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7

amandawei201
首页 > 医学论文 > 刘渡舟讲解伤寒杂病论文稿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锅盖子

已采纳

原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我:此处后人断句方式不同,如:“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作(中风),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但是表达的意思没有根本性变化。)喘家是素患喘病的人,如果患太阳中风,需要服用桂枝汤的时候,在桂枝汤中加上厚朴、杏子为好。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兼夹证,也就是新病太阳中风,兼夹素患咳喘宿疾的治疗方法。从加厚朴、杏子的语气来看,加厚朴、杏子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平素咳喘宿疾,但加上它可利肺、下气、定喘。新疾旧患两兼顾,效果会更好些。示意后人不可以麻黄汤一概治喘,不分表里虚实。方见 43 条下。原文: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 本条言服桂枝汤呕吐,说明肺胃阳盛阴壅。桂枝汤辛甘助阳,再服桂枝汤,恐其后来热壅肺胃,出现吐脓血。刘渡舟认为,凡服桂枝汤呕吐者,可能患有内痈,或为肺痈,或为胃痈。亦可参考。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 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以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其实本条也是一个误治后变证的证治。太阳病发汗是正治法,但出现了遂漏不止,说明发汗太过,或者不得法。太阳病有中风,有伤寒,文中只说太阳病,未提及中风还是伤寒,如果是中风误用麻黄汤,会造成漏汗不止;或即使是伤寒用麻黄汤,发汗太过,伤及阳气,也会造成此症。“遂漏不止”,后人称漏汗,《南阳活人书》称漏风证。“遂”是于是的意思,表因果关系;“漏”是不可控制的汗出。“恶风”是因为表阳虚;“小便难”是由于汗多亡失津液;“四 肢微急”,四肢为诸阳之本,过汗亡阳伤津液。《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即亡阳又伤津液,四肢阳微得不到津液的濡养,故屈伸不利。条文中用“微急”,说明津液不足,四肢筋脉失养才“微急”,区别于杂病中风实证的四肢微急。用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密,调和营卫,达到止汗的目的,汗止了,津液不外泄,加之桂枝汤能和营卫生津液,以上诸症自然告愈。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这条是误治后的变证,或者兼证。太阳病本该发汗或解肌,而误用下法,伤及胸阳,出现脉促胸满;或者素来胸阳不振,误用下法出现脉促胸满。脉促不是后人 讲的促脉,而是急促的意思,是一种数而无力、脉体小而急促的脉 象,标志着胸阳不振,满读 mèn,不读 mǎn。胸满是指患者自觉 胸闷症状,是胸阳不振的表现,所以用桂枝去芍药汤振奋胸阳。因 为芍药酸敛有碍胸阳的振奋,故去之。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原文: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如果在前条基础上,再出现微恶寒者,说明胸阳已虚,加附子以加强助阳的力量。微恶寒,有的注家认为是脉微恶寒,说是脱漏“脉”字。根据前后文义,前面脉促、后面马上脉微是不符合事实的,句首冠了个“若”字就加重了“微”字的语气。就是说,假如一旦稍微有点恶寒,就得在桂枝去芍药汤中加附子来治疗。稍微有点儿恶寒就说明胸阳不足,就必须加附子,所以这个“微”不是脉微,还应当是微恶寒。桂枝去芍药附子汤 桂枝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318 评论

wuli小拧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作者:刘渡舟

豆瓣评分:

出版社:人民卫生

出版年份:2008-1-1

页数:391

内容简介: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先生经典著作。刘老强调痃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担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目是在刘老讲课录音的基础整理而成的,有理论、有临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伤寒论》的六经辩证理论体系,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作者简介:

刘渡舟教授(1917—2001),辽宁省营口市人。16岁开始正式拜师学医,凡七年之久,出师后悬壶于大连。1945年来京,行医于钱粮胡同。1950年,考入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基础知识及临床课程。1956年调入初建之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伤寒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古典医著教研室主任、金匮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部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主编、名誉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他从事中医教育工作近半个世纪,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杰出的中医教育家,是国家教委首批核准的中医教授,也是我国首批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培养了大批各层次的中医人才,其中包括硕士24名、博士12名、入室弟子数名。他在教学、临证之余,笔耕不辍,著述颇丰,编写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撰写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他所主持的国家卫生部课题“《伤寒论》整理研究”,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多年来他积极致力于中医学术交流活动,筹建成立并主持了全国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曾多次组织国际、国内仲景学术交流大会,极大地推动了仲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他还多次应邀东渡日本讲学,并赴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地访问交流,弘扬中医药学。

他既是学者、教育家,更是名医。他投身教育事业以来,从未间断过临床工作。他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

191 评论

Rainbow蓓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下后,但 腹满而不心烦,即邪气入里为里实;但心烦而不腹满,即邪气在胸中为虚烦。既烦且满,则邪气壅于胸腹之间也。 满则不能坐,烦则不能卧,故卧起不安。与栀子厚朴汤,吐烦泄满。 清·吴谦《医宗金鉴》论中下后满而不烦者有二: 一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汤下之;一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温之。 其烦而不满者,亦有二: 一热邪入胸之虚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一懊欲吐之心烦,以栀子豉汤吐之。 今既烦且满,满甚则不能坐,烦甚则不能卧,故卧起不安也。然既 无三阳之证实,又非三阴之虚证,惟热与气结 ,壅于胸腹之间,故宜栀子枳朴,涌其热气,则胸腹和而烦自去,满自消矣。此亦吐中寓和之意也。程应旄曰:凡邪客胸,便上下不交,此与结胸心下痞相等,虽吐、下和解,各不同法,其为交通阴阳则一也。沈明宗曰:下后 微邪内陷,而无痰饮搏结,故无结胸下利,但邪陷胸膈,扰乱于上则心烦,邪入腹中,在下则腹满 ,两邪逼凑胸腹,所以心烦腹满。用此一涌一泻,亦表里两解法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心烦则难卧,腹满则难起。起卧不安,是心移热于胃,与反复颠倒之虚烦不同。 栀子以治烦,枳、朴以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剂也。 热已入胃则不当吐,便未燥硬则不可下,此为小承气之先着。清·黄元御《伤寒悬解》下伤中气,枢轴不运,是以腹满。阳明上逆,浊阴不降,腐败壅塞,宫城不清,是以心烦。烦极则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 厚朴、枳实泻满而降逆 ,栀子吐浊瘀而除烦也。清·曹颖甫《伤寒发微》(与第80条同讲)以上二节,皆为病后有表里证言之也。若但有里证而不兼表证, 香豉之发散 ,要在必去之例。但里证各有不同,假如“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则为湿热余邪留于肠胃,郁热上薄心藏,则心烦。湿与热壅阻于腹部,欲下行而不得,故卧起不安。方用栀子以降之,厚朴以燥之,枳实以通之,则大便通而上烦下满除。又如以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而微烦,则未下之先,原有表热,表热不为下后而减,加之以心烦,一似实热在里,当用凉解者(如白虎汤、葛根芩连汤、竹叶石膏汤之类皆是)。不知下为大下,脾阳必以下陷而虚寒,浮热之在表者,既不得脾津以相接,而为之和洽,故用干姜,盖所以湿脾而生津,若热气四出者然,使得和表也。虚阳张于上,而心为之烦,故用 生栀子以降之 ,盖所以定心气而抑虚烦也。此又肠胃无湿热之治法也。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一条论述 虚烦兼腹满的证治。伤寒误下以后,热邪内入,上到胸中,故见心烦,甚则卧起不安;下到胃脘,胃气不利,故见腹满。这种腹满和阳明胃家实不同,只是热与气结而壅于胸腹之间。如果有实邪的话,就应该出现腹痛便秘。 治以栀子厚朴汤清热宣郁,利气消满。栀子厚朴汤由栀子、厚朴、枳实组成;实际就是小承气汤去大黄加栀子。因 其腹满仅是气滞而无腑实,故不用大黄泻下; 因其表邪已化热入里,迫及脘腹,故不用豆豉之宣透。方用 栀子清热除烦,枳实、厚朴利气消满。 我到湖北潜江县看过一位董姓妇女,37岁,主症就是心烦懊憹,越到晚上越厉害,必须跑到空旷之地看一看,心里才觉得好些。同时,还有脘腹气胀,如有物堵塞,脉弦数而舌尖红,舌根部苔黄,小便色黄,大便尚可。我辨为胸膈心胃火郁,胃气不和,就开了栀子厚朴汤。她服了以后就好了,也没发生吐。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这个病也很多,同是误下,使着表 热内陷 的一种病。“心烦腹满”,心烦就是 上面虚烦的这种状态了,厉害了也心中懊憹,而且腹胀满,卧起不安。卧起不安就说明心中懊憹的这么一种状态,剧者必反覆颠倒,他不能安卧嘛 ,起来,爬下,起来,爬下,就这样。那么这个用 栀子以解烦热,用厚朴、枳实以去胀满。 这个病也很多,这是这个病在心烦的时候,抑止了肠胃的这种情况。这个就是栀子加上厚朴、枳实这两味药,我方才说了 栀子去烦躁,卧起不安,厚朴、枳实去胀满。 这个卧起不安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因为胀的,另一种是热烦 ,两种原因搁到一起更使他卧起不安。子恒试注伤寒误用下法之后,不仅阳气、津液均会受损,还会引表邪入里。阳气亏虚而气行不畅,夹杂 入里的邪气故见腹满;津液不足,虚火内生故见心烦,腹部胀满则坐不安,虚火扰心则卧不安, 主方选择栀子厚朴汤治疗,栀子清虚火以除烦,厚朴、枳实宽中行气以除胀满。 本条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相类似(可互参第66条),后者为水气互结在中焦发为腹胀,本条中无水证表现,故不用生姜、半夏,而加枳实,枳实苦寒,散结且可除虚火。 有邪气入里,故去人参、甘草之温补,免去敛邪之弊。【条文互参】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枳实:味苦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栀子厚朴汤方栀子十四枚(掰,味苦寒)厚朴四两(姜炙,苦温)枳实四枚(水浸,去穰,炒,昧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31 评论

相关问答

  • 郝万山讲伤寒杂病论文字版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

    evilevilevil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论太阳病论文理解

    岱恕整理,李翼龙口述讲解       太阳病,发热而渴。 因为太阳病为前提,所以说能量向体表聚集,因此在这有发热的可能。但是这种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个胖子052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伤寒杂病论论文

    1、题目 题目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2、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包括四部

    汀汀200820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杂病论文字版第四讲

    因为背冷。 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节选: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 关上阴阳交界,应

    豪廷布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伤寒杂病论文

    平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六气主客第三 伤寒例第四 杂病例第五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 伤风病

    飞翔2587432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