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6

傻大明白
首页 > 医学论文 >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平台网址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L.小姐

已采纳

运动可以让心情变好。好处如下:1、运动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2、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3、运动可以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4、运动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5、运动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305 评论

开着拖拉机飚车

适合,中老年人适合打羽毛球。

羽毛球运动器材简单,携带方便,容易掌握,室内、外均可进行,可用来增强腰背肌肉的力量,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及小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医学专家一致认为,中老年人运动的目的应该是健身,目标是提高身体的耐力,贵在坚持。

因此,快走、慢跑、游泳、打乒乓球、羽毛球、扭秧歌、跳健身舞、爬山、踢毽子、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条件来选择。

其中快走或健步走,是最提倡的中老年人运动项目。

它的秘诀是“抬头、挺胸、收腹、甩开手、迈大步”,这样的姿态,让人体肩、颈、腰、髋、膝、踝、肘等各处关节的大部分肌肉、韧带、骨骼、关节都得到运动。

即使老年人或髋膝关节已有轻度不适,经医生诊断后,如果可以,也可双手拿健走杖辅助行走,既减轻了双下肢的负担,也增加了上肢的运动量,使得四肢平衡用力、全身运动。

而各种运动项目,均建议按有氧运动的“1357”原则进行。

“1”指的是最好每天运动1次,“3”是连续的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5”是如果不能天天保持有氧运动,那么每周也不应少于5天,“7”是运动量,即前述的用170减去年龄=最高运动心率。

恰到好处的有氧运动,人感到适度的气短、心慌,但仍可完整地说一句话,而非上气不接下气,否则就是运动量或运动强度不足,或者运动过度。

扩展资料

①.中老年人运动风险,心脑血管意外最要命

“对于年龄偏大的人,不主张将长跑、马拉松作为主要运动健身项目。”谭宁提醒,即使上述理论上参加长跑没问题的老人,也要每过一两年缩减跑步里程,不能永远跑那么远。

这是因为血压值通常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就算不考虑运动因素,中老年人都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高风险人群。

因此,当男性大于55岁后,女性绝经后,医生就建议哪怕没有自觉异样,体检时也要多留意血压、血管有没有硬化、狭窄等。

再考虑运动本来就可升高人体的血压,这是人体应激机能决定的,当有高血压、冠心病等问题,运动中血压可能飙高。

再加上运动时人体需要大量的血、氧、能量供应,加重了心脑血管负担,多危险因素作用下,就可能导致最要命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比如心肌梗死、脑血管梗塞、脑出血等。

②.中老年人想增强脑力,每周只需锻炼45分钟即可

澳大利亚最新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要想增强脑力,每周只需锻炼45分钟,不管是做适度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还是打太极。

堪培拉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文说,他们分析了39份关于运动对50岁以上人群脑健康影响的研究数据.

发现“锻炼身体能显著提高50岁以上人群认知功能”,提高他们思维灵敏度、决策力和记忆力,而锻炼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有氧运动。

先前研究大多关注游泳、骑车、慢跑等有氧运动对脑力的影响。

这次研究人员则首次确认俯卧撑、举哑铃等抗阻力训练也能延缓中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而太极、瑜伽等相对舒缓的运动同样能增进脑力,更适合那些不便剧烈运动的中老年人。

主导这项研究的约瑟夫·诺西说,哪怕一周只锻炼一两天,也对增强脑力有效果。

他说,鉴于运动的好处,医生应该将运动视为一种预防性药物,帮助中老年保持脑部活力。(新华社微特稿)(王鑫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人健身有讲究 哪些运动最合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老年人运动别逞强  这些致命风险你要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老年人想增强脑力? 每周只需锻炼45分钟即可

126 评论

沧桑小脸

参加体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大脑兴奋与抑制交替的过程。你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大脑的运动细胞在工作,掌管心情好坏的细胞得到抑制。简单地说应该是这样的,但你必须要全身贯注地去参与。

152 评论

安妮宝贝88

长期在家不出门对心理有什么危害

长期在家不出门对心理有什么危害,宅在家里的懒癌生活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许多的疾病,不止身体问题,我们的心理也会出现问题,那么长期在家不出门对心理有什么危害?

经常宅在家中不爱出门,像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心情低落抑郁等情况,一般根据个人的状况来进行选择,有一些也是在家里情绪会更好,在自己的一个世界里面,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需要一定的户外交际圈和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这样的话容易心情更开朗,更开阔。

长期呆在家里不出门的危害

1、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长期不出门的人自己也会慢慢发现自己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贫血头晕,什么病都有可能会发生的。长期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普遍血压偏高而免疫力降低,并有更高的几率患老年痴呆。孤独还可能影响个体的'睡眠模式、注意水平和逻辑推理等机能。

2、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就研究调查,长期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开始不愿意不和别人打交道,身心也会开始慢慢变得自卑,严重可能会抑郁的。长期与世界失去联系,以后会变得少言寡语,性格孤僻,没有朋友。可甚至性格多变,容易发呆,思维也会变得滞后,跟不上时代也会变得孤僻不自信。

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怎么办

1、去看一下心理医生

如果一个人长期不愿意出门,可能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这种情况建议直接到心理科去做检查看一下,或者进行心理疏导,对症处理,有症状的话直接用药物进行改善就行,不用担心。

2、少接触电子产品

现在很多人太依赖电子产品,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干很多事情,手机在手,衣食无忧,所以应该少接触电子产品,那么就会发现外面世界的美好。想要调整总是呆在家里不出门这种状态,首先就是要走出家门,多与外界接触,同时还要限制每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总之虽然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经常出去走一走的,看看外面的世界,呼吸外面的空气!

长期闭门不出,其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问题。而会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问题,这会因为个体差异而表现的不一样。因此,我建议你,当前你需要考虑的不是纠结于你所提出的那种疑问的问题,而是需要帮助自己寻求我为你提供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方面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来帮助你能重构这方面新的信念,让你能有效地消除导致你产生长期闭门不出的心理因素等,从而更有利于你能尽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人际交往和精神状态。

长期不出门,对身心健康是有很大的隐患。一个人容易得抑郁症,社交恐惧症。长时间一个人不晒太阳是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说皮肤会萎缩或者其他脱皮现象。有些人喜欢寻求网上交友带来的刺激。但缺少了应对急性发生的变化。这样很容易造成精神受伤。如果长时间不出门,至少也要走出小区或者走出马路。平时多走楼梯先适应一下,后期要到公园或者大众的地方走动才可以。

长时间不出门,对一个人来说是有很严重的社交障碍。严重的还会造成精神损伤。俗称有精神分裂症。与生活脱节。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自己会造成心理影响。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善,必须从自我控制做起。调个闹钟,告诉自己每个点要做什么,比如说运动吃饭。按照正常人的生活进行。这样才不会拖累家人。

危害一

久坐令人腰酸背痛且增加了患癌风险

应对方法:久坐族至少一天要站立2小时,办公间隙要做点小幅运动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大规模调研,列出了可导致早亡的6 个不良生活习惯。此前,学者们认为过量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吸烟是导致寿命缩减的重要因素。如今,这个死亡名单上又增加了两项——久坐和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研究显示,久坐会引起背部、颈部肌肉疼痛,还会增加肥胖、癌症和2型糖尿病风险。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的专家首次发布相关健康指南,建议久坐族设定站立“每日定额”,起先一天至少站上2小时,逐渐增加至4小时。刊载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指南说,办公室一族不要长时间静坐不动,应该经常站起来,而且不可原地站立,因为长时间原地站立对健康的危害可能等同于静坐,应该这里站一会儿,再走到另外一个地方站一会儿。

1、 写字楼中的白领可以将乘电梯改为爬楼梯;在走廊当中快步走;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跳跳绳。但这样的“有氧运动”至少要坚持15~30分钟。

2、 每坐一小时,就应该起身活动一下,伸伸懒腰、扩扩胸;或在座位上适当做一些颈椎和腰椎的活动,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头部旋转。

3、 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避免久坐久站,那么做一些小的动作也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坐的时候,最好经常把脚尖踮起。还有一种类似踩缝纫机踏板的小幅度腿部运动,左右腿交替进行,每隔一个小时做一次。有条件的可适当把腿抬高,并用手拍拍腿部或做简单按摩。

4、 长途驾车时,最多两小时要停车休息一下,下车走动走动。

危害二

宅在家盯着电脑听音乐,使视力、听力受损

应对方法:减少听耳机时间,增加户外活动量,放松眼睛

大多数宅男宅女喜欢每天开启播放器、塞上耳机,放着听不完的流行音乐。这样下去,耳膜受损,听力下降。另外,“宅一族”长时间用电脑,眼睛还会干涩,出现干眼症或角膜炎,引发高度近视,甚至导致视网膜脱离。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岳丽菁建议,在互联网时代,要给眼睛“减负”和“增量”。减负是减少长期对着电子产品或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增量是要增加户外活动量。

对于户外活动的时段并无特殊要求,白天或晚上都可以,但应该避免中午,这一时间段阳光直射强烈,长时间在户外对眼睛反而会有伤害。此外,室内大型游乐场都属于人工照明,从亮度到频闪都达不到“目”浴阳光的效果。因此,不建议用室内活动来取代户外活动。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谢冰斌说,长期用耳机听音乐,无论音量调得多小,都是非常损伤听力的。因为长时间不间断的声音刺激,容易导致毛细胞或突触损伤。长此以往,虽然在安静的环境中可以与人正常交流,但一旦身处嘈杂环境,与人交流起来就变得非常吃力。这种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危害三

饮食不规律、不健康、吃速食,让肠胃受损

应对方法:起居饮食规律,注意保养肠胃,有不适及时就医

“上班族”平时整日忙忙碌碌,每周最盼望的就是周末。一到放假,蒙头睡到自然醒,起床后就是看电影、看漫画、刷朋友圈、更新微博。或者是干脆就在家里办公,整天足不出户,家里备着泡面和零食,饿了就随便吃点,困了就倒在沙发上睡会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宅”着。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王智说,这种宅式生活对肠胃不利,是胃溃疡的诱因,长期熬夜,饮食不注意,身体代谢紊乱,免疫力就会变低。加上压力过大时,身体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侵蚀胃黏膜,进而引发溃疡,甚至导致胃出血。胃出血是因为血管受到溃疡侵蚀,发生了破裂。

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切忌长期熬夜和饮食没有条理,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户外活动来释放压力,放松心情。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和排便异常要及时就医,治愈后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肠胃,以免溃疡反复发作,引起更严重的肠胃疾病。

危害四

长期不活动,高热量饮食导致超重或肥胖

应对方法:不熬夜不晚睡,尽量自己动手做饭,玩游戏每半小时活动一下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沈雁英教授表示,人们偶尔“宅”一下,有助缓解压力,但长期安于这种状态,很可能“宅”出问题。“宅人”最常见的问题是三餐不定,饿了往往点外卖、冲泡面、吃零食度日。这些食物多数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久而久之不仅损害肠胃,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增加患上多种慢性病的风险。

他们待在家中,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即使吃得不多,但由于缺乏运动,容易热量超标,诱发超重和肥胖。

即便偶尔“宅”在家中,也要尽可能“宅”得健康。建议“宅”的时间最好是节假日,经历一周的繁忙,适当休息未尝不可,但别熬夜、晚起;一日三餐需要规律,尽量动手做饭;看电视、玩电脑切忌久躺或久坐,尽量每半小时活动一下;最好用一些修身养性的活动替代上网,比如听音乐、做瑜伽、练书法等。

247 评论

红豆花花花

阳康后建议再休息半个月以上!然后注意以下几点一、最主要的是休息,充足的睡眠能让体力更好地恢复,那么睡多长时间合适呢?其实每个人的睡眠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过去人们常说,理想状态是每天睡8个小时,但具体因人而异。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睡后第二天不感到疲劳,那么大概睡眠时间是比较充足的。二、注意饮食,要多喝水,增加营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品类,肉类、蔬菜,包括多种水果,让营养更加丰富,这些可以补充蛋白质、糖分,更主要的是补充维生素,提高我们肌体的抵抗能力。三、要适当活动。运动要量力而行,比如进行散步和太极等活动。因为在被感染以后,人们体力的恢复有快有慢,有些人恢复快,可能会早一点开始运动,有些人恢复慢,可能晚一些再开始运动,要根据个人情况来调节,切忌刚好转就进行剧烈运动。

323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平台网址

    运动可以让心情变好。好处如下:1、运动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2、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

    傻大明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就是,是坚持运动和长寿什么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主要就是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更健康,然后就是抵抗力就会好。健康

    huzhanghua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平台网站

    如果你即想健康,又想省钱,就去跑步吧! 如果你想进行一项危险性小、功效大的体育锻炼,就去跑步吧! 如果你想找到一种不受年龄限制、老少皆宜、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就

    1230985647abc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官网

    最近看了一篇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清晰地给出了完整的运动恢复指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图:第一阶段10天:从阳性后或者有症状开始休息,什么运动都不要做;第二阶段2

    馒头的馒头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官网网址

    全体育 虎扑 现在最火的是《加油中国》体育杂志   www.加油.中国

    8668神淡淡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