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2017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盛开的七月
jì shēng chóng bìng xué de jiàn lì hé fā zhǎn
在中国、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医书中记载,人们肉眼已认识若干寄生人体的大形寄生虫,如蛔虫、绛虫、蛲虫和麦地那龙线虫等。但是,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科学,始于1684年雷地(Redi,F.)发表的关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若干蠕虫的调查报道。近代寄生虫学则始于十九世纪中叶。自显微技术的改进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伴随着实验医学方法的问世,为近代寄生虫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殖民主义者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他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利益,同时还派遣了一些医务人员进入这些国家,在有关的海关、军队、医院和学校中任职,因这些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和节肢动物的危害十分猖獗,他们的调查研究对寄生虫病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此,自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热带医学其中包括寄生虫学,在近代科学和医学领域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而得到发展。许多常见和重要的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原及其传播途径相继被揭示。
十九世纪,对寄生虫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有:①1835年英国医师欧文(Owen,R. 1804~1892) 发现人体肌肉中有旋毛虫幼虫的寄生;②1846年美国医师利迪(Leidy,~1891)发现猪肌肉寄生旋毛虫幼虫;③1851年德人比尔哈茨(Bilharz,~1862)于埃及作尸体解剖时发现了埃及血吸虫,澄清了长期来人体不明的血尿病因; ④1852年德国学者库奇梅斯特(Küchenmeister,F.)以兔体内的豆状囊尾蚴喂狗,获得了豆状带绛虫成虫,再用其卵喂兔获得了囊尾蚴。导致他1855年又成功地将猪肉中的囊尾蚴经人食后在其肠中获得了猪带绛虫成虫。应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绛虫生活史的成功,对近代寄生虫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⑤1857~1859年德人洛克卡特(Leuckart,K. G. F. R. 1822~1898)和微尔啸(Virchow,R.)同时各自完成了旋毛虫的生活史;⑥1873年洛希(Losch,F.)于俄国圣彼得堡发现溶组织阿米巴;⑦1878年曼逊 (Manson,P. 1844~1922)在中国厦门发现致乏库蚊充当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⑧1880年法国军医拉佛朗 (Laveran,C. L. ~1922)于非洲疟疾患者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 ⑨1883年托马斯(Thomas,A. P. W.)和洛克卡特各自独立地完成了肝吸虫的生活史,开辟了吸虫类生活史研究的道路,对后人研究吸虫生活史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⑩1895年布鲁斯(Bruce,D. 1855~1931)发现了舌蝇是传播非洲锥虫病的媒介;(11)1897年英人罗斯(Ross,Sir,~1932)在印度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为此,他获得了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12)1900年利什曼(Leishman,W. B. 1865~1926)在印度发现了黑热病的病原利什曼原虫;(13)1901年福德(Forde,R. M.)发现非洲睡眠病病原冈比亚锥虫;(14)1904年日人桂田富士郎在山梨县的猫体内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并在人粪中发现了本虫卵,并证明该虫和卵与“片山病”的关系;(15)同年德国学者鲁斯(Looss,A. 1861~1923)在埃及开罗由于偶然机会他自身被十二指肠钩虫幼虫感染,从而揭示了钩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途径; (16)1909年查格斯(Chagas,C1879~1934)证明锥蝽(Triatoma megistus)是流行于南美洲的克氏锥虫的传播媒介;(17)1910年日人小林睛治郎发现鲤科淡水鱼充当中华枝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18)1913年日本学者宫入庆之助和铃木稔在佐贺疫区小沟内发现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完成了该虫的生活史,故日人称此小螺为宫入贝; (19)1915年英国伦敦热带病学院利珀(Leiper,R. T.)在日本学者发现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的启发下,于开罗近郊证明小泡螺(Bulinus)是埃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后的实验又证明双脐螺(Biomphalaria)是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20)1915年日本学者中川幸庵发现淡水甲壳类蟹充当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21)1918年武藤昌知发现纹沼螺为中华枝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完成了该虫的全部生活史。
从以上寄生虫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可见十九世叶中叶,德英两国的科学家对寄生虫病的贡献较为突出,当时已具有一支独立的寄生虫学科的队伍,并出版有专门的著作,如德人洛克卡特(1863)所著《人体寄生虫学》(Die Menschlichen Parasiten)、英人科博德(Cobbold,~1886) (1864、1879)先后著有《内寄生虫》(Entozoa)及《寄生虫》(Parasites)。
德国常被后人称为寄生虫学的发源地,因为十九世纪中后叶寄生虫学大家如:洛克卡特、库奇梅斯特、鲁斯等均出自德国,当时的柏林、莱比锡、汉堡曾是各国寄生虫学前辈的进修中心。例如:开创美国寄生虫学的沃德(Ward,H. B.)和斯泰尔斯(Stiles,C. ~1941)、开创日本寄生虫学的饭岛魁以及中国寄生虫学先驱者洪式闾等均是留学于德国。
英国,第一所讲授寄生虫学的利物浦热带医学学校由博伊斯(Boyce,R.)于1899年筹建,著名学者罗斯(Ross,R.)担任教员。该校出版的《热带医学及寄生虫学年刊》封面上画有远洋航船并在帆上有一眼睛,象征地说明办校的宗旨是向海外扩张,眼向亚、非、拉地区。7个月后,被誉为热带医学之父的曼逊(Manson,P.)从中国厦门回英国后也创办了伦敦热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外此,由纳托尔(Nuttall,,F. 1862~1937) 1919年募建的剑桥大学Molteno研究院也是英国研究寄生虫学的中心之一。随后,英国寄生虫学家在热带地区对疟疾、锥虫病和黑热病等调查研究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继英国建立热带医学和寄生虫学院校之后,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在布兰查德(Blanchard,R.)的倡导下,于1902年建立了法兰西殖民医学研究院,讲授热带病课程。原先1888年在巴黎筹建的巴斯德研究院以及1889年和1893年分别在越南西贡和北非突尼斯建立的巴斯德研究院,也进行有关热带生物、医学和寄生虫学的研究课题。布伦特(Brumpt,E.)对促进法国寄生虫学的发展作出了努力。
苏联罗曼诺夫斯基(Романовский)(1891)发明了原生动物的染色方法,迄今有关原虫的染色剂多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十月革命后苏联寄生虫学有了迅速的发展。苏联蠕虫学创始人斯克莱宾(Скрябин,К.Н.)建立了兽医、医学和生物科研机构中的蠕虫研究工作。他提出根据病原生物学的特点,制定蠕虫病的严格防治措施体系。在他的领导下,目前已编写了《人体及动物吸虫》26卷、《绛虫学纲要》8卷及《线虫学纲要》28卷,如此庞大的蠕虫学专著是前所未有的。巴甫洛夫斯基(Лавловский Е.Н.)创立的自然疫源地学说,对寄生虫病的传播概念有了新的启发。多格尔(Догель,В.А.)从生态学角度考察寄生虫问题创立了生态寄生虫学派。
美国,虽然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利迪(Leidy,J. 1823~1891)发现猪肉中有旋毛虫蚴虫以及以后有关其他寄生虫的工作,成为美国寄生虫学的奠基人,但是寄生虫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自1910年华盛顿蠕虫学会的成立。1914年沃德创办了美国寄生虫学杂志,十年后又筹建了美国寄生虫学会。沃德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美国近代寄生虫学的创始人之一,而且他的门下有数人是数十年来美国和国际寄生虫学界的杰出人材。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
简述分子寄生虫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如下: 1.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从某一种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致病能力与致病机制,研究多种病原对宿主的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 2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
可以写医学检验寄生虫方面的,一下是一些参考资料: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