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71468543
迪尔生物篇一: B 群链球菌筛查的临床应用
B群链球菌筛查的临床应用
一、B群链球菌概述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学名无乳链球菌,为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链球菌,正常寄居于阴道和直肠,属于条件致病菌
GBS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在血平板上呈β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细胞壁有C物质和S物质,分别为族特异性和型特异性;若根据其族特异性,链球菌可分为18个族,而GBS仅是其中的一族;若按其型特异性,GBS分为Ⅰa、Ⅱb、Ⅲc、Ⅱ、Ⅳ、Ⅴ等至少7个血清型,此外,GBS不含有S物质的约占1%,称为不定型。据报道,GBS表面还含有R和X蛋白抗原,但其具体的生物学意义,现在还不清楚。GBS可能具有抗吞噬作用及增强细菌对机体组织细胞的侵袭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其毒力和型特异的脂磷壁酸、荚膜多糖抗原及神经氨酸酶等有关。在已知的7种血清型中,含神经氨酸酶与脂磷壁酸最多的是Ⅲ型,因此其毒力最强。
20世纪70年代起,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被证实为新生儿及孕产妇感染的主要原因。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报道,每年平均有8000例新生儿感染GBS,病死率约为5%。多年来研究提示,GBS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及产褥感染有关。
研究表明健康人群GBS带菌率可达15%-35%。孕妇GBS带菌率可达10%-30%
二、B群链球菌的影响与危害
GBS对孕妇的影响与G危害
1、胎膜早破(PROM)
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发病因素。GBS对绒毛膜有较强吸附能力,且穿透能力最强,接种2小时内即可吸附于母体组织,继而侵入绒毛膜,通过炎症细胞的吞噬作用及细菌产生的'蛋白水解酶的直接侵袭,使胎膜局部张力减低,从而导致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后病原微生物侵入官腔,可引起羊水、胎盘以及胎膜感染。据Grable等研究:在60例孕周≤35周伴有胎膜早破的孕妇中,培养确诊GBS阳性者有15例,占25%,国内文献也有报道:186例宫颈分泌物检出GBS58例,占,尓GBS阳性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明显高于GBS阴性组的胎膜早破发生率
2、诱发早产
生殖道的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因素。GBS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时,
会引起磷脂酶A2和前列腺素及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6、-8、-12等的释放,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另外,由于GBS感染后引起胎膜早破也是造成早产的原因。一般生殖道感染大多数患者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胎膜早破早产是由于临床上察觉不到的亚临床感染所致,而GBS感染是这种亚临床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GBS与产褥感染、败血症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GBS是导致产妇在产褥期发生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这是由于其产生的外毒素与溶组织酶有极强的致病力、毒力,可致严重的产褥感染。其临床特点为发热早(平均在产后11h),体温多超过38℃,伴有寒颤、心率加快、腹胀、纳差、恶心、子宫复旧不良、宫旁或附件区疼痛,发展快者容易并发菌血症、败血症。据报道,在产科发热患者血培养所分离的细菌中,GBS占11%~21%。在美国有20%~25%的产后子宫内膜炎和产妇败血症由GBS引起(每年45000例和3000例)。有资料显示,与GBS有关的子宫内膜炎与宫旁组织炎发病率为1%,其中1/3为GBS单独引起,2/3为GBS与其他细菌共同引起。
4、GBS与死胎
所谓死胎即指胎儿出生前在子宫内就已经死亡的状况,导致死胎的原因有很多,现在主要认为与母体的疾病、胎儿的染色体异常、胎
盘因素及细菌感染有关。目前,GBS与埃希菌和解脲支原体并列为导致死胎的三大病原微生物。据报道,在欧美发达国家,直接由细菌感染而导致死胎者为10%~25%,在发展中国家其比率也在逐渐增加。当妊娠期妇女有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低龄或高龄等危险因素时,则更容易感染GBS。
GBS对新生儿的影响与危害
1、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途径,GBS的母婴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暴露于GBS感染的产道,可能吞进和吸入细菌,导致新生儿感染及孕妇感染。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统计,大概10%—30%的孕妇感染GBS,其中40%~70%在生产过程中会传递给她们的孩子。其中有5%会导致死亡。
早发性GBS疾病的特点
早发性GBS疾病是引起新生儿首要传染病;
早发性感染临床表现症状通常出现在见于出生后1周内,80%早发型新生儿GBS感染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症状。
症状通常包括呼吸窘迫,呼吸暂停,鼻扇、三凹征、紫绀、低血压、提问不稳迹象。
早发性GBS疾病以菌血症最常见(约80%),肺炎和脑膜炎是早发性GBS疾病较常见的形式。
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远期后遗症,遗留长期病理状态:如智力发育迟缓、视觉、听觉受损、丧失,发育障碍以及脑瘫近年来,早发性GBS疾病的病例死亡率为4-6%
晚发性GBS疾病的特点
晚发型感染多发生于出生1周后,常呈隐匿性发病
其特征性表现为脑膜炎。晚发型感染可能与院内感染或家庭接
迪尔生物篇二:珠三角九城市 20XX 届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 ( 北师大珠海分校)
珠三角九城市20XX届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北师大珠海分校专场)企业目录
时间:11月21日星期五9:00-15:0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田径场
迪尔生物篇三:细菌 L 型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 副本
检索课题题目(中文)细菌L型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检索课题题目(英文)Detec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 alysisofbacterial L form
一、检索情况
1.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期刊数据库或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任选一种)
数据库名称万方数字期刊数据库检索年限2008—20
13检出篇数82检索式主题:((L型细菌)OR(细菌L型)OR(L-型细菌)OR(L型细菌))AND
题名或关键词:((检测)OR(检查)OR(检验)OR(药敏分析)OR(药物敏感试验)OR(药敏试验))
检出文献题录(只填写5条文献题录)
①吴海峰;乜照燕;王艳彬等L型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临床意义—河北医药2013,35(3)
②郝育英;刘一婷;高燕细菌培养标本细菌型与L型同步培养及药敏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
④张菁183例慢性结膜炎的L型细菌检测与药敏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
⑤郑文平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15(3)
2、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数据库名称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2008—2013检出篇数38检索式主题:((L型细菌)OR(细菌L型)OR(L-型细菌)OR(L型细菌))AND
题名或关键词:((检测)OR(检查)OR(检验)OR(药敏分析)OR(药物敏感试验)OR(药敏试验))
检出文献题录(只填写5条文献题录)
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温州医学院2010年
②刘颖人体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方法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2011
③袁金玲前列腺液实验室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研究中南大学2011
④严智敏创伤弧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研制南方医科大学2011
⑤周卓晟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传感器法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0
3、专利数据库检索(中文)
数据库名称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2003—2013检出篇数5检索式(细菌)AND((检测)OR(检查)OR(检验)OR(药敏分析)OR(药物
敏感试验)OR(药敏试验))
检出文献题录(只填写5条文献题录)
4、引文数据库检索
请选择检索出的一篇文献,检索该文献被引用情况及其该作者所写所有文献被引用情况。(3条)
题目:细菌培养标本细菌型与L型同步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郝育英
该文献被引用情况:1次
杨俊;王云芬.409份感染标本细菌及其L型分离培养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1).
该作者被引用情况:3次
杨俊;王云芬.409份感染标本细菌及其L型分离培养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1).张懿.KX-21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规范的建立与运行[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3).
曹建新.F-820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规范的建立与运行[J].社区医学杂志,2005,(12).
麻辣个鸡的
研究背景: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1世纪护理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是护士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已逐渐被广大护理人员所重视。护理本科生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健康教育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体护理的深入持久开展。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云南省医学院校四年制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本科护理四年级实习生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态度、影响护生健康教育的因素和临床健康教育实施情况,了解目前护理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实习期间对健康教育认知和临床健康教育实践情况,对比有无差异性,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研究对象:考虑到课题要求,对云南省目前具有护理本科专业的三所医学院校即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和大理学院随机抽取270名四年制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150名四年制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一共420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与方法:对以上三所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分别进行健康教育态度和认知情况、影响护生健康教育的因素、健康教育相关能力和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实施健康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最后将数据资料采用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将两组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四年级实习护生均对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其中对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对象和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有较高程度的了解,但对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方法、技巧和程序的掌握较差。另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在健康教育态度、认知水平及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存在差异性,尤其护理本科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明显低于护理本科在校护生在临床见习中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建议与对策:1.高校对策提高医学院校对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视度,建议护理学院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注重教学改革,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人文学科的比例,拓宽护理本科生知识面,对于在校护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同时建议尽早让护生接触临床健康教育。2.教学实习医院对策提高教学实习医院对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视度,建议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技能规范化培训”,使护生重点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程序和技巧,临床实习中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注重实习生沟通和交流技巧培养,提高其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健康教育水平和带教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健康教育带教师资队伍。3.学生对策强化健康教育意识,针对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制定出健康教育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 李娜,杨淑芳. 护理本科教育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讨[J]. 吉林医学. 2012(02)[2] 祝览铭,付伟. 国内外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及展望[J]. 护理学报. 2011(19)[3] 丁弋娜,林梅,潘建丹. 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认知情况及能力分析与对策[J]. 全科护理. 2011(25)[4] 黄媛媛,丁杰,何露. 加强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4)[5] 吴洁丽,胡丽茎,姚雪芬. 影响护理本科实习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07)[6] 杨俊玲,刘义兰,刘芳,罗静,程亚平. 以问题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04)[7] 潘建丹,林梅. 浅谈加强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 科技资讯. 2011(01)[8] 李定梅,李青,李兵,黄文杰. 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分阶段目标教育模式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10(04)[9] 金尚怡,黄水英,李清,陈宏丽. 本科实习护生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J]. 全科护理. 2009(36)[10] 张清华. 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 社区医学杂志. 2009(14)
提拉米苏丫头
医学健康教育的论文最好写点创新的题目,我写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的研究》,当时也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十分靠谱的说云南省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构建HONcode认证与国内医学健康网站道德规范论健康城市化与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自我保健医学与健康教育建立我国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想免费师范生健康教育性别差异探究循证医学和循证健康教育湖南省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和展望国外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综述我国古代医学健康价值实现的伦理基础探究浅谈高校开展医学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
xiaomakuaipao
;12:;174:429–;49(1):;54(4):;171(6):;63(4):;169(5):—acureatwhatlengths?;9:;47,1:;80(2):;61:131–;47(9):;22(4):;6(7):(Engl).1999;112(6):.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王文婧,姚一建.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J].菌物学报,2014,03:.黄芩,李东明,孙婷婷,尚盼盼,葛杰,付又刚.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2):.李东明,黄芩.皮肤细菌感染及其诊疗对策[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3):.蒋丽潇,黄芩,尚盼盼,孙婷婷,李东明.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药敏试验研究及文献回顾[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6):.李东明,董绍辉,黄芩,蒋丽潇,卢险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剥脱性皮炎并类白血病反应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及其诊疗对策[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尚盼盼,冯小菊,李东明.聚多曲霉引起甲真菌病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5):.吴婧,李东明,,姚一建.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05):.房高丽,张秋航,朱丽,李东明.暗色真菌致侵袭性鼻窦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304(20):.李东明,蒋丽潇.皮肤细菌感染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3):.李东明,房高丽,王丽,马芙蓉.鼻-眼眶-脑真菌感染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0):.李东明,姚宏伟,侯纯升,张同琳.疑难病例析评第172例腹腔积脓-肺粟粒状阴影-脑膜刺激征[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6):.李东明,伦立德,尤艳明,陈学荣.Fournier坏疽3例及治疗转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1):.李东明,周劲松,李连翠,陈学荣.急性阴囊溃疡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1):.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及其诊疗对策[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9):.李东明,修典荣,李若瑜,陈学荣,王端礼.我国首例肌曲霉病及其试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193-195,.李东明,陈学荣.饲养遗弃猫致泛发性体癣1例报告[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李东明,朱学骏.警惕“食肉细菌”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李东明,冯小菊.鸡禽小孢子菌致泛发性体癣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3):.伦立德,李东明,张波,周平.疑难病例析评——第125例闭经-胸腔积液-肺肾梗死-皮肤结节[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李东明.泳衣传染尖锐湿疣及真菌性阴道炎1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0S):.伦立德,张波,李东明,黄志芳,刘东,高卓.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肺损害[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3):167-168,.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喆,马圣清,王端礼.甄氏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2):.李若瑜,李东明,余进,刘伟,冀朝辉,王端礼.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李东明,徐敏丽,陈学荣.泻痢停与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3):.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王端礼.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的初步研究[J].菌物研究,2004,2(1):.李东明,陈庆江,陈学荣,周劲松,许炽熛,NawaYParonD,李世荫.疑难病例析评第46例发热-匐行疹-上臂水肿性疼痛性红斑块[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李东明,陈学荣,刘惠焕,王云,李世荫.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皮炎外瓶霉分子鉴定的初步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5):.赵艳霞,李东明,王云,陈学荣.胰激肽原酶致重症多形红斑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1):.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陈学荣,马圣清.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刘慧焕,陈学荣,李东明,王云.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误诊为药疹[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3):.李若瑜,李东明,等.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李东明,孔繁荣,等.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3):.李东明,张秋玲,陈学荣,周劲松,张娟,葛堪忆,王双元,李林峰.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多器官衰竭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陈学荣,李东明,王云,刘慧瑛.银屑敌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李东明,尤艳明,刘惠焕,陈学荣.第7例—发热6天,出疹5天[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孙志坚,李东明,李若瑜,万哲,王晓红,王端礼.微量法检测致病性外瓶霉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1):.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马圣清.甄氏外瓶霉的PCR-RFLP分型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1):.李东明.外瓶霉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23(5):.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5):.蒋丽潇,肖秀美,孙婷婷,尚盼盼,李东明.非典型皮肤细菌感染病原细菌多样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39161.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病例系列及文献综述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77-7862.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感染14个目29个属真菌多样性及与国外文献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558-55963.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真菌病病原真菌多样性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中国菌物学会:,2012:9364.李东明,尚盼盼,李若瑜,田欣,姚宏伟,修典荣,徐敏丽,GSdeHoog.少见及严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A].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13165.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孔繁荣,马圣清.丛梗孢外瓶霉的基因与表型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菌物学会:,2003:361-362-363-364-365-366-367-368
泰山医学院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社区医学杂志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农村卫生协会出版周期:半月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个普通期刊!!但算是 普通国家级期刊!!
社区医学杂志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农村卫生协会出版周期:半月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个普通期刊!!但算是 普通国家级期刊!!
《社区医学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
社区医学杂志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农村卫生协会出版周期:半月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个普通期刊!!但算是 普通国家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