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5

浦江海鸥
首页 > 医学论文 > 国医治未病英文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温馨玫瑰

已采纳

中医里讲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意思是说这最医术最高超的医生,能预见还没发生的病,并防范于未然;而中等水准的医生,能治疗即将发生的病,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而普通医生,只能治疗已经发生的病。可世人多认为,只能能实现起死回生的医生,才是真名医,将死都能治活,这才是真本事。 可是,这将死之人是否都能治活?恐怕是难了。而且,无病未能预防才有了小病,小病未能根治才有了病魔发展的空间,最终才成了大病,甚至是将死。 不过凡事皆有其两面性,这问题来了,如何证据这医生是上医,而不是呢?毕竟在你生病之前,他都可以说是多亏了他,帮你防范于未然。而到底是真是假,只有医生他自己知道。 所以真正的上医,他也成不了名医,这就是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的由来。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那时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扁鹊便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太子的侍从之臣),称自己能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扁鹊是无稽之谈,人死哪里能够复生。 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诊视太子遗体,应该还能听到太子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至阴部还有些许温热感。”中庶子闻言赶紧入宫禀报虢君,虢君立马亲自迎接扁鹊。  扁鹊见虢君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此症使人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果然,不久后太子果然醒了过来。随后,又用汤剂调理二十多天,太子大病痊愈了。而后,人人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佳医术。 魏文王也曾求教于扁鹊,问道:“扁鹊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好的?”扁鹊说:“医术方面属大哥最好,二哥次些,而我属于医术最差的。”魏文侯不解,毕竟这扁鹊都已经号称能起死回生,怎么还落得个医术最差。 扁鹊解释道:“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在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就已经药除病根,所以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没有名气,连村里的人都不认可他,只是我们自家人知道他最厉害。而我的动静最大,治病都是在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之时。此时,若能使病情缓解或治愈,必是名闻天下。” 这名将,其实就和名医一样, 谁都打不了的仗,给他打赢了,就有了传世功名。可真正的善战者与医术极高者,可从来没打过可歌可泣的硬仗或有机会显摆起死回生之术 。 这灾祸还未成形,就被善战者消解于无形,大家必然都不知道,哪能有智名可言?所以有的贪图功名的能人,明明早就看出来问题所在,也有能耐解决问题,却一定要等到事情发酵到谁也收拾不了为止,这才出手,就是不愿意人家看不见他的功劳。 没办法,除非老板英明,看得明白这里面的门道。要不然,善战者要么是耐住寂寞,要么只能是放任不管,再一锅端。

280 评论

大能苗*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的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医“治未病”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提及的是,把中医的“未病”说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是欠全面的。现代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仅是中医“未病”中部分阶段的表现,即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的时期,而不能包括中医未病说的全部。中医治“未病”从哪些环节入手呢?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有丰富的论述。尽管对治“未病”的每一个阶段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尽相同,但如下的认识却是其最基本的和最具共性的要素: 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前者更为重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针对与病情有关的心理、情感障碍,应用开导、鼓励、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疗法,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之气血、津液、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生化。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或病重。因此,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有见地的论述,认为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食之而后药之,即“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药物的输布、吸收、代谢同样依赖于脾胃的受纳、传化、运输功能,以使其升降斡旋,内而脏腑,外达肌肤。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百药难为。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知速以护卫脾胃为救,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治亦难见起色。故无论何疾何病,只要有饮食欠佳一条表现,必重用调理脾胃之品,先使其胃气来复,再辨证治,其效未有不如鼓应桴者。 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黄帝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导引术和现代的各种健身方法无不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和应用。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都是运动产物的不断积累。在既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既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可以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如调整睡眠,治疗失眠、多梦的处方,为早晨慢跑、打太极拳,睡前散步、摩擦脚心;调整呼吸和治疗肺痿的处方,是晨起深呼吸,拉长声音喊嗓子;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处方,是双手反叉腰倒步走,把大拇指按在双侧肾俞穴上,一边有节奏地走,一边左右扭转颈项等。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此,则“骨正筋柔,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科学用药充实健康保障谈到治疗,中医有“齐毒药攻其中,樗石针艾治其外”的方针。“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毋庸置疑,中医“治未病”说的意义除表现在健康学之外,其社会学意义也非常重大。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已足可引起我们的借鉴: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5年间,虽然在诸如心脏手术、脊髓灰质炎疫苗、冠脉搭桥等一系列新医疗技术上有很大发展,但也同时引起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120亿美元增至1185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96%),而患者的死亡率却未能明显下降(一直保持在7%~8%之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开展了类似于中医“治未病”说内容的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教育,结果很快取得了成效。因此,一些社会学和经济学家把“治未病”说称为“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

92 评论

HELLO小不不

国之精粹佑中华:是指中医乃是中国的精粹,是中华的国宝,我们应该发扬我们中医的精髓。把中国的中医发扬光大,造福于全人类。医之精化治未病:中医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乎于大自然的规律,中医包含的很多,我们把中医的实际理论能应用于生活,可起到有病防病未病先防。

195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治未病

    1.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同术式选择,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56-572. 56例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椎压缩骨折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中国

    小喵酱碎碎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治未病观论文

    智者的眼光不仅要能看到当下,更要能洞悉未来。 《黄帝内经》中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古人箴言如炬。凡成大事、创大业者,未尝不是拥有深远的目光

    依然泛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治未病论文800

    这篇关于高中议论文800字:自然与感恩,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父母亲人,但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父

    打怪兽78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治未病议论文

    智者的眼光不仅要能看到当下,更要能洞悉未来。 《黄帝内经》中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古人箴言如炬。凡成大事、创大业者,未尝不是拥有深远的目光

    小苏果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治未病的论文

    这篇关于高中议论文800字:自然与感恩,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父母亲人,但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父

    Baby大太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