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唐古特
叙事医学被定为国家卫健委13伍作业意识培训教材第于2018年10月31日。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叙事医学》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10月31日,教材编写会如期在北医举办。
吃货爱漫游
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是在2001年由 丽塔·卡伦 (Rita Charon)提出的医学概念。 叙事医学是“由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充分挖掘了个体的叙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医学的专业性与普世性,为 科学 与 人文 之间的交流开辟了通道。 2006年,中国国内期刊第一次出现了“叙事医学”一词。
知识拓展
概念简介:
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丽塔·卡伦(Rita Charon) [5-6] 在2001年提出 ,她也是叙事医学的倡导者。
叙事医学是“由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而叙事能力指的是“认识、吸收、解释并被疾病的故事所感动的能力”。
叙事医学充分挖掘了个体的叙事能力,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医学的专业性与普世性,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交流开辟了通道。
提出背景:
医学经历了巫医盛行的神灵主义、朴素经验主义、机械主义时代。
随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兴起,在机械主义观念的影响下,人体被视为机器,治疗疾病和修理机械异曲同工。随着进化论的提出、细胞学说的发展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发现,医学进入了现代的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以生命的生理特性为基础,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知识,探寻致病因子,从而清除病灶,修复躯体。
生物医学模式的建立使得医学进入了现代科学的范畴,离“治病”更近,但也离“救人”更远。20世纪以降,医学知识迅速积累,医学技术不断革新,医学成为了一门专业化极强的学科,诊疗治病的成功率逐渐提升,人类的预期寿命稳步增长。然而,生物医学模式将“病”与“人”分离,把重心放在了对抗疾病,忽略了人的因素,不时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
医学界内部对此早有反思。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恩格尔在美国《科学》上发文,提倡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这是医学模式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飞跃。
尽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已有近半个世纪,但占据目前医学理论和实践主流的依旧是生物医学模式。该医学模式虽在理念上令人信服,却难从行动上落实,偏重于理论化、框架化、道德化,最后不免陷入理想化、空泛化乃至说教化的倾向。
医学界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医学转化实践方式,这便是叙事医学诞生的契机。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
上午九点。查询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工作时间安排表,工作时间为早九晚五:早晨9点上班至晚上5点下班。所以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班时间为早上九点。
文学、医学和科学技术都必须首先是人学,都必须以人为本。 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只注重技术和经济效益偏离人文道德轨道是非常错误的。 古典中医(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本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
有中华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 期刊主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