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6

qianxiao1985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不列颠医学杂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杨枝甘露儿

已采纳

一看就是没学好化学和文学的~~~加Zn后还原了3-8克,剩下微量的就无法通过普通的置换还原出来了. 但是加 NaHSO4 的话,剥金剂会受到影响~啊~~~~

229 评论

那份噯隻許伱甡

变压器可以说没有危害。原因:变压器的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来改变相邻两条线路的电压。因此变压器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电场和磁场。这就是所说的变压器的辐射,也是变压器会干扰手机信号和广播信号的原因。不过变压器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能量绝大多数集中在白压器内部,否则大量的能量辐射出来,就会损失很多电能,设置变压器就没有必要了。(变压器则作用就是实现高压输电以便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同时,变压器的外形像栅栏一样,那样的结构既可以导磁,也可以屏蔽电场。泄露出来的能量很少,它的影响范围也就和小了。另一个现象可以证实这一点:离变压器很近时,收音机收不到台,离远一点就正常了。电场和磁场很好屏蔽,一般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就屏蔽得比较厉害。一般装在窗户上的金属纱窗和防盗护栏也都能起屏蔽的作用。如果你还不放心,可以再在墙上贴点铝箔,不过我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变压器用的年头长了会嗡嗡响,那时里面的原件松了震动造成的。不过声音都不大,不至于吵着人。ISO是国家质量标准,不过检测部门办事确实不太靠谱。另外,还是别和政府打官司。

158 评论

小葛先森

文:武当派学渣

碘的原子量是,作为一种卤族元素广泛分布于地壳表层。在冰河时代,在冰川、洪水和渗透作用等自然力量综合的长期影响下,碘出现了各种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地壳,海带等海产品也成为碘的最常见来源。

在碘元素发现以前,世界上最早记载用含碘物质治疗甲状腺肿的是中国。早在公元前3600,中国的医学著作就记录了给粗脖子病人(甲状腺肿大)服用海带和烧焦的海绵能缩小甲状腺肿的体积。晋朝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海藻酒方”治疗“瘿病”,“瘿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粗脖子病,医学上叫做弥漫性甲状腺肿。在此后若干个世纪里,包括希波克拉底、盖伦、罗杰、维拉诺瓦的阿诺德等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都曾记录过这类基于含碘海产品能治疗甲状腺肿的病例。

中国明代的教育家刘元卿,在其【贤奕编】收录了一个关于”大脖子病“的寓言故事: 南岐(qí)座落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居民很少跟山外人交往。南岐的水很甜,但是并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就会得大脖子病。南岐的居民没有一个脖子不大的。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个人,这就轰动了南岐。居民们扶老携幼都来围观。他们看着看着,就对外地人的脖子议论开了:

和科学史上很多重要发现一样,碘的发现充满了意外。

碘是法国化学家巴纳德库尔图瓦(Bernard Courtois)在1811年发现的,当时库尔图瓦试图从海藻的渣里提取钠和钾的化合物,提取这些化合物的初衷是寻找制造炸药的原材料,他添加硫酸(H 2 SO 4)以进一步处理样品过程中不小心添加了过多的硫酸,竟然出现了紫色的烟雾。烟雾冷凝在房间的金属物体上,变成了固体碘。今天,碘主要是以碘酸钠的存款(获得的NaIO碘3)和高碘酸钠(NaIO 4) 的方式存在。

这件事具有讽刺的地方是,库尔图瓦做这个试验的初衷不是在寻找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而是在帮拿破仑解决炸药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做炸药需要硝酸钾,而以往的方法中钾是来自木灰中提取的碳酸钾,但当时木头紧缺,法国诺曼底和布列塔尼海岸富含海藻,于是库尔图瓦尝试从海藻灰里面提取碳酸钾,于是就发生了上面这一幕。

作为化学家的库尔图瓦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个新的物质。他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这种新的物质与磷、氢和一些金属结合良好,但不容易与氧气或碳反应。此外他还发现,当这种新物质与氨混合、燃烧时不分解。然而不幸的是,在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正处于战争中,军队财政紧张,根本不容许库尔图瓦进行更深入的试验来鉴别这个新物质。他只得求助另外一个法国化学家德索尔姆(Desormes),德索尔姆在他女婿克莱门特的帮助下,对这种紫色物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库哥”觉得这还不够,他把他得到的样品还寄给了另两个大名鼎鼎的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Gay-Lussac)和安德雷安培(Andre Ampere)。于是得到样品的两伙人在会议或者杂志上分别发表了他们的发现,当时怀疑这是一种新物质或者是某种氧化产物。最终确定这是新物质并给它命名的桂冠落到了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爵士(Sir Humphry Davy)头上,安培寄了一些样品给戴维,戴维在1813年12月10日宣布,一种叫做碘(Iodine来源于希腊语,紫色的意思)的新物质发现了,它的特性和氯接近。

在从海藻中发现碘的8年后, 瑞士医生康德特(. Coindet)发现用烧过的德海绵和海藻能治疗甲状腺肿,从而推断海藻中的碘可能是 活性成分。 1819年,他配制酊剂 的碘以250mg /天的剂量,在150个甲状腺肿的患者中进行试验并获得了 成功:甲状腺肿 一周之内就显著减小。 并于1820年发表了他的结果。

1850年,法国化学家查亭(Chatin)研究了甲状腺肿的流行和和碘在土壤、水、食品之中的浓度关系。他还研究了补碘对甲状腺肿流行性的影响。 他观察到:1)甲状腺肿和克汀病(产妇摄入碘不足导致婴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不足)在富含碘的地方很罕见;2)但在碘不足的地方却很常见;3)补充碘能预防甲状腺肿。

1891到1892年间,不列颠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报道甲状腺提取物用于治疗甲状腺腺功能减退症。 1895年,Bauman在甲状腺中检测到高浓度碘的存在,并提出甲状腺提取物能治疗甲减正是因为其中含碘。人类历史第一次找到一种物质能以这样“因与果”的方式治疗某种疾病,碘的作用被人们疯狂的夸大,在随后的很多年里,“碘”成了大众眼中的神药,几乎被用于临床上每一种疾病:瘫痪、腹泻、淋巴结核、泪管瘘、脊柱变形、梅毒.......以至于后来因为发现维他命c 而获诺贝尔奖的匈牙利医生圣捷尔吉回忆自己年轻时候做医生的经历说:

这里的K和I就是钾和碘。1851年登记在册的含碘制剂有10种,到了1956年变成了1700种。 1940年,Radish和Perloff在内分泌杂志上发表了“甲亢的医学治疗”,在当时,单独服用碘和X射线已经成为最常规的甲亢治疗措施。

对“碘”的神奇性最有力的公开质疑来自20世纪初,瑞士外科医生考克尔(Theodor Kocher),值得一提的是考克尔因为对于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改良而获得了190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诺贝尔奖颁发给甲状腺领域。在他得奖后的第二年, 考克尔公开报道他摄入碘之后身体产生严重的甲亢,他进一步反对把碘制剂用于任何形式的甲亢治疗 。因为诺贝尔给考克尔带来的巨大名声,他对碘治疗的“恐惧症”可能正当其时。很多甲状腺医生一窝蜂的放弃了把碘剂用于突眼甲状腺肿大的治疗方式。因为考克尔的影响,临床医生分成了2派:“碘派”,主张应用碘剂治疗甲亢,除非效果不佳的情况才使用X线照射或者手术;“手术派”,不建议用碘剂,而是推荐手术作为甲亢的唯一治疗方式。影响不仅局限于欧洲,也波及到了美国,尽管已经有无数临床证据单独的碘治疗对甲亢的有效性,“手术是甲亢的主要治疗方式”这样的理念也在美国迅速传播开来。

在发现碘的100年内,碘在临床上的运用大多都是基于经验和试错进行的,碘作为人体必须微量元素的概念还完全没有建立起来。1911年,法国生化学家伯特兰(Gabriel Bertrand)第一次提出人体微量元素的概念,并认为人体微量元素是人生长等基本生理过程所必须的。他最早在植物中发现了氧化酶,同时发现金属锰对于氧化酶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基于伯特兰的微量元素理论,美国病理学家大卫马林(David Marine)进行了可能是史上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以微量元素为研究目标的大规模人体试验,该试验在俄亥俄州的在校女生中(10~18岁)进行,时间跨度达5年。试验对象必须没有甲状腺肿大的症状,分为对照组(2305人,不补碘),实验组(2190人,补充4g/年的碘盐,这个剂量相当于今天推荐剂量的60倍!)。经过2年半的观察,495个对照组女孩出现了甲状腺肿大(22%),但是只有5个补碘组女孩有症状(),另外还有的女孩出现了碘中毒的症状。这个试验的重要性在今天看来怎样高估都不为过,它第一次展示了一种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生理是必须的。

基于马林的实验,食盐补碘被医学界和大众普遍接受,瑞士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食盐补碘的国家。对于美国来说,围绕五大湖区、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北地区是“粗脖子病”的高发区,当地儿童的发病率一度高达26%~70%,所以这片地区也被称为“粗脖子带”(goiter belt)。40年代末,美国甲状腺流行病委员会曾经提出过一个法案建议:强制在所有州推行加碘食盐,但最终这个法案没能通过。在州这一级,大多数州是推行加碘食盐的,从50年代到现在,美国市场上加碘食盐的比例一直在70~76%。

碘除了是体内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之外,它也是胎儿在子宫内的脑髓鞘形成和产后早期所必须的。特别是在孕期和哺乳期很容易发生缺碘。从公共卫生角度,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缺碘导致的大规模甲状腺肿大流行已经并不存在,但是对于孕期、哺乳期的补碘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孕期和哺乳期每天摄入碘250微克。美国甲状腺协会和内分泌协会的指南也推荐孕期维他命中应该包含150微克的碘化钾/天。

中国建国后开始推行碘盐,制订了食盐碘含量的标准。并进行了全国性碘营养监测和碘盐质量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制定中国食用盐加碘的标准。最近一次全国检测是2005年,结果显示多数省级行政区的平均尿碘值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宜水平,少数省区过量,有9个省区水平适宜。当时参与调研的专家都认为,应小幅度下调食用盐中的碘含量。同时专家也认为不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样的加碘量,应该根据每个省份或地区当地的尿碘值具体调整,以避免发生有些地区过量,有些地区缺碘的情况。基于此,国家进行了第三次食用盐加碘量标准的调整: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控制碘缺乏症理事会(ICCIDD)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联合报告对每日推荐碘充足摄入量(RDA,AI,即下限)如下:

一般认为正常人对碘的耐受程度非常高,各组织、国家对人类的每日最大安全碘摄入量上限(UL)有不同规定:

参考文献 Guy E. Abraham, MD,“The History of Iodine in Medicine“ The Original Internist, 2006 Angela M. Leung, "History of . Iodine Fortification and Supplementation"Nutrients 2012, 4, 1740-1746 “The History of Iodine”.

119 评论

dragontattoo

楼主没有必要担心,一般架设的变压器都在半空中,而且多数都有隔离措施,比如在变压器的四周加上护拦等等,只是防止有人接近和攀爬,如果没有可以要求设置嘛,本身变压器对人身体是没有影响的,变压器的电磁辐射多部分都在内部给屏蔽了,只有少部分辐射出来,微不足道,形成的电磁干扰较小,楼主没有必要有心理上的负担,如果不消除心理上的负担,这变压器的影响远远小于你的心理上的影响。高压电主要注意的是人身安全问题,而不是电磁辐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概念,磁场:磁场对于人身绝对是有益的,像现在的磁疗的设备可以证明电场:高压电场本向是一个高效的离子收集器,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对周围的农作物和植物生长都很有利,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农场在棚子上架设高压电网的缘故,负离子电风扇啊之类的,(你可查查相关资料)噪音:年久后嗡嗡的声音会大些,如果不是很大,只要不影响正常休息和谈话就没有必要,如果噪音太大影响休息可以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公民拥有休息权啊,电磁干扰:只对用电设备有影响,但对人体没有影响(对于变压器来说),另外一个产生楼主有些想法的原因我想主要大部分来自手机的电磁辐射,因为手机的频率太高,在G级以上,微波会加快分子的运动(微波炉可以说明事实),就如人们打手机时间长的话会发现耳朵有发热的现象,因此在手机基站的地方影响很大,而变压器的频率只有50HZ,就算谐波成分有G级以上的谐波,但是他的能量非常小,变压器的影响可省略不计。总之楼主担心是多余,与生小孩无关,只与安全有关。注意安全就行。

121 评论

大尾巴喵姬

办法是:缓慢加入筛过的亚硫酸氢钠细粉(200目以上)还原,搅拌,直致看不到海绵状的暗红色金粉生成,再缓慢加入稀的聚丙烯酰胺液絮凝,沉淀,过滤,然后火烧即可,得金纯度在99%以上。

280 评论

AppleApple是苹果

医者与患者一直是一对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尤为突出,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作为代表医方的我,总觉得还是要从自方做方文章,抓好医疗服务质量是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同时主动化解也是目前从医者必修的课之一了.如何做呢?一要不断学习。在所有的职业中,医生是最难速成的职业,学好五年的本科只是迈出了成为一个好医生的第一步,医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科学,说它古老,它与人类的出现相伴,说它年青,它永远纳入新鲜的内容。这就要求每个医生要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但是我们的医生是否都做到了这一点呢?是否有走下手术台,坐上四方桌。脱去白大褂,摆开龙门阵的现象呢?有些年轻的医生派他到外地医院脱产进修都不去,怕丢失病人。有的医务工作者参加工作十几年,没有写过一篇学术论文,一个不会总结提高的人,技术再好你永远只是个匠,不能成为师。就学习的目的和动力而言,它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功利性;二是愉悦性。学习原本是辛苦的,而要把它当成愉快的事,那是一种高境界,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不可能对每个医生提这个苛刻的要求,只提倡每个医生从功利性的方面去抓好学习,也就是说为了胜任你的本岗位需要,说白了为了谋生的需要,大家必须不断的学习。公务员的评定有四档,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而医生只能有两档:称职和不称职。一个医生如果长期处在基本称职的状态中,会是什么后果,医而优则学,医而不学则庸。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医疗机构是提供特殊公共产品的地方,说他特殊,那就是消费者对这个产品有着不可选择性,人们可以选择不逛商场,不下餐馆,不进歌厅,不去泡脚,但没法选择不进医院。基于这种理解,所以患者在没有形成纠纷,没有红脸之前,他们的确是弱势的一方.1948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一个《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健康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所有学临床的人,都有一本《希氏内科学》它序言开头就是“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主义职业,它的道德性质更类似于宗教的传教士”,医者父母心,你没有这份仁者之心,你就别当医生。希波克拉底说一个好的医生关注的不是一个人患了什么病,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患病。三是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我曾给县医院的医生算过一组数字:门诊82951人次,住院2854人次,住院病人的工作量至少是门诊的五倍以上,综合计算10万人次以上,剔除在家休息待岗的人,全年候在岗医师30人,那也就是说,每个医生全年工作量是3300人次,工作量很大,很容易出错。有人说一个好厨师一天当中技术发挥最好的时候也就两小时,其它时候炒出的菜也很一般。而我们医生难就难在不能炒出很一般的菜来。因为你摆弄的是人的生命,你出一次错在你3300人次中虽然占比率很低,但对于你对面的那个患者来说那就是100%。你在其他环境中产生的诸如老婆吵嘴,小孩成绩下降等等心理杂念,在你穿上白大褂那一刻就必须彻底抛去脑后,你必须全神贯注地投入你的工作中,必须全天候地炒出好菜来。四是严守操作规程。教科书里对我们行医的各领域有着很严格的操作规程,你必须机械地遵守。2005年一个医院的产科一个产妇死于大出血,患者家属指着我的鼻子说,术前为什么不做凝血功能测定,我又不是付不起几十块钱?我后来了解过,这个科一直以医药费用低来吸纳病人,不出事,患者会说你便宜,出事了,就不会说你是出于为他省钱。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从那时开始,100多年来的诊疗依据已逐步演变成了一系列的图表和数据。这些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数据既是我们诊断疾病的依据,也是一旦有了纠纷时保护医患权利的法律依据。我们反对滥检查,但不是提倡少检查。医生同志们千万不要犯农夫与什么故事中那位农夫的愚蠢的错误,规程就是规程,必须机械地遵守。五要搞好团结。文人相轻,同行生妒,这是民族的劣根性,早就应该抛弃。但在我们的医务人员当中,至今摆不正这份心态。前年有一个老人大腿骨折,没钱来县治疗,求着当地一位乡村医生治,乡村医生说:我不是骨科医生,但最后出于同情,帮他进行了复位。换了两次药后,他没钱就没来了,三个月后,好是好了,只是有点拐。他拿着一张诉状来卫生局告那位乡医,说他超范围行医,属非法行医的行为。我们问,你一个70多岁的孤老头子,大字不识,怎么会说出这么专业的词汇,他说是×××对他说的,×××就是本地的另一位乡村医生。我们支持患者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健康权利,但我真不赞成这点子由一位医生去出。类似的事经常有。老是听人说,这事如果是我就不会那样做,更有医生在手术出现危情时大声叫嚷,什么材料又没有了,监护仪又坏了等等.认为责任不是我,在院方,这是什么心态,集体观念到哪去了。所有的人都要有危机感:这次不是我,但很有可能下次就轮到了我.和谐、安全、有序的行医环境靠大家共同构建,要构建必须团结。六要掌握沟通艺术。事业的成功靠两个因素:智商、情商。当一个好医生,也同样两者不可缺一。智商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情商是什么?是一个人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作行为的能力,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戈尔曼对情商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价定:认知自我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在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的今天,情商的开发成了我们医生的一门新课程。很小的时候,我娘带我去看医生,问:医生,我孩子这病怎样?那医生技术是很好的,但脾气很不好。医生说:吵什么?不死就会好,不好就会死。他说的是真理,但我们很难接受这表述形式,我至今还记得。这话如果放到今天来说,你不是没事找事吗?去年12月一个喇叭在我们一所医院门口响了三天.事后那位医生在我这坐,她说:我只注意了与小孩的奶奶说话,没注意边上另一个老太太的意见,我没理她,后来得知那是外婆。在纠纷的全程中,也就是那外婆闹得最凶。这就是个医疗以外的问题了,你如果正确认知了他人情绪,给那位外婆一部分重视,以满足她的需求尊重的欲望,可能那次纠纷就闹不起来。医学的发展太快了,仅仅100多年前,医患关系还建立在1对1的沟通平台上,也就是说,1个患者只面对一个医生,现在不同了,一个医生只负责自己所能负责的那一部分器官,这样,一个患者即使走进我们县级医院,你要面对的都是一路的医生。一对一的沟通有利于情感的交流,但医学发达到这么细,只有全科医院没有了全科医生。所以有人说,科学尤其是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以人类温情的缺失为代价的。客观现实就是这样,这就为医生们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创造了难题。但尽管有难题,医生们没有选择,只有适应,不沟通是不行的,一个只会对着门外叫:“下一个”的医生不是一个好医生,也是免不了会有纠纷的。提供一次医疗服务,结交一个真心朋友,大家都这样做,对构建和谐、安全、有序的医疗环境绝对有好处。关于医生跳槽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材料中寻找答案:《当代医生心理压力现状探讨》杨秀梅① 王海宁①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生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来自于患方、医院、社会。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工作愉悦度低,有消极的工作情绪。甚至采取了选择离开医生工作岗位的行为。通过对某院的208名医生进行的简单问卷调查,寻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医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从伦理学角度加以分析,为缓解医务人员压力,更好地服务患者寻求解决办法。2002年9月,英国《不列颠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医生为什么不高兴》的评论文章。引起世界各地医生的强烈反响‘l J。里查德·史密斯先生在文中提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英国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表现许多人想提前退休,甚至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医生的工作岗位。从参与调查的1 400人,涉及的90个国家和地区统计结果看。英国的医生最不高兴,其次是西班牙为,第三位,比利时、印度,中国的香港列第六位,美国名列第九位。而有调查显示[2]:我国医生工作满意度也是很低的。从最原始的医生跳槽当医药代表,到近几年的医生跳槽到民营、合资医院的现象可以看出,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机制模式、发展空间对吸引人才的巨大诱惑力L3 J。为具体了解医生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压力来源于哪些方面,究竟对医生的心理有多大的影响,管理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工作。我们对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进行了调查。1 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市级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较具代表性,对该院的229名医生发放了调查表,回收208张,回收率91.2%。自编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满意度调查两大方面。2 结果和分析2.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之中:①年龄≤30岁56人;30~40岁63人;40~50岁67人;50~60岁22人。② 男性医生109人,女性医生99人。③ 医师以下职称的56人;主治医师60人;副主任医师54人;主任医师38人。④工作年限≤5年58人;5~10年22人;10~ 15年35人;15-20年40人;≥25年38人。⑤ 月收入≤1 000元38人,1 000~1 500元76人,1 500~2 000元69人,2 000~2 500元15人,≥2 50o元79人。2.2 对从事的医疗行业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有51.4%的医生对工作满意度认为“一般”,9.6%的医生工作满意度认为“不满意”,30-40岁之间的医生相对比例较其他年龄组高。2.3 是否有跳槽的意向134份对该问题进行回答的人中59%的医生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8%。有跳槽意向的人中,≤ 30岁年龄段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o%;30-40岁年龄段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2% ;40~50岁年龄段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8%;50-60岁年龄段几乎没有此意向。有跳槽意向的人中,男性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6%;女性占所有调查人数的18%。有跳槽意向的人中,内科系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5%,男性与女性之间有显著差别:男性多于女性;外科系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8% 。2.4 职业生涯中心情“一般”的占所有调查人数的59%,年龄段集中在30-50岁之间;6.7%的人认为工作中心情“不高兴”。在问及“心情不高兴原因”的多选项题中。这些人中认为“收入与付出不相符”有111人次,占所有调查人数53%,占问题总计的36%;认为“工作量大,风险大”的有83人次,占所有调查人数40%,占问题总计27%。2.5 工作压力调查和社会尊重86%的人认为工作中有压力。他们认为压力主要来自于患方,其次来源于院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f-j;有58%的人认为得到一般的社会的尊重,32%的人认为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2.6 医疗纠纷70%的人在工作中与患者发生过医疗纠纷。而在发生纠纷后54%的人通过与病人的沟通,自己化解矛盾;44%的人报告给了科主任、医务科,请上级部门协助处理。在医疗纠纷原因的多选题中,有550人次选择了六个选项。其中选择“患方对医疗行为的不理解”的有181人次,占总选项的33%,占所有调查人数的87%;选择医疗服务方面缺陷的有111人次,占总选项的20%,占所有调查人数的53%;选择医疗意外及并发症的有98人次,占总选项的18%,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7% 。面对纠纷发生后的态度。有59%的人愿意采取防御性的医疗行为(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而采取的防范性医疗措施:回避收治高危病人人院、回避高风险、疑难的手术、尽量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医疗手段等)。他们认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提高技术水平、希望社会理解支持和信任、加强医疗文书书写、执行告知义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希望行政部门加大检查和惩罚力度。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与患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2.7 从医的幸福和乐趣在被问及“从医工作中的感到幸福的事情”多选题中,有412人次选择了六个选项。其中有136人次认为“危重病人经过治疗转危为安”是最大的幸福,占总选项的33%,占所有调查人数的65%,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需求更强烈(50~60岁年龄组的需求率为82%);有100人次认为“经过努力会获得所期望的结果”,占总选项的24%,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8%。这种需求年龄越小需求越强烈(30岁组需求率为66%;另外有84人次“希望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收入的大幅提高”,占总选项的20% ,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o%。3 讨论3.1 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在本次调查的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医生对“工作不满意。认为心情一般,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工作压力大,并且有改变工作意向”,他们认为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与付出不相符”,平均月收入不足2 000元,即没有得到公平的报酬是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工作性质的“工作量大,风险大”也是心里不满意的其次原因。针对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医院管理者可以多关心员工的态度,提供多种方式让员工表达他们的不满,了解员工不满的原因,并尽可能的增加医生收入,也希望上级行政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3.2 较好的用人机制从对医生的“工作的幸福度和乐趣”的调查可以看到。广大的医生将“危重病人经过治疗转危为安”作为工作中的最大幸福。说明“追求自我实现”是该院医生的较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女性医生强烈于男性医生。说明女性医生工作的成就感与心理预期相差较远。渴望“经过努力会获得所期望的结果”同样说明追求尊重、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强烈。年龄越小医生需求越强烈。外科医生的需求稍强于内科医生,也同样说明了年轻医生和外科医生渴望工作机会和认同感的迫切。“希望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收入的大幅提高”,40%的比例人尚未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这部分人中50岁以下医师的要求更强烈,外科医生、男性医生的不满足更强烈些。更多工作的艰辛和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与社会上其他行业比较后心理上的不平衡。让更多的人感到心里的不平。广大医生渴望合理的收入、一个能够实现理想的事业舞台、专业的发展前景,科学管理营造的良好局部环境,并渴望做出一番成绩。因此要求管理者,一是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要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二是要给他们创造施展的环境,开展新技术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要在经济、政策等方面给予侧重;三是应加大对科研的支持,解决经费、设备不足等问题。需要医院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培养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人才的潜能才会更好地发掘出来。同时,很多人才跳槽并非是为了个人收入,能否发挥最大潜能才是首要原因。因此医院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将是市场竞争的根本。3.3 医疗纠纷的影响近90%的医生在调查中表示,“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开始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使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人们在追求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希望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生面对更大的需求。这一形式已经无形中给各位临床医生增加了明显的压力,因此更多的医生“愿意采取防御性的医疗行为”。长此发展,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医生回避高风险手术和其他治疗措施,使一些危重病人丧失治疗机会,还可能影响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医患关系淡化。因此。相应的医疗和保险保障体系也应该及时建立。减轻医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为医学的发展敢于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发展医学事业【4l。4 思考从调查中看到,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承受很大的压力。医疗纠纷的增多,使一些医务人员的信心受到挫折;收入与付出的不符,也让医生们心里感到了一些凉意;更多的来源于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医保政策的控制管理压力,使医生处于两难的境界。因此,希望患方和社会各界给予医疗界以更多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同时更加希望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医保政策的控制管理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还医生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减轻医生的不必要承担的责任。医院多给医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留住人才;最后,呼唤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舆论的支持和宽容、呼唤风险保险也势在必行。同样,我们看到,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从每一个康复的病人信任的眼神中找到了工作的喜悦,爱岗敬业一直是我们的光荣传统。那么,新的医疗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每一位医生重新认识环境、认识自己,学会沟通,逐渐改善与病人的关系。开展“人性化服务”,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各项权益,杜绝过渡医疗行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有利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步过渡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模式,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祝你成功!

358 评论

马秋云123

这是在收费全文数据库中为你找到的。请参考下列文章: 《当代医生心理压力现状探讨》 杨秀梅① 王海宁①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生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来自于患方、医院、社会。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工作愉悦度低,有消极的工作情绪。甚至采取了选择离开医生工作岗位的行为。通过对某院的208名医生进行的简单问卷调查,寻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医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从伦理学角度加以分析,为缓解医务人员压力,更好地服务患者寻求解决办法。关键词:心理压力;防御性医疗;伦理学;工作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一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o6)03—0061—02Study On The Mental Burden of Medical Professions Present YANG X H—mei.WANG Hai-ning.Liaoning Dalian MunicipalMedical Hospital-Dalian 116033-ChinaAbstract:Astimes goingforeword-medicalmode c|~nging .themed ical professionsarefacing more kindsofpushing from patientshespimll-t'lalh3ger and society-which influence their self—satisfaction and resulting in bad performance and even giving up the field.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208 doctors of a hospita1.finding OUt the ea1.1~ of problem and n3Bin rea of burden of med ical professions-analy~ng in the view of ethies and searching a good way tO relief their burden for better services.Key W ords:mental burden ;defensive medicine;ethics;iob self—satisfaction2002年9月,英国《不列颠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医生为什么不高兴》的评论文章。引起世界各地医生的强烈反响‘l J。里查德·史密斯先生在文中提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英国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表现许多人想提前退休,甚至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医生的工作岗位。从参与调查的1 400人,涉及的90个国家和地区统计结果看。英国的医生最不高兴,其次是西班牙为,第三位,比利时、印度,中国的香港列第六位,美国名列第九位。而有调查显示[2]:我国医生工作满意度也是很低的。从最原始的医生跳槽当医药代表,到近几年的医生跳槽到民营、合资医院的现象可以看出,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机制模式、发展空间对吸引人才的巨大诱惑力L3 J。为具体了解医生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压力来源于哪些方面,究竟对医生的心理有多大的影响,管理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工作。我们对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进行了调查。1 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市级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较具代表性,对该院的229名医生发放了调查表,回收208张,回收率91.2%。自编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满意度调查两大方面。2 结果和分析2.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之中:①年龄≤30岁56人;30~40岁63人;40~50岁67人;50~60岁22人。② 男性医生109人,女性医生99人。③ 医师以下职称的56人;主治医师60人;副主任医师54人;主任医师38人。④工作年限≤5年58人;5~10年22人;10~ 15年35人;15-20年40人;≥25年38人。⑤ 月收入≤1 000元38人,1 000~1 500元76人,1 500~2 000元69人,2 000~2 500元15人,≥2 50o元79人。2.2 对从事的医疗行业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有51.4%的医生对工作满意度认为“一般”,9.6%的医生工作满意度认为“不满意”,30-40岁之间的医生相对比例较其他年龄组高。2.3 是否有跳槽的意向134份对该问题进行回答的人中59%的医生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8%。有跳槽意向的人中,≤ 30岁年龄段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o%;30-40岁年龄段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2% ;40~50岁年龄段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8%;50-60岁年龄段几乎没有此意向。有跳槽意向的人中,男性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6%;女性占所有调查人数的18%。有跳槽意向的人中,内科系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5%,男性与女性之间有显著差别:男性多于女性;外科系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8% 。2.4 职业生涯中心情“一般”的占所有调查人数的59%,年龄段集中在30-50岁之间;6.7%的人认为工作中心情“不高兴”。在问及“心情不高兴原因”的多选项题中。这些人中认为“收入与付出不相符”有111人次,占所有调查人数53%,占问题总计的36%;认为“工作量大,风险大”的有83人次,占所有调查人数40%,占问题总计27%。2.5 工作压力调查和社会尊重86%的人认为工作中有压力。他们认为压力主要来自于患方,其次来源于院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f-j;有58%的人认为得到一般的社会的尊重,32%的人认为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2.6 医疗纠纷70%的人在工作中与患者发生过医疗纠纷。而在发生纠纷后54%的人通过与病人的沟通,自己化解矛盾;44%的人报告给了科主任、医务科,请上级部门协助处理。在医疗纠纷原因的多选题中,有550人次选择了六个选项。其中选择“患方对医疗行为的不理解”的有181人次,占总选项的33%,占所有调查人数的87%;选择医疗服务方面缺陷的有111人次,占总选项的20%,占所有调查人数的53%;选择医疗意外及并发症的有98人次,占总选项的18%,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7% 。面对纠纷发生后的态度。有59%的人愿意采取防御性的医疗行为(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而采取的防范性医疗措施:回避收治高危病人人院、回避高风险、疑难的手术、尽量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医疗手段等)。他们认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提高技术水平、希望社会理解支持和信任、加强医疗文书书写、执行告知义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希望行政部门加大检查和惩罚力度。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与患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2.7 从医的幸福和乐趣在被问及“从医工作中的感到幸福的事情”多选题中,有412人次选择了六个选项。其中有136人次认为“危重病人经过治疗转危为安”是最大的幸福,占总选项的33%,占所有调查人数的65%,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需求更强烈(50~60岁年龄组的需求率为82%);有100人次认为“经过努力会获得所期望的结果”,占总选项的24%,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8%。这种需求年龄越小需求越强烈(30岁组需求率为66%;另外有84人次“希望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收入的大幅提高”,占总选项的20% ,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o%。3 讨论3.1 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在本次调查的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医生对“工作不满意。认为心情一般,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工作压力大,并且有改变工作意向”,他们认为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与付出不相符”,平均月收入不足2 000元,即没有得到公平的报酬是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工作性质的“工作量大,风险大”也是心里不满意的其次原因。针对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医院管理者可以多关心员工的态度,提供多种方式让员工表达他们的不满,了解员工不满的原因,并尽可能的增加医生收入,也希望上级行政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3.2 较好的用人机制从对医生的“工作的幸福度和乐趣”的调查可以看到。广大的医生将“危重病人经过治疗转危为安”作为工作中的最大幸福。说明“追求自我实现”是该院医生的较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女性医生强烈于男性医生。说明女性医生工作的成就感与心理预期相差较远。渴望“经过努力会获得所期望的结果”同样说明追求尊重、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强烈。年龄越小医生需求越强烈。外科医生的需求稍强于内科医生,也同样说明了年轻医生和外科医生渴望工作机会和认同感的迫切。“希望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收入的大幅提高”,40%的比例人尚未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这部分人中50岁以下医师的要求更强烈,外科医生、男性医生的不满足更强烈些。更多工作的艰辛和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与社会上其他行业比较后心理上的不平衡。让更多的人感到心里的不平。广大医生渴望合理的收入、一个能够实现理想的事业舞台、专业的发展前景,科学管理营造的良好局部环境,并渴望做出一番成绩。因此要求管理者,一是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要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二是要给他们创造施展的环境,开展新技术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要在经济、政策等方面给予侧重;三是应加大对科研的支持,解决经费、设备不足等问题。需要医院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培养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人才的潜能才会更好地发掘出来。同时,很多人才跳槽并非是为了个人收入,能否发挥最大潜能才是首要原因。因此医院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将是市场竞争的根本。3.3 医疗纠纷的影响近90%的医生在调查中表示,“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开始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使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人们在追求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希望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生面对更大的需求。这一形式已经无形中给各位临床医生增加了明显的压力,因此更多的医生“愿意采取防御性的医疗行为”。长此发展,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医生回避高风险手术和其他治疗措施,使一些危重病人丧失治疗机会,还可能影响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医患关系淡化。因此。相应的医疗和保险保障体系也应该及时建立。减轻医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为医学的发展敢于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发展医学事业【4l。4 思考从调查中看到,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承受很大的压力。医疗纠纷的增多,使一些医务人员的信心受到挫折;收入与付出的不符,也让医生们心里感到了一些凉意;更多的来源于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医保政策的控制管理压力,使医生处于两难的境界。因此,希望患方和社会各界给予医疗界以更多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同时更加希望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医保政策的控制管理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还医生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减轻医生的不必要承担的责任。医院多给医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留住人才;最后,呼唤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舆论的支持和宽容、呼唤风险保险也势在必行。同样,我们看到,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从每一个康复的病人信任的眼神中找到了工作的喜悦,爱岗敬业一直是我们的光荣传统。那么,新的医疗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每一位医生重新认识环境、认识自己,学会沟通,逐渐改善与病人的关系。开展“人性化服务”,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各项权益,杜绝过渡医疗行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有利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步过渡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模式,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 言涛.医生为什么不高兴[J].健康报,2002—09—17(5).[2] 麻日升,何鹏.太原市临床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8,(3):177—178.[3] 于伟.行医路上困惑多[J].健康报,2004—06—16(8).[4] 张慧莉,陈晓星.医疗纠纷对医师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0):692—693.作者简介:杨秀梅(1966一).女.辽宁大连人.副主任医师.MBA硕士。研究方向:医疗服务管理、医疗流程改造与人性化服务模式。收稿日期:2005一o4—05 f责任编辑:赵明杰J①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298 评论

相关问答

  • bmc医学杂志列表

    医学界的“四大灌水神刊”—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在医学界一直流传着“四

    晴天花生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论文

    医学 讠仑文的要点有很多的,科技语言、科学逻辑思维方式等等,你是指什么方向的?

    牛奶泡泡韵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大不列颠自然医学杂志

    看过越狱吗?有一种病,让潜力发挥得很多,意志力很强的人就是聪明人,意志力差的就变神经病。其实神经病是什么定义呢?神经病就是想的和正常人想的不一样.被人理解叫聪明

    努力坚持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不列颠医学期刊

    我正打算买套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套书绝对值得拥有!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社会、语言、宗教、民族、音乐、戏剧、美术、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

    shchengzha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不列颠自然医学杂志

    办法是:缓慢加入筛过的亚硫酸氢钠细粉(200目以上)还原,搅拌,直致看不到海绵状的暗红色金粉生成,再缓慢加入稀的聚丙烯酰胺液絮凝,沉淀,过滤,然后火烧即可,得金

    密果儿Fion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