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吃贷123
清代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医家是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
1、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祖父叶时是当地的名医,父叶朝采也精通医术,叶桂幼时就跟随家人学医。他孜孜好学,闻有医术高明者,即前往拜师求教,十年中先后从师17人。
他善于吸收其他医家的理论与经验,擅长治疗时疫与痧痘,著作有《温热论》等。在温病学的基础上,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江苏长洲(吴县)人。青年时练过武术,擅于诗画,擅长治湿热病,撰有《湿热条辨》一卷。
在我国医学史上,对湿热病专篇进行论说,薛雪是第一人。他在《湿热条辨》中对发病机理、症候演变、审证要点及有关疾病的鉴别等均作出了较全面和深刻的阐述。
他不仅继承了张仲景伤寒理论,融贯历代医家学说,而且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基础,对温病学说作出重要贡献。
3、吴瑭(约1785~1836):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9岁因父病逝而立志学医。受到吴又可《瘟疫论》和叶桂的启发,所以继承叶天士对温病的研究,于四十岁写成《温病条辨》。
他首先提出九种温病,创立三焦辨证,总结温病治疗原则,有效方剂及危险阶段的药物使用,医界仍有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辩证结合运用的主张。吴瑭在温病学上做的贡献使温病学说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4、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晚字梦隐,号半痴山人,浙江钱塘人。著有《霍乱论》《温热经纬》等。其中《温热经纬》一书中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两大类,并就其病源、症候及诊治等进行阐述,既是温病学论述的汇编又是温病诊治参考书,流传颇广。
文武大叔
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清代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医家是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
清代温病学家很多,在温病学派形成过程中,影响较大的有叶桂、吴瑭、王士雄、薛生白。
一、叶桂,字天士,著有《温热论》,他的主要贡献是为温病学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基础。他首先提出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观点,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经与转变,成为外感温病的纲领。
他根据温病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诊断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的方法。
二、吴瑭,字鞠通,著有《温病条辨》。他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述温病的证治,并根据叶天士经验,提出了清络、清营、育阴等各种治法,使温病学更趋于系统和完整。
三、王士雄,字孟英,著有《温病经纬》。他以《内经》《伤寒论》等有关温病的条文为经,以叶天士、薛生白诸家之说为纬。
除引证历代医家见解,阐明温病的病源、症状、诊断及治疗的原则外,他还结合临证经验,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邪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对温病学说作了发挥和总结。
四、薛生白,字雪,著有《温热条辨》。他的书论火湿合化,客于募原,对湿温病的证治分析甚为详尽,为后学所重视。
扩展资料:
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主流。明清时期达鼎盛阶段,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明清之际,温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带为著,且该地区气候溽暑,热病盛行,客观上促使江浙诸医家对温热病进行研究,并由此逐渐形成一个学派。
继明末清初吴有性著《瘟疫论》(1642)阐发疫病流行之特点、治疗之法当与《伤寒论》有所不同后,江浙地区又相继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新理论与治疗方法。其共同特点是认为“温热病及瘟疫非伤寒”,故后人称其为“温病学派”,叶天士(1667—1746)乃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后又有在学术上毫无门派之见的吴鞠通(1758—1836),在全面研究上迄《素问》、张仲景,下至吴有性、叶天士的相关学说后,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提出将温病分为上焦(肺与心)、中焦(胃与脾)、下焦(肝与肾)三个阶段,即所谓“三焦辨证”的理论体系。
温病学说是历代人民和医家同传染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保障我国劳动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病学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病四大家
温病传变,叶天士有“逆传心包”之说,但语焉不详。王士雄对此曾作阐述,谓传心包称逆,是相对于传胃入气称顺而言的。在肺之邪,能下行传胃,是从腑出腑,为有出路,是谓顺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
温病一词,最早出于《素问》,以后的《伤寒论》、《难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干金要方》等皆有记载。明代多次爆发大瘟疫。吴又可通过深入细致的临床体察,明确指出温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