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的小新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31-02【关键词】低血糖;临床干预;预防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 mmol·L-1(50 mg·dl-1),是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低血糖表现各不一样,但对患者个体则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识别低血糖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 常见的几种低血糖症及病因 服用降糖药物期间发生的低血糖症 病因:(1)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2)尿糖连续数天阴性,胰岛素未及时减量。(3)由于某种原因引起食欲减退,以及活动量明显增加,但没及时加餐或未减少胰岛素用量。(4)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 反应性低血糖症 病因:(1)胃肠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低血糖症。(2)空腹吃甜食,有的时候则会使胰岛素过度释放,使血糖快速下降,甚至形成低血糖,从而迫使肌体释放第二种激素-肾上腺素,以便使血糖恢复正常。这两种激素的作用可导致头晕、头痛、出汗、乏力等,是体内胰岛素分泌过量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器质性低血糖症 病因: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患者。 禁食性低血糖症 通常在禁食8 h后发生。症状比反应性低血糖症更严重,包括:头晕、记忆力丧失、中风和慌乱。爱美的女士常常因禁食减肥导致低血糖症。在极少的病例中,禁食性低血糖症还可能是严重的身体失常的结果,如胰脏B细胞肿瘤以及全身的肿瘤。此外,参加持续剧烈运动(如长跑),部分人也会出现低血糖症。 2 低血糖的危害 加重糖尿病 低血糖时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增多,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因此每次低血糖后。血糖均增高,尿糖增多,使血糖不宜控制。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临床出现反复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时,可使患者脑功能受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如果低血糖不及时抢救,昏迷≥6 h,则可造成不可逆的脑组织损坏,甚至死亡,即便是抢救过来,很可能并发痴呆症;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患者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心功能损害 低血糖发生时,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特别是已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易使心功能受损,供氧受阻碍,产生心律紊乱,如房颤、室性早搏、心肌梗塞等。 3 临床研究 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患者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当患者神志已发生改变,给予50%葡萄糖40 ml~60 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应用10%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 胰高血糖素的应用? 有条件者可应用胰高血糖素1 mg肌内注射,但价格较昂贵。需要注意的是,用拜糖平治疗的患者如发生低血糖则需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应用治疗。 若患者低血糖严重而不能自救时,应在其他人员帮助下进食糖或含糖食物。 优降糖所致的低血糖,补糖至少应持续2 d~3 d。 4 低血糖的预防 4.1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②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注意适量运动;④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⑤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注意随身携带食物和急救卡片;⑥警惕夜间低血糖。 4.2 对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4.3 对怀疑B细胞瘤者,应尽早进行饥饿实验和运动实验诱发,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浓度,并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低血糖症的发作。 4.4 对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病人说明疾病的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饮食结构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较干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胶)有一定帮助。也可试用小剂量的抗焦虑安定药如地西泮(diazepam)等。 4.5 因乙醇可阻碍肝糖异生并促进胰岛素分泌,常在进食很少而过度饮酒后8~12h发生,所以要避免大量饮酒,尤其是进食较少者。由于摄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发的低血糖症,预防方法是限制或阻止这些物质的摄入。 4.6 对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伴有或不伴有迷走神经切除的幽门成形术者,进食后食物迅速进入小肠,结果导致食物的迅速吸收,促进胰岛素过早分泌,引起低血糖。因此应避免进流质及快速进食。应多次、少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今日风向左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对收治的28例低血糖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60~72岁,平均岁;病程5~20年,平均年。合并高血压13例,动脉硬化7例,冠心病5例,肺部感染3例。其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16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12例。本文中28例患者均符合低血糖症Whippl三联征诊断标准:(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1]。2 原因分析(1)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降低,发生低血糖时拮抗调节激素缺陷所致。加之,老年人肾上腺激素β受体兴奋性降低,而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病变等合并症致肾上腺反应缺陷,使胰岛素储备过量,肝糖原储备不足使老年糖尿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2]。(2)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可能同时服用的药物能增强降糖药物的效应。已知磺胺药、H2-受体拮抗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可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3]。可能是诱发低血糖症的原因。(3)健康教育不到位:在治疗中出现饮食不当、用药后未按时就餐,应用药物剂量过大或病情减轻后不监测血糖,胰岛素仍未及时调整剂量致低血糖发生。3 预防及护理 心理护理 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发作前又无警告症状,甚至成昏迷状态,这种突发性意识障碍在患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恐惧、抑郁,并给家属增加了负担。所以在护理中,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掌握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告知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 老年人避免重复使用较强的降糖药物,不强求血糖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比正常值稍高一点。 应急准备 对出现重症低血糖症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应给50%葡萄糖液40~60ml静脉注射,酌情重复应用。再给予10%葡萄糖液500~1000ml调节滴速维持血糖水平在6~10mmol/L,直到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同时给予胰高血糖素治疗。发生昏迷者应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强效降糖药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便携式血糖仪,以便调整药物剂量。特别应重视夜间血糖变化,因夜间低血糖发作可表现为次晨空腹高血糖,若继续降糖易造成严重后果。对肝肾功能不全及体弱消瘦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年龄过大者要高度警惕以上情况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甚至死亡。 日常问题的应对 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饼干,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或运动时应适量加餐。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者应减量用药或停药。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增大时需及时加餐,注射胰岛素30min时必须按时就餐。外出时,携带卡片、写明患者姓名、地址、联系人、急救中心电话及所患疾病名称等以备急用。 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治疗中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的重要性,应以联合治疗为主。4 讨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笔者体会,老年患者的饮食指导不宜过分强调。片面过分控制饮食,往往会造成进食量急剧减少,导致营养障碍,体力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遇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注意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经常监测血糖变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差,严禁患者随便增加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血糖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31-02【关键词】低血糖;临床干预;预防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2.
这都行。。。。。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那么,糖尿病的临床护理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糖尿病的临床护理论文范文
这都行。。。。。
1、检查方面:如空腹血糖,是最后一口饭到采血8--12小时,但现在检查的一般超过了13个小时;如糖耐量试验,只有空腹血糖6、1--7、0时或餐后血糖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