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0

米拉妹妹12
首页 > 医学论文 > 蓝耳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实创13720050898

已采纳

清阳宫能彻底清除蓝耳,圆环,伪狂犬等病原

200 评论

pinkyoyo0403

1、如果猪场中14天内发生3种临床指标(母猪流产或早产超过8%,死产数占据产仔数20%,仔猪出生后7天内死亡率超过25%。)中的2种,基本可以断定为蓝耳病疑似病例。2、如果母猪频繁出现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比例增加,仔猪耳朵、尾部、四肢、腹部皮肤发紫,并伴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则可能是蓝耳病。3、在蓝耳病爆发前,猪群往往会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

一、蓝耳病的前兆有哪些

猪场蓝耳病爆发的前期征兆如下:

1、前兆一

(1)如果猪场在14天以内,有如下临床指标中的两个,基本可以断定为蓝耳病疑似病例。临床指标:母猪流产或早产超过8%,死产数占据产仔数20%,仔猪出生后7天内死亡率超过25%。

(2)农业部公布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临床诊断主要指标为:成年猪发病死亡,怀孕母猪流产率在30%以上,仔猪发病率高达100%,病死率在50%以上。

2、前兆二

(1)猪场内的妊娠母猪频繁出现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胎等现象,并且母猪返情比例增加,体温升高。

(2)仔猪身体末梢循环出现问题,耳朵、尾部、四肢、外阴、腹部等处皮肤发绀、发紫,眼睑肿胀,同时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比如打喷嚏,腹式呼吸等。

3、前兆三

如果猪场中的猪群带毒率在30%以上,那么猪群无法通过自行净化实现平衡,从而导致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均衡被打破,最终蓝耳病在猪群中爆发开来。

4、前兆四

在蓝耳病大规模爆发前,通常情况下,猪群会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

5、前兆五

如果猪场内的头胎母猪和后备母猪的数量占据猪群40%以上,那么需要高度警惕蓝耳病,做好蓝耳病的相关预防工作。

二、蓝耳病如何防治

1、预防

(1)公猪每个月或每季度预防一次。每1000kg饲料中添加500g蓝圆康泰和500g支原必净,连续用药7天,或者是每1000kg饲料中添加1kg的欣奇/肽诺,500g的10%氟苯尼考粉,连续用药5-7天。

(2)母猪妊娠70-80天,产前7天至产后7天进行预防。每1000kg饲料中添加500g蓝圆康泰和500g支原必净,或者是每1000kg饲料中添加1kg的欣奇/肽诺,500g的10%氟苯尼考粉,连续饲喂。

(3)母猪断奶当天至断奶后7天进行预防。每1000kg饲料中添加500g蓝圆康泰和500g支原必净,或者是每1000kg饲料中添加1kg的欣奇/肽诺,500g的10%氟苯尼考粉,连续饲喂。

(4)后备母猪配种前7-15天进行预防。每1000kg饲料中添加500g蓝圆康泰和500g支原必净,或者是每1000kg饲料中添加1kg的欣奇/肽诺,500g的10%氟苯尼考粉,连续饲喂。

(5)仔猪断奶前3天至断奶后14天进行预防。每1000kg饲料中添加500g蓝圆康泰和500g支原必净,或者是每1000kg饲料中添加1kg的欣奇/肽诺,500g的10%氟苯尼考粉,连续饲喂。

(6)第18周龄以及第22周龄时,分别拌料服用一周。每1000kg饲料中添加500g蓝圆康泰和500g支原必净,或者是每1000kg饲料中添加1kg的欣奇/肽诺,500g的10%氟苯尼考粉,连续饲喂。

(7)每周使用速洁500倍稀释液带猪喷雾,消毒两次。

(8)每月使用速洁25倍稀释液带猪熏蒸两次,每500ml可用于1250立方米空间。

(9)定期使用蓝圆非太保+替米考星+盐酸多西环素给猪群做净化,可以有效避免蓝耳病的爆发。

(10)坚持自繁自养,如果必须要引进猪种,应当在引种之前调查引种地的疫情情况,并且在引种后,需要进行血清检测,并隔离检查3-4周。当确认猪种未带毒后,再转入猪群之中饲养。

(11)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合理调整日粮比例,保证营养均衡,增强猪群的免疫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的概率。

(12)对于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流产的胎衣、死胎以及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13)使用蓝耳疫苗对猪群进行接种免疫,一般进行两次基础免疫(接种时间间隔为3周),后续每隔5个月左右接种免疫一次。

2、治疗

(1)方案一(中西药结合)

①中药:准备牡丹皮10g,赤芍10g,连翘10g,玄参15g,黄芩15g,板蓝根15g,生地黄18g,银花藤20g,生石膏50g,加水2kg,浸泡30分钟,煎沸10分钟放凉后,大猪每次饮用100ml,每天饮用3-6次,小猪每次饮用20-50ml,每天饮用3次(如果有高热症状,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10g丹参,15g麦冬,30g牛角)。

②西药:注射猪血清,口服阿莫西林粉,注射干扰素。如果有继发症,使用混合血清。

③当病猪退烧并恢复食欲后,使用少量清水掺以中药或西药,空腹使之饥饿,10余天后,肥猪逐渐变瘦,病情逐渐好转。

(2)方案二

①配合保健使用方案:每1000kg饲料中添加600g普清,连续使用10-15天,期间配合使用400ppm强力霉素或400ppm阿莫西林。

②母仔平安保健方案:每1000kg饲料中添加600g普清,3kg加强型佳免,连续使用10-15天。

(3)方案三

①每40kg体重肌肉注射1ml猪干扰素,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全群使用强力霉素和黄芪多糖拌料服用,连续饲喂7天。

②每40kg体重肌肉注射1ml特福(注射用水稀释后注射),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

③每kg体重肌肉注射的圆环菌毒杀,连续使用3-5天。

225 评论

那夜无边

相信养猪户们对猪蓝耳病都非常熟悉,它的传染性极高,被称作“猪艾滋病”。其中最显著的特征的就是猪身上发蓝,而猪只要感染了蓝耳病,不及时治疗的话,不仅会对感染猪造成一定的伤害,还会导致整个养猪场受到传染,对养猪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那么猪蓝耳病都有哪些症状及流行特点?该如何治疗预防?一、猪蓝耳病的症状猪蓝耳病是猪感染蓝耳病毒引起的,只感染猪,不论猪龄、品种均易感染。其中数妊娠母猪及5周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染此病。感染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便秘、呕吐、呼吸困难、腹泻、持续高热(可达42℃以上),厌食或不吃食,猪只皮肤表面出现蓝紫色斑,母猪流产、死胎、弱胎,大面积猪只快速死亡等。二、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猪蓝耳病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盛夏、秋末、冬季为多发季,此病大多数呈地方流行性特点。带病猪只是本病的注意感染源头,一旦有猪只染病,就会快速的蔓延整个猪场。本病可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工具器械等途径传染,并快速的蔓延。三、猪蓝耳病的治疗措施1、首先对染病猪及时隔离,再根据发病猪只的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2、对于染病的妊娠母猪,应先用高锰酸钾溶液及蒸馏水分别给母猪清洗产道,以防止母猪流产;再用青霉素肌注治疗,同时给母猪喂些多维以促进母猪肠胃消化,恢复采食。3、对于染病的仔猪,需要补充电解质,猪射基因工程干扰素(进口),稀释用生理盐水或黄芪多糖,50斤以下的小猪打1ml,可快速治疗仔猪蓝耳病。4、针对成年染病猪,如有持续高热病症,可肌注头孢噻夫钠,再注射核糖核酸配合治疗,效果更好。5、如患病猪症状复杂,可注射抗菌增效针(有效成分:板蓝根、黄芪、牛磺酸、维生素B1/B2)+呼尔克(鱼腥草粗提液,内含30%替米考星、10%阿奇霉素、鱼腥草);拌料可用勉益力管家(有效成分:黄芪、板蓝根、天蚕素)+平喘素(替米考星预混剂),首次可加倍使用;以上为抗菌广谱类方案,能快速治愈表现为厌食不食、咳嗽、喘气、高热不退、机体功能紊乱、呕吐、腹泻、便秘等多种症状的病猪。四、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加强卫生管理,完善消毒制度。留意天气变化,合理调控温度。保持良好通风,维持猪舍湿度。按体况分猪舍,存栏数要合理。引进猪要慎重,饲喂营养要平衡,青绿饲料多补充。做好疫苗预防,及时治疗。

183 评论

桑珠欢穆

猪蓝耳病感染后,会出现很多临床症状。 由于继发感染常常较为严重而复杂,因此确切描述PRRS临床症状很困难。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病期的症状不尽相同。 在西班牙、德国和英国常常可见眼周水肿、结膜炎、眼睑水肿;在英国还有顽固性下泻的报道; 欧洲和加拿大的猪群还常见皮肤退色、发绀。 猪蓝耳病在种猪群中的表现是没有区别的。 不同的毒株和管理因素等都可能影响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生产损失。 1.流行形式: 猪蓝耳病在我省的流行形式大至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亚临床型。 1.1.急性型 在我国虽然在不同的猪群和生产方式之间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急性PRRS(猪蓝耳病)病例仍有些相同表现。可将急性型猪蓝耳病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高峰期和末期。 1.1.1.初期阶段 一般持续 1—3周,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厌食、嗜睡、精神不振、发热。猪群配种、怀孕、哺乳、保育及育肥阶段均可发病。 患猪首先发热和厌食,母猪的肛温很多超过 40℃,个别会高达41℃。生长猪的肛温41℃之间,这种发热在母猪及育肥猪中是短暂的,病猪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厌食,母猪出现这种表现的最多能达60%,常持续l一7天,据报道这种现象与生殖机能障碍并无内在联系。 嗜睡和沉郁是初期阶段的另一个特征,并延续在各个阶段,其特点是正常运动减少或停止,对外界的刺激无反应,时常采取侧卧姿势。 部分公猪会出现性欲下降。 在初期阶段,少部分发病猪出现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及口部青紫、发绀。但这种发绀常只存在数小时或数天,不经治疗便可消失。一些猪场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猪蓝耳病的严重性,没有提高警惕性以致于放任自流,使疫情进一恶化。 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急促,多发生在幼猪,成年猪偶尔也出现为快速的腹式呼吸或过度呼吸。 不常发生流产 (1—3%),致死率也低(3%)。 偶尔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瘫痪,平衡功能障碍或躁动、呕吐等。 1.1.2.高峰期 初期之后进入高峰期,这一阶段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使母猪的年产仔数降低 5—20%。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弱胎多,断奶前死亡率增高。此高峰期约 3周,死产的数量达到高峰。在整个繁殖过程中,死胎率可达35%以上,死亡率可从0到100%,也可见到大型的木乃伊胎儿和发育完好的胎儿,一般体长都在17era以上,在猪蓝耳病爆发的高峰期每窝的平均产仔数减少4头左右,数目与每窝仔猪的死产和木乃伊胎数大致相等。 在猪蓝耳病发病高峰期出生并存活下来的仔猪非常虚弱,尤其是早产猪,加之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使死亡率大大增加,若补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造成全窝死亡。 1.1.3.末期 急性猪蓝耳病末期的特点是:繁殖参数恢复,逐渐达到或接近病前水平。 在仔猪和生长猪中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果控制及时,措施得力,末期即是完全恢复的前奏。相反,急性猪蓝耳病末期可能是慢性猪蓝耳病的开始。 从我省发病猪场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已转为慢性猪蓝耳病。 1.2.慢性型: 与急性型猪蓝耳病相比,慢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没有那么严重,大多数慢性病例其繁殖性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统计结果表明,初次感染6周后猪群的繁殖参数恢复到猪蓝耳病感染前的水平。 但是,活仔猪参数会下降;同时产胎率也会下降 (10.--15%)。 尽管有过一次繁殖失败的母猪也可能生产正常的仔猪,但这些仔猪由于随日龄的增加母源抗体水平的下降,仔猪会受到猪蓝耳病病毒的感染而成为带毒猪,并会在短时间内变弱,特别是哺乳后期和保育阶段的的变化较为明显。这种感染表明在保育栏和育肥出栏群中猪蓝耳病病毒传播活跃。 据报道,在首次繁殖失败后 2年也能在保育栏猪群中分离到猪蓝耳病病毒;爆发猪蓝耳病后1—2.5年,待出栏猪血液中还存在猪蓝耳病病毒抗体。所以从我省的养猪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扑灭猪蓝耳病是较为困难的。 在哺乳后期、保育和育肥出栏的生产阶段,慢性猪蓝耳病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继发感染,这种继发感染与猪场的发病史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通过对部分猪场弱仔进行细菌分离和猪瘟的 IFA试验,结果分离出了链球菌、嗜血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致病菌,少部分猪场出现猪瘟IFA阳性,发生了散发性猪瘟。由于继发感染的不断增加,使慢性猪蓝耳病猪群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异致生长减缓和报酬下降,提高了断奶后的死亡率(最高可达50%);同时也导致了屠宰时不符合重量的猪增加。 如果此期没有很好地加强管理,会造成平均患病率和死亡率似乎月月循环,每月一个高峰。 2.引起猪蓝耳病在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一般过程 我们可以根据引起猪蓝耳病在规模化猪场感染的原因及其所引起的发病过程分为三种类型: 2.1.新猪场在引种时不慎引进带毒猪 一般而言,新建猪场没有特定致病原,若新猪场在引种时把关不严,或没经调查摸清种猪场的疫病流行情况,而盲目引种,引进带毒种猪。最终导致猪蓝耳病在猪场内发生。 这种情况在我省表现有十几家,由于猪蓝耳病对断奶以后的猪的致病性不强,但猪群长期带毒,种猪被引进后,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一旦配种后,猪蓝耳病所引起的繁殖障碍就表现出来,其流产的比例一般不超过 30%,其原因是猪体内的猪蓝耳病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抗体水平很低时,猪蓝耳病病毒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繁殖障碍的发生,当然各个猪场的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其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尽管新猪场在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在疫病控制上作了大量工作,结果仍出现严重的疫病。 2:2.猪场引进带毒后备种猪引起猪蓝耳病的爆发 如果不存在猪蓝耳病的猪场在引种时引进带毒后备种猪特别是种公猪,可造成猪蓝耳病在场内大面积发生。 病毒经过一段时间繁殖,一般为 2—5个月开始出现疫情。 其最初表现仅在育肥猪群,症状类似于流感,若控制及时、措施得力。一般在两周内疫情稳定,随后母猪群,特别是怀孕母猪表现明显。其所导致的流产一般在 30---40%。 2.3.猪场由于自然感染或因管理原因引起猪蓝耳病的发生 由于猪只流动和空气也是猪蓝耳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猪场受到猪蓝耳病的感染无法避免。这种感染过程的临床表现便是猪蓝耳病的典型表现。 3.诊断技术 3.1.目前对猪蓝耳病的研究结果表明: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各种品种猪均易感,而以怀孕母猪和 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 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之一,本病随风传播,在流行期间,即使严格封闭式管理的猪群也同样发病,空气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3.2.本病发生时,临床症状明显与否,与猪群机体的免疫状况、病毒毒力强弱、猪场管理水平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另外由于继发感染的病例的症状常常较为严重、复杂。 急性型表现为母猪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嗜睡、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多为怀孕后期流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有的出现产后无乳,部分新生仔猪呼吸紧迫,或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产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 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明显消瘦,死亡率高,可达 80%以上。 慢性型则表现为母猪的繁殖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每窝活仔数减少,同时受胎率下降 10一15%。 育肥猪临床上仅出现轻度的厌食和呼吸道症状,公猪感染后体温一般不升高,但精液质量下降。大多数被感染的育成猪呈现亚临床型,这类病猪不表现症状但排毒,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3.3.对感染后的母猪所产弱仔或流产胎儿剖检可见胸腔内积有多量清亮液体,偶见有肺实变,对母猪、公猪和育肥猪病例剖检一般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显微镜检查可见间质性肺炎,但继发感染的病例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且十分严重。 3.4.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可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免疫荧光染色法、酶联免疫吸咐实验、血清中和试验等方法之一进行确诊。 4.猪蓝耳病的防制措施 猪蓝耳病感染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大多数措施目的在于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损失。根据我省目前情况,结合国内外防制猪蓝耳病较为成功的经验,提出以下方法来进行预防和治疗猪蓝耳病。 4.1.在发病的第一个月,可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晚期妊娠猪,减少发热延长妊娠期。同时用抗生素治疗母猪,防止继发感染。 4.2.在猪群的采食量下降时应饲喂高能量。 4.3.在发病的急性期经产母猪应推迟配种,但要配种更多的后备猪,以减少生产率的下降。当公猪发病精液质量下降时,要加强人工授精。 4.4.确保弱生仔猪及时摄人初乳,并应推迟补铁、断尾;给新生仔猪预防性的抗生素以防止腹泻;禁止寄养以避免交叉污染。 4.5.加强猪群的胸膜肺炎、伪狂犬、链球菌、喘气病等病的防疫,增加猪只的抗病力。 4.6.在中添加抗生素以防止生长猪继发感染,并补充适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 4.7.保持好良好的卫生条件,加强环境消毒,及时清扫产床。 4.8.保持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及时空圈并进行熏蒸消毒以中断病毒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并进行早期隔离断奶,以防止混合饲养而传染。 4.9.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对新引进后备猪应推迟配种以便形成自然性适应。 4.10.使用猪蓝耳病: 对于猪蓝耳病阳性猪场,可用猪蓝耳病冻干苗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次,间隔 21天二免。因猪蓝耳病而产死胎的母猪在半年内可不用注苗。经产母猪可在产后2l天接种1头份、对仔猪(7—21日龄)可接种半头份。公猪不接种(对于污染严重的猪场,可对母猪在妊娠中后期接种猪蓝耳病灭活苗一次)。 对于猪蓝耳病阴性猪场,可用猪蓝耳病灭活苗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次,间隔 21天二免,经产母猪在空怀期接种,公猪,仔猪可不进行接种。

333 评论

大美美美女

猪蓝耳病症状与病损:1. 母猪于临产前几天流产,且母猪有发热、呼吸困难、流泪等类似流感的症状,耳部、眼眶、会阴的皮肤颜色可呈蓝青色或正常。2. 流产胎儿脐带与脐眼严重出血;腹部皮下水肿,皮下血性胶样浸润;三腔有黑红色血性积液;肾囊肿大,内有大量黑红色液体,肾高度肿胀,黑红色,质地泥软,切面如软泥,无组织结构,甚或稍触即破;全肺肿胀,间质明显增宽、水肿,小叶出血、肿胀,稍突起子间质上,呈花斑样镶嵌,肺实质较硬。3. 流产胎儿大小一致,多为死胎,可有个别弱仔,无木乃伊。4. 若仅为奶猪发病,症状与病损可同母猪,也可呈现多种变化。可呈现慢性不明原因的消瘦,呼吸加快或困难,球结膜水肿;可呈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泻;可呈现不明原因的振颤等神经症状;还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性素质(断脐,断尾,注射部位难止出血)。尽管如此,但这些表现都出现在母猪繁殖障碍后四个月内,仔猪死亡率明显升高,且这种现象可延续到保育猪。5. 若在出现PRRS的母猪繁殖障碍的同时与随后的4个月,公猪、大猪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厌食,精液品质下降等症状,亦是PRRS的表现。6. 中猪与大猪突然出现流感症状,但是传播速度慢,体温在41. 5℃以内,生素治疗无效,死亡率超过10%,剖检可见灰白色橡皮肺,应将PRRS列人第一诊断。一、 预防措施1、.平时做好药物保健,保健方案中建议不要使用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慎用磺胺药物。药物治疗方面,要考虑应激、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和诸多并发感染。2.平时要经常消毒,消毒要使用多种类型的消毒药进行更换使用。(如卤素类、酸类、醛类、双季铵盐和双胍类、酚类和碱类消毒药)加强猪场消毒对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很好一种的方法。3.不要胡乱接种疫苗,猪场接种过多的疫苗,对猪群健康稳定是有绝对性的影响。(如:自家苗、PRRS弱毒苗、PR弱毒苗、猪瘟脾淋苗、还有进口的多联苗等)想依靠疫苗来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那是不可能的,最终是越打越乱,最后容易机体免疫失调。4.搭配合理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质量差的原料最好不要使用,避免导致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诱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5.夏季注意降温通风,猪场卫生干净。要求对猪群冲水洗浴来防止热应激、中暑等可以诱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环境因素。6.控制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稳妥高效办法:用复方花青素(ANTOCOM)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800克/拌1000公斤饲料,临床治疗效果很好.二、治疗措施1、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用复方花青素(ANTOCOM)1000G+泰乐菌素600G+强力霉素300G/T。处方说明:复方花青素(ANTOCOM)由中冠健业独家研发,高效无毒天然中药萃取,主要含绿原酸、黄酮、植物血凝素、总皂甙等成分。本产品通过促进机体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与NK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病毒易感细胞的免疫功能。临床试验观察:有明显的调理猪群机体健康的功效,并且能控制病毒复制和病毒净化等作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配伍有协同作用,对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和立克次体病有很好的效果.2.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复方花青素(ANTOCOM)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1000克/1000公斤干净水中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3.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4.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在接种3头份)。5.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就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249 评论

相关问答

  • 蓝耳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清阳宫能彻底清除蓝耳,圆环,伪狂犬等病原

    米拉妹妹1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治疗蓝耳病的论文

    猪病:蓝耳病治疗方案结论一:虽然疫苗是控制病毒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蓝耳病并不能保证打了疫苗就不发病。因为蓝耳病病毒很容易产生亚毒株及次集团,当有外来猪或全场抗体效

    DD大小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的论文

    蓝耳病由病毒引起,造成胸腺萎缩而降低猪的免疫应答,使免疫力下降。通常抗生素只杀细菌不杀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对蓝耳病本身是没用的。但是,药品可以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

    ilikedianping22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论文

    通常来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蓝耳病不死无病的猪”,这句话的意思是:蓝耳病病毒攻毒于SPF猪(无特定病原体猪),结果证实猪虽然感染了蓝耳病,但却不会因此而死亡

    stella5944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猪蓝耳病的防治毕业论文

    蓝耳病由病毒引起,造成胸腺萎缩而降低猪的免疫应答,使免疫力下降。通常抗生素只杀细菌不杀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对蓝耳病本身是没用的。但是,药品可以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

    8luckymore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