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花vera
太阳不是红色的,因为他发的是强光,不仅有红光,也有其他颜色,你看见的太阳应该是早上或者傍晚的吧,那是因为红光穿透力强,而当太阳在地平线时候,相对的来说,光线经过的大气层就要比平时的厚,波长较短的被吸收了,所以呈现红色
花轮小丸子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之中,以咸为首,所以盐也是"百味之首"。
有了盐之后,我们的食物才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们在享受味蕾刺激的同时,也被食盐中的“钠”悄悄伤害了 健康 : “钠”元素摄入过多,让我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怎样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自己吃得更 健康 ?《生命时报》结合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教你 健康 吃盐。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tti Marklund联合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中国食盐替代与中风研究(SSaSS)的数据,发现 如果在中国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替代食盐,将能每年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减少了11% [1]。
低钠盐是一种含钠较少的盐,一般使用25%~67%的氯化钾替换掉食盐中的氯化钠。
使用低钠盐大约能降低5mmHg的收缩压和2mmHg的舒张压。 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低钠盐与较少的心血管死亡相关[6]。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发现,每3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据估计, 中国大约1/7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为高钠摄入,也就是盐吃多了 [3]。而因此减少钠的摄入十分必要。
“低钠盐”,即在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或碘化钾(KI)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
正常成人每天钠需要量为2200毫克, 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毫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00毫克左右(大约3克食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健康 成年人一天摄入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上限是6克,而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因此,在营养师看来, 即使吃低钠盐,也尽量控制在6克以内。
虽然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是人人皆宜。
低钠盐中钠的含量减少了,为了不降低咸味,会添加钾。大多数情况下摄入钾离子是安全的,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1、肾功能不好的人
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能顺利排出,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血钾升高。当血钾超过毫摩尔/升,就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
2、服用“普利”及“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常用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会抑制了体内的激素——醛固酮的作用,导致钾离子排出受阻,血钾也就自然升高。
因此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物的同时,再食用低钠盐,高血钾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3、服用螺内酯的人
螺内酯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也同时是一种降压药物,它也会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
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多吃低钠盐。▲
参考资料:
[1] MARKLUND M, SINGH G, GREER R, et al. 2020.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BMJ [J], 369: m824.
[2] Newberry S J, Chung M, Anderson C A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on chronic disease outcom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J].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2018.
[3] Mozaffarian D, Fahimi S, Singh G M, et al. 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7): 624-634.
温江成都银行
羊城晚报讯记者王普报道: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系主任郑家强日前在广州称“定期体检绝非有利无害”,他认为“体检对死亡率降低没影响。”
郑家强说,“有人认为体检是有利无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他介绍,英国医学杂志在三年前做了一个系统综述报告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成年人体检并不会降低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与癌症。
美国:每年CT致万例恶性肿瘤
美国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发现CT检查被滥用,他说:“美国有些急诊室内病人在看医生前要做CT检查”。这样,医生是省事了,但对病人造成的危害,据了解,现在最好的CT拍一次也相当于拍700张胸片。郑家强说:“美国过度的CT检查,每年的CT检查引起万例恶性肿瘤。”他称也发现中国出现了CT被滥用现象。我国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体检扩大化和过度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很容易对病人或体检人造成伤害。他称:“中国用了许多医疗资源放在健康定期检查上,我觉得需要反思一下。如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确实可以降低目标人羣死亡率约20%,但也发现乳腺癌19%的筛查是过度检查。”
他说:“一万名50岁以上妇女在20年里每3年接受一次乳腺癌筛查,发现仅能预防56例乳腺癌死亡发生,另外有9944名妇女在年检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里面还有168名妇女为过度检查,所谓过度检查就是说如果不做筛查的话,这个肿瘤是一辈子不会发现的。”
因此,我们说每预防1例死亡,就有3例过度诊断。他也坦言:“不是说乳腺癌筛查不值得做,但这种筛查绝非有利无弊。其他例子包括男性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一些肿瘤标志物筛查没有很大的循证医学证据。所以要慎重。”
广州:
“妇女应该自行筛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乳腺科主任、主任医师马宏民则认为,“妇女们应该自己主动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
近些年来,广州乳腺癌的发病有着年轻化趋势,广州市疾控中心2013年统计显示,本地女性患者从20岁开始出现乳腺癌病例,在20-40岁之间一直呈现出发病率向上攀升的趋势。20岁的年龄跨度,发病率从近乎于零,上升到120/10万。
马宏民认为,女性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对 *** 健康的关注,发现问题就要找乳腺专科医生。
医学杂志每一期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指哪一类?医学信息,医学研究这两类都是属于国家级杂志里面的。
健康大视野 国家级普刊,非核心。主办: 中国保健协会周期: 月刊ISSN: 1005-0019CN: 11-3252/R邮发代号: 82-584创刊时
很好的阅读习惯啊,支持!下面是网友推荐的科普杂志,您可以选择阅读,愿开卷有益,学习进步。《科学画报》月刊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于1933年由中国科学社在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英国
听着名字应该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