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遇
截至1991年9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各国官方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已有16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艾滋病人,患者人数达41万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估计,全世界艾滋病实际患者已达110万。20世纪末,将增长3~4倍,约4000万。1986年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艾滋病病毒定名为“人体免疫缺损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艾滋病即由HIV潜伏性和作用缓慢的病毒引起的疾病,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音译为艾滋病或爱滋病。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唤起世界各国共同对付这种人类历史迄今出现的最厉害的病毒,定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最早将艾滋病从病患者体内的淋巴结里分离出艾滋病病毒的,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吕卡·蒙塔尼埃研究组,时间是1983年5月。按通常说法,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了艾滋病病毒。1984年4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罗伯特·盖罗研究组也从美国艾滋病患者的病毒分离物感染的一个T细胞培养系列中,分离出艾滋病病毒。这是医学界在研究艾滋病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从此之后,艾滋病越来越广为人知。但是,现今被确认有案可查的第一个艾滋病人是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水手。1959年,这位25岁的水手患了一种怪病,皮肤疼痛难忍,体温持高不降,肺部严重感染,体重日趋减轻。该水手住进医院后,不久便死去。医生对患者的怪病产生了种种怀疑,进行尸体解剖后,发现患者肺部因卡氏肺囊虫和细胞巨变病毒的双重感染而布满了小孔。由于当时医学上还没认识到艾滋病的存在,有关医生只是将解剖结果发表在医学杂志上,并在曼彻斯特医院里保留了患者的部分内脏。直到1983年,法国医学界发布艾滋病病毒的研究成果之后,一直怀有疑问的曼彻斯特大学的病毒学专家,对当年保留下来的水手的肾脏、脾脏等进行检查,终于发现了艾滋病的特征,从而推断出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该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证明最迟在当时,西方一些国家已存在艾滋病病人。有关专家、学者经过十来年的研究后,更认为最早的艾滋病病毒类型的出现,应在50~150年前。此后,病毒开始了遗传上的突飞猛进。约经过100年的演变,才成为今天这种凶悍无比的艾滋病病毒。目前,西方社会对艾滋病的快速蔓延和患者极高的死亡率引起极大恐慌,人们谈“艾”色变,有的将其称为“20世纪的瘟疫”。但是,这种被认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凶悍的病毒究竟来自何方?起初人们发现艾滋病患者多是同性恋者,患者尤其是以美国一些大城市中的同性恋团体成员居多。因此得出,由于同性恋者的性生活是违背自然的,是病态性的,造成的性混乱引发了人们预想不到的病变,产生了艾滋病,可是,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后,发现就其西方国家来说,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存在同性恋问题,而在东方国家的古代社会里,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如果因同性恋导致艾滋病的产生,那么必定在古代就流行了,为何在当代才传播开呢?从而得出,同性恋并非艾滋病的起源,但却是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渠道。就目前来说,人们在研究艾滋病起源时,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看法。其一是“外空传人地球”的假说。有两位英国科学家曾提出过这一看法,认为艾滋病病毒可能早在外空中存在,但因千百年来缺乏传播媒介,所以人类一直没感染上。后来由于一颗飞逝的彗星撞击了地球,将这种可怕的病毒带到地球来,祸害了人类。其二是“猴子传给人类”的假说。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在猴子身上存在与人类艾滋病患者相同的病毒,被发现的猴子生活在非洲。科学家们在追踪艾滋病传播范围中发现,艾滋病在非洲的流传比在美洲和欧洲更早,也更快。据一些专家估计,携带艾滋病病毒者可能高达非洲中部城市人口的10%。在80年代,扎伊尔的金沙萨市在对千份血液样本加以检验后,发现其中6~7%带有艾滋病病毒。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也做过一次广泛性的调查,发现18%的输血者带有艾滋病病毒,在赞比亚1987年间便约有6000名儿童接受艾滋病治疗。而非洲某些地区5%的新生婴儿都带有艾滋病病毒,其中一半至2/3的人在两年内会演变成艾滋病。中部非洲大湖地区正流行艾滋病时,法国一位研究人员偶然了解到当地有些居民有以下生活习俗:将公猴血和母猴血分别注入男人和女人的大腿和后背等,以刺激性欲;有些居民还用这种方法治疗不孕症和阳萎等病。研究者们从血液接触可以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以及中非地区高发病率与奇特生活习俗等方面联系起来,假定艾滋病病毒是猴子传染给人类的。但是中非部分居民的奇特生活习俗的历史无疑是长于艾滋病流行史。研究者们进而假设:可能在很早以前,猴子就将艾滋病病毒传绘人类,但因偶然的原因几度自生自灭。在现代,由于大量欧美人员到过非洲,其中不乏寻花问柳者,于是他们便把艾滋病病毒带回欧美,加之性生活混乱和吸毒等的流行,所以艾滋病在欧美地区就广泛传播开来。其三是“人工制造”的说法。这是由新闻界披露出来的消息。20世纪80年代中期,坦桑尼亚政府报纸《每日新闻》发文,称艾滋病病毒是美国细菌战研究的产物。后来,英国一家素来以消息来源可靠著称的报纸刊载了英国反对活体解剖学会的看法。该学会成员声称:艾滋病是美国生物战研究中心利用遗传工程基因重组的新技术制造出来的新病毒。他们认为美国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越南战争期间,目的是制造一种新型的生物战武器。研究者首先在中非的绿猴身上做试验,后来转为在以减刑为条件自愿接受该病毒的一些服重刑的囚犯身上试验,囚犯中不少是同性恋者。他们被释放后,便把艾滋病带到社会上,并由各种途径传播开来。这是试验者和被试验者始料不及的后果。据说,这项原计划为生物战研究的试验,也因有关人员发现合成的病毒潜伏期过长,效果不够理想而放弃进一步的研究。这一消息见诸报纸之后,至今已被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报纸转载,引起各种各样的议论和猜测。美国有关方面否认这一说法。但一些非洲国家的传播媒介将美国为全世界艾滋病最多的国家与此问题联系起来,持肯定态度。目前对艾滋病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大成就,但它究竟怎么起源,至今各说其是,弄清艾滋病的来源无疑对人类的医学科学将有巨大的意义。
耀眼的小日
09年新闻大概提了三条,先是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家称找到疫苗新方法。就这条来看,疫苗并非治疗,但是否能从疫苗新法的某些环节给治疗以启发,这很难下结论。然后是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夫妇称找到了引起产生抗击多种HIV抗体的病毒。如果确有其事,这种病毒很可能将会成为一种新药,治疗效果将比过去的治疗方式提高好几倍。但问题在于这种病毒是否有其他副作用。具体的你看这里…为了便于理解,你需要了解这个:艾滋病的致病原理在于,它能吞噬T细胞,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也就是说,艾滋病将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一些小病都会致死。以前的技术瓶颈在于无法找到病毒的寄主细胞(病毒的潜伏性导致无法区分哪些细胞受感染),并且无法给予区分打击,即无法只杀伤病毒和受感染细胞。至于CD4细胞嘛,文章里面写的很清楚了。总的来说,艾滋病的研究确实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要应用到治疗上,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具体的说,如果是研制新药物,仅仅是进行后期的安全性实验都要画上5~10年。如果是研究出新的治疗方案,并应用已有的药物,很可能方案一出就能马上使用。治疗艾滋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红色高跟鞋H
据《中华医学杂志》2010年月3月9日报道,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存在一定耐药性。如果出现耐药,一般发生在治疗2~3年后。目前耐药基因突变主要是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的,而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在临床上尚比较少见,专家建议更换治疗组合时多考虑选用含有增强作用的蛋白酶抑制剂,从而达到更好的病毒抑制效果。对从未接触的抗病毒药物也已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我们应加强耐药监测,及时调整用药,规范治疗和管理,节省有限的资源,防止耐药传播。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10年第9期,题为《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HIV-1基金型耐药变异的研究》,第一作者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王辉医师,此研究为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及2008深圳市科技研发基金深港创新圈资助。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目前控制艾滋病感染的病程,降低患者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办法。目前国内用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主要有3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临床上通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包括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者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但如果产生耐药,疗效就会明显下降,导致临床上抗病毒治疗失败。本研究人员探索艾滋病耐药情况,选择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进行了抗病毒药物基因型耐药性的检测与研究。 本研究人员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HAART治疗失败的41例艾滋病患者的血浆。这些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56个月不等,抗病毒治疗24周后血浆病毒载量10000拷贝/mL,并通过两次检测核实。研究者对这些患者血浆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分析,最终有38例获得了基因测序。 结果发现,除3例未发现基因变异位点。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基因突变35例,常见的基因变异位点:K103N、G190A、Y181C、K101P;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33例,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位点为M184V、D67N、KTOR、T215Y;仅检测到2例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100%治疗失败患者出现了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的高中度耐药;对临床上常用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啶、拉米夫叮、司他夫叮和去羟肌苷耐药超过50%,耐药程度为中高度。仅发现极少数治疗失败患者对蛋白酶抑制剂的高中度耐药:司他夫叮+去羟肌苷+奈韦拉平治疗方案是最常见出现耐药的治疗组合;病毒耐药变异往往发生在抗病毒治疗后的2~3年。对从未接触的抗病毒药物也产生有交叉耐药现象。 由此可见,艾滋病耐药变异株的出现是艾滋病患者临床上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引起耐药突变主要是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耐药,而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在临床上尚比较少见,建议更换治疗组合时多考虑选用含有增强作用的蛋白酶抑制剂,从而达到更好地病毒抑制效果。 随着目前国内抗病毒治疗的推广以及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进行,提供不同地区艾滋病治疗失败者的艾滋病耐药数据,进一步研究和了解艾滋病耐药的发展规律,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将耐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水平意义重大。 耐药始终是对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潜在威胁,尽管已经推出了对抗艾滋病的新药,但由于交叉耐药可能使尚未应用的新型药物失效,这在目前我国抗病毒药物品种有限的情况下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耐药监测。及时调整用药,规范治疗和管理,节省有限的资源,防止耐药的传播。 由于耐药大约在初治方案应用1~3年后出现。在缺乏病毒载量检测手段地区的医师,诊断耐药问题时,应考虑患者的治疗时间。 拓展阅读――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舜口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内脏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的起源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一位非洲男子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性交后传染开的,当时该男子在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性交后,再与其他同性者性交。才开始有艾滋病。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区别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HIV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削弱了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一旦有 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 艾滋病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他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像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两种以上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 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及母婴传播。体液主要存在于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如眼泪、唾液和汗液中,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唾液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一般接吻是不会传播的。但是如果健康的一方口腔内有伤口或者破裂的地方,同时艾滋病病人口内也有破裂的地方,双方接吻,艾滋病病毒就有可能通过血液而传染。汗液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痛毒的。艾滋病病人接触过的物体也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但是艾滋病病人用过的剃刀、牙刷等,可能有少量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毛巾上可能有精液。如果和病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就可能被传染。但是,因为性乱交而得艾滋病的病人往往还有其他性病,如果和他们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即使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也可能感染其他疾病。所以个人卫生用品不应该和别人共用。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文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离开人体,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艾滋病的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①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②严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③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④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⑤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⑥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⑦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预防艾滋病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次性交的时候,为了避免有体液的交流,一定用避孕套。所以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些学校和组织都发放免费的避孕套。但是没有必要同时使用两个避孕套,那样反而容易造成破裂。**者,绝对不可以和别人共用针具。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艾滋病关怀――红丝带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的艺术家们就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含义: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她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此外,每年的12月1日还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我就叫小猪
1、性传播 通过两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不论同性恋还是两性之间的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同性间的性接触传染 男性成人艾滋病病人中,同性恋者比例较大,尤其是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同性恋的蔓延,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的人数不断增加,此种性行为已成为传播艾滋病的最主要方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男子,其精液子中存在着大量艾滋病病毒,浓度可达107-8/ml精液。另外,男性肛门直肠和女性阴道的解剖组织结构不同,阴道为复层鳞状上皮,而直肠粘膜是柱状上皮,其抵抗力较女性阴道脆弱,再有弹性也低于阴道。因此,他们在进行肛交过程中,极易使薄而脆弱的肛门直肠粘膜表面损伤,形成创面。射精时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直肠细微创面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使机体感染艾滋病。另外,组织相溶性抗原不等细胞经破损直肠粘膜过入,受体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此二者都可以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男性同性恋者并非单一性伙伴,他们往往与许多性伙件有着频繁的性接触,因此,既有性主动者通过精液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被动者的,也有因被动者体内有其他人的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精液,而把病毒传染给性主动者的。这就更加大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机会。 异性间的性接触传染 男女间异性恋的性接触也可以传播艾滋病,男对女的传染主要的两性间传染途径,即男子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交传播给女子。最初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性交把病毒传播给男子的危险性较小。总的看来,异性恋的传染危险性较同性恋小。但近几年发现通过异性接触而传染的病人增多,如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异性间性接触传播的,其男女比例为1:1,其中,妓女、暗娼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卖淫等丑恶现象是取缔不了的,因而也不能真正解决异性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问题。 2、血液传播 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在西方国家,静脉注射毒物成隐者是仅次于同性恋者的第二最大艾滋病危险人群,尤其女性艾滋病病人中的静脉药瘾者达半数以上。许多静脉注射毒物成瘾者往往共用一个注射器和针头,如果有一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针头或注射器就会被污染,也就在他们之间造成了相互感染的机会。目前普遍认为,未经消毒的公用针头,传播艾滋病病毒模式与乙型肝炎相似。在非洲一些国家,使有未经消毒洗涤的注射器、注射针头,是该地区艾滋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在实验室已从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了艾滋病病毒,但从流行病学证据只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如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疫病,该病由于缺乏体内不可少的凝血因子VM或IX引起,血友病治疗主要是定期注射血浆冻干浓缩制剂或冷沉淀制剂。每一批号浓缩制剂来自2000-5000名不同供血者的血浆,只要其中任何一份供血者中有艾滋病病毒,制剂就会被污染,接受治疗的血友病人也就随这被感染。我国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4例就是由于输入了外国进口的血液制品而被感染。有资料表明,美国制备的浓缩凝血因子VM或IX在艾滋病传播中曾一度起重要作用,在该国接受凝血因子治疗的血友病病人,艾滋病发生率比欧洲高,可能与美国制备的血液制品污染程度较高有关。 3、母婴传播 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有资料表明,艾滋病婴儿的父母一方约73%为艾滋病病人或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婴儿其母亲均是血清学试验阳性的病毒携带者;而在父亲带有病毒,母亲不带病毒的家庭中,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过艾滋病婴儿。这说明:婴儿艾滋病病毒感染总是来自母亲而不是父亲。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父亲先受感染,然后传染给母亲,既而又传染给了婴儿。 4、其它途径 如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器官作移植术的同时,也将艾滋病病毒植入体内。另外在人工肥精过程中,接受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精液也同样造成了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在与艾滋病病人接触的职业人员(如医务人员、警察、理发师、监狱看守、殡葬人员),如果皮肤有破损时,接触艾滋病病毒,则可能被感染。尽管艾滋病病人的唾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但至今,还未普曾发现通过唾液或共用口杯而发生艾滋病的传播病例,这可能是唾液中含有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因子,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的侵犯,因此,接吻可能不是艾滋病的传播的途径。1988年7月《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刊登了有关艾滋病传播途经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尿液、餐具、疫菌偶然的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 空气;饮水、食物;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游泳池;吸血昆虫和蚊子、跳蚤、虱子等,目前还没有发现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吸血昆虫;有防护的照料、护理艾滋病人;蹲式厕所及小便池; 需要谨慎小心以免发生意外传染的行为 1、接吻 在唇、舌和口腔粘膜完好的情况下,外国人礼节性口唇接触脸颊的接吻应属安全。口对口的接吻,特别是深吻、长吻、或唇、舌、口腔粘膜有破损或溃疡时,有传染危险。 2、握手 双方手部皮肤无破损时,握手应属安全。 3、拥抱 隔着衣服的拥抱是安全的。如果皮肤直接接触,而皮肤有擦伤或患有皮肤病时,则有一定危险。 4、进餐 我国的共食制虽未发现可以传播艾滋病,但这是一种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应该提倡分食制。 5、使用避孕套性交 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染艾滋病的机会,但使用避孕套搞性乱仍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因为避孕套在性交时可能发生破裂和滑脱,约有10%左右的失败率,即在100次使用避孕套的性交中就可能发生10次失败。因此参与卖淫嫖娼和性乱的人必须珍惜生命,立即停止这类高危性行为。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并非安全可靠的方法,不能把避孕套看成安全套或保险套。只有洁身自爱,才是最可靠的。 6、共用马桶 马桶坐圈已经消毒,或坐圈肯定没有被病人的精液、月经血或阴道分泌物沾污,接触马桶坐圈的皮肤没有损伤或皮肤病时应属安全。
.文艾防艾论坛 可以领公益试纸.
艾滋病的保健教育 你可以把它简化, 把要点抽出AIDS Education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a comprehensive A
.文艾防艾论坛 可以领公益试纸.
读了《艾滋病小斗士》这篇文章,我的感想很多。恩克西那顽强地向病魔抗争的精神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乐观、坦然地去面对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 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