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旁的小树
编者按: 深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2%--25%,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而盲目的追求过多的深睡眠,其实深睡眠太长,反应出机体也是不正常的。 你的转发和点赞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摸起身边的手机,刷一刷昨晚睡觉错过的朋友圈,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性动作。 随着很多睡眠监测 app 的流行,很多人习惯晚上把 app 点开,来测试自己昨晚睡眠情况,于是有了这样的朋友圈: “昨晚睡眠还不错,我深睡眠时间有6个小时!” “惨了,昨天睡觉好差,我深睡眠时间竟然只有4个小时!” 手机上的那些数字和曲线图,真的能如实反映你的睡眠状况吗? 不能。 深睡眠占整体睡眠的22%-25% 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保证。 睡眠分为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非快速动眼期又分为浅睡期、轻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其中中睡期和深睡期又合称为慢波睡眠期。 当人入睡的时候,先从浅睡眠进入深睡眠,再慢慢有深睡眠进入浅睡眠,如此循环,大概60-90分钟一个周期。 很多人只知道深睡眠对“休养生息”是有好处的,但是却不知道,其实深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2%--25%,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而盲目的追求过多的深睡眠,其实深睡眠太长,反应出机体也是不正常的。 深睡眠6小时的人,可能只是睡觉时没翻身 市面上的睡眠监测产品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手腕的接触,来监测人的动作的。 换句话说,智能手环主要通过体动频率获知睡眠的状态,动作多说明睡眠浅,深度睡眠的人体动相对较少。 在人心情平静,无大幅度动作的情况下,手环已经判定其为睡眠状态,而实际上受试者依然保持清醒。 若使用者在打开睡眠模式后,并未带上手环,睡眠记录中也会认为这段时间为睡眠状态。再如早晨醒来时,若忘记关闭睡眠功能,则也会对总体睡眠时长产生影响。 深睡眠记录了6个小时的人,可能只是晚上睡觉没有翻身,或者手环放错了位置罢了。 手环监测的睡眠有一定参考价值 既然手环监测的睡眠状态有很大的误差,那是不是智能手环测试睡眠毫无价值? 也不是。 多导睡眠监测仪是睡眠研究中评判睡眠好坏的金标准,然而,它有诸多不足:比如价格昂贵,佩戴后影响睡眠,耗费个人和睡眠医师的时间,不能在家中并且不能长期记录睡眠情况等。 手环传感器和处理算法的应用让监测睡眠更加方便,为追踪个人的长期睡眠状况提供了可能性。 与传统的多导睡眠监测相比,手环监测几乎对睡眠无任何影响,成本低廉,方便快捷。 智能手环随着传感器的精确程度和可用类型不断增加,核心算法的不断升级,对个人的睡眠预测正确率也会不断提升。 在因睡眠问题就医时,手环提供的睡眠数据相比于病人对病症的主观描述的睡眠日记更加客观,相比于去医院长时监测更加方便。 作为以青中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产品而 言,它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自己睡眠质量的好奇和了解。 说不定未来的哪一天,智能手环就可以真正识别深浅睡眠,在该醒来的时候智能把你叫醒呢。 参考资料: [1]王司敏,秦浩,顾伟.睡眠监测手环在31例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10):83-85+96. [2]高一乐.智能运动手环的发展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202+204. [3]谢作如,金孜达.测一测你的睡眠质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29-131. [4]李红岩,段莹,卢烨,常远,佟雅婧,孙瑶,孙书臣.智能手环的应用评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6):341-344. [5]王菡侨. 有关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睡眠分期的最新判读标准指南解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06):575-578
好运咪咪熊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吃饭、呼吸一样,睡觉是人的本能,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维持学习和工作的重要保证。睡眠,可以让大脑排出“有害垃圾”,修复身体机能,调节情绪,每天保持7-9小时的充足的睡眠能让人体呈现良好的状态。长时间的失眠会给大脑造成损伤,如果缺觉的时间过长,这种损伤或会变成不可逆的伤害。经常晚睡或者熬夜的话,容易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猝死风险,对以后是否罹患老年痴呆也有着关键影响。而且,经常睡眠不足,对于从事某些职业如司机、医生等,若因睡眠不足、疲劳等导致工作操作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这会令人难以承受。重视睡眠,良好的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利,睡醒后觉得愉悦的满足感,能让人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做什么都有活力。当你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试试这样做:01 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安静、令人安心的睡眠环境;02 在学习、工作之余,通过与他人沟通、释压等方式放松自己;03 给自己做心理暗示: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8小时定律并不科学、睡不着也没有什么等;04 加强户外运动时间,这样可以让身体产生更多的褪黑素,也能在户外运动中让身体多余精力得到释放;05 注意饮食与劳逸结合,保证身体健康。始于1931年的舒达床垫,在健康睡眠领域深耕多年,致力于为睡眠者提供舒适、健康的睡眠环境。从床垫到床架再到枕头,都从呵护健康睡眠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寝具的透气性、舒适性、护脊性,旨在为让每一位睡眠者都能睡得好。
爆米花也是花
睡觉一般指人类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睡觉就是当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的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睡醒之后,你就会感到精神饱满了
飞火+流萤
中国睡眠协会发布的《睡眠白皮书》,调查对象为6万多名6-17岁的孩子,睡眠不足的孩子比例占到了,其中肯定是大孩子睡得更不足,13-17岁已经到达了,12岁以下的。其中分析了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业压力大和电子产品使用过度。
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睡眠与认知系。最近也做了一项关于儿童睡眠障碍影响的研究,调查了超过35,000名5至12岁的儿童,研究睡眠如何影响学校的表现和行为,结果也同样是孩子们大多睡眠不足。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结果是,超过85%的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睡眠。睡眠不足和精神疲倦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情绪和社交,还有成年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也就是说,全世界都发现,孩子们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对在学校的表现最直接的影响是成绩不好,同时显示睡不够的孩子比睡眠充分的孩子有更多行为问题。
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应该特别引起全家的重视:在晚上9点后,继续接触电子设备,蓝光屏幕会让孩子入睡更加困难,睡前刺激还会导致孩子的REM睡眠,比正常入睡的孩子更少。睡眠不仅是让身体恢复,更是让身体、特别是大脑成长。而睡眠的四个阶段中,大脑所有重要的合成代谢,都发生在REM 睡眠阶段。REM 快速眼动睡眠,就是成长的关键,大脑在 REM 期非常活跃,因为它正在处理白天收集的信息,强化新信息加以存储为长期记忆。还会回忆白天发生的事件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孩子们必须睡的时间充分,才能获得更大比例的REM睡眠。
另外还有些研究证据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婴幼儿的肥胖,儿童糖尿病和多动症的风险成倍增加。
来了解一下最新的儿童睡眠时间建议:
美国儿科学会(AAP)支持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CSM)的建议,发表在临床睡眠医学杂志上:
婴儿4至12个月 - 每24小时睡12至16小时(包括小睡)
1至2岁儿童 - 每24小时睡眠11至14小时(包括小睡)
3至5岁儿童 - 每24小时睡眠10至13小时(包括小睡)
6至12岁的儿童 - 每24小时睡9至12小时。
青少年13至18岁 - 每24小时睡眠8至10小时。
目前没有针对4个月以下婴儿的指南,因为小婴儿的睡眠习惯个体化差异很大,并没有足够的研究支持这个年龄组的指导。
无论多大的孩子,当睡眠充分合理的时候,他们会显得更容易相处,学习的状态和记忆力也更好,更容易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显得对目前的生活有满足感。睡眠这件事重要到,“每个家庭都该摸索出
最适合自己孩子的睡眠方式,大人应该优先考虑孩子的睡眠健康,帮助孩子从小建立终身的健康睡眠和生活模式。”
从小为孩子灌输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年幼的孩子应该有规律的,有条理的睡前常规,比如按时读书,睡前刷牙,最好每天晚上同样的时间睡觉。养成大人在孩子旁边躺着陪同的哄睡,从长远来看,这并不算好习惯,还是要尽量找到让孩子安心独立睡眠的办法,让学龄儿童学习独立入睡需要时间,也需要家长的耐心等待。
如何判断孩子睡得够不够?
了解到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需要睡多久,又怎么才能知道孩子到底睡够了没有呢?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喜欢发脾气,对人对事显得很挑剔,看上去情绪化,你可能需要判断一下是不是睡眠不足造成的。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睡得太多,睡太多对孩子来说同样糟糕。
可以参照这10种表现判断孩子睡得够不够:
@总是显得过于情绪化,容易发脾气,很烦躁没耐心,说话很伤人
@早上叫起床非常艰难
@在之前喜欢的运动项目比赛中看起来非常散漫,教练需要不断提醒他集中注意力
@有机会就想睡觉,看上去很疲倦的样子
@喜欢挑衅,显得不合常理的逆反
@晚上入睡非常困难,要辗转反侧很久才能睡着
@或者另一个极端,倒在床上一碰到枕头就睡着(健康睡眠需要睡20分钟左右)
@食欲显得非常好,饭量增大
@总是丢三落四,或者不小心碰撒东西
@显得非常话痨,不断需要跟人过度交谈
如何保证学龄前宝宝睡眠充分?
学龄前儿童每晚睡 11到12个小时;晚上睡眠状况很好的孩子很可能不再需要白天睡午觉,也变得更愿意在下午玩安静的游戏。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午间的睡觉时间,孩子们被安排去躺在垫子上睡觉或者只是安静的休息。爸爸妈妈一定会发现,当孩子们中午不再有午睡之后,晚上就比之前会更容易早点上床睡觉。在家可以相对灵活处理睡眠的时间,但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固定的睡眠习惯。
我还是杰
没有充足的睡眠 身体无法长高 气色不好 身体体质会变差 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每天都这样 三年里的时间 会毁了你一辈子 相信我 也许现在你看不到也感觉不出来 但是到你20来岁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出来了 我觉得这个时候你最需要的是好好睡觉 好好吃饭 学习是要用功 但是这一切是在你身体心理都能保持健康的状态 希望你能明白
人参娃娃小辫子
在日常生活中,耳鸣的例子很常见。尤其是年轻时尚的人更喜欢在旅行时戴耳机。耳鸣能否恢复与声音过大、戴耳机时间过长有关。发病时间较短的病人,听力还可以恢复。患者发病时间长,毛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听力损伤不易恢复。长时间戴耳机不摘危害到底有多大?1、造成听力损伤位于耳蜗位置的内耳毛细胞,是整个听力系统的主要“发力者”,为听觉神经传递外界的声音。这种细胞的数量有限,属于“非再生稀缺资源”,用一个少一个。长时间使用耳机,毛细胞被迫持续“工作”,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听觉损伤。2、引发耳部疾病长时间佩戴耳机,空气不流通,耳洞和耳廓这些地方会更容易滋生细菌。耳部细菌一旦滋生也不容易发现,等到我们耳朵开始有反应了,可能就晚了,容易引发耳膜发炎、产生耳鸣现象,导致听力下降。只要不长时间佩戴耳机是不是就没事了?耳机音量过高也不行。一般情况下,音量高于85分贝容易造成听觉疲劳,高于110分贝将造成内耳毛细胞死亡,导致不可逆的听觉损伤。很多小伙伴喜欢在嘈杂的环境里佩戴耳机,这种情况下,为了听清耳机里的声音,会不自觉将耳机音量调高,殊不知已经超出了耳朵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耳机?1选择合适的耳机。在安静环境下,耳机款式的安全度可分为头戴式=半入耳式>入耳式;在嘈杂环境下,尽量不要使用耳机,如果一定要用耳机,可选择品质较好的降噪耳机。2遵循“60-60使用法则”,即耳机音量不超过60%,耳机使用时间一次不超过60分钟。切记不要戴耳机睡觉。3不要为了追求清晰度和音质不断调高耳机音量,在嘈杂环境下,建议使用头戴式耳机满足对音质的需求。4定时清理耳机,防止耳道细菌滋生残留。
又肥又馋的兔子
耳鸣的患者是完全可以戴耳机听歌的。但是因为耳鸣往往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有一定的关系。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往往和噪音的长期以及音量过大的接触有关系。而戴耳机,尤其是耳道式的耳机,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对于音量放的过大,而接触的时间过久,这些情况就容易导致听神经的功能出现受损,从而出现耳鸣。一般戴耳机的时间连续小于一个小时,而且分贝数小于60分贝,不会对听神经造成永久性伤害,即使出现耳鸣,也能恢复。睡觉前,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避免睡着之后,长时间播放音乐,对听力、听神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当耳机的分贝数超过60分贝,连续听超过一个小时的时候,会造成对内耳毛细胞的永久性伤害,而产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和耳鸣。
耳鸣不能戴耳机听音乐
是我觉得本来就耳鸣的话还带着耳机听音乐更会影响到自己的听力所以还是外放听音乐比较好
耳鸣不能戴耳机听音乐
是我觉得本来就耳鸣的话还带着耳机听音乐更会影响到自己的听力所以还是外放听音乐比较好
是我觉得本来就耳鸣的话还带着耳机听音乐更会影响到自己的听力所以还是外放听音乐比较好