,因此,只要通过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拨正偏歪棘突,使椎体关节得以恢复正常的位置,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解除关节囊、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疼痛自然就会减轻乃至消除。原理简单,设备就更简单了,在李维洲的治疗室内,只有一高一低两张凳子和一张床,都是给病人准备的。治疗时,颈肩痛的患者坐低凳子,腰腿痛的患者坐高凳子,严重的就趴在床上。不用拍片、不用透视,李维洲伸手一摸便能准确说出患者损伤部位及受伤机理。李昌菊是刘家峡镇上一个小饭馆的老板娘,两年前不慎从梯子上滑下来,造成尾骨、椎间盘突出,在县医院平躺了一个月,回家后又在床上躺了三个月,中药、西药、针灸、按摩,能试的办法都试过来了,也仅仅能下地走路,但手脚麻木,连一壶水都提不动。后经人介绍,她找到了李维洲。看到李维洲既不问病情,也不要求拍片子检查,只是用手摸,她心里颇有些不服气:“如果用手就能摸出来,要医院的仪器干嘛!”没想到,李维洲用大拇指沿着她的脊椎仅捋了一遍,就指出了她疼痛及错位的位置,与当时她在县医院拍片检查的结果一模一样,连着治疗7天,再加上几付中药,折磨李昌菊达一年之久的病痛竟神奇地消失了,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现在就跟以前一样,啥活儿都能干了!”“这本书就是我的启蒙老师”,说起这手绝活的源头,李维洲拿出一本书页已泛黄的书———《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1977年,李维洲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到永靖县陈井乡卫生院工作。他无意中看到了这本当时刚出版的书,发现其中提到的各类颈肩腰腿痛在农村极为常见,治疗手法也简单易学,于是如获至宝,买回来细细研读,并尝试着为农民治病。李维洲没想到,书上教的方法还真管用,几年时间,治疗像落枕、扭伤这类常见的小伤、小痛,他已经不在话下了。但对于严重的颈椎、腰椎疾病,书中提到的复位方法他却怎么也琢磨不透。 1982年,李维洲决定自费上北京拜师学艺。几番周折,他找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当时在空军某部医院工作的冯天有。在冯天有的悉心指点下,短短10天时间,李维洲掌握了手法复位的要点。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掌握了要点还远远不够,手法复位靠的是手上的功夫,要反复地练才能找到感觉。从北京回来后,李维洲开始将这一手法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他对照人体解剖图,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熟悉了人体的每一块肌肉组织。同时,他还将每一个病例记录下来,追踪观察临床疗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治疗手法。李维洲的病人里很多是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由于囊中羞涩,很多农民有了病都硬撑着,实在撑不住了才走进医院,而这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李维洲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对患者来说最为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按摩+醋敷。不用仪器检查、不用西药治疗,在必要时,配合几付中药或中成药,这样下来,患者最多花费300多元就可痊愈,少的仅需20多元就能看好病。 从乡卫生院的大夫到县妇幼保健站站长,李维洲从医20多年来,手到病除这手绝活儿使他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慕名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无论政府高官,还是山区农民,李维洲都一视同仁,“态度好、有本事”,经他治愈的患者都会这么由衷赞叹。 结合临床实践,李维洲不断归纳总结。近年来,他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推拿治疗梨状肌损伤330例》一文在国际医药学术成果交流评选中荣获金奖,2002年,《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病630例疗效观察与分析》一文在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交流评选活动中获国际优秀论文奖。
永远幸福66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1
最近读了有关讲解《黄帝内经》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它不象西医书籍那样去讲解生理病理的专业知识,它只是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我们认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诉我们什么是坏的生活习性,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不生病,怎么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我深切地感到,《黄帝内经》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是一本让你增长智慧的书,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反反复复去读的好书。
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笔财富,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灵,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透支快乐,还有人以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钱就有了一切,许多人都为追求这些东西而对健康在所不惜。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黄帝内经》 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长寿,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只有健康快乐,才是一个完满的人生。你每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你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养生,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黄帝内经》是我国的国学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通过这部古老经典的学习,我们能够洞察生命规律,从根本上把握健康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有关健康养生的论述比比皆是。
养生之道
其实,养生并不难,养生无处不在,养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生就是养护我们的生命,保养我们的心灵。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到一点,就做到一点,长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伤害的身体能够慢慢得到修复。只要你认识自己,能够“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黄帝内经》,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也使我悟到 “ 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 的智慧。《黄帝内经 》 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我觉得《黄帝内经 》 可以用三个 " 第一 " 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 》 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 》 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 》 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 》 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这就是《黄帝内经 》 非常重要的思想 ---" 治未病 " 。
《黄帝内经 》 中说 :"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 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来得多么彻底 ! 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 》 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 》 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 " 经 " 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 》 ,第二部是《道德经 》 ,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 》 。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黄帝内经 》还有很多的观点是非常经典和重要的,比如藏象学说、精、气、神、经脉等等,虽然我的知识水平还没有到达研究《黄帝内经 》 的高度,但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我怎样在生活和工作中调节情志、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有很大帮助。
人体的各机体内部的各脏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也是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脏腑的各项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认识一下:
1.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
2.机体与环境的统一。《黄帝内经》 明确提出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这说明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性。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古代医学家总结出内脏生理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又如 “ 风伤筋,燥胜风,热伤气,寒生热 ??” 并认为 “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 这都强调到了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与现代一些医学的局部观点截然不同。
看完《黄帝内经 》 ,我对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阳和谐,反之则阴阳失调,而人体疾病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虽说我对此书只是读的这么浅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内涵不仅仅而次,所以我以后还会慢慢品味。不过读此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古文好烂,所以此书还能锻炼我的阅读水平。 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 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2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只是经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时读经典后,运用经典的几个病案写出来,与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过来找我针灸治疗颈椎病,因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针就能明显减轻,有时一针就可以了,今天又来了,说昨天科室有个事挺气人的,领导安排给他做,又没地方发泄,实在不想接那个活儿,晚上想着这事,没睡好,早上起来,颈椎部位疼痛,头晕不适。因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时蛮有性格的,脾气较大,又急躁,听他说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颈椎病是因为肝郁化火,想起内经的原话: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针刺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1分钟后拔针,头晕颈痛消失。
省公安厅一领导,上班期间办公室突然感觉心好像要跳出来了,很难受,自己摸脉,每分钟接近150次,持续了近30分钟,打电话咨询该怎么办?问起病因,说最近因为国庆60周年庆,因安保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大,自己火气很大,经常对下属发脾气。我比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内关穴处,他照做了,开始压上去疼痛难耐,很想放弃,电话中一再嘱咐直压到内关穴处无疼痛为止。20分钟后电话告知心跳如常。这也是来自于学习经典的体会,内经原文: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选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指压治疗,疗效确实令人感到惊奇。如果病人没经验的,肯定会急诊叫120送去医院,其实这也是中医针灸在急诊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3
《黄帝内经》很多篇章理都在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道理,寓治病于日常生活中,如《五常政大论》篇云…..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这句经文的大致意思是西北寒凉的地方多胀病,东南方温热的地方多疮疡。胀病用下法可消,疮疡用汗法可愈,这是气候和地理影响人体腠理开闭所致,天地阴阳的太过与不及所致。
具体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还得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来理解。首先把人地球化,地球人化。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冬天井中的水是暖的,刚打出来的井水还冒热气,而冬天气候寒凉,当然地表是凉的;夏天刚打出来的井水很凉,但夏天气候炎热。也就是说冬天地球的表面冷,地心热,夏天地表热,地心寒,放到中医的整体观里可以表述为:冬天地球为表寒里热,夏天地球为表热里寒。把人地球化,东南方是不是气候炎热,西北方气候寒凉,那么东南方表热里必寒,西北方表寒里必热,根据天人合一,取类比像的原则来思考,生活在东南方气候炎热的人,腠理开泄,阳气易外泄,容易形成一种外热里寒,内脏相对以虚寒为主;生活在西北方气候寒冷地带的人,腠理密闭,容易形成一种外寒里热的格局,内脏相对以里热为主;理说透了,法和方药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内经云: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真正理解了这句经文的含义,在东南方治疗皮肤疮疡病,你应该是高手。作为广东省中医院的一名肛肠外科医生,感悟了内经这句话的一点内涵后让我在皮肤病的治疗领域大获丰收,真的。
经典的内涵很深,我深深的感悟到,只要你真正理解了哪怕是一句话,在某一类疾病的治疗上,肯定会有很大的突破,比如只要你理解了《阴阳印象大论》篇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简简单单八个字,学中医的我们都读过,也许都能背出来,但并不代表理解了经文的含义。我也只是从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并把他运用于临床,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明显提高,以后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走,对我而言,也许中医药攻克肿瘤只是万里长城才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但我深信不疑,通过传统的中医药、针、刺络及灸疗,肿瘤的治疗效果应该上几个台阶,有些患者治愈并非不可能,而不是处于目前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现状。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六经是指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阳明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少阳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太阴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少阴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厥阴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肠为手阳明大肠经,胃为足阳明胃经,肠胃均为阳明经;经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川为江河,海为大海,在自然界中,江河的水最后均汇入大海。那么六经的病变可不可以通过一定的法,疏通经络,把病变通过经络引入肠胃之海排出体外呢?我想能,因为海纳百川,上善若水。关键在于怎样把六经的病变转变为阳明经的病变,也就是说把六经的病变通过中药或针刺或灸法或情志治疗,通过经络的内联脏腑、外络四肢百骸引入肠胃之海,从而排出体外。
《黄帝内经》被奉为中医学的经典,为历朝历代中医学大家奉为准绳,说内心话,目前我们谈中医,离创新还太远,首先应该面对现实,好好的继承,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来不得天马行空,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来不得“大跃进”。而临床上,很多人批评中医不科学,《黄帝内经》不科学,其实很多人根本都没读完过内经,更别说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内核,更谈不上继承和创新了。《黄帝内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的作者是谁,有过很多争论,我们暂时搁置争议,看《五运行大论》篇黄帝与歧伯的对话,帝曰:地之下为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读到这句经文,我的内心为之一震,几千年前的作者岐伯竞能看到地球在大气中,是大气托起来的,我坦诚,我看不到地球在大气中,我只知道地球在我的脚下(地为人之下)。
凌空抽筋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以后,这次阅读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仁术之旅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气呵成拜读完仁术之旅,掩卷遐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认识佟主任好几年了,也亲眼目睹他的诊断治疗的部分过程,由衷地感到针刀医学的神奇疗效,由此,当场脱口而出—神医啊﹗ 当我拜读完仁术之旅时,才恍然大悟。却原来是佟主任的高智商、高情商、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对事业的执着精神,让他看准了目标,把握了机会,投对了师门,并为之奋斗了36年。大胆地放弃了公立医院铁饭碗工作,行走于针刀医学研究的艰难旅程,酸甜苦辣百味人生。令人尊敬、令人折服令人赞不绝口。 我就是佟主任的患者,几年来先后因为腰间盘,颈椎病,坐骨神经痛治疗过几次,疗效非常神奇。就拿我的坐骨神经痛来说吧,近30年的毛病,一次就治愈了,而且疗效巩固,至今未复发。我还亲眼目睹患者李淑艳的治疗全过程。是我引荐佟主任为李淑艳治病的,李淑艳是一年前因腰间盘突出在我们医院做的手术,一年后复发,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正常大小便,不能坐立吃饭,一度产生轻生念头。经佟主任一次治疗,几分钟后站立行走,次日正常家务劳动,两个月后继续打工。现在人更显精神,她感慨地说是佟主任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她要一辈子谢谢他﹗ 相信仁术之旅中的千万个家庭、千万个患者都有同感吧。这就是对佟主任最大的'认可,最好的回报,还有最久远的期待。希望佟主任能更上一层楼,对针刀医学的研究有更卓著的成绩。 拜读中,我了解到,针刀医学依据力平衡失调和动态平衡失调两大理论、采取三部定位诊断方法进行微创松解手术。不开刀、不用药、辅助锻炼。它打破了以往单纯靠骨科手术来完成,且术后效果不佳,容易复发,正如针刀医学所研究的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理论上有根据,临床上有实践证明。故此可见,针刀医学是一门现代化科学,它对腰腿疼痛和颈椎病的治疗较其他治疗更胜一筹,独占鳌头。希望这门科学早日步入世界医学之林,有更辉煌的发展,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佟主任为人正直、善良、敬业且医德医风高尚,视患者为亲人,无私的奉献精神令我们尊敬,心存感激,一种感恩的心让我们为他祈祷,为他祝福﹗愿他开心、愿他快乐、愿他健康,愿佟主任好人一生平安﹗
罪恶黑名单的读后感应应该就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的罪恶,希望人们能够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 思维方式 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