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遇
肿瘤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常见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以其生长迅速,高转移性,治愈率低及易复发为特性.近几十年,尽管手术切除术,化学疗法和放射治疗技术,及其它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但肿瘤的有效治疗仍然是个难题.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开拓新的途径.然而免疫治疗的最大障碍是肿瘤免疫抑制,尤其具有很强免疫抑制作用的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和浸润在肿瘤局部的免疫细胞,新生血管及其内皮细胞(BECs),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CAFs)及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肿瘤局部形成了一个免疫抑制的环境,消弱了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例如肿瘤局部大量调节性T细胞(Tregs)及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的聚集,各种抑制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耗竭性T细胞的形成.这一切,使得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最终造成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因此,充分的认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分子机制,有助于寻找能增强抗肿瘤免疫的分子靶点. TIM-3,属于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T cell immunoglobulin-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s, Tim)家族的一员.人类TIM-3分子是由301个氨基酸组成的Ⅰ型膜蛋白,包括一个Ig样V区的N-端(富含半胱氨酸),一个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粘蛋白区,一个跨膜区,以及一胞内区.TIM-3表达于辅助性Th1,Th17细胞,及CD8T细胞.是一个负性调节分子,在与其配体结合凝集素9(galectin-9)作用下,抑制Thl及Thl7免疫应答并引发外周免疫耐受.最近,TIM-3分子被认为可以作为耗竭性T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并且在肿瘤微环境内耗竭性T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论文第一部分以TIM-3及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为切入点,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耗竭性T细胞及其对肿瘤的影响. 肿瘤的免疫治疗可以通过对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使得免疫细胞重新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论文第二部分以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作用.IL-33属于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组成性表达于一些构成了我们机体第一道防御的上皮及内皮细胞.除此之外,还表达于一些坏死的细胞及活化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在受到外源性感染的时候.尽管IL-33已经被证实诱导了Th2免疫应答,但其在Thl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IL-33的受体ST2表达于效应性CD8+T细胞,并且受T-bet调控,且IL-33可提高效应性CD8+T细胞的功能.因此,IL-33具有潜在抗肿瘤作用.本论文第二部分初步探讨IL-33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 本论文分2个部分:(1)通过探讨TIM-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作用,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耗竭性T淋巴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机制.(2)以IL-33为工具,研究如何改变肿瘤微环境,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潜在的手段. 第一部分TIM-3分子在人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目的]以TIM-3分子为切入点,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和耗竭性T淋巴细胞及其抑制性微环境对肿瘤的影响. [方法]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及癌旁组织,经Ⅳ型胶原酶消化及机械方法,获取单细胞悬液,并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同时分离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上TIM-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体外刺激肿瘤组织中分离出的淋巴细胞,用细胞内染色的方法分析以TIM-3为特征的耗竭性T细胞与正常T细胞在功能上的差异. [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浸润淋巴细胞(TILs)及外周血T细胞相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TILs表面TIM-3的表达明显上调,且TIM-3和PD-1在CD4+TILs和CD8+TILs呈现共表达.并且,TIM-3在NSCLC患者肿瘤浸润CD4+T细胞的表达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分期相关.与TIM-3-CD4+和TIM-3-CD8+TILs相比,TIM-3+CD4+和TIM-3+CD8+TILs 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明显下降.我们还发现,在肿瘤组织中,大约70%的TIM-3+CD4+TILs表达FOXP3且大约60%的FOXP3+CD4+TILs表达TIM-3. [结论]本研究发现TIM-3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中TILs上有较高的表达,并且其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分期有关.TIM-3和PD1的共表达揭示了肿瘤局部大量无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此外,发现了以TIM-3+为表型特征的一群调节性T细胞(TIM-
3+Treg).使我们对肿瘤微环境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并且为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第二部分IL-33提高肿瘤微环境中Thl型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33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 [方法]体外克隆并构建分泌型IL-33/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入黑色素瘤细胞系B16(B16-IL-33),并分别转入空载体(B16-mock)及IL-12/(B16-IL-12)作为对照.分别将2×105B16-moc,B16-IL-12及B16-IL33肿瘤细胞皮下接种于C57B/L6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曲线,并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流式检测相关免疫指标.分别将2×105B16-mock及B16-IL33肿瘤细胞皮下接种于正常C57B/L6(WT)或转录因子T-bet和eomes基因敲除(DKO)的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曲线,并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流式检测相关免疫指标. [结果]B16-IL-33肿瘤在C57B/L6小鼠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与B16-mock肿瘤相比,B16-IL-33肿瘤浸润CD45+,CD8+T细胞,NK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并且,B16-IL-33肿瘤浸润的CD8+T细
胞,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更高.在缺失了转录因子T-bet及Eomes的小鼠中,B16-IL33肿瘤的生长速度显著增快,并且,与接种了B16-IL-33肿瘤细胞的野生型(WT)小鼠相比,肿瘤组织中浸润的CD45+,CD8+T细胞,NK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并且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降低. [结论]IL-33明显提高了肿瘤微环境中Th1型免疫应答,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耀眼的小日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红色高跟鞋H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我了解过这类的(世界肿瘤研究),这个领域的,只要你论文写的可以,一般都可以发表的,你不用担心
肿瘤学论文参考文献 考文献是论著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论文内容的可信程度,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1 文稿的内容和格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文题、作者署名、英文关键词及摘要、中文关键词及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表格、图及图说明等。论文内容与格式要求
您好,可以的+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决定了他们对医学事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对医患关系的正确理解程度,也决定了他们所掌握的临床科研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