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食小雅
肺癌 是致死率较高的癌种,死亡病例一直高居世界癌症死亡榜首。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以免疫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大大改善了预后,并已成为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 新辅助免疫治疗 包括术前和术后。其主要目的是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诱导已经浸润到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杀灭肿瘤细胞,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分期。 近期,一项 新辅助免疫治疗 研究项目NADIM刊发了其3年随访结果,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够为可切除IIIA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病理缓解和生存获益。 NADIM是一项II期研究,共纳入46例IIIA期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体的 治疗方案 如下: 01 患者接受三个周期的纳武利尤单抗+紫杉醇+卡铂治疗,每21天为一个周期。 02 在治疗结束后6-7周内进行手术。 03 手术后的第3~8周开始接受为期1年的纳武利尤单抗术后维持治疗。 此研究的主要终点是24个月时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之前已经发表过:无进展生存率为,主要病理缓解率为。这次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次要终点——3年总生存期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 研究人员按照ITT人群和PP人群来评估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ITT人群:包括所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 PP人群:包括所有接受肿瘤切除并至少接受一周期辅助治疗的患者。 此次研究随访数据表明,治疗完成3年后: 01 ITT组和PP组的存活率分别为和。这是IIIA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前所未有的高存活率,其生存时间是以往历史系列报道的三倍。 02 两组患者36个月和4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均为,病情进展的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个月。 03 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改善(HR:;95%CI)。 04 27例()患者在辅助治疗过程中出现1级或2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疲乏,在10例患者()中出现,5例()患者出现3级或4级的不良事件。没有注意到长期毒性。 生物标志物方面,研究人员发现: 01 PD-L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高低与无进展生存期或总生存期的改善无关,无法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02 肿瘤突变负荷的评估与生存结果无关,无法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03 循环肿瘤DNA水平不但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而且,比起循环肿瘤DNA水平高的患者,循环肿瘤DN水平低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改善,提示循环肿瘤DNA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小知识 循环肿瘤DNA是肿瘤细胞在坏死或凋亡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 这项3年随访结果表明,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能够为可切除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病理缓解和生存获益,而循环肿瘤DNA有望作为长期生存的预测指标。 不过,由于此次II期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接下来还需要更大样本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参考文献: Provencio M, Serna-Blasco R, Nadal E, et al. Overall Survival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Neoadjuvant 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Operable Stage II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ADIM phase II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2: JCO. .
旧在现在
作者\NOW健康
台湾每年新增10万多名癌友,许多人闻癌色变,如今国家卫生研究院成功破解罹癌机转, 发现癌细胞会释放琥珀酸(succinate)到肿瘤微环境中,透过活化癌细胞膜上的琥珀酸受体,进而助长肿瘤生长与转移。
国家卫生研究院细胞及系统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呈钦指出,标靶药物、免疫疗法等癌症新药越来越多,但癌症治疗仍然相当棘手,如果能够及早介入并阻断癌细胞释放致癌因子,就能更有效治疗癌症。
推荐阅读:癌症治疗,营养爱注意
郭呈钦进一步解释,癌细胞具有破坏周围组织及改变癌细胞生长环境等能力,进而促使癌细胞生长与转移。举例来说,癌细胞释放致癌因子,让原本应该对抗癌细胞的免疫巨噬细胞,反倒变成有助肿瘤生长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为此,研究团队进一步与三军总医院医师黄才旺及许育瑞团队共同合作,检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检体,发现患者血液中琥珀酸浓度比起正常人高出倍,表示琥珀酸浓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发展具高度正相关。
此项研究成果为全球首度发现,血中琥珀酸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预防与临床诊断的生物标记,可望为癌症治疗的临床策略与新药研发带来新方向。研究成果于109年1月刊登于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Cell》。
研究团队以比较代谢体学(Comparative metabolomics)分析不同癌细胞株的培养液, 发现癌细胞(包括:肺癌、乳癌、前列腺癌与大肠癌)会释放琥珀酸(succinate)到肿瘤微环境。
推荐阅读:来碗蔬菜汤!不只防癌还能提高免疫力
研究团队比较肺癌患者与健康民众的血中琥珀酸浓度,发现肺癌病人具有较高的血中琥珀酸浓度,也就是血中琥珀酸与肺癌生长发展具有高度鉴别度,代表未来血中琥珀酸浓度将可作为诊断肺癌发展进程的生物分子标记。
目前研究团队已发展出抗琥珀酸单株抗体,并在肿瘤老鼠实验中证实,抗琥珀酸单株抗体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生成及癌细胞的转移,进而提高肿瘤老鼠的存活率。
【NOW健康】授权转载原文出处【癌细胞会释放琥珀酸 此发现带来癌症治疗新契机】
蛋爹是石头
德国科隆大学和科隆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两种肺癌进行对比研究后,成功解密了导致肺癌的遗传基因,这一成果被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将两种肺癌进行了对比研究,一种被称为小细胞肺癌,这是所有肺癌中最危险的一种,约占所有确诊肺癌病例的15%,在常年吸烟者中最常见。其改变后的肿瘤细胞生长很快,早期化疗效果很好,但大部分病人无法治愈,会很快死去;另一种是所谓的肺类癌,这是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占所有肺部肿瘤的1%到2%,其生长缓慢并且几乎不会形成转移灶。科隆大学罗曼·托马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对110个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全基因组DNA序列进行了研究。通过完整的基因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关键的生物过程,并确定了其遗传变化的普遍模式。他们在所有病例中发现存在RB1和TP53的基因灭活,即“丧失功能”的基因突变,这两种基因负责控制细胞生长,其生物功能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基因组分析显示,肺类癌无论其组织结构或生物学行为,与小细胞肺癌都存在许多差异。在肺类癌中受控的RB1和TP53基因突变非常罕见。对比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肺类癌不同于其它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小细胞肺癌),它有独立的细胞生长机制。论文作者之一马丁·佩夫博士表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将聚焦于肺癌的不同类型的形成与演化。”项目负责人托马斯教授认为,“这项研究刚刚开始,仍然需要做很多基础性工作,直到我们真正了解这些基因在肿瘤中的功能。下一步要了解遗传模式的生物学作用,以便对迄今鲜为人知的基因在癌症发展中的功能有所了解,最终实现快速个性化治疗,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中外医学家联合研制出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9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
1、改良式无血肝切除术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山东医药》1995年第6期2、Ⅲ期胃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临床意义——《当代外科》1997年第8期3、胆囊部分切除术
自己去中国知网找找,需要账号的
你好!晋中昕儿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和民间经验显示,苦菜具有治疗胃病的良好效果,并且有相关实验表明,苦菜还能解尼古丁毒,由此推断,苦菜中可能含有1中
上cnki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