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冒爱雨雨
【别名】石涅(《山海经》),矾石、羽涅(《本经》),羽泽(《吴普本草》),白矾(《雷公炮炙论》),涅石(《山海经》郭璞注),矾石(《本草经集注》),理石(《药性论》),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纲目》)。 【英文】Alunite 【拉丁】Alumen 【商品名】白矾、明矾、矾石。 【处方名】明矾、白矾、生矾、生明矾、枯矾、枯白矾、矾石。 【性味】味涩、酸,性寒,小毒。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祛痰燥湿,解毒杀虫,止泻止血。 【考证】白矾始载于《本经》,原名“矾石”,列为上品。《吴普本草》载:“矾石生河西(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山谷,及陇西武都(今甘肃省武都一带)、石门(今湖南省北部)。采无时。”陶弘景曰:“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今四川境地),从河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已炼成绝白,蜀人又以当消石,名白矾。”《本草图经》曰:“矾石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矾。”李时珍曰:“白矾,方士谓之白君,出晋地(今山西省)者上,青州(今属山东省)、吴中(今江苏省)者次之。洁白者为雪矾;光明者为明矾,亦名云母矾;文如束针、状如粉扑者,为波斯白矾,并入药为良。”根据以上历代文献记载,可以认为白矾即天然产之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后的产物。 ①《吴普本草》:“矾石,生河西或陇西,或武都石门。采无时。”②陶弘景:“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从河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已炼成绝白,蜀人又以当硝石,名白矾。其黄黑者名鸡屎矾,不入药。俗中合药,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疗齿痛,多即坏齿,是伤骨之证,而云坚骨齿,诚为疑也。”③《唐本草》:“矾石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诸疮,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④《本草图经》:“今白矾(生)晋州、慈州无为军。又有矾精、矾蝴蝶,皆炼白矾时,候其极沸,盘心有溅益者如物飞出,以铁匕接之,作虫形者,矾蝴蝶也。但成块光莹如水晶者,矾精也。此二种入药,力紧于常矾也。又有一种柳絮矾,亦出矾处有之,煎炼而成,轻虚如绵絮,故以名之。今医家用治痰壅及心肺烦热,甚佳。刘禹锡《传信方》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或云白矾中青黑者名巴石。 【药源】为硫酸盐类明矾族矿物明矾石Alunite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 【形态】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晶体呈细小的菱面体或板状,通常为致密块状、细粒状、土状等。无色或白色,常夹带浅黄及粉红等色。条痕白色。玻璃状光泽,解理平行面上有时微带珍珠光泽,块状者光泽暗淡或微带蜡状光泽。断口呈贝壳状;块体者呈多片状、参差状。硬度~4.相对密度~.性脆。 常为碱性长石受低温硫酸盐溶液的作用变质而成,多产于火山岩中。有些多金属矿石中也有产出。分布于甘肃、河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产地】主产于浙江平阳,安徽无为,福建福鼎;山西、河北、湖北亦产。销全国各地。 【采收】全年均可采挖,将采得的原矿物,打碎,加水溶解,过滤,滤液加热蒸发浓缩,放冷后析出的结晶体即为本品。 【炮制】1.白矾《史载之方》:“微敲,研。”《灵苑方》:“捣白矾为末。”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生用以解毒祛痰为主。 2.枯矾《医学入门·本草》:“细研,入瓦罐中,火煅半日,色白如轻粉者,名枯矾。”现行,取净白矾小块或粗粉,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脆,完全干燥,停火,取出放凉,碾成细粉。煅后增强收敛、燥湿的作用。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商品情况】 【药材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结晶形块状。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样光泽。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并附有白色细粉。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甘而极涩。 以块大、无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药材鉴别】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为佳。 【应用】用于中风,癫痫,喉痹及痰饮喘嗽,白矾能祛痰开闭。治中风卒倒,痰壅神昏,可以配猪牙皂,加强祛痰开闭之功,使吐出痰涎而甦,如《圣济总录》稀涎散。癜痫痰多,突然昏仆,口吐涎沫者,配郁金以豁痰开窍,如《本事方》白金丸。若以皂角汁为丸,又治急喉风痹,痰塞气塞,呼吸困难;或与僵蚕配用。治痰饮喘嗽,胸膈胀满,白矾可配半夏、香附、生姜汁等燥湿化痰,理气宽胸之品。 用于痈疽,疔毒,恶疮等症,白矾多外用,有解毒敛疮之效,可配黄丹,加强解毒消疮作用,如《卫生宝鉴》二仙散;痈疽溃后,腐肉不脱,或胬肉增生,用枯矾合朴硝研末撒之,以解毒祛腐,平胬生肌;若冷疮成瘘,脓水不尽,则与活血散瘀的五灵脂等份为末制药捻插入瘘管内,候使脓尽停药。然白矾内服亦能解毒消肿,故疔疮及诸恶毒初起,但未成脓者,《外科正宗》用本品与葱白捣烂,用热酒送服;或配黄蜡熔化为丸服,则未溃能消,已溃可愈。至于水火烫伤轻者,可用枯矾液湿敷创面。毒虫螫伤,犹可用明矾、雄黄等分研末调涂。 用于口舌生疮,鼻内热疮,暴发火眼,聤耳流脓等症,亦取白矾解毒敛疮之功。治口舌生疮,枯矾配黄丹或朱砂为末外敷。治齿龈肿痛,用白矾与蜂房为散剂煎水含激。治鼻内热气生疮有脓臭者,用枯矾配生地、苦参煎汁滴鼻,以清热泄浊;鼻中息肉,不闻香臭,将枯矾粉与面脂和涂,或配硇砂共为细末,点息肉上腐蚀之。治暴发火眼,疼痛不止,可用鸡蛋清调枯矾粉搽眼胞处,以清热止痛,如《审视瑶函》拈痛散。治聤耳流脓,本品与胭脂为散吹入耳内,解毒敛疮,如《本事方》红绵散。 用于疥癣湿疮。白矾味涩性寒,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治疥疮瘙痒,常配硫黄、轻粉等药同用;治一切干湿顽癣,可单用本品米醋调涂,或与石榴皮,或与羊蹄根捣研调涂,可加强杀虫止痒作用。阴囊湿疮,瘙痒流脂者,单用白矾水外洗,或配蛇床子、黄连制成散剂外撒,以加强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治黄水疮浸*糜烂者,枯矾配雄黄为末敷。本品亦用于防治稻田性皮炎,与花椒煎水浸洗手足。 用于泄泻、痢疾、带下,白矾内服有收敛止泻作用。治老人虚泻,久久不止,可配诃黎勒以涩肠止泻,如《圣惠方》诃黎勒散;若休息痢不止,本品伍用硫黄、硝石温肾暧脾,导滞,如《圣惠方》白矾丸。本品性寒,又兼清热解毒燥湿之功,有收涩而不留邪之优点,故又可用于湿热泻痢。带下属脾虚有湿者,配白术、白芷、乌贼骨等以健脾燥湿止带;湿热瘙痒者可与黄柏、苦参、蛇床子等药同用清热燥湿,杀虫止带。 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均可内服白矾,或配五倍子、血余炭、儿茶等收效止血药同用以加强疗效;鼻衄、齿衄,亦可单味外用。外伤出血,除单用外,或配乳香、松香研末外敷,以收效止血。 此外,白矾内服尚用治湿热黄疸,可与消石配伍,如《金匮要略》消石矾石散。枯矾外扑则治阴汗,腋汗,脚汗及狐臭。近年来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枯矾与延胡索、乌贼骨、蜂蜜制散服。 【用量】 【禁忌】本品味涩难服,内服不宜过量,易致呕吐;体虚胃弱者慎服。 【附方】 1.治卒中风白矾、半夏(汤洗去滑,焙)、天南星三味等分生用。上三味,研为细散。每服以好酒一盏,药末二钱匕,生姜三片,煎七分通温灌之,当吐涎,扶令正坐,经一复时不得令卧,如卧则涎难出,良久再依法煎药一钱,后常服只半钱。(《圣济总录》救生散) 2.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川郁金七两。二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本事方》白金丸) 3.治急喉痹白矾三钱,巴豆二个(去壳,作六瓣)。上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其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玉机微义》白矾散) 4.治肺壅热,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烦渴白矾(枯)、熟干地黄(焙)、玄参、知母(焙)、贝母(炒)、诃黎勒皮各一两。上六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生姜、枣汤下,食后临卧时服。(《圣济总录》白矾丸) 5.治一切疥白矾(烧灰)一两,硫黄一两(细研),胡粉一两,黄连一两半(去须),雌黄一两(细研),蛇床子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以猪膏和如稀面糊,每以盐浆水洗,拭干涂之。(《圣惠方》白矾论) 6.治湿疹、皮炎(亚急性期)五月艾、百部、明矾、毛麝香各15g,煎水外洗。(《中药临床应用》五百明洗剂) 7.治黄水疮枯白矾、熟松香、黄丹,三味等分,研极细末,真芝麻油调涂患处。(《本草原始》) 8.治小儿因剪脐,伤外风,致脐疮久不干白矾(煅)、白龙骨(煅)等分。上研为细末敷之,少少用。如无两味,但得一味亦可。(《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9.治痈疽,发背,瘰疬,漏疮,恶疮,卫护内膜,驱解诸毒,自然内消黄蜡二两,通明白矾(生用)二两。上细末,黄蜡一两二钱,溶汁,就炉上入矾拌和,众手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熟水下,或冷酒下,常常服之。(《直指方》蜡矾丸) 10.治疔肿恶疮白矾(生用)、黄丹各等分。上各另研,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卫生宝鉴》二仙散) 11.治瘰疬疔毒,发背脑疽等症明矾二两,白砒一两五钱,共为末,入小罐内,炭火煅红,青烟尽,白烟起片时,约上下通红,住火置地上,一宿取出,约有净末一两,加明雄黄二钱四分,乳香一钱二分,共为细末,厚糊调稠,搓条如线,阴干。凡遇前症,有孔者插入孔内,无孔者先用针放孔,早晚插药二次,插至三四日后,孔大者每插十余条,至七日,患孔药满足方住。以后患处四边裂开大缝,共至十四日前后,其疗核瘰疬痔漏诸管自然落下,随用对症药敷。(《外科大成》三品一条枪) 12.治一切蛇虫恶兽所伤,重者毒气入腹则眼黑口噤,手足强直。此药平易不伤气血明矾、甘草各一两,研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冷水调下,更敷患处。(《外科理例》解毒散) 13.治口疮白矾适量研细过筛,于猪胆上部剪一开口,将白矾沿口塞入,以塞满为度。用线将猪胆开口扎紧,悬挂于屋檐下自然晾晒,待猪胆表面出现一层白霜时(至少1年)取下研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涂于患处,每日3次。[《中医杂志》1983,(10):50] 14.治牙疳用明矾(枯)五钱,鸡肫黄(烧存性)五个,为末,擦之。(《鲁府禁方》) 15.治小儿耳疮及头疮,口边肥疮,蜗疮白矾(烧灰)一两,蛇床子一两。上药同细研为散,干掺于疮上。(《圣惠方》白矾散) 16.治鼻内热气生疮,有脓臭并有虫矾石一两(烧),生地黄三两,苦参一两。上三味切,以水八合,煮取三合,以绵滤之,微微滴鼻中,日三五度,差止。(《外台》) 17.治鼻生息肉矾石(熬令汁枯)四两,木通(锉)、细辛(去苗叶)各半两,丹砂(研)一分。上为末,和匀面称为丸,如小豆大。每用一丸,绵裹纳鼻中,一日一易,取下息肉则止。一方蜜和丸,一方捻绵细如枣核,沾散如小豆,并绵纳鼻中。(《普济方》矾石丸) 18.治目翳及胬肉矾石上上白者,末,纳如黍米大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泪出,以绵拭之,令得恶汁尽,日一。其病逐恶汁出尽,日日渐自薄,便瘥。(《千金翼方》矾石散) 19.治聤耳出脓白矾煅成灰一钱,入胭脂一字,研匀。用绵杖子缠去耳中脓及黄水尽,即别用绵杖子引药入耳中令到底掺之即干。(《本事方》红绵散) 20.治脾积痞气,泄泻,日夜下痢白脓矾石(烧令汁枯)、诃黎勒(煨,去核)各二两,黄连(去须)三两,木香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水浸蒸饼滤如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陈米饮下三十丸,以泄止为度。(《圣济总录》矾石丸) 21.治休息痢久不止,日渐黄瘦白矾四两(烧令汁尽),硫黄二两,消石一两,上药,同研,于铫子内火上溶成汁,候冷,研令极细,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矾丸) 22.治妇人经脉不调,赤白带下枯白矾四两,蛇床子二两。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弹子大,干胭脂为衣,绵裹入阴门内,热极再换。(《普济方》如圣丹) 23.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烧)三分,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金匮要略》矾石丸) 24.治白浊白矾二两,滑石(飞过)二两。上为末,早米糊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米饮空心下服之。(《鲁府禁方》清浊锁精丹) 25.治白癜风白矾、石硫黄各半两。上二味研为末,米醋调为膏,涂患处。(《圣济总录》玉粉青) 26.治鹅掌风白矾加皂矾四两,儿茶五钱,侧柏叶半斤。用水十碗,煎数沸侯用。先以桐油调搽患处,将油纸点着,以烟焰向患处熏之。片时方将前药汤乘滚贮桶内,手架上以布盖手于汤气上熏之,勿令泄气,待微温倾入盆内洗之良久。七日忌下汤水。(《万氏秘传外科心法》二矾汤) 27.治粉刺枯矾一两,生硫黄二钱,白附子二钱。上共为末,唾津调搽。临晚上药,次早洗去。(《万病回春》) 28.治黄肿水肿明矾二两,青矾一两,白面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黄米糊丸,枣汤下三十丸。(《急救仙方》推车丸) 【文献】 《本经》:“矾石,味酸寒。主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一名羽涅。生山谷。” 【医论】 1.论白矾涌泄、收涩、燥湿、解毒的功用①李时珍:“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中蛊,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纲目》)②张景岳:“所用有四:其味酸苦,可以涌泄,故能吐下痰涎,治癫痫,黄疸;其性收涩,可固脱滑,故能治崩淋带下,肠风下血,脱肛,阴挺,敛金疮,止血。烧枯用之,能止牙缝出血,辟狐腋气,收阴汗、脚汗;其性燥,可治湿邪,故能止泻痢,敛浮肿,汤洗烂弦风眼;其性毒,大能解毒定痛,故可疗痈疽疔肿,鼻齆息肉,喉痹瘰疬,恶疮疥癣,去腐肉,生新肉,及虎犬蛇虫蛊毒。”(《本草正》)③黄元御:“矾石酸涩燥烈,最收湿气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饮,缘痰涎凝结,粘滞于上下窍隧之间,牢不可动,矾石收罗而扫荡之,离根失据,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实非吐下之物也。”(《长沙药解》)④黄宫绣:“气味酸寒,则其清热收热可知。何书又言燥痰,若与寒字相悖;书言能治风痰,若与收字涩字相殊。不知书之所云能燥痰者,非其气味温热而可以燥而即化,实以收其燥湿初起,使之下坠,不使留滞而不解也;且其酸而兼咸,则收涩之中尚有追涎逐降之力,非即不燥之燥乎。所谓能治风痰者,其酸苦涌泄,兼用风邪初客,合以皂荚等味研服,则能使之上涌,岂其风热历久,深入不解,而即可以上涌乎。是以风痰泄痢崩滞用此以收即愈;诸血脱肛阴挺,崩带风眼,痰饮疮疡,用此以涩即效;喉痹痈疽,蛇伤蛊毒,用此酸寒以解即除。治虽有四,然总取其酸涩寒咸为功。”(《本草求真》) 2.论白矾治痈疡之理①陈士铎:“或疑矾石味酸,宜敛毒,而不宜化毒,何以痈疡之症用之毒易化耶?不知矾石之化毒,正在味酸。矾石有形之物也,入之汤药之中,则有形化无形矣,存酸之味于散中,而行散于酸内,既消毒而又不散气,此功效之所以更神也。”(《本草新编》)②黄元御:“其善治痈疽者,以中气未败,痈疽外发,肉腐脓泄,而新肌生长,自无余事。阳衰土湿,中气颓败,痈疽不能外发,内陷而伤府藏,是以死也,矾石收藏府之水湿,土燥而气达,是以愈也。”(《长沙药解》) 3.论白矾用于泄痢、白沃、目痛等症之宜忌①缪希雍:“白矾,《本经》主寒热泄痢,此益指泄痢久不止,虚脱滑泄,因发寒热。矾性过涩,涩以止脱,故能主之。假令湿热方炽,积滞正多,误用收涩,为害不一,慎之。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故用收涩以固其标,终非探本之治。目痛不由胬肉及有外障,亦非所宜。除固热在骨髓,仅可资其引导,若谓其独用,反有损也。矾性燥急,而能劫水,故不利齿骨,齿者骨之余故也。”(《本草经疏》)③张石顽:“弘景曰:《经》云坚骨齿,诚为可疑。以其性专入骨,多用则损齿,少用则坚齿,齿乃骨之余也。”(《本经逢原》) 【成分】明矾石为碱性硫酸铝钾KAl3(SO4)2(OH)6,其中,,,.白矾为硫酸铝钾Kal(SO4)2·12H2O.为明矾矿加工制品,主含硫酸钾铝KAL(SO4).
冰可乐28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较粗,疏生皮孔。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
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长4-16厘米,宽3-7厘米;花梗长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厘米,花冠管圆柱形,长厘米,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6毫米,宽3-5毫米,先端内弯略呈兜状或不内弯;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处。
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倓里格倓*
丁香,桃金娘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丁香为哈尔滨市市花。中文学名: 丁香 拉丁学名: Syzygium aromaticum 别称: 洋丁香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桃金娘目 Myrtales 科: 桃金娘科 Myrtaceae 属: 蒲桃属 Syzygium 种: 丁香 S. aramaticum 分布区域: 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目录生物特性生物形态主要成分药理研究文献论述现代研究药材鉴定主要作用药用案例用药禁忌相关故事古代故事现代故事生物特性 生物形态 主要成分药理研究 文献论述 现代研究 药材鉴定 主要作用 药用案例 用药禁忌相关故事 古代故事 现代故事展开 编辑本段生物特性生物形态中药“丁香”实为 桃金娘科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英文:Clove,Flos Caryophyllata, lilac 丁香出自《开宝本草》,药性论;《雷公炮炙论》:“凡使(丁香),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 中药丁香实为桃金娘科丁香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开宝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 拼 音:dīng xiāng 丁香 阿拉伯语或波斯语gomode的汉译,主要产于大食、波斯、三佛齐和细兰,中国古代史籍《本草拾遗》、《梦溪笔谈》、《翻译名义集》、《法苑珠林》、《岭外代答》等,多有记载。《诸蕃志》卷下载:“丁香出大食、阇婆诸国,其状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气,郎官咀以奏事。其大者谓之丁香母。丁香母即鸡舌香也。或曰鸡舌香,千年枣实也。” 波斯语:gomode 拉丁名:Flos Caryophyllata,Syzygium aromaticum, Eugenia aromaticum , Eugenia caryophyllata English name: Clove 日文名:ライラック 别名: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 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似指甲状的红棕色花苞是精油的原料,树平均高度为5~6公尺左右,主要产地斯里兰卡、瓜哇、马达加斯加,以蒸馏法制得,其香味为有点鲜苔及木香的花香,是香水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香味,亦常加入酒中,精油颜色为透明无色。主要成分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香烃(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衣兰烯(α-Ylangene).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皆为黄酮甙元,其中两种为鼠李素(Rhamnetin)及山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 药用丁香和观赏用的丁香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植物。 观赏丁香 观赏花木“丁香”实为 木犀科 丁香 Syringa spp.。与前种为截然不同的植物,切勿混淆。 木犀科丁香英文为:Lilac 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丁香花的国画(6张)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丁香花喜欢阳光,较耐阴,喜欢湿润,但忌积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花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花木类|林丛类|室内盆栽,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丛植于路边、草坪或向阳坡地,或与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缘,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将各种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专类园。还宜盆栽,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的抗性,故又是工矿区等绿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愁品 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 结,百结花”。李商隐的《代赠》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丁香在文学作 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丁香宜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移栽。移栽穴内应先施足基肥,基肥上面再盖一层土,然后放苗填土。栽后浇一次透水,以后再浇2—3次水即可成活。丁香适应性强,管理比较粗放,平时只要注意除草,雨季防涝,干旱时注意浇浇水,便可顺利生长。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肥过多,以免引起枝条徒长,影响开花。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堆肥即可。丁香3月中旬发芽前,要对丁香进行整形修剪,硫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中截旺长枝,使树冠内通风透光。 木犀科欧丁香 Syringa vulgaris花谢后如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两个芽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还可以进行一次整枝,以保树冠圆整美观,利于来年生长、开花。丁香病虫害很少。主要害虫有蚜虫、袋蛾及刺娥。可用800一 1000倍40%乐果乳剂或1000倍25%的亚胺硫磷乳剂喷洒防治。同属的还有白花丁香、红花丁香、紫花丁香、荷花丁香、小叶丁香、花叶丁香、四季丁香等。 在法国,“丁香开的时候”意指气候最好的时候。生日是5月17日或者6月12日的人的幸运花是丁香。在西方,该花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编辑本段药理研究文献论述中药“丁香”实为桃金娘科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1、《雷公炮炙论》:凡使(丁香)。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 2、《开宝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NIW。3、《本草经疏》:丁香,其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者,盖脾胃为仓凛之官,饮食生冷,伤于脾胃,留而不去,则为壅塞胀满,上涌下泄,则为挥霍撩乱,辛温暖脾胃而行滞气,则霍乱止而壅胀消矣。齿疳者,亦阳明湿热上攻也,散阳明之邪,则疳自除。疗风毒诸肿者,辛温散结,而香气又能走窍除秽浊也。 4、《本草通玄》:丁香,温中健胃,须于丸剂中同润药用乃佳。独用多用,易于僭上,损肺伤目。 5、《本草新编》: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直中阴经之病,最宜用之,但不可用之于传经之伤寒也。 6、《得配本草》:丁香,得五味子治奔豚,配甘蔗、姜汁治干呕。肉桂温能发表,丁香温能和胃。 7、《药性论》:治冷气腹痛。《海药本草》:主风疳GUI,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8、《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9、《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10、《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11、《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12、《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 13、《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14、《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15、《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来 源】:为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E. aromatica Baill.;Syzygium aromatica (L) 中药“丁香”实为桃金娘科丁香Merr. et Perry],以花蕾和其果实入药。花蕾称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实称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可采集。将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晒干即成。【功 效】:温中、暖肾、降逆。 【主 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性味归经】:辛,温。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入胃、脾、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③《本草新编》:“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味辛,气温,纯阳,无毒。入肾、胃二经,又走太阴肺脏。” 【宜忌】 宜:寒性胃痛、反胃呃逆、呕吐者宜食;口臭者宜食。 忌: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热性病及阴虚内热者忌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药物配伍】:《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别 名】: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鸡舌香(《本草纲目》)。 【处方名】:丁香、公丁、公丁香 【商品名】:丁香、公丁香。以花蕾干燥、个大、饱满、色棕紫而新鲜、香气浓烈、油性足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中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中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 【炮制方法】: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栽培技术】:请参考点击词条 -- 公丁香 【观赏特性】 观叶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现代研究丁香水提取物灌胃,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和大鼠盐酸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醚提取物灌胃,可明显抑制消炎痛加乙醇诱发的小鼠胃溃疡及盐酸引起的大鼠胃溃疡.丁香水煎剂灌胃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胃排空及未尝墨汁推进率;醚提取物灌胃能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水提取物灌胃能明显抑制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但亦有报告认为,水煎剂对两种腹泻模型仅有对抗倾向而无明显影响. 丁香醚提取物有明显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并可维持2小时. 丁香油能有效抑制由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尤其对AA诱发的聚集抑制最强.丁香油的抑制聚集过程似乎是通过减少血小板凝集素(TXB2)形成的. 丁香醚提取物或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痛觉反应潜伏期(热板法)或显著减少醋酸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在试管内,丁香对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丁香水煎剂及粉末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且不受加热的影响.实验证明: 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的抗菌能力强于丁香.体外试验证明,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丁香油与丁香酚在1:16 000~1:64 000时,可完全阻止布氏杆菌的发育;在1:8 000时则可完全抑制鸟型结核杆菌的发育;在1:2 000~1:8 000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丁香对流感病毒 PR8 株病毒有抑制作用. 丁香的水、醇及乙醚浸出液和其挥发油,对致病性真菌均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低浓度浸出液对许兰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8 000~1:16 000浓度时,对多种毛癣菌、黄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有抗菌作用. 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研究表明: 丁香浸出液有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其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与乙酰胆碱不同,前者刺激分泌的胃液酸度高,消化力较强,而后者刺激分泌的胃液酸度低,消化力较弱.丁香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似与胆碱能神经参与有关,因该作用可被静脉注射阿托品所阻抑.丁香酚乳剂亦可使胃黏液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不增强.丁香油的作用稍差.连续应用可使黏液耗竭,而只分泌非黏液性的渗出物. 3. 驱虫作用在试管内,丁香乙醇浸剂、水煎剂及丁香油可将猪蛔虫麻痹或杀死.丁香油 ~给感染蛔虫的狗口服,能使其排出蛔虫,且无副作用.但剂量加大至5g/kg时,则引起呕吐,驱虫效力降低.丁香油较水煎剂为优. 4. 其他作用丁香油酚给家兔静脉注射,能产生麻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和明显的抗惊厥作用.丁香油酚能强烈抑制体外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少量丁香油滴入龋齿腔,既有消毒作用,亦能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丁香还能引起子宫收缩. 1、抗菌作用:含有1%浓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浓度的丁香煎剂的沙伯氏培养基,对许兰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较高浓度时对新型隐球菌也有抑制作用。醇浸出液与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液较差。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在1:8000-1:16000时,对致病性真菌即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痢疾(志贺氏)、大肠、变形、结核等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丁香对流感病毒PR8株也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对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抑制作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对布氏杆菌即有抑制作用,对鸟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作用:对星形奴卡菌、许兰黄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驱虫作用:水或醇提取液在体外对猪蛔虫有麻痹或杀死作用,感染蛔虫的狗口服丁香油,有驱虫作用,但一次服用并不能将蛔虫全部驱除。丁香油较煎剂为优。50%煎剂及乙醇浸剂在体外对猪蛔虫有杀死作用;丁香油效力更大,其1%的混悬液即有杀死部分蛔虫的作用,灌胃对狗蛔虫有驱除作用。 4、健胃作用:丁香为芳香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5%丁香油酚乳剂可使胃粘液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则不增强;丁香水浸液灌胃,可使巴甫洛夫小胃狗的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加。丁香油之作用稍差,连续应用,可使粘液耗竭,而仅分泌非粘液性的渗出物;36小时后方能部分恢复反应(分泌粘液),完全恢复需数月以后。 5、止痛作用:从小鼠热板试验和抗扭体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牙痛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 6、丁香水提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和受寒等的影响:丁香水提物不是通过减慢耗氧速度,而是通过提高小鼠在低氧条件下的氧利用能力,增强小鼠常压密闭下抗缺氧的能力。 世界上最大的丁香树在中国重庆巫山县骡平村 7、丁香水提物和石油醚提物对动物胆汁分泌、腹泻和肝损伤的影响 对麻醉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大鼠体重174±17g,雌雄各半,随机分每组8只,乌拉坦麻醉后,按文献方法[药学杂志(日)1987;107(12):990]行胆管插管术,术后平衡30分钟,十二指肠给药,收集给药前30分钟及给药后4小时内每30分钟的胆汁流量,进行比较,得出流出率(药后流量/药前流量),与对照组相应时相比t检验。结果丁香石油醚提物可明显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作用可维持2小时。 对蓖麻油,番泻叶等药物引起腹泻的影响:小鼠体重±,雌雄各半,随机分每组12只。实验时禁水、食,ig受试药物后,ig蓖麻油只,单个放入底部有直径约15cm垫纸的小桶内,每1小时换垫纸并计算腹泻次数,观察6小时。结果丁香石油醚提物,可显著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又取小鼠体重±,雌雄各半,随机分每10只,ig受试药物后小时,ig番泻叶只番泻叶(Cassiaangustifolia)20g加水250ml煮沸5分钟,纱布过滤后水浴浓缩成每1ml含1g生药的溶液,以后操作方法同蓖麻油腹泻实验,观察8小时。结果丁香水提物20g/kg可明显抑制番泻叶引起的腹泻。 对四氯化碳诱发急性肝损伤大鼠SGPT,SGOT的影响:大鼠体重221±25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每组9只。受试药物,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小时后麻醉状态下颈动脉取血,赖氏法测SGPT,金氏法测SGOT,t测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丁香石油醚提物及水提物对CCl4诱发急性肝炎大鼠的SGPT、SGOT显著升高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8、丁香提取物对代谢的影响 丁香热水提取物及水溶性组份具有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及代谢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的双重作用。醚可溶组份、丁香酚、乙酰丁香酚、异丁香酚可抑制代谢活化,但未见对代谢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除去鞣质后的水可溶组份对代谢活化不呈抑制作用,对代谢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亦小。这些试样不具抗诱变性。根据上述情况提示,丁香热水提取物对诱变的抑制效果可能是由于鞣质、丁香酚等对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及鞣质对代谢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所引起。丁香的水、盐水以及乙醇提取物中含有一种含酚和糖醛酸的复杂糖甙,具有抑制脑乙酰胆碱脂酶的作用。 9、平喘作用 B-丁香烯在丁香挥发油中含量约,亦是菊科植物艾叶油中的平喘有效成分之一。药理实验,发现它对离体气管平滑肌几乎没有松弛作用,但po疗效与艾叶油相似。药理筛选对豚鼠离体平滑肌有收缩作用。代谢物III为黄色粘稠油状物,是具有活性的代谢物,根据GC-MS、IR、1HMR和半合成实验证实该代谢物为B-丁香烯醇。药理实验表明,B-丁香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之一B-丁香烯醇,具有较强的豚鼠离体气道平滑肌松弛作用,PD2=(n=6);在用于组胺和乙酰胆碱诱发的豚鼠哮喘,以0·2g/kgig能使全部动物(n=8)不发生喘息,其作用持续时间长于6h。B-丁香烯醇,小鼠igLD50>,表明毒性极小。 药(毒)理学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煎剂的半数致死量为。口服丁香油的花生油溶液为,煎剂的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及后肢无力。狗口服丁香油的花生油溶液5g/kg,可发生呕吐而死亡。尸检发现胃底及幽门部粘膜红肿并有溃疡及出血点,十二指肠部有浮肿及充血,肺有瘀血点。镜检肝、肾也有瘀血及浊肿,部分肝细胞坏死,心肌水肿。狗如口服2g/kg,仅发生呕吐而不致死亡。大鼠口服丁香油酚,半数致死量为,中毒症状为后肢麻痹、昏睡、尿失禁并常有血尿,病理解剖发见上消化道呈出血状态,少数有粘膜溃疡,各内脏及腹膜、肠系膜显著充血。对中毒大鼠曾用印防己毒素、可拉明、士的宁、咖啡因及五甲烯四氮唑等解救,但无明显效果。 丁香油:小鼠,丁香酚:小鼠;大鼠,,。丁香水提物或丁香水提物加咖啡因,用于成年雄性果蝇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前或减数分裂后,均未见诱变作用。另外,B-丁香烯家兔次,1日2次,连续给药30日,对家兔生长、血色素、白血球总数、尿蛋白、尿镜检、肝功能()、肾功能及心律均有明显影响。丁香石油醚提物小鼠1次ig,观察7日的LD50为±。丁香水提物ig小鼠20只120(生药)/kg,观察7日,无死亡。 不良反应及治疗药材鉴定中药“丁香”实为桃金娘科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 干燥的桃金娘科丁香花蕾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显微鉴定:花托部位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皮层较宽,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油室。中柱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木化纤维;内侧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央为轴柱,有约17个细小维管束。该品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暗红色。 ① 纤维多单个散在,梭形,边缘平整或波状弯曲,有的呈不规则连珠状突起并气扭曲,长106~648μm,直径12~68μm,壁厚5~23μm,微木化,孔沟较稀或不明显,胞腔宽狭不一,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油状物。 ② 花粉粒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轴长12~ 30μm,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 ③ 草酸钙簇晶大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也有数个簇晶连接成行,簇晶直径~26μm。另可见少数细小方晶。 ④ 油室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150μm,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分明,有的含黄色油状物。 ⑤ 花托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外被角质层;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类长方形。 ⑥ 花粉囊内壁细胞断面观类长方形,壁具条状或网状增厚。 ⑦ 花丝表皮细胞表面见类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平周壁可见波状角质纹理。此外,有细小螺纹导管及类多角形的花瓣表皮细胞。该品以个大、粗壮、色红棕、油性足、能沉于水、香气浓郁、无碎末者为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ml/g)。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B一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兰烯(a一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 简述:治疗牙痛、支气管炎,神经痛、胃酸,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减轻痢疾所造成之不适与疼痛,改善衰弱体质与贫血,催情(性无能、冷感),驱虫。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皮肤溃疡及伤口发炎,治疗疥癣,改善粗糙肌肤。 (1)取粉末少许,滴加氯仿搅匀,再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析出。 (2)取切片直接滴加碱液,加盖玻片,可见油室内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形成。 (3)薄层鉴别:取该品粉末,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过滤,滤液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对照品溶液。将两种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5℃烘干。可见供式液色谱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理作用 主要作用
大田作物研究,
期刊名:yakugaku zasshi-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指数解析如下:简介:YAKU
我已经金盆洗手了对不起
没一个好投,都是花钱弄上去的,打电话给杂志社,说是费用不多,打死就是不给你录用啊!投一百年也安排不上,必须走后门,花钱就录用了,,官话官腔,,
医学界的“四大灌水神刊”—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在医学界一直流传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