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1

快乐尚龙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眩晕的辨证论治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hyllis。

已采纳

眩晕症。一切头昏脑胀,双眼发黑,目眩头晕,民间都叫发晕脑风。西医分析病情复杂而繁琐具体发病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论。 中医认为眩晕。是气血失调。阴阳不平衡。或虚,或痰湿,或阴虚生内风。水湿停聚中焦。上焦二经,心肺气化失力,小肠大肠气机不通调。浊气不能下降。清气不能输送至头顶(何为清气就血液与营养物质及能量)。浊气集聚中焦脾胃,必然影响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和吸收。肾脏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必须经脾胃的运化打磨消化以后,产生的物质和营养。才能够促使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 眩晕症分别分几种类型。虚眩(多为气血不足,心血不足)。痰湿胘(多为水湿浊气下聚中焦脾胃,有胸闷呕吐的感觉)。火眩(分实火眩,虚火眩。实火头眩晕头痛,虚火眩晕头轻脚重)。眩晕症实症少,虚症多。也就是说无虚不成眩晕,十眩有九虚。 辩证辩方治疗:                       虚火眩晕 <1>虚火胘晕病因,阴虚生内风。无风不作眩晕。眩晕由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病情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劳累或恼怒而头晕眩,头痛加剧,面色潮红,口苦,血压高。 治疗原则,平肝潜阳,清火熄内风。 附方如下。天麻10g生栀子10g钩藤10g苦丁茶10g黄芩10g石决明20g杜仲15g夜交藤10g牛膝15g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痰湿眩晕 <2>湿生痰热生风,无痰不作眩晕,眩晕由脾胃失常,致水湿集聚生痰,清阳不升,浊阴不得而降引起。病情表现为眩晕而见头重如包裹(就好像头部被什么东西包住一样,重重的很不舒服)。胸闷恶心,饮食减少。 治疗原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附方如下:天麻10g泽泻10g陈皮10g茯苓30g白术15g半夏15g桂枝5g代赭石15g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剂。             虚眩晕(心血虚) <3>无虚不眩晕,眩晕多为虚。眩晕由心血不足。或肾精亏损,气血不能够充养脑髓而引起。若心血不足常常一有劳累,就会发生眩晕,并且面色苍白,心慌失眠,疲乏懒言,饮食无味减少。 治疗的原则。补气养血见,健运脾胃。可以服用中成药人参归脾丸。                   肾精虚眩晕 若肾精亏损,常有精神疲乏,耳鸣遗精,腰膝酸软,记忆减退,治疗原则,补肾填精。可以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按说明书正确服用。 附方四首治眩晕。摘录千家妙方。               1.风火痰湿眩晕 化痰熄风安神方: 麦冬15g胆南星15g菖蒲15g生地15g牡蛎25g珍珠母25g丹皮15g赤芍15g焦三仙30g陈皮15g法半夏15g合欢花25g茯苓25g生铁落15g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2.虚眩晕 止眩晕汤: 钩藤30g菊花10g法半夏10g夏枯草10g茯苓10g竹茹5g白木10g生地30g车前子30g(布包煎)牛膝15g珍珠母30g枸杞子12g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3.滋阴定眩汤(虚眩晕) 珍珠母30g沙参30g白芍20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菊花10g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4.眩晕汤(虚眩晕气血不足) 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牛膝15g当归15g桑寄生15g党参30g炙黄芪30g菊花10g陈皮10g法半夏10g石菖蒲10g白蒺藜15g生牡蛎30g煅磁石10g(后二味另包先煎二十分钟)。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用药需谨慎。

278 评论

向上七季

叶天士辨治眩晕探微 高 琳, 王佳, 潘立敏, 刘 坤 叶天士为清代名医, 《清史稿》 言“大江南北,言医辄以桂为宗。 百余年来, 私淑者众” 。 叶天士为温病大家, 于杂病亦擅长, 对于眩晕的辨证灵活多变,源于经典且不断创新。 现据《临证指南医案》 眩晕门16 则医案及《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所载眩晕医案 2 则, 对叶天士辨治眩晕一证的特点进行探讨。 1 宗《内经》 , 从“肝” 治眩最详《内经》 云: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 被后世医家奉为治疗“眩晕”之圭臬。 纵观叶氏治疗眩晕医案,从肝论治者最多, 变化亦最丰富。 养阴柔肝息风 肝风内动, 耗伤津液, 治宜养阴柔肝息风。 王旭高认为“内风多从火化” , 火热则易伤阴, 阴虚又致风动更甚, 眩晕难愈, 即《临证指南医案》 中之张案云“肝风内沸, 劫烁津液” 而致头晕,喉舌干涸, 治宜生地黄、 麦冬、 阿胶、 白芍等养阴柔肝以治本, 内风自息, 眩晕可除。 肝肾并补而息风 肝风动逆, 肝肾两虚, 治宜肝肾并补而息风。 肝肾同源, 水亏则木旺。 陈案中“肝风动逆不熄。 头晕。 ” 叶氏予何首乌、 牛膝、 巨胜子、桑葚子、 黑芝麻等补益肝肾以治本, 同时以青果汁、甘菊炭以清热平肝, 因动逆甚, 加茯神以安神。 吴生元教授运用调补肝肾法, 自拟方黄芪果杞汤治疗眩晕效果显著 。 潜镇平肝 内风逆盛, 治标为主, 法宜潜镇平肝。肝风动甚者, 急宜平肝息风, 止其动逆, 以防变生他病,甚则发展至中风。 王旭高认为“风火炽盛, 草木诸药,不能平旋动之威。 非用石药之剽悍滑疾者, 不足以胜之。 故取重镇介石药为法。 ” 张山雷认为“肝火上逆,肝风上扬, 非镇不可” 。 叶氏在洪氏案中, 以生左牡蛎重镇潜阳, 急治其标, 桑叶、 菊花清热平肝, 穞豆衣、黑芝麻滋养肝肾兼以清热而治本。 平肝熄风兼施 相火肝风上窜, 治宜平肝熄风兼施。 相火是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 其携肝风上扰,致眩晕发作。 少阳属东方风木, 内藏相火, 喜条达恶抑郁, 若少阳郁勃, 相火内发, 则少阳风火上旋, 干扰清空。 “某操持惊恐。 相火肝风上窜。 目跳头晕。阴弱欲遗。 脉左弦劲。 右小平。 ” 叶氏认为头晕是“操持惊恐” 所致, 同时伴有“目跳” 之证, 左脉呈弦劲之象, 治宜平肝熄风, 方中天麻、 钩藤、 白蒺藜、 菊花等平肝熄风, 生地黄、 白芍、 牡丹皮等凉肝熄风。 此法亦开后世名方天麻钩藤饮之先河。现代研究证实,天麻钩藤饮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高血压眩晕 、良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 、 颈椎病眩晕 中均取得较好疗效。 温肾凉肝 《六气解》 中“厥阴风木” 篇言:“水土温和, 则肝木发荣, 木静而风恬; 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 则木郁而风生。 ” 高年肾气虚衰,肝风内动, 治宜温肾凉肝。 高年之人, 肾气渐衰,不能健步, 下肢水肿, 同时因水不涵木, 清窍渐蒙,肝风动而头晕, 此时应温肾为主, 凉肝为辅。李(七三) 案中, 叶天士提出了“温纳佐凉” 的复方之法, 方用都气丸加车前子、 天冬、 建莲丸。 程浩等证实补肾清肝协定方能够改善椎动脉血流, 对肾虚肝旺型颈源性眩晕相关症状的治疗疗效确切。 养血和营平肝 “严(四五) 营虚。 内风逆。 心悸头晕。 ” 营血不足, 失于濡养, 阳无制化, 上扰清空,故致眩晕, 同时兼见心悸等症。 治宜养血和营, 稍入平肝之法。 药用炒枸杞子、 柏子仁、 三角胡麻、 川斛以治本, 桑叶、 生左牡蛎以治标。叶氏从肝论治眩晕, 源于《内经》 , 辨证精当,机圆法活, 不拘于一方一法, 每多法合用, 根据虚实偏重, 随证治之。 2 法仲景, 六经可治眩晕 张仲景在眩晕治疗中多以“痰饮” 立论, 创立泽泻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剂。 叶天士承其精髓,治“痰晕” 从阳明、 少阳入手, 二经同治, 如《临证指南医案》 眩晕徐案中, 用清少阳胆经热之羚羊角、连翘、 豆豉、 山栀子, 和阳明胃经之广皮白、 半夏曲,则火降痰消, 眩晕可除。 又有风木过亢, 气火上升,上干于脑, 发为头眩, 久则阳明失降, 而致厥阴肝木克伐脾土者, 治宜平肝为主, 兼和脾胃, 眩晕自除,叶氏予镇肝汤治疗。 从叶氏医案可以看到, 在眩晕治疗中, 六经之少阳、 厥阴二经是致晕之因, 阳明多为受累之标, 二者多兼见, 治疗时多以治因为主。 3 从痰辨, 标本虚实不同 《金匮要略》 中 “心下有痰饮, 胸胁支满, 目眩”“诸肢节疼痛, 身体羸, 脚肿如脱, 头眩, 短气” 等关于痰饮、 水湿导致眩晕的证治, 首次提出了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 从“痰” 治眩, 始自张仲景,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 , 后世多有发挥, 叶氏秉承其意, 而辨治甚详。 化痰平肝 酒客多痰, 治宜化痰平肝。 酒为湿之品, 嗜酒者, 多伤脾土, 脾失健运, 一则中虚, 二则痰聚,三则肝火携痰乘虚而犯清空之位, 发为痰晕。 治疗宜化痰、 健脾、 平肝, 诸法兼施。 “某酒客中虚。 痰晕。 ” 叶氏予二陈汤以治痰, 白术以健脾, 天麻、 钩藤、 白蒺藜以平肝治眩。 谭静等选择眩晕患者 100 例, 随机分为 2 组, 每组 50 例, 治疗组予何氏化痰平肝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 均连续治疗 2 周,结果显示采用何氏化痰平肝汤加减的治疗组患者眩晕改善明显, 临床效果佳。 健脾养血化痰 血虚痰晕, 治宜标本兼顾。 叶氏吴(四五) 案, 亦属痰晕, 但脉象芤弱, 心神过劳,提示脾虚生痰同时存在血虚, 治疗应治本为主, 治标为辅, 总以“治痰需建中, 息风可缓晕” 为大法。 故痰晕一证, 不可一味祛痰, 当辨标本虚实, 轻重缓急,此例脉象可知, 因心神劳而伤心血, 方中白术健脾,枸杞子益精养血, 《本草经集注》 谓其“补益精气,强盛阴道” , 茯苓助白术健脾化痰, 白蒺藜、 菊花息风治晕, 尤其菊花炒炭, 既可平肝又入血分, 足见叶氏用药之妙。 张晶文运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 60例, 效果明显。 清降痰火 痰火眩晕, 清降痰火为要。 痰眩有其偏胜, 临床兼见证候不同。 “某痰火风在上。 舌干头眩。 ” 痰火风在上者, 同时兼见口舌干燥, 治宜清化痰热以息风定眩。 叶氏于天麻、 钩藤方中加入山栀子、天花粉等以清热生津。 叶氏痰晕医案中, 见呕吐清水者, 凡 2 例, 但治法不同。 1 例证见心中热, 神迷若痫, 乃用温胆汤凉降之剂, 但加生姜一味, 并云“辛可通神, 但气温先升,佐入凉降剂中” , 《别录》 云生姜可“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止呕吐” , 此方中可以起到反佐之功。 周案,眩晕见吐出清水者, 叶氏在息风化痰方中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亦遵经旨, 辨证精准, 用药精当。 4 分缓急, 急宜清热祛实 张景岳曰: “病有标本者, 本为病之源, 标为病之变。 ” 眩晕因变化迅速, 首先缓解症状尤为重要。 叶氏在王(六三) 案中, 为络脉中热, 而致阳化风动,出现眩晕, 但本在下元虚衰, 为上实下虚之证, 治疗以清热治标为法, 用羚羊角、 元参心、 鲜生地黄、 连翘心等以清热息风。 5 议晕厥, 滋水涵木为要 晕厥本不属“眩晕” 范畴, 但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并到一起论述。 晕厥一证, 自《内经》始, 从气血立论,认为是气血逆乱, 并走于上导致。叶氏医案中有晕厥案,“某(二四) 晕厥。 烦劳即发。 ” 其特点是烦劳即发,为“水亏不能涵木, 厥阳化风鼓动, 烦劳阳升” 导致,治用养肝肾息风之法。 中医医案较少论及预后, 此案中专门提到“幼年即然, 药饵恐难杜绝” , 充分说明了此类患者预后欠佳的临床特征, 尤为可贵。 6 下元衰, 沉潜咸酸共用 《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 云: “阳气者, 烦劳则张,精绝, 辟积于夏, 使人煎厥。 ” 对于煎厥的症状, 即“目盲不可以视, 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乎若坏都, 汩汩乎不可止。 ” 有学者提出, 此即眩晕耳鸣之象。 其病机是烦劳过甚, 伤耗津液, 肾水受损, 下元虚衰。 田(二七)案中, 叶氏认为“烦劳, 阳气大动, 变化内风, 直冒清空, 遂为眩晕” , 其继承了《内经》 的观点, 在治疗中指出“病不在乎中上” , 应以“介类沉潜真阳,咸酸之味为宜” , 药以淡菜胶、 龟板胶、 阿胶、 熟地黄、山萸肉等填精补肾, 以固下元。 7 小结 纵观叶氏治疗眩晕诸案, 从肝论治最多, 从痰辨证甚详, 兼顾下元衰与中土虚, 重虚实, 分缓急, 辨六经, 充分体现了辨证灵活、 一人一方的特点, 真正做到了机圆法活, 方随法立, 法从证出, 每出新意,且源于经典, 足为后世效法。

256 评论

肥猫啃鱼头

在护理眩晕患者中,除内服中药,针刺等治疗外,还应加强情志、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做适当的体育功能锻炼,肝阳上亢型患者症状反复出现,主要是情绪容易激动,恼怒、情志不舒,则肝阳上扰清窍出现眩晕,如安定情志,心绪平静则肝气舒畅,阴阳平衡,眩晕不作;痰浊中阻型往往是患者饮食不节,内伤脾胃,湿浊内生,影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造成痰浊上扰清空所致,如调节好饮食使脾胃健运,可使水谷化生气血濡养清窍,减少痰浊内生而上扰脑窍从而使眩晕减少或消失;气血亏虚型主要是清窍失养而眩晕,若加强补充营养,填补髓海,脑窍充实则无眩晕出现;瘀血阻络型因清窍被震荡使血脉阻塞不通,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所致,若安静休息,配合适当按摩,使血脉循行通畅,清静之阳气上升,使脑窍恢复正常而眩晕消失;肾精不足型多为年事已高,精血亏损,不能濡养清窍所致,如加强营养和适当体育功能锻炼,血脉运行畅通,补充的营养化生精血通过顺畅和血脉运行而上供髓海,脑窍盛实则眩晕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根据不同的证型,施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10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眩晕病论文

    模拟题: 孔某,男,54岁。2008年10月14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因烦劳郁怒而头晕。近日因情志不遂出现眩晕 ,耳鸣,头目胀痛,口苦, 失

    生活算个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内耳眩晕的医学杂志

    您好:内耳眩晕症我们也称之为耳源性的眩晕病。内耳主要有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以及半规管。耳源性眩晕的症状主要就是发作性的眩晕、耳鸣耳闷以及波动性的听力下降。同时如果

    我来打包带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眩晕病证医学杂志

    近期有朋友问到“经常出现头晕?是身体虚吗?应该如何进补?”其实,并非所有的头晕都是虚引起的,要注意啦!也不要盲目进补,否则很容易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今天就和各

    康康是逗逼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眩晕中医内科辩证分析论文

    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下是我

    叹久妞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医眩晕病的辨证论治论文

    在护理眩晕患者中,除内服中药,针刺等治疗外,还应加强情志、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做适当的体育功能锻炼,肝阳上亢型患者症状反复出现,主要是情绪容易激动,恼怒、情志不舒

    king独秀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